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7月31日星期五

美国的哥伦布节


看了一些有关介绍美国传统节日的书,无意间发现,自己第一次到波特兰的日子,居然是美国的哥伦布节。
哥伦布节为1012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还在小时候就听说过有关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故事。他出生于热那亚,1476年移居葡萄牙。中国古人认为天方地圆。哥伦布也相信地圆说,认为自欧洲大西洋沿岸西行,可达东方。149210月,哥伦布率船3艘,水手87人,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成为西方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149314981502年他先后三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沿岸进行实地考察。但他至死都误认为他所到达的美洲大陆是印度,故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节是美国于1792年首先发起纪念的。当时正是哥伦布到达美洲300周年纪念日,纽约市坦慕尼协会发起举办了纪念活动。1893年,芝加哥举办哥伦布展览会,再次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美国大多数州都要举行庆祝游行,教堂礼拜和学校活动以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和知识的增长,我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说法,有了不同的意见。也许是一种民族自尊吧,我认为,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应是中国和尚慧深。根据何在?有中国的《高僧传》可以作证。这部书是中国梁朝的和尚慧皎编撰的。他与慧深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当然他的记载比较可信。
按《高僧传》的记载,在宋文帝时,有一位高僧,法名慧基。他有好几个有名的弟子,如僧行、慧旭、道恢等人,其中特别提到:“沙门慧深,亦基之弟子。深与同学法洪,并以戒素见重。”可见当时慧深在禅林中影响很不小。这里虽然没有明白记载慧深是哪国人,但是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说他是外国人。因为《高僧传》中凡遇外国的和尚,就都写明来历,一看便知。比如,慧基与西域法师僧伽跋摩、弘赞禅律等往来,编书的人在文字上都交代得明明白白。假若慧深是外国人,决不会不写清楚,相反的,倒还可能大书特书,以表明慧基在佛教领域的威望很高,连外国和尚也跟他学佛。而且,当时外国的和尚即便到中国来,也没有改变法名的道理,照例应该用他的外国法名译音,如僧伽跋摩等等。慧深的法名显然表明他是中国的和尚。
但是,《梁书》《东夷列传》上分明写着:“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这中间的“其国”二字应该如何解释呢? 这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把“其国”解释为扶桑;一种是把“其国”解释为南齐。用后一种解释虽然可以打消关于慧深国籍的疑问,可是在文法上说来比较勉强。用前一种解释更符合上下文的文法,只是对慧深的国籍问题又难于说通。
那末,应该怎样解释才好呢?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研究古代的文献记载。从慧基的传记中,中国的学者们发现他“以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春秋八十有五”,齐建武三年是公元四九六年,上溯八十五年,为公元四一一年,则是东晋安帝义熙七年。他“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这时候应该是公元四三一年,即宋文帝元嘉八年。后来他“遍历三吴,讲宣经教,学徒至者千有余人”。这都是宋文帝在位期间,即公元四五二年以前的事情。慧深无疑的也是在这个期间成为慧基的弟子。从此以后到齐永元元年,即从公元四五二年到四九九年间,这四十多年的光阴,可能正是慧深远游美洲之时。等他回到荆州,刘宋的天下已经变成萧齐的天下了。人们都说他来自扶桑,这是很自然的,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之处。
慧深到美洲的目的是什么?显然是去传播佛教,他是以佛教徒的身份去的,决不会到那里以后才变成佛教徒,这也是可以断定的。同时,在他游历美洲的时候,那个大陆上的人们才有机会接触佛教,还没有他们自己的沙门,更谈不上派遣他们的沙门到中国来游历。至于他们当时如果曾派人来中国拜佛取经,那也一定会有记载。在有关慧深的史料中,学者们说,找不出这样的迹象。
从书刊和网络上,公布的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美洲大陆确实是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被中国人首先发现的。据1913年出版的《地学杂志》第37期上,也有一则资料写道:“近来西方学者创立一说,谓最初寻获美洲大陆者,实为我中国人。其说以美洲红印度人之语言形体皆与中国人相似为证。……最近则有著名考古家奈云,偕人种学家数人,在墨西哥国越万滔地方,寻获泥制古像甚多,面貌确与华人无异。其衣饰亦稔为中国十数世纪之物。此外,又有泥造佛像数百,长约数尺,其塑法与中国近代之木雕神像相似,盖亦千余年前中国之技术也。……有此种种确据,乃可证明美洲大陆,实为中国人最先发现者。其发现之时期,距今约1500多年之久。”
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郭伟成曾经担任过墨西哥外国记者协会主席(1990年-1991)。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了有关中国慧深和尚的调查报告,字里行间,充满了情感和史实,读来令人信服。
郭伟成先生是这样叙述的:
和尚与记者,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在中国与墨西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上,却留下了各自的足迹、写下了各自的篇章。
今年,是首批华人迁居墨西哥125周年。但是,在中墨两国交往的历史上,这仅仅是短暂的一瞬。据考,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和尚慧深就曾经到过古代墨西哥。他把那个陌生的土地称作“扶桑”。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前的1000年前,中国佛教和尚就曾沿着阿拉斯加,到达了美洲大陆的墨西哥。
中国唐代(公元618907)的《梁书》卷五十四《东夷列传》记载说:  “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自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在唐代《南史》中也有类似记载。所谓“扶桑木”,就是墨西哥的“龙舌兰”,古代墨西哥人的日常饮食和衣料,无不仰给于这种植物。直到现在,龙舌兰的根茎仍被用来酿酒,叶子的纤维用作织网。从中世纪以来的漫长岁月里,两国的祖先历经千辛万苦,保持着断断续续的往来。其间在墨西哥有关于“中国纺织姑娘”和“中国之船”的故事;首都墨西哥城至今还矗立着旅墨华人社团为纪念墨西哥独立100周年而捐造的中国钟塔。在中国,19世纪时,墨西哥的“鹰洋”曾经是中国市场、尤其是南方与长江流域一带的通货。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不仅关注了两国交往的过去,也见证了两国当代的友好往来。作为人民日报的高级编辑、高级记者,在这张中国最重要的、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我工作了整整四分之一世纪多。
