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

两汉时期的宗藩关系确立和朝贡体系形成



中国是从西汉开始,才逐步建立与周边政权的朝贡关系。但是,西汉建立伊始,并没有同时确立在周边政权中的绝对权威。北边有匈奴的一代枭雄冒顿单于一统草原,引弓之民尽为一家;南方有南越赵佗总领百越,自称帝号。还有被称为西南夷的滇、夜郎等地区政权,都尚未臣服于西汉。
建立南越政权的赵佗是真定人(在今河北境),本是秦朝岭南龙川令。
陈胜起义,中原大乱。赵佗接受因病垂危的南海尉任嚣的嘱咐,塞关自守,在岭南建立了小王国,自立为南越武王。自认为可以与汉朝为“敌国”(对等之国)。
汉高祖取得江山后,曾派陆贾出使岭南。
赵佗俨然成为了越人,不着冠带,头发梳成魋结,也不着冠带,箕踞(两腿伸开)而坐。他会见陆贾,全然没有把汉朝放在眼里。
陆贾警告赵佗:如果敢于与天子抗衡,汉朝挖了你的祖坟,灭了你的宗族,派一偏将来取南越,是轻而易举之事。
陆贾此举虽然有失仁义君子、泱泱大国的风范,但确实了抓住了赵佗的软肋。
赵佗听罢才改了颜色,致歉道:“在蛮夷之中住久了,礼义全都忘记了”。但是他仍然没有把汉朝视为必须奉为宗主的大国,而是反问陆贾:“我与萧
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明?
陆贾说:“大王看来更贤明。”
赵佗又问:“我与皇帝相比,谁更贤明?”
陆贾说:“皇帝灭亡秦朝,打败西楚项羽,继承的是五帝三王的大业。皇帝统治的中国,人口以亿计,地方万里,一统天下,那是开天辟地以来所未有过的。大王您统领的人口不过数万,而且都是蛮夷,地方边远穷困,比不了汉朝一个郡。大王怎么能与汉朝相比!”
赵佗大笑,说:“我没有机会在中国一展雄图,所以才在此称王。如果我在中国,怎么会就赶不上汉朝?”
还有两个事例就是滇国和夜郎国。
张骞出使西域回来报告大夏国(今阿富汗境)对汉朝很仰慕,因为匈奴阻隔,不得通汉,但有一条从滇国西行,经身毒国(今印度境)的路可通大夏,有张骞在大夏见到的蜀地的商品蜀布和卭竹杖为证。
大夏国是原居住在河西走廊的月支人被匈奴驱逐出家园后建立的国家,汉武帝认为可以联合匈奴宿敌大夏夹击匈奴,于是派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往滇国寻求入身毒国的道路。
使节到滇国,被滇王尝羌滞留
滇王尝羌问汉朝使者:“汉朝与我滇国相比谁更广大?”
