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9月30日星期四

莫理循传奇A卷 目录

 


目 录

 

瀋陽 著 Shenyang 

前言 :一个穷游世界的流浪汉

沈 阳

 

 

1 

莫理循先祖族徽为何是根漂木

 

2 

莫理循的祖父和父系亲属

 

3 

莫理循父亲为何移民到澳大利亚

 

4 

莫理循的青少年时代

 

5 

莫理循梦想 “出人头地”的“糖都”之行

 

6 

莫理循协助“黑奴贸易”的首次打工经历

 

7 

卖猪仔金矿契约淘金客

 

8 

“恩兰丸号”上的临时打工仔

 

9 

莫理循的报道摊上了大麻烦

 

10

莫理循组建的新几内亚探险队

 

11 

面对神秘的新几内亚土著人挑战

 

12 

莫理循的新几内亚探险失败厄运

 

13 

莫理循的爱丁堡生死之旅

 

14 

爱丁堡医学院盗尸黑史和莫理循艳闻

 

15 

莫理循纽芬兰和费城流浪记

 

16 

被牙买加抛弃的流浪汉莫理循

 

17 

被纽约人卑视的流浪汉莫理循

 

18 

莫理循在西班牙的一段如烟情史

 

19 

在绝望中离开西班牙的无业浪子

 

20 

游荡摩洛哥的浪子莫理循

 

21

无业浪子难回头

 

22

穷游伦敦的“啃老”流浪汉

 

23

因色受骗于巴黎的穷游浪子

 

结语

面对穷途末路的最后选择

 

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

铁蹄下的中国 目 录

 



瀋陽 著 Shenyang 

前言:铁蹄下的中国

                            

 

1

孤独的探险者

 

2

莫理循初闯上海滩

 

3

上海豫园湖心亭奇遇

 

4

邂逅美国浪女

 

5

消灾驱邪

 

6

中国的悲哀和不幸

 

7

“汉骂”与中国茶馆

 

8

清末汉口传教士记事

 

9

中国人为何不信上帝

 

10

算命瞎子“汉口一卦”

 

11

清末汉口的传教士

 

12

莫理循的造假学历和辱华护照

 

13

揭底莫理循“鸦片天堂”之旅

 

14

滚滚长江流不尽的纤夫泪

 

15

笑侃莫理循戴假辫子的丑闻

 

16

在罂粟花盛开的地方

 

17

看不见的鸦片战争

 

18

莫理循笔下的清末川蜀苦力

 

19

莫理循考察叙府时的鸦片无害谬论

 

20

莫理循考察鸦片天堂的险恶用心

 

21

还原被莫理循扭曲的昭通真相

 

22

比较莫理循和博格理

 

23

莫理循对付中国人的“三原则”

 

24

莫理循从昆明到大理的穷游记

 

25

苦力“麻子脸”和烟鬼“皮包骨”

 

26

是谁夺走了两个苦力的生命

 

结语  莫理循没有结束的冒险故事

2021年9月27日星期一

结语 莫理循没有结束的冒险故事


瀋陽 著

Shenyang

 

清末鸦片之祸

 

1

 

今天是2021年白露,我实现了自己数十年来的愿望,终于完成了《铁蹄下的中国》初稿的写作,为了写作这本书籍,我将多年来的学习笔记进行了梳理,同时又重新学习和研究了大量全新的信息资料。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知识积累的动力,也是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和认识自己的再学习过程。当然,多用脑多学习,还能防止或延迟老年痴呆症的侵扰吧。

我设想中撰写的《莫理循传奇》共4卷,现已完成的《铁蹄下的中国》第一部初稿,是《莫理循传奇》第2卷的素材稿,此卷主要叙述了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 Morrison)从上海到仰光的经历。

莫理循186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季隆(Geelong),他的游记名为《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也证实了他是个澳大利亚人。但为什么他在办理签证时都自称为“英国公民”,并以大英帝国引为自豪?

其实,莫理循虽然出生在“澳大利亚”,但那时的澳大利亚还没有建国,那片土地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他只是个英国殖民地子民。

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可在200多年前,那里还是一个不毛之地,甚至被英国当成了流放罪犯的孤岛。面对不光彩的过往,莫理循并不羞愧,对他来说,从没有责备或咒骂过英国殖民主义,并将自己能为大英帝国尽忠和服务,视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个人奋斗史。

 

2

 

1788126日,英国人在澳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

 

澳大利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仍旧是英联邦国家之一,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最早登陆澳大利亚的人却是荷兰人威廉姆·简士,并将此地命名为新荷兰。

1770年,也就是清朝康乾盛世期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才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此后这里一直被英国当作安置流浪囚犯的地方,1788118日,第一批囚犯到达,126日正式在杰克逊港建立英国的第一块殖民地,此后每年的126日后来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庆节。

现在许多人都清楚美国建国的过程中对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不光彩历史,但是对当今澳洲的土著居民的历史却不是十分清楚。其实在40000年以前,澳大利亚的土著发明了世界上一些已知最早的、边缘经过打磨的石器,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现代人类在欧洲西部定居前就可能居住在澳大利亚了,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欧洲人征服了澳大利亚呢?