19783月,我作为人民日报的国际版编辑和专栏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关于墨西哥石油国有化的专栏文章。
墨西哥也是人民日报首批派出驻外记者的国家之一。从19865月到19926月,我担任人民日报驻墨西哥记者,并连续两次当选墨西哥外国记者协会主席(19901991),是这个拉美最大的国际新闻组织近半个世纪历史上第一个来自亚洲国家的主席。
正如我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墨西哥的数百篇文章、报道涉及这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样,我也曾有机会结识到墨西哥上至总统、政府部长、议会和政党领袖、企业家、新闻记者和影视明星,下至平民百姓的各式人等,感受最深的是墨西哥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朋友的慷慨热情。
他们酷爱祖国和独立、热爱印第安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并把这看作他们的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可以说,欧洲人历经300年的殖民时代,仅仅占领了这个混血民族的躯壳,印第安人则控制了这个民族的思维和情感。墨西哥的阿兹特加先哲把友谊比作珍宝,现代墨西哥人同样珍视友谊和友情。
驻墨期间,我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去同我国没有邦交的中美洲国家采访。遇到困难,我就去墨西哥大使馆寻求帮助;只有回到墨西哥,我才会觉得松了一口气;踩在墨西哥的土地上,我总有回到家里的感觉。旅墨期间,我也常常在独立节晚上应邀到国家宫观礼、参加国庆庆典活动;作为外国记者协会主席,每年在我和我夫人生日的当天早晨,总会收到墨西哥总统和新闻部长的贺电。
1990年,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请我作他们的“教父”。当我为每一个学生戴上银质毕业戒指的时候,我觉得,在我和这些墨西哥青年之间,有一种心灵的沟通,并且把我们融合在一起。至今,我仍然怀念他们每一个人,希望从他们中间,出现一批象墨西哥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哈科沃那样的名记者。   
19926月,当我离任回国的时候,墨西哥总统特意在官邸接受我的辞行;当时,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19946月初,我应墨西哥总统府外国新闻局的邀请前往访问,刚好赶上一年一度的“新闻自由日”。总统府热情地邀请我出席总统与新闻界代表的早餐会。总统亲切地对我说:“在这里总会有很多朋友,墨西哥是你的家。”
现总统塞迪略博士正在繁忙的竞选活动中,仍然抽空接见。我们的友谊从他担任国家计划预算部长开始,延续至今。1997年,我陪同人民日报社长去墨西哥时,塞迪略总统膝盖动手术不久,仍然坚持在官邸接见。他对我说:“你是墨西哥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是受欢迎的。”
里卡多•罗恰特地把我的好朋友、著名影视明星埃迪特•贡萨莱斯等人约到一起联欢;在前总统埃切维里亚的家宴上,主人把我作为“埃切维里亚家族的老朋友”介绍时,久病初愈的另一位前总统波蒂略使劲用偏瘫的双手拍着膝盖对我表示欢迎,令我感动不已。我每次去墨西哥,埃切维里亚前总统总是抽空与我见面;我也常去看望德拉马德里前总统。应该说,我一生中最好的青春时光是在墨西哥渡过的;我在人民日报最主要的工作经历都与墨西哥联系在一起。我对这个象我的祖国一样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对这个玛雅和阿兹特加人的土地怀有深切的感情。我曾经对墨西哥总统和朋友们说过:“墨西哥是我的第二祖国”,这是由衷的。对墨西哥,我总是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墨西哥人民对友谊的珍视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完全可以超越种族、宗教的界限。墨西哥的“祖国之父”贝尼托  华雷斯有句名言:“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尊重他人的权利就是和平。”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把我们这个星球变成一座“地球村”,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来划分不同的种族、不同人类,已经是一种陈腐的观念。
1992年,当我作为人民日报驻墨西哥记者离任回国的时候,主持中墨恢复邦交的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里亚把他珍藏的巨型画册《墨西哥革命壁画》赠送给我,并题词说:“中国与墨西哥之间可以追溯到西班牙殖民时代以前,以及现在仍然拥有的源远流长的友谊,由于一位新闻记者,这就是我们亲爱的朋友郭伟成以伟大的尊严所从事的职业新闻工作而得到新的体现。在他六年旅墨生涯之后,我想通过他,向高尚的中国人民转致我极为真挚的拥抱;他们在我的祖国是备受尊敬的。”
诚然,与两国人民之间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相比,一个人倾其一生,能够做到的一切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能与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史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很有意义了。
1996年,我把旅墨见闻和感想,写成《扶桑梦》(墨西哥的昨天和今天)一书出版。墨西哥总统塞迪略博士在百忙中写来前言,认为我“作为人民日报记者,以出色的新闻报道与详尽的通讯,为加强中国和墨西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并说,“特别重视墨西哥和中国之间深厚的共同点”;他还赞扬我作为墨西哥外国记者协会主席“推动了各国记者对墨西哥现状广泛的了解”。我感到荣幸的是,这本书能为中墨友好有所贡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墨西哥前也读了我的《扶桑梦》。他在参观墨西哥全国人类历史学博物馆后亲切地对我说:“我看了你的书。写得很好。关于扶桑的考证,我这次访问也用上了。”
如果说,慧深和尚用他艰辛的旅行、仅存于古代史籍的罕见篇章,难得地记载了中墨两国在历史上进行友好往来的轶事;那么,我可以自豪地说,作为新中国的新闻记者,我也有幸用热情和智慧见证了两国人民在人类千年行将更替之际的友好往来。新闻,作为今天的事实、明天的历史,应当传之久远。如果将来的人们有幸纪念华人迁居墨西哥1250年的时候,他们必将会发现,从慧深和尚到中国记者,我们今天满怀热情而自豪地从事的一切。
当我看到了这些材料,我自然相信:慧深至少是当时发现美洲大陆的最突出的人物之一。如果,这确实是事实,那么中国的慧深和尚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间要比哥伦布早一千多年哇!建议美洲的学者们,在研究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奇迹时,不妨也研究一下中国的慧深和尚,能否由在美佛家弟子们发起一个纪念慧深和尚节。