汉朝使节到了夜郎国,夜郎国侯(因其臣属于南越国,汉只称其为侯)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可见当时道路闭塞,互相不明详情,滇国和夜郎国还自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天下的老大。
后人以此为由,把不知天高地厚,妄自尊大的行为称为“夜郎自大”。这个词在唐宋元明还未见,到清代被广泛使用。说到其原创,还应是“南越自大”,退其次也应该是“滇自大”。因为清人却把这个头衔给了夜郎国,多半因为说“滇自大”三字不如说“夜郎自大”四字朗朗上口,说“南越自大”则不如说偏远而弱小的“夜郎自大”有反差效果,当时的夜郎国还是南越国的属国。
这里不是讨论冠名权该归谁,而是由此可以看出西汉初期与周边的关系十分疏远,互相了解甚少,当然也还谈不上西汉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朝贡关系。
北边的匈奴在西汉建立之初,军事实力比西汉更为强大,曾在白登山围困汉高祖七昼夜。汉高祖不得不以和亲与匈奴换和平,双方结为兄弟关系。
汉文帝在诏书中说“汉朝与匈奴约为兄弟”。
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文书用表示平等关系的“书”,书中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说两国有“昆弟之亲”。
汉文帝给匈奴文书也称“书”,而不用诏。书中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
汉文帝致匈奴书中主动说到“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表明两国中分天下。显然都承认两国是对等关系,而非朝贡关系。而且在对等关系中,匈奴用夸张的方式表明地位更优于汉朝。如汉朝给单于的书以宽幅一尺,辞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而单于给汉朝的书宽幅一尺二寸,印封长宽皆大于汉朝,其辞傲慢,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南越、滇国、夜郎和匈奴,对汉朝的态度,一方面说明汉初还没有确立在今天的中国疆域内各政权和民族的主导地位,更遑论与其它外部世界建立朝贡关系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汉以前更无建立朝贡体系的基础。
西汉与本王朝疆域以外的政权和民族间的朝贡体系,是从对诸越政权的册封开始,逐步建立。
在陆贾的威逼利诱之下,赵佗最终向汉朝称臣,接受了汉朝的册封。汉朝封赵佗为南越王,“剖符通使”。“剖符”就是册封的意思。但是汉朝与南越的册封关系并不稳定。
高后吕氏执政时,对南越实行贸易封锁,禁止向南越销售铁器。
赵佗愤而自上尊号为南武帝,用天子仪仗黄屋左纛,公然与汉朝对等而立。而且赵佗以兵威边,以财贿赂,使闽越、西瓯、骆越等南方的区域政权,都臣属于己。
汉文帝即位,再派陆贾至南越。赵佗主动承认僭号称帝的错误,给汉文上书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承认君臣关系,说因为误听高后已令人尽诛自己的宗族,掘烧自己祖坟,所以自暴自弃。而且东边闽越,西边的瓯、骆、裸国人不过千计,都称王号。南越远大于他们,所以自己弄个帝号,聊以自娱。
为此,他向陆贾表示“愿长为藩臣,奉贡职”,并下令国中:“自今以后,取消帝制及黄屋左纛。”
实际上南越政权一方面向汉朝称臣朝贡,赵佗之孙赵胡和胡子婴齐都遣子到长安宿卫;另一方面在国中仍使用帝号,认为岭以南为赵氏社稷。
汉武帝后来派兵灭了南越政权。南越政权自赵佗后传承五世,共93年。
赵佗南越政权的东方,还有个较有影响的越人闽越政权。在秦汉之交时,首领分别是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在楚汉之争中,无诸和摇均支持刘邦。刘邦建立政权后,便封无诸为闽越王,封摇为东海王,又称东瓯王。
闽越应该有一定的实力,因为他敢于主动进犯南越政权。南越赵佗曾想借刀杀人,把情况报告给汉朝,称自己谨遵天子之约,不敢擅自发兵。