波特兰,生活中的童话世界



波特兰(Portland)是美国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默尔特诺马郡的郡府,位于威拉麦狄河汇入哥伦比亚河的入河口以南不远的地方。它是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仅次于西雅图的第二大城市。
 波特兰的别称是“玫瑰之城”。听女儿说,这个名字最早出自1905年的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百年纪念博览会。因为波特兰的气候特别适宜于种植玫瑰,市内有许多玫瑰园,比如波特兰华盛顿公园里的国际玫瑰试验园。波特兰还有许多其它昵称,比如由于当年城市建设速度较快,砍伐树木剩下的树桩来不及被清理,城市周边布满树桩而被称为“树桩城”;由于河流和桥梁较多而被称为“桥城”、“河城”等等。
波特兰位于哥伦比亚河支流威拉米特河畔,近两河汇合点,距哥伦比亚河入海口约115公里。人口36.6万(1984)。是水、陆、空交通要地,海轮可直达市区。这里也木材、羊毛和农产品的集散地。有木材加工、造纸、金属加工、罐头食品、运输机械、电气设备等工业。还有波特兰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是该州文化、教育中心。市内多公园,有著名的国际玫瑰花实验公园,每年6月举行玫瑰节。太平洋国际禽畜展览会每年秋季在这里举行。
200571日波特兰的人口统计,估计为556,370人,整个波特兰都市地区的人口估计为两百万人。
其实,波特兰最初只是位于俄勒冈市和温哥华堡之间的一个小港。1843年威廉·奥维顿认识到这块地方的经济价值,但他没有资金来买下这块地方。因此他与他的来自波士顿的伙伴,以每公顷25美分的价格,合伙购买了这块共2.6平方公里的土地。
奥维顿曾对坎树造路的事情大伤脑筋,因此将他的地盘的一半又卖给了一个来自缅因州波特兰的人。在决定这个地方的名字的时候,缅因波特兰人和波士顿人都想以自己的家乡来命名这个新的城市,于是两人靠掷币来做决定,结果来自波特兰的人赢了,这座新的城市就被命名为波特兰。有趣的是,从此在美国就有了两个都叫波特兰的城市。
一开始波特兰处于威拉麦狄河上游19公里处的俄勒冈市的影印之中,但是波特兰的地势非常好,位于威拉河口不远,给予它一个关键的优点。比起俄勒冈州其它城市来它的优势也不可低估。1850年波特兰约有800名居民、一个蒸汽锯、一个木结构的旅店和一份报纸。
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波特兰是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港口,直到1890年代,铁路延伸到西雅图深水港时,它才失去了这个地位。
如同其它美国西海岸港口城市一样,在波特兰也经常发生有人被劫被迫充当海员的事。城市地下的地道本来是为了合法事物建造的,但却被劫掠者用来绑架人。绑架者使用活门来绑架受害者,将他们关在地道里,等船准备出海时将他们送到船上。从1850年到1941年,波特兰也因此而臭名昭著。女儿说,今天游客还可以参观这些地道,但她没去看过。
波特兰的地理位置为北纬45°3112″,西经122°4055″。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波特兰的总面积为376.5平方公里,其中陆面347.9平方公里,水面28.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水面占总面积的7.6%。波特兰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默尔特诺马郡内,少部分地区位于克拉克马斯郡和华盛顿郡。
波特兰都市位于威拉麦狄谷和5号州际高速公路两旁,谷的南部城镇点缀于农庄之间,越向北人口密度越高。5号州际高速公路纵贯整个威拉麦狄谷。许多公共汽车每天运行于5号州际高速公路上。
女儿指着一张旅行图,对我说:波特兰位于已经熄灭的上新世-更新世火山堆上。在波特兰附近就有32个过去的火山口。
我到波特兰后的感觉是这里的气候很好,空气清新。波特兰的气候非常温和,季节分明。平均年降雨量为1119毫米,一般来说波特兰每年有155个降雨天。波特兰的气候有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冬天温暖潮湿,夏天炎热干燥。夏季(六月至九月)是波特兰最干燥的季节,月平均降雨量只有25毫米,有时更少或者完全不降雨。十一月至四月是降雨季节,每年80%的降水是在这段时间里。冬季的温度在2°C左右,夏季的温度在26°C左右。但夏季的热潮有时也会超过38°C。不过大多数时候波特兰的夏季很适宜,阳光充沛。有记录的最低温度是195022测量到的19°C,最高测量到的温度为41°C,而且多次被测量到。 我是10月中旬到达这里的,四处的花树,非常美丽动人,这里的树不全是绿的,还有红的、黄的,在阳光的折射下,波特兰的秋天,就象童话里的世界。
 波特兰最吸引我的是这座城市的规划布局十分合理。这里不允许建造超高建筑,所有的建筑物都可以看作是一处景点。波特兰经常被引做设计良好的城市的典范。波特兰的土地利用政策非常先进,比如1979年波特兰设立了一个城市发展边界来保护农业田地。这个措施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当时许多其它地区在州际高速公路边上、郊区和卫星城镇里建立新的居民区,而市中心则被忽视。
听说,有些城市规划者和不动产投资者曾反对城市发展边界,认为这会导致生活费用的提高。但是波特兰的生活费用依然比加利福尼亚和华盛顿州的大多数都市地区低。而且由于波特兰的城市地区非常紧凑,给市民增添了许多优点,比如与其它类似大的城市相比公共交通的效率高,总的来说交通比较少。1958年通过市民投票建立的波特兰发展委员会监督城市更新,为城市提供居住和经济发展计划。我长期生活在繁华的上海大都市,满眼的高楼大厦,让人感到生活在水泥丛林之中。上海的卫星城镇也在长足发展,但又感受不到自然环境的天地造物又在哪里?新城镇成了新都市的翻版。在波特兰,我分不清哪里是城市中心,哪里又是农村?即使在郊区,我又看不到庄稼,到处都是花园般的优美环境。那些厂区、商业点,也是掩映在花树丛中。到处是草坪,更令人惊叹的是,几乎看不到任何裸土。那些裸土上覆盖着松木屑,女儿告诉我,这些松木屑能够防止尘土飞扬,而且会散发一种气味,阻止地下的虫子四处乱爬。
波特兰的城市居民比较密集的地区有点不对称,原因是西边受到山丘的阻挡,而东部的平原则伸展出很长,一直到格雷欣。再向东是默尔特诺马郡的农田了。
其实,波特兰市中心和一些其它内部市区的建筑还是十分密集的,街道狭窄。平行的街道之间的距离为60。相比之下,西雅图为70100米,曼哈顿东西走向的街道之间的距离为180240米。波特兰大多数街道为20宽,对于步行的人来说这个格局却很好。
193192,波特兰调整其街道的号码后分了五个区:西南、东南、西北、北和东北区。市中心以南威拉麦狄河向东转,在和威拉麦狄河之间波特兰还有一个无名的第六个区,这里的街道号码的前面有一个0来表示负数。
波特兰的西北区包括被称为珍珠区的地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名称,过去这里是旧的仓库。从1980年代开始许多这些仓库被改建为表演厅、俱乐部、舞厅等设施,一些大商场也在这里立足。随着这些设施的增加,它们也吸引了许多餐馆、酒店、商店和艺术商。一些一开始进入这个区的设施,由于当地地价和房租的升高又不得不迁走了。珍珠区和威拉麦狄河之间是波特兰老的中国城。中国城的入口由两个石狮子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里还有过一个日本城。
向西西北第21和第23号大街之间是一个居民和商业区,一般来说,波特兰人说到西北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指到这个区。这里的建筑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与20世纪各个时期的建筑的混合。此外还有一些商业中心。这里与市中心有有轨电车相连。《辛普森一家》中的一些人物,就是按照这个区里有名字的街道命名的。
如果你再向西北去,那就是波特兰的西部山区,包括森林公园、图书馆,还有英特尔公司和耐克总部。我的女儿 ,就工作、生活在这一区域。
波特兰西部山区的另一部分在西南区,这里有华盛顿公园(这里有美国最深的地铁车站)、俄勒冈动物园、霍伊特植物园、国际玫瑰实验园、波特兰日本花园、美丽的步行路和越战老兵纪念碑等。在1960年代和70年代,西山的公园扩展了许多。
波特兰的市中心位于西南区。波特兰的市中心呈棋格状,与威拉麦狄河垂直的街道有街名,平行的街道带号码。西南区其它地区的重要街道随区内山的走向,而不按照棋格的方向。区里有:波特兰州立大学、俄勒冈科学和健康大学和刘易斯和克拉克学院的校园。女儿就读于波特兰州立大学,现正在这所大学读硕。
东北区包括一些很不同的居民区,即有波特兰最老和最昂贵的居民区,也有工人阶层的居民区。由于这个区很大,它可以粗地按照其种族、文化和地理分为内部区和外部区。内部区以非裔美国人为主,类似其它美国大城市的内城区。这里还有一些商业区。东北区的心脏是玫瑰区,这个区的名字来自于篮球队波特兰开拓者的基地玫瑰园体育场。这个区还是波特兰其它重要球队的基地。
东南区的居民本来主要是蓝领阶层,但后来变成混合的了。许多亚文化如嬉皮士等在这里居住。外层主要是劳工阶层以及从东欧和东南亚来的移民。东南区里还有美国唯一的一座位于一个市区内的死火山口。它是华纳太平洋学院的校园。
波特兰北区与那个无名的区一样不是正式的区,但是这个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与西北区分隔很大,因此出了这么个俗称。波特兰大学在这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这个区的北部到哥伦比亚河之间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居民区,这个居民区居然扩展为俄勒冈第二大城市,但是1948年的一场水灾将它摧毁了。
波特兰还有一些带有特色的居民区 、一些郊区地区,美丽的
南威拉麦狄河畔区,以及中国人很难理解的波特兰同性恋区。
2000年的人口统计证明,波特兰有529,121名居民,分为223,737个住户和118,356个居民,人口密度为1,521/平方公里。市内77.91%的人是白人,6.64%的人是非裔美国人,1.06%的人是美洲土著人,6.33%的人是亚裔美国人,0.38%的人来自太平洋岛屿,3.55%的人是其他人种,4.15%的人是混血儿。6.81%的人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后裔。虽然波特兰城市的总居民数在增长,未成年人的数目却在降低,这迫使公费学校关闭。据《纽约时报》报道波特兰市内的学生比1925年还要少,因此在将来十年内波特兰将不得不每年关闭三到四座小学。波特兰的公费学校中的种族分配很不一样。其中三所中学中的学生中白人超过70%,而一所中学中非白人超过85%。其它三所中学的比例基本均匀。这个不均匀源于波特兰的人口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特兰非白人很少。1940年波特兰只有约2000名非裔美国人,而且这些人大多数是铁路工人及其家属。战时为了建造大量“自由轮”,需要工人,因此吸引了许多黑人来到波特兰。但由于当时的房地产中传统的种族歧视严重,新到的黑人大多居住在自己的区内,尤其是北区以北的新区里。战后这个新区被毁同时,也摧毁了唯一的一个混合区,而东北区的黑人集中区则依然存在。随着波特兰城市人口的多样化不断加强,近年来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城市,而白色家庭则移居郊区。虽然居民中大多数是白人,但是移入的人中60%不是白人。因此,你在波特兰,几乎看不到纯种的黑人。你所能看到的处于底层的居民主要是墨西哥裔美国人,华人爱称他们为“老墨”。
波特兰的人口结构与中国大中城市比较有明显的不同。24.5%的住户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8.1%的住户是结婚夫妇,10.8%的住户是带孩子的单身妇女,34.6%的住户是单身汉,47.1%的住户不是家庭。可见波特兰的“宅男”、“宅女”现象很突出。
波特兰不是老年化的城市,65岁以上的老人只占住户的9%。从家底结构来看,平均住户只有2.3人,平均家庭不到3人。
从年龄上分析,波特兰21.1%的人小于18岁,10.3%的人在18岁到24岁之间,34.7%的人在25岁到44岁之间,22.4%的人在45岁到64岁之间,11.6%的人年长于65岁,平均年龄为35岁。可见,波特兰是一个在中国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青春城市。
在性别比中,波特兰女比男为10097.8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的性别比为女比男10095.9。女性比例相对高于男性。
波特兰居民的收入状况又怎样?这里住户的平均年收入为40,146美元,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50,271美元。男子的平均年收入为35,279美元,女子为29,344美元。人平均年收入为22,643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13.1%的人口和8.5%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下。15.7%的未成年人和10.4%的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美国的贫困线标准,远高于发展中的中国。俄勒冈州的所得税为9%,但波特兰却是全美免缴消费税的城市。
波特兰还以其公园和被保护的空地而自豪。事实上它拥有美国最高的人均公园数。波特兰公园设计和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95年波特兰公民同意都市地区建立基金来购买有价值的自然场地。十年中依靠这个基金一共购买了8200公顷生态学上有价值的自然地区加以永久保护。
波特兰公园位于一座死火山上,使得波特兰成为美国唯一两座市区内有死火山的城市。森林公园是美国市区内最大的野生公园,面积5000公顷。波特兰还有世界上最小的公园,面积仅0.3平方米。华盛顿公园就在市中心以西,其中有俄勒冈动物园、日本花园和国际玫瑰种植园。威拉麦狄河西岸市中心地带也是公园,此外市中心还有两个公园。波特兰还有一座经典中国花园,按照苏州园林建造,聘请苏州艺匠建成。在波特兰唯一的州立公园里还有虹鳟鱼活动。这里吸引了一些生态主义者生活。
俄勒冈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位于威拉麦狄河东岸,与市中心相对。里面有物理、生物、地球、技术和天文学的展出以及少儿教育。波特兰大厦前的塑像是美国第二大的铸铜塑像。比佛利·克利瑞雕像院中有许多比佛利·克利瑞笔下的人物的铜像、引言等。
波特兰还有十个姊妹城市,她们是以色列阿希科伦、意大利博洛尼亚、尼加拉瓜科林托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俄罗斯伯力、津巴布韦穆塔雷、日本札幌市、大韩民国蔚山、爱沙尼亚塔林和中国苏州、台湾高雄。
如果把这一次探亲当作一次旅行,那么在还未成行之前,或多或少对波特兰的了解是很少的,几乎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美国有这样一座城市,我对她的美丽事先也毫无太多的思想准备。
一觉醒来,发现天空已经放亮了。但似乎人犹在梦中。如果你是从上海飞往旧金山再转机飞往波特兰,那么,当飞机仍然在碧空万里的太平洋上空安逸地飞行时,你会在远方的天空底下,偶然发现有几个小黑点呈雁行状由东往西缓缓地飞着,也许你会以为那是一队海鸟吧。但是,海鸟不可能飞得这么高!如果你往机舱外仔细一看,原来那是一队编队飞行的战斗机!你一定会赶紧把视线落在茫茫的太平洋海面上,拼命搜寻航空母舰编队的影子。美国太平洋舰队的F-18战斗机编队,总会在西海岸领空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警戒飞行。当你看到美国的西海岸时,西海岸的壮阔之美几乎让飞机上的所有亚裔乘客会发出由衷的欢呼声。透过厚实的机舱玻璃可以清晰分辨出海水的几种颜色:蔚蓝色的深海,象碧玉一样通透的绿色的近海,还有就是透着沙滩颜色的泛蓝泛白的浅海。水天交接处,白云象白色的花朵一样从海面上绽放出来,每一种颜色的过渡都是那么自然、神奇。在黄色的沙滩上,黑色的礁岩下,海浪像一条白色的丝带,泛着磷光轻涌着由此往后的美洲大陆。飞机很快掠过了海岸线,机翼下可以看到美国的乡村城镇了。美国人都住在单家独户的“院子里”,因此,从飞机进入大陆架直到降落,你在空中难以发现中国式的那种一栋栋的“小高层”商品楼。在美国,每栋房子都是独立的,房子的前后几乎都是栽花种草的院子,有的甚至划出一大块地拿来做庄园,各种各样颜色的树,和各种各样颜色的植被,像画家手中的颜料,精心点缀在这片开阔的画布上。美丽的波特兰,就是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充满乡村情调的波特兰,一个人口只有200万的中等城市,马路上根本看不到有行人的走动,偶尔看到有汽车停放在路两边的Parking lot,车子上已经铺上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落叶,象是停靠了很久很久,但仍然看不到人的踪迹。在这里,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也是一种享受, portland空气之鲜美,足以为你年久失修的肺进行一次化疗。这里的空气是可以拿罐头装着到上海出卖了。portland北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一桶一桶的氧气正是从那边通过气流涌来的。
波特兰的街面上除了来自大自然的落叶,看不到有一点点的生活垃圾,虽然市区也有厂房,但根本看不到有烟筒。这里地面开阔,到处是绿树、红树、黄树成荫。这里,便是秋天里的童话世界。