结果,汉朝遣大军讨伐,闽越王郢的弟弟余善与本宗族知道汉朝国力厚富,即使侥幸获胜,还会源源不断派兵讨伐,因而密谋杀死了郢, 献其首于汉。汉朝册封无诸之孙繇君丑为越繇王,又封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立。
汉武帝开西南夷,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滇王举国投降,请求中央设官管理并遣使朝贡。
西汉在今云南建益州郡,正式册封滇王,赐滇王王印,仍旧统治其民众。
夜郎国一直臣属于南越政权,以南越为靠山,没有向汉朝朝贡。南越被灭后,夜郎国失去了靠山,于是遣使向汉朝朝贡。汉朝册封夜郎国首领为夜郎王。
汉武帝开西南夷后,西南夷之地已正式纳入汉朝版图,除了夜郎和滇封王赐印外,其它区域也都设立了边郡。
西汉建立时,东方有卫满建立的朝鲜政权,汉辽东太守约卫满为外臣,使其统领塞外蛮夷,约束他们不侵犯汉朝边界。结成了形式上的朝贡关系。于是卫满乘机征服了邻近民族,发展成方数千里的割据政权。虽约为外臣,实则并不朝贡,直到卫满的孙子右渠继位,都未尝入见汉朝皇帝,而且阻遏其它民族的入贡。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使节涉何责让右渠,右渠不听诏令。又因涉何杀了朝鲜的送别使臣,朝鲜发兵袭杀涉何。
汉武帝遂出兵征伐,将朝鲜之地设立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西汉初期,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至五十余国。汉武帝通西域以前大多役属于匈奴。汉武帝发动汉匈战争,作为断匈奴右臂之计,将匈奴势力逐出河西走廊,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占据玉门、嘉峪两关,积极经营西域,武力和招徕恩威并用,又逐步与西域诸国建立了朝贡关系。
汉朝在西域建立建立和巩固朝贡关系的过程中,与乌孙、楼兰、车师等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征服大宛、降服匈奴及设置西域都护府是三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汉武帝派张骞使西域,最初目的是联络匈奴的世仇大夏夹击匈奴,大夏安于现有的状态,不想与匈奴交战。
张骞虽未实现联合大夏的目标,但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为汉朝打开西域的大门,收获也很大。
汉朝最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西域大国是乌孙。乌孙也是被匈奴赶到西域的,张骞认为可以联络其成为对抗匈奴的盟友。
张骞带着礼物来到乌孙,乌孙昆莫用匈奴单于对待汉朝的礼节,即对等的礼节接待张骞。张骞坚持要用君臣之礼,令昆莫拜受汉朝的礼物。昆莫不敢得罪含朝,行君臣之礼。
乌孙虽然臣服于汉朝,但实际上在汉朝和匈奴之间左右逢源。乌孙昆莫向汉朝提出和亲,汉朝嫁细君公主,同时又与匈奴和亲。乌孙昆莫以细君公主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
和亲是统治处理国家利益的手段,对于出嫁的女子来说大多是人生的悲剧,这位细君公主尤其如此。
细君公主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言语不通。好在汉朝富盛,细君手头宽裕,经常用绢帛打点昆莫身边的亲信。但是驱不散的是身处异国他乡的落寞和悲愁。
细君作了一首歌,抒发自己的心怀: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歌,唱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并不能把她招回,只能频繁派遣使者多送锦绣财物给她。
汉武帝对细君的无情和无奈还不仅用钱物买她的寂寞,而且当乌孙昆莫年老,按其风俗要把细君公主再嫁给他的孙子岑陬时,细君公主不答应,写信向汉武帝求援,汉武帝回信说:“一定要遵守他们国家的风俗,因为汉朝要联合乌孙共同讨灭匈奴。”
细君公主只能服从国家利益,嫁给了岑陬。岑陬共娶了三个汉朝公主,细君公主以外,又娶了江都公主,之后又娶了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的命运比细君公主更为坎坷。