难忘在美国渡过的第一天

  

  近些年经常往返中美之间,最难忘的还是20081013,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日子。我是在美国渡过这一天的。女儿的居家,是一幢漂亮的小别墅。有四个卧室、一个客厅和餐厅,还有两个卫生间。后花园并不大,但与邻家的大草坪连接在一起,草坪上高耸的雪松有四五层楼高。有一间木板式的小白屋,对我的印象最深,就像在童话书里看到的那种板房,会给人很多遐想……但女儿告诉我,她还有两处住房,以后带我去看。

小外甥Jerry看到我,高兴万分,没有任何陌生感。我取出了给他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中国小吃,有小麻花、花生酥、加应子、豆腐干……,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要给他带什么好吃的,也不知道在美国能买到什么又买不到什么。这都是女儿特意在上海的超市里挑选的。她不仅知道在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产品,而且还知道去作性价比较。
当然,我为小外甥Jerry准备的礼物不只是吃的,而是玩具和图书。他今年五岁了,他应该懂得自己的血脉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他的根仍然是在中国。我除了给他带去了中国制造的变形金刚、汽车、飞机玩具,还有中国制造的传统玩具:弓箭、拼图、七巧板、魔方、捉放曹,还有一只没有壶盖,靠低部注水的中国青瓷龙壶。
小外甥Jerry头戴中国式带辨子的瓜皮帽,铺开宣纸,拿起湖州笔,醮上中国画颜料,兴致盎然地泼墨作画了,赭石、酞青、藤黄、钛白……各种画料涂抹成一幅幅极有想象的儿童原创画。
按照规定,从上海到波特兰的行李托运,每只大箱子重量不能超过32公斤,能带两只箱子。还能带一只手提箱,重量不能超过18公斤。这样一算,我给他带去的礼物和家用物品的总重量达到了160多斤啦!再说,女儿是特意到上海接我一起飞美国的,加上她的行李,那就是有近三百多斤的中国货流入美国了。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为小外甥Jerry讲故事,我们约定:在我逗留美国期间,为他讲完全本中国《西游记》。
小外甥Jerry能讲流利的美式英语,还能讲一口纯正的中国普通话,包括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我们没有语言障碍,而且,他还成了我学习英语的最好的指导老师。
那天晚上,我对小外甥Jerry说:“外公不会说英语,你能教我吗?”
小外甥Jerry说:“行呀,那你要学什么?”
我说:“时间不早了,应该睡觉了。‘晚安’怎么念?”
小外甥Jerry脱口而出:“Good night!
我笑了:“错啦!应该说Good morning!
小外甥Jerry楞了一下,马上大笑:“对,对!应该说Good morning!
那晚,我睡了很香。离开了中国,但我却有回家的感觉。





第一眼看到的波特兰


波特兰的地理位置为北纬45º31'12",西经122º40'55"。波特兰面积为376.5平方公里,水面占总面积的7.6%。波特兰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默尔特诺马郡内,少部分地区位于克拉克马斯郡和华盛顿郡,2005年统计人口为556370,整个都市地区人口约为200万人。
波特兰曾被多次评为全美最佳人居城市首位。
难怪我第一眼看到的波特兰,就像一个花园城市,你可以随处看到无拘无束的美国人。我没有看到任何穿西装的美国人,休闲服是这里的流行盛装。记得,临行前,女儿就对我说过,不要带西装。踏上美国的土地后,我才真正明白:除了在正式场合外,一般情况下穿西装的那是站在宾馆大门外的保安。
汽车在移动,人的视线也在移动。
走进波特兰,形形色色的居家别墅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你的视线中不停地变幻。在这个城市,我第一眼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别墅全是板式建筑,有别于中国式的砖木结构和白墙黑瓦。简洁、明快、色彩鲜艳,这是美式居家别墅的一大特点。
波特兰是属于美国中产阶级的花园城市,只有在地铁出入口处,能见到一些贫民居住的集装箱式板房。令我欣慰的是,女儿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已经拥有三套不同地点的住宅,最近又迁了新居,她已懂得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社会中驾驭自己。
我平安无事地顺利到达了属于女儿自己创造的家。她让我参观了她的居所。美国居家一般都设有中央空调、火警预报器,日常生活中除大冰柜、电炉、烤箱、微波炉等,还配有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等。一般美国居民都有自己的车库,但在不少中产阶级居住点,车库往往被当作孩子们的玩具房或储藏室等。家家都配三只分类垃圾筒,清洁公司将定期回收再生或不可再生垃圾。
中国的户外广告,充斥了大城市的所有角落。据说,那是引进的海外版奇观。中国的广告界精英们将广告的作用夸大到无孔不入,没有广告的城市也许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城市。但是,在波特兰的街头,看不见那些中国式的户外广告。没有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户外广告,波特兰仍然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居住城市,这座城市的生命旺盛力来自对环境保护,而不是那些炫目的广告招牌。我想没有任何中国人会喜欢自己的居家被那些讨厌的的广告招牌所掩埋。

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否定广告的作用。美国民众也不是一概排斥广告。女儿对我说,每天清晨,在美国居民家门口就会留有一只塑料袋,袋里装着一份免费派送的当天报纸,这些报纸主要提供购物广告信息。居民们会根据报刊广告信息决定购物去向。这就是美国人对广告的看法,对自己有用的广告信息获取,他们不仅不反对,而且是认可,并每次出门采购前都会按广告提供的信息选择目标。美国人对广告的实用主义,也反映了他们对广告文化的价值取向。




中美时差



在赴美之前就常听人说起有关中美时差问题。女儿回国时,也会常谈到时差问题。有关时差的知识,其实在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了。但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中,时差似乎对我不存在。
令人惊诧的是,我一踏上美国的土地,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却是时差。飞机从上海出发的当地时间是13日上午1000,历经十多小时的飞行,到达波特兰的美国当地时间却是13日上午700。这是奇怪的时差,上海到东京时差为一小时,到波特兰的时差为八小时。
根据国际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即每个15°相隔一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一条中央经线,0时区的中央经线为0°经线,东西两侧各跨7.5°,为0时区的范围,从0时区向东,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一直到东十二区。相反,从0时区向西,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一直到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中央经线为180°,组成一个时区。时差呢,就是两个时区间相差的时区数,如东一区与东八区的时差为7小时,西一区与东八区的时差为9小时,同侧减,异侧加。
我们在出国时又如何提前解决时差影响呢? 女儿告诉我,做跨越时区的中美旅行,就会遇到时差问题,想办法克服时差对身体带来的不适,尤为重要。所谓时差是人体生物钟节律被破坏后,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紊乱现象。睡眠、消化系统、体温,甚至激素分泌都会受时差的影响。这种时差综合症表现为嗜睡、失眠、头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以及焦躁易怒等。不过,在乘飞机旅行之前,只要改变睡眠习惯,是可以有效防止时差对人体的影响。
现在我明白了。 一般来说,每跨越一个时区大约需要一天左右,才能使体内生物钟节律适应新时区的时差。大多数人不可能为了适应时差而提前数天就飞抵目的地,但有可能在旅途中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节律,使之尽量适应所去之处的睡眠觉醒周期,也就是说要根据该地时间来安排睡眠和起床的时间。例如,你登机起飞是白天,而目的地此刻是夜晚,那么你应力争睡觉,这样一来,当你抵达目的地时,自身的生物钟节律就比较容易适应新时区的时差。
另外一种减轻时差影响的方法,如有可能,应选乘白天抵达目的地的航班,这样就比较容易调整体内生物钟节律。
女儿还告诉我,乘飞机长途旅行,由于受到座位的限制,身体较长时间相对固定于某一体位,所以很容易引起关节僵直,肌肉紧张。她教了我一些在座椅上就可做的活动动作。她说,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女儿的方法是:
做颈部伸展动作, 每一动作持续5秒钟,重复4遍。身体端坐,上身正直。低头,下颌抵至胸前。然后抬头,脸朝上,头后仰,使颈前肌肉有伸展感。接着头回至正中位置,然后向右倾斜至极限。 再头回至正中位置,然后向左倾斜至极限。
还有一个动作是坐在位置上的原地踏步,持续做1分钟。身子端坐,上身正直。收腹,右腿抬高约10厘米,以髋关节为轴做踏步动作。先抬起的右脚着地。再抬起左腿,双腿交替做原地踏步动作。
脚部伸展动作也很有效。身子端坐,上身正直。脚掌用力着地,脚跟抬起。然后脚跟着地,脚掌抬起。此时小腿后部肌肉应有伸展感。可以重复做15遍。
在机位上还可以做转体触膝动作。身子端坐,上身正直。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置脑后,两肘向两侧张开。接着上身前屈转体,左肘触右膝。 然后上身回至开始姿势,然后以右肘触左膝。
肩臂伸展动作比较简单。只要端坐身子,上身正直。双子十指交叉置胸前,手掌向内。然后向上翻掌,伸直双臂,高举过头。由肩部开始轻轻向后牵拉。 
女儿告诉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短暂节食也可以调整时差。人的大脑内有一个“进食钟”,这一发现表明:短时间节食,有助于人们调整时差和缓解上夜班时头昏脑涨的情况。这项研究曾刊登在一份《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由光线决定的昼夜生理节奏,控制着人们的身体,但当食物短缺时,“进食钟”就会取而代之“掌控”人们的身体。研究人员还认为,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时差。  
开展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沙佩尔说:“由于人体的生物钟每天只能调整一小点,一般人都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适应新的时区。”而通过改变进食时间,旅行者可以拨快人体内的第二时钟,从而更快适应新的时区。沙佩尔还说:“保持16个小时不进食,就足以启动这个新时钟。所以,在长途旅行的飞机上要避免吃任何食物,等到落地后立即开始进食,这种做法应当有助于人们调整时差。” 

时差,一门学问。要在中美之间飞行穿越,又不能不懂得其中的科学知识。





2015年7月28日星期二

关于美国俄勒冈州



美国俄勒冈州,这是我近年来每次赴美探亲的目的地。
记得大约在三十年前,我就知道这个州,并对这个州略知一二。因为,我的一个知青伙伴离开中国后,就在那个州的一个农场里打工。他时常给我寄信,讲述关于美国、俄勒冈和美国农场的故事,我曾为这些故事所吸引。我于是就帮助他,将他的来信整理成文章,在当时的《解放日报》市郊版上作了连载。
在赴美之前,我就广泛收集和反复研究关于俄勒冈和波特兰的一切资料。出于习惯,我每到一处新认识的地方之前,总会先去了解有关这片土地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我开始走近这片土地。
俄勒冈州OREGON 
面积:251,180平方公里; 在美国五十州内, 名列第十位
人口:2,376,000; 在五十州内, 列第三十位
州府:沙连 Salem
主要城市:波特兰 Portland; 尤金 Eugene
州花:俄勒冈葡萄花
州岛:北美红雀
说起俄勒冈州, 其实它的名称取自于一条大河 Columbia River的名称。
1810年,这里开始殖民。 1859214日,俄勒冈成为美国第三十三州。 以俄勒冈葡萄 Oregon Grape为州花。 该州别名又叫做“海獭之州” Beaver State, 本州箴言:“联盟” the Union
我女儿居住在俄勒冈州的最大港口城市波特兰,这里可以进出航海大船, 人口约38万。 这里的州府沙连 Salem, 人口却只有7万。    
本州高等学府有40. 其中最著名的是俄勒冈州立大学。 创办于1868, 地点在科瓦利 Corvallis, 有学生14000人。 其次是俄勒冈大学, 地点在尤金 Eugene, 创于1876, 学生13000人。 以上所述两地均位于州府之南。
俄勒冈州有二大特征:
第一, 本州内有美国第一深湖——世界第七深湖。 这个湖叫做火口湖 Crater Lake。 湖深达589公尺。 这是一座古老的火山锥的顶部, 陷落而成为圆形大坑, 并非真正的火山口。 这个圆形大坑的扩大, 是由于风化作用及流水的侵蚀作用。 它以前并没有这样大。 这种湖叫做锅状火口湖 Caldera Lake。湖内有一小岛,也是后来才出现的火山口。 这个湖虽然很深, 水却十分清澈。 由湖岸俯视, 可以看见湖底的状态。 由湖岸到湖底, 约有1000公尺高。 水是深蓝色的, 非常洁净。 湖周35公里, 湖宽10公里。 因为景色幽美, 空气清鲜, 已辟为公园, 叫做火口湖国家公园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第二, 俄勒冈州有林土1200万公顷,是美国第一产木材之州。本州的森林, 由于树木高大, 株距甚密, 因此, 成为美国木材主要供给区。每年出产的木材约占美国木材总产量四分之一。 出产的“胶合板” Plywood, 约占美国总产量70%。木材加工业已是俄勒冈州最重要的工业。