岑陬死后,其叔父之子翁归靡继位,号肥王,解忧公主按乌孙风俗再嫁给肥王。狂王死后岑陬与匈奴女子所生泥靡继位,号狂王。解忧公主三嫁给狂王。
狂王是解忧公主前夫岑陬之子,又是敌国匈奴女子所生。狂王人如其名,十分暴虐,解忧公主与他的关系可想而知。
乘汉使魏和意、任昌送还乌孙侍子之机,解忧公主设酒会,袭杀狂王。狂王负伤逃脱。
汉朝遣使持医药财物慰劳狂王。汉使张翁还审理解忧公主与使者谋杀狂王一案,公主不服,张翁居然抓起解忧公主的头发大骂。
这位张翁是不知死所,一者公主的头发不是他可以抓的,更不是他可以骂的;二者汉遣使节慰问,本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是要伺机杀死狂王。
张翁回国后被处死,那是死有余辜。
不仅张翁没有领会汉宣帝意图,副使季都别也没有领会。他返回时,狂王率十余骑送他,他居然没有乘机把狂王杀了。回国后“坐知狂王当诛,见便不发”之罪,意思是知道狂王罪该处死,有机会却不采取行动。
狂王最后被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女子所生乌就屠所杀。
在解忧公主和她的侍女奔走活动下,立细君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皆接受了汉朝的册封。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七十岁,获得汉宣帝恩准,回到了长安,两年后去世,算是叶落归根了。
乌孙国与汉朝的册封和遣侍子的朝贡关系,成为汉朝与西域国家关系的基本形式。
以出产汗血马闻名的大宛,最初也不服从汉朝,并杀死汉朝使者。
汉武帝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征讨。第一次出征因为西域诸国皆不合作,拒绝补充供给,李广利不战自败,数万之师出塞,回到敦煌的所剩无几。第二次率战斗部队六万人,保障后勤者不计,带了十万头牛、三万匹马、数以万计的驴、骆、骡等牲畜,带足了粮食、兵器等。沿途减员过半,最后有三万人到达了大宛城下。
大宛人斩其王毋寡,开城投降。
李广利新立亲汉的昧蔡为宛王。
汉军撤退后,大宛虽然杀了昧蔡,另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但是仍遣质子入侍长安。
大宛王蝉封与汉朝约定,每年贡献汗血马二匹。
李广利伐大宛,受到后人,特别是近世历史学者的指责,他是汉武帝宠妃李氏的弟弟,一有用人唯亲之嫌,二是两次征战损失的人过十万。但是从汉朝建立自己在西域的权威,与匈奴争夺国际秩序的主导权来看,大宛之战产生了巨大正面影响。用班固的话说:“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征服大宛起到了立威示范的作用,西域各国都纷纷向汉朝朝贡。
李广利击大宛还师时经过杅弥国,杅弥国遣太子赖丹为质于龟兹。这也意味着龟兹成为一个小宗主。这是要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汉朝所不能容忍的。
李广利责问龟兹王说:“外国皆臣属于汉,龟兹怎么可以接受杅弥的质子呢?”于是把杅弥国的质子赖丹带到了长安。
公元前65年,龟兹国王入汉朝朝贺,汉朝颁赐了印绶,确立册封关系。此后龟兹王数次入汉朝朝贺,并喜欢上了汉朝草的衣服仪式等,在国内努力仿行。西域诸国笑话他“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楼兰和姑师处于西域南部的交通要道上,是汉朝交通大宛等国的必经之地。最初楼兰也受制于匈奴,拦截汉朝使节,为匈奴充当耳目,汉武帝派遣赵破奴讨伐。
赵破奴以轻骑七百人虏楼兰王,破姑师国。楼兰、姑师便向汉朝称臣朝贡。楼兰遣质子入汉朝。
楼兰国臣服汉朝的同时,仍同时臣服于匈奴。甚至听匈奴离间,杀汉朝使者。
公元前77年,汉朝派兵斩杀楼兰王,悬首于长安北门,另册立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颁给印章。
处于西域北道的车师,近于匈奴而远离汉朝,在汉朝与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中有重要地位。
公元前99年,汉朝派兵征伐车师,匈奴来救,汉兵战不利。
十年后,即公元前89年,汉朝合楼兰等西域六国兵再讨车师,车师臣服于汉朝。其后,匈奴与汉朝围绕对车师的控制展开多次争夺,车师叛附于汉朝与匈奴之间。