到俄勒冈州观光旅游,景点不少。

我带上宠物狗同机赴美

  


在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是终身难忘的。对我而言,莫过于第一次出境赴美的事。为了不让我第一次去美国时迷途,女儿特意先行离开美国波特兰抵达上海,为我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办妥了各种登记手续。
美国海关的入境检查有很多规定,但这些规定到底涉及到哪些呢?
据说,中国的北京海关有时会查盗版光盘, 上海海关一般不查。 如果你的飞机是从北京飞上海, 然后飞美国, 一般是在北京检查行李。
关于美国海关, 有些人说自己什么都带的, 都没事。 那是没有抽到你, 如果抽到你, 你就少不了麻烦事。 我这次被开包检查, 我都给他们看,但不准我带的东西只有一件,那是一个原本想送给小外甥的磁悬浮飞碟玩具。原因是带有磁铁的物品不准带上飞机。
据说,美国的海关不查光盘。 带盗版光盘时, 一般把皮都扔了, 装在CD包里,这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如果你有包装, 又是美国出的软件, 比方说windows, 在美国被开包检查了, 你就完蛋了。或者是盗版的美国电影光盘,也是一个道理。 一般来说,如果你带少量光盘,可能是东西没收, 如果数量过多,就有贩卖嫌疑,有可能罚款或做监。如果你喜欢要包装, 中国的游戏、 CD DVD,美国海关是不管的, 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的, 就是盗版的也不影响美国公司的利益. 光盘都是免税的, 不用报关。
其实,开包检查只是一般抽查, 一般几个里面抽一个, 有食品的全抽。我带去了一些西藏的土特产品,他们弄不明白这是什么,就会询问。
女儿对我说,在飞机上还要填写一个报关的东西, 她会为我填写的。如果你要带食物, 一定要报, 不然抓住你, 第一次不一定怎样, 但如果你运气不好, 可能会被罚款和坐牢。如果现金, 旅行支票超过1万美金, 一定要报, 不然没收。如果你报, 不会让你上税的, 就是登记一下而已。当然,实际上也并非那么严格。
食物怎么带?女儿说,所有的鸡鸭猪牛肉都不可以带,不管是不是密封的, 包括牛肉干、肉月饼、火腿、香肠、 罐头……而且这些美国都有, 都可以买到, 贵不了太多。但是可以带鱼, 所有的鱼都可以带, 包括鱼松、鱼干、 鱼罐头、 生鱼肉……如果你要带生的鱼肉, 可用一个袋子密封, 然后用冰镇着。水果不能带, 所有新鲜的水果也都不可以带。干果类食品,一切都可以带的。 我们这次就带了一些瓜子、小核桃等。蘑菇, 木耳什么的也都可以带的。如果有吃剩下的水果、 肉、肠,你也就只能留在飞机上了, 那是带不下来的。
烟酒方面, 允许带一瓶酒、二条烟。没气的打火机可以托运,托几个都可以。不过手提行李里面和随身携带的,有气没气都不准带啦。不能带打火机,但可以随身带安全火柴或在手提行李里面可以带上4盒安全火柴哩。不过, 托运行李中不可以带。什么是安全火柴?就是指这种火柴一定要在火柴盒上划才着, 在墙上划不着的。其实,关于这些禁令,在中国机场, 很多地方还是不允许的。何况在机场、飞机上,都是不让吸烟的, 带了也白带。
枪支当然是不可以带的, 估计一般旅客也没人会带,这是一种常识。更何况,中国人本来就不允许私人拥有枪支。不过, 要注意,那些塑料的仿真枪也是不允许带的。能带的却是刀子。刀子可以托运, 海关也不管。
个人药品是随便带的。但是,中国人讲究中医中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宝,可美国人不这么看。他们不准带任何含有动物成分的中药,比如虎骨酒、熊胆粉、牛黄解毒丸等。有人问过牛黄解毒片能带吗?,应该说也是不行的。 不过,估计美国人也看不懂, 又是片剂, 问题不大。如果查到了,大不了送给他们就是了, 只要带的不太多,也许就没事了。美国人讲人权,其实还讲兽权,用猫皮或狗皮制成的任何物品都是严禁进口的。如果有什么狗皮褥子、手套之类的,或看上去像狗皮制成的东西, 最好不要带。
凡是你自己用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限制的。如果是移民可以带800美金的免税礼品。 学生, 游客可以带100美金的免税礼品。 如果你带了一大堆中国手工艺品或名家字画, 谁也不知道值多少钱哇。金子,以前是有限制的,现在没有了。各种金币、金条都可以带,并没有数量限制。问题就看你有没有,带不带啦。中国瓷器闻名世界,当然,陶器、瓷器也都是可以从中国带到美国去的。 不过,美国政府提醒大家有一些中国的陶器、瓷器没有经过检验,含铅量严重超标,如果是餐具 可能会引起中毒。
一般的小家电, 如笔记本计算机、电饭锅、 CD机、刮须刀等等,只要是自己用的, 都是免税的, 不用报关。 当然,你如果带上3-4CD,谁也不相信你是自己用的了。特别提醒的是,美国的电压是110伏的, 如果你带电器,一定要带变压器。最值得称道的是,各种衣物布类全都是免税的,你带多少都没关系。这是为什么?那你就要去感谢WTO了。
女儿告诉我,总的来说呢, 美国什么都有,买什么也都很方便,有很多物品的价格反而比中国国内便宜。
WangWang狗跟着我一起离开中国,它要坐飞机到美国去了。
WangWang今年四岁了,它比我的小外孙Jerry小一岁。
我第一次到美国,女儿担心我迷路,就专程到上海接我一起赴美。女儿将我订购的电子机票,通过电脑机器换上了登记卡。
准备上飞机前,女儿又为WangWang办理了托运手续。哇,WangWang是随行李一起呆在行李舱里飞到美国去的。
     这下麻烦了,WangWang在飞机上没有水喝怎么办。我赶紧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女儿给WangWang喝了点水,还将半根黄瓜放进了WangWang的狗笼子里。
WangWang吃饱了、喝足了。但是它好像有点不高兴,不肯钻进铁笼子里,它总是皱着眉头看人,好像有很多心事。它在又想什么呢?
最令我惊讶的是,一条中国犬的“移民手续”,远比一个中国人签证容易得多。它被关在一只事先准备好的铁笼子里,它唯一与我们的区别是没能坐在客舱里,而是被送到了行李舱。
女儿在美国收养了两只残疾宠物,一只是宠猫Mimi,另一只是患干眼疾的盲犬Bobo。它们将是Wang Wang 的美国朋友。
令我高兴的是,我将很快看到小外甥Jerry了。此刻,挤眉弄眼的Jerry,也许会比我还要激动万分。
记得,第一次赴美,飞机是在20081013日上午1000,从浦东国际机场飞离上海,我也将在此刻第一次走出国门。按照批准的签证时间,我可在美国逗留数月。但由于工作关系,那次赴美只呆上半个月。我在这段时间里第一次体验了美国普通人的生活。


第一次赴美的记忆




每次赴美国探亲,我都要为在美国生活的小外孙JERRY准备一些礼物。
女儿家的后花园是一片大草坪,草坪上有一幢白色的小木屋。女儿常指着小白屋对JERRY说,你的外公要从遥远的中国来看你了,外公能讲很多很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就是有一百个小白屋也装不下中国的故事。
JERRY经常站在后花园的木楼梯旁,他靠着木栏,望着小白屋/大草坪,还有比五层楼高的大松树,心里一直盼望着我能早点来美国。JERRY想听外公讲很多很多的中国故事。
我第一次去美国是2008年,那时小外孙JERRY才五岁。他出生在中国,所以他的头发是黑的,眼睛也是黑的。能在美国与小外孙团聚,对于我来说是生活中最重要也是最快乐的事。
天黑了,星星挂在黑黑的天空,不停地眨着亮眼睛。
星星告诉JERRY,我已经买好了来美国的飞机票,我要从上海飞到日本东京,然后才能转机到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
星星还告诉JERRY,我要将在那只中国长大的WANGWANG狗也一起带到美国来。
我为JERRY准备了很多很多礼物,有中国制造的变形金刚、汽车、飞机等玩具,还有画板、画笔和颜料,还有《西游记》、《三毛》等好看的图书。
我还给JERRY带去了中国的小麻花、花生酥、加应子、豆腐干……
我准备的礼物很多,装满了两只大箱子,还有一只手提箱和一只手提包。按规定,从上海飞到波特兰,每只大行李箱的重量不能超过32公斤,两只大行李箱就有64公斤重啦!还有那只手提箱的重量也不能超过18公斤重。哇,一公斤等于二斤,我随身带的行李要超过160多斤啦!

一路上,我带着行李,要经过中国海关、日本海关、美国海关检查。我带了这么多东西,要闯过三关,能行吗?我自己也不知道。
但我成功地抵达了美国波特兰,也第一次真正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时间一晃,如今的小外孙已12岁了,我还教他一些木雕工艺制作方法。
这些年女儿也搬了多次家。但那个在女儿家后花园的小白屋依然会时常出现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想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



正在崛起的中国,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美国产生了一种向往,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中国青年,对美国的现代化与由此造就的美国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达官贵人,更是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子女,移民到这个国家。但我对美国的理解和认识,却深深地打上了国家烙印。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去评价西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就好像西方人评说东方人,必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难道东西方之间就没有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东西方的哲学家们究竟在干什么?
在同一个世界里,我们应能找到一个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应成为地球村的平等公民。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个世界不属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应当属于世界公民。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发展中大国,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几乎包涵了东方文化的全部精华;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强国,但不只是物质的,还有美国精神,美国精神又几乎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全部精髓。中美文化的融合将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那么,这样的融合,有否可能?融合点又在哪里?这是我每次赴美的考察重点。首先,我将用公正、公平的心态,而不是用偏激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去说三道四。其次,我也不会再人云皆云地去俯首听命于那些说教,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我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那只属于我自己的观点。
我的赴美旅行并非是走马观花,而是为了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是一次次中国式的哥伦布探险。哥伦布的收获是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为后人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国家和缔造了一个美利坚民族;我的收获将是努力去发现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点,为缔造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和谐世界去探索一条共同的通道。
为了和平远征,我必然要清理我以往对美国的认识。我不能也不会抱着偏见去影响我的思索。
听说美国,那是在童年。那时,我总会用学到的中国词汇“美丽”、“美好”、“美妙”等,去形容这个远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名字产生一种好奇心。就像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时,总会问我:“你为什么叫‘沈阳’?”我会告诉他,因为我出生在沈阳。
美国的英语全称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严格说,美国的国名与“美丽”、“美好”、“美妙”并无关联。我不知是哪位翻译家为美国起了一个这么诱人的中国译名。
狠说美国,那是在青少年时代。我接受课本上、报刊和电视广播中的广泛宣传教育,对这个早在清政府时期就作为“八国联军”之一,曾经侵略中国的美帝国主义国家,始终就怀有深刻的敌意。“打倒美帝国主义”成了中国最响亮的口号,我是在中国口号声中长大的一代人。
话说美国,那是中美建交之后的事,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西风渐进,“美帝国主义”的提法已从所有媒体中被无声无息地删除了。人到中年,对美国的认识,也随之改变了。尤其是那些专家学者教授们,都在大谈美国的经验。声势浩大的“反自由化运动”,并没有将美国的地位从中国人的心中一夜抹杀掉。所能看到听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到美国学习考察。理由很简单:不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就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了“资本主义”,华尔街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关于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书刊、讲稿,一夜间就可换几个版本,马列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已经没有听说谁还在读《资本论》了,家中的那套《资本论》也已经尘封了几十年,再也没去翻一番。
近说美国,那是最近的事。八0后的代沟,使我接受了女儿去美国发展的现实。我不可能在过了五年的时间后,还不到美国去探望自己的女儿。我利用到美国探亲,看望女儿的机会,终于将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的土地踩在了脚下。我到美国之际,号称全球霸主的美国正面临着一场震惊世界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象驴之争的美国大选正牵动着这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光。美国怎么了?美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决定用眼用脑用心去那里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我已不再有童年时代的幼稚、青少年时代的狂燥、中年时代的疑惑,已过知天命之人,不会再盲从、盲听、盲思。
我决心用一个作家的眼光透视美利坚民族,用一个摄影家的镜头捕捉对这个国家的印象,用一个民间文艺家的视觉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民俗、民风。我更希望走进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观察民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历经半个世纪的人生感悟,我已不再轻信那些一面倒的跟风传闻。
短暂的时光,就能让我横跨北太平洋和白令海,我匆匆地沿着太平洋西北岸,绕一个来回,也会使自己对美国、对中国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愿望,都希望普世大爱,国富民强。
民风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民声反映一个国家的荣辱,民粹代表一个时代的民意。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美两国人民正在太平洋上构架一座交流互信的桥梁,一桥横跨东西,友谊不分南北。但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还影响着太平洋彼岸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然证明:美国 “利益均沾”的强权政治没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独立自主的国策也不可能全盘照搬西方。美国钥匙打不开中国锁,中国钥匙也难启美国锁。中美友谊的大门,应是平等对开的。
我们要客观真诚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也要客观公正地向中国介绍美国。只有站在地球仪旁去共同思考,才能使东西方世界的距离日渐缩短。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从历史的跨度考察,一个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一个是崛起才二百多年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包容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但从人文的角度分析,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