汉宣帝、元帝时期,讨灭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称藩,西域各国皆臣属于汉朝。特别是乌孙以西诸国,因近于匈奴而离汉朝甚远,对匈奴颇恭顺,匈奴单于的使节到,诸国主动供应食物,不敢阻难。而西汉使节到达,食物、马匹不出,绢帛购买不可得。郅支单于被灭后,呼韩邪单于向西汉称臣朝贡,这些国家才改变了对汉朝的态度,其中尤以罽宾、康居为代表。
罽宾国,汉武帝初通西域时,其国王乌头劳以为汉朝绝远,兵锋不能至,于是剽杀汉朝使者。
乌头劳死,其子继位,遣使向汉朝朝贡,但尚未真正降服。
汉使文忠送其使回国,罽宾王欲加害文忠。文忠与王子阴末赴,袭杀罽宾王,另立阴末赴为罽宾王,汉朝颁给印绶,正式册立。
康居远离汉朝,汉朝诛灭郅支单于后,始臣服于汉朝。汉成帝时,康居遣使朝贡,并送子入侍汉朝。但康居遣使入贡及派侍子主要是为了获得与汉朝贸易的利益,并非兴悦诚服地对汉朝称臣。康居接待汉朝使节时不拜受王命,这严重影响到汉朝与西域诸国,特别是与大国匈奴的外交礼仪的使用。汉朝有人提出遣返其侍子,断绝两国使节,以示汉朝不通无礼之国。
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宣告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斗争的重大胜利,也是汉朝确立对西域地区主权,树立在西域地区主导地位的标志性事件。
西域都护府建立是以汉武帝朝以后对西域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通使、和亲、整套、屯田等长期经营的结果。此后,西汉对西域的控制是比较稳定的。西域各国皆受汉朝册封,五十余国,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朝印绶,共三百七十六人。鄯善、车师、莎车、于阗等大小国家都遣使朝贡,派质子赴汉朝,归属于西域都护的管辖。
最后说说西汉与匈奴朝贡关系的建立。
西汉与匈奴的兄弟对等关系,在西汉宣帝和元帝时期转变为朝贡关系。
公元前5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派使节请求第二年来贺正旦。
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贺正旦,在甘泉宫朝见汉宣帝。汉宣帝以特别高的礼节接见他,序位在诸侯王之上,拜见时称臣而不报名。此后连续几年皆遣使朝贡。
在呼韩邪单于朝贡的影响或压力下,匈奴郅支单于也向西汉遣使朝贡。
公元前60年匈奴单于再遣名王奉献贺正旦。《汉书》中还有匈奴单于还有公元前28年和公元前25年正旦朝贺的记载。
从兄弟之国向君臣之国转变的决策是很艰难的。呼韩邪单于最初讨论向汉朝称臣朝贡时,匈奴大臣们都认为向汉朝称臣,有辱先单于。意思是先单于们奠定了与汉朝的对等地位,今天不应自降身份。但是经过汉武帝朝的汉匈战争,汉朝与匈奴的倒悬之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主张臣服于汉朝的左伊秩訾说:“今天强弱的形势已经变化,汉朝正是强盛之时,西域乌孙等国都向汉朝称臣。现在只有臣事汉朝才能安然生存,不臣事则有危亡之忧。”
从西域到岭南各民族都纷纷臣属于汉朝,天下大势如此,呼韩邪单于不得不下决心向汉朝称臣朝贡。
到此时,西汉已经建立起了以自己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就在公元前51年正旦大朝会上,不仅有曾与西汉平分天下的匈奴,还有诸蛮夷君长王侯数万人。
当汉宣帝从甘泉宫回京城,这数万诸蛮夷君长王侯,夹道迎于渭桥之下。汉宣帝登上渭桥,数万人齐呼万岁,真是好一幅天下一统的太平图景。
王莽这位盲目的理想主义者,犹如推行以井田制度为蓝图的社会经济改革外,也提出了建设理想化的天下格局的设想,即建设一个四海会同的天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方有东夷王渡大海来奉国珍,南方有越裳氏重译来献白雉,黄支自三万里来贡生犀,北方有匈奴单于称臣朝贡,只有西方没有贡献。
王莽便派遣中郎将平宪等厚持黄金绢帛,诱使羌人遣使来献地朝贡。
平宪等找到羌人首领良愿。据说良愿主动把属于本部族的淡水湖泊、出产食盐的盐池和地平草美的沃野,都送给汉人。自己专选了艰险比闭塞的地方,为汉朝捍卫边疆,而且还说在安汉公的英明治理下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禾苗能长一丈多高,高粱一株结出三穗,庄稼不用撒种自己长出来,丝茧不用养蚕自己生成,甘露从天而下,醴泉自地而出,我们羌人过上了没有疾苦的好日子,整天想着早日归附大汉。
王莽将良愿献的地设为西海郡,与已有的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凑成了四海郡。这样,四海会同,完全齐备了。
这些粉饰太平的行为和梦想,一方面是先秦以来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的观念,另一方面有些看似荒诞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西汉逐步建立起来的朝贡体系夸张的表现。
朝贡体系的建立实力是基础,西汉从建立之初,国力不济,屈事匈奴,汉朝人说,天子是首,蛮夷是足,汉初的局势是足在上首在下,而且小腿大如腰,脚趾大如股。
出现蛮夷纷纷欲与汉朝一比大小是十分正常的,当然朝贡体系也就无从建立。
经过汉高祖、文帝、景帝到汉武帝朝几代人努力,汉朝无疑已经成为东亚世界最强盛的政权。史臣这样形容汉武帝征服四夷的武功:“屠大宛之城,蹈乌桓之垒,探姑缯(西南夷)之壁,藉荡姐(羌人)之场,艾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匈奴人讨论是否应该归汉时也说:“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汉武帝及昭宣以后汉朝已独步天下,无可争锋,最终完成了朝贡体系的建立。
综合上述各国与西汉的朝贡关系,可以看到,西汉的朝贡体系主要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现:
一是朝贡。从南越、滇国等南方政权,到楼兰、乌孙等西域诸国,以及汉宣帝以后的匈奴都遣使或国王、单于亲自入汉朝朝贡。除了一般的遣使外,贺正旦最被视为朝贡关系的象征。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贺正旦时,汉宣帝特别强调了“匈奴单于称北藩臣,朝正月”。
二是遣子为质。前述南越政权曾几次遣子到长安宿卫,呼韩邪单于及此后单于多曾遣侍子入汉。楼兰、乌孙、车师等西域诸国皆遣侍子入汉。
三是册封。南越、闽越、滇、夜郎等政权及西域诸国首领皆接受汉朝册封。匈奴臣事汉朝后也应接受过册封,如王莽篡汉以后曾分封十五个匈奴单于,将颁赐给匈奴单于的印玺侮辱性地改称“降奴服于”。
先秦发展出华夷观念和大一统思想,成为朝贡文化的基本内核。
但是先秦尚没有建立大统一的政权,秦朝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过于短暂。
西汉实现了大统一,并实现了将其影响积极向未曾涉及的地区拓展的王朝,将华夷观念和大一统原则加以实践,建立了第一个现实存在的朝贡体系。
这个朝贡体系的建立为中国朝贡文化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与先秦以来的华夷观念和大一统思想,形成了朝贡文化的观念基础,在中国朝贡文化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西汉朝贡体系建立后,以中国中原政权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始终存在,成为亚洲历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魏晋隋唐到明清朝贡体系的范围和规模时有变化,但是体现其构成和运行原则的朝贡文化,却在不断完善中稳定发展。
西汉规定的朝贡、册封,在此后的朝贡体系运行中得到延续和补充;遣子为质的做法,南北朝时期仍见实行。此后逐渐废除了,但也在几个方面不断补充:
一是宗藩关系的从礼仪形式到履行方式的完备;
二是贡赐贸易制度的不断发展;
三是华夏中心主义文化优越感不断增强。
朝贡体系中的制度文化,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发展,到宋唐时代已经趋于完善,明清时期则完全成熟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