 

4万年前,地球各大陆的人类处于同一个发展水平

 

澳大利亚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文明中始终处于没有诞生像四大文明的客观原因:在地球最近的一个间冰期期间,海平面上升,导致了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封闭的大陆,在以后的一万年历史中,澳洲土著居民基本保持着一种原始的社会,并没有像亚欧大陆产生农业文明,这主要是当地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并没有可以培育栽培的农作物,据美国人类学家戴蒙德研究,唯一被当地土著驯化的哺乳动物就是狗;另外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的大陆,也是土壤最贫瘠的大陆,在世界上最佳的56种禾本科植物种,只有两种出自澳大利亚。

当欧洲人在1788年来到澳大利亚后的变化是什么呢?当然带来了文明,但是对当地的土著却是不幸的。今天的澳大利亚大约有2544万居民,相当于2019年中国上海市的常住人口,但是当今的土著却只占总人口的2.8%,这是什么比例,今天在澳大利亚华裔占比是5.6%,是当地土著的2倍,如果只算最早的人口,1%都不足。

当地土著从欧洲殖民时代的30万左右曾经下降到了1921年的6万人,即使是今天,土著总人口也就五六十万的样子,今天的土著构成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许多人住在布道站或保留地,或者为白人放牧而住在畜牧站。

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的大陆,但是在其东北部地区是非常适宜发展农业的,在欧洲人没有到来之前,大部分的土著都在这里生活,但是欧洲人却用两个基本方法进行拓殖,占有了这些地区。

一个是枪炮,在19世纪和18世纪晚些时候,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另一个方法就是病菌,1778年,第一批欧洲居民达到悉尼后,不到一年,死于流行病的土著居民的随处可见,有案可查的就有天花、感冒、麻疹、伤寒、水痘等等。

无疑欧洲人近代在澳洲的殖民史中,枪炮、病菌和钢铁在消灭土著种起了很大的作用。当适合居住和生产的地区被占领后,留给当地土著的只有无用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在欧洲人殖民一个世纪后,有40000年历史的土著传统基本被消灭殆尽。

莫理循性格很特别,他喜欢冒险和四处游荡,渴望成为一个冒险家。他曾对人说:“我喜欢游牧人东飘西荡的生活,喜欢单枪匹马走上旅途。”

18792月,莫理循刚过完17岁生日之后不久,便徒步从家乡季隆走到昆斯克利夫。其实这种独自闯荡的爱好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贯穿了他今后的一生。

莫理循18942月开始了中国之旅,在他的旅行记里详细地记录了大清帝国的落后和贫穷,但他似乎忘记了当时的澳大利亚长什么样?这是一张拍摄于1890年的照片,澳大利亚一群土著脖子上都带有铁链,那时还没有建国的“澳大利亚”能代表进步与文明吗?

 

1890年,澳大利亚一群土著脖子上带有铁链

 

莫理循无视澳洲土著人在殖民时期的苦难,却又全力赞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这又为什么?

 

2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很难让西方人理解,被莫理循称为“异教徒”的中国人不仅不愿归化上帝,而且见到外国人则称之为“洋鬼子”,鸦片战争的爆发,更加深了中西方的对立。

1837年,道光皇帝发出了一道重要的人事任命,升任林则徐为湖广总督。不久,林则徐又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奔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是一个负责任的官员,他说查禁鸦片,那就一定要查禁鸦片。林则徐还对售卖鸦片的英国商人说了一句狠话: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英国商人不懂林则徐,以为他与其他清朝官员差不多,低估了这位新来钦差大臣查禁鸦片的决心,于是,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鸦片被搜缴出来,堆放在虎门海滩上的石灰池里,随退潮的海水流进大海,不流一丝痕迹。

林则徐虎门销烟,让英国人损失惨重,在心底记下了一笔账。

19397月,香港九龙尖沙咀村,几个喝醉酒的英国水兵发酒疯,打死了中国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方面交出凶手,遭到拒绝。于是林则徐派兵进入澳门,驱逐居住在这里的英国人。后来更是根据道光皇帝旨意,下令正式封闭港口,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

彼时的道光皇帝,当然不知道在遥远的英国,也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18岁的年轻女子维多利亚,正式继承了王位,成为英国新的国王。

 

3

维多利亚女王

那时候的维多利亚女王,甚至还没有结婚。直到3年后的1840210日,维多利亚女王才与比她小3个月的表弟阿尔伯特亲王步入婚姻殿堂。

维多利亚女王还来不及与她的丈夫度蜜月,一场风波说来就来了。

这场风波,来自隔着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中国。

消息传到英国,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反弹。战争的阴云,开始密集。

维多利亚女王从不抽烟,她讨厌鸦片,甚至拒绝一切烟草。但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维多利亚支持英国在全球展开鸦片贸易。其中,就包括中国。

英国对中国有着强烈的野心。18世纪、19世纪以来,英国对中国的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英国需要从中国进口丝绸、茶叶等商品,英国却没有办法将工业革命的产品倾销于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不需要这些舶来品。

最后,英国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成千上万箱鸦片在英国军舰的护航下,抵达中国广东,送往各地市场;白花花的银子流水一样流回英国。英中贸易的逆差状况得到了扭转。

现在,林则徐发起的禁烟以及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让英国人认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1840116日,维多利亚女王来到英国国会,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说。

在这次演说中,维多利亚女王宣称: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随后,维多利亚女王毫不犹豫地签署了一份政府文件,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

按照英国法律规定,启动战争的决定权在英国下议院。维多利亚女王将是否向中国派遣远征军交给英国下议院讨论。47日,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英国下议院以271票赞成、262票反对,通过了向中国派遣远征军、采取军事报复的提案。

按照英国方面的说法,这只是一次军事报复,而非战争。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当年6月,懿律率领40余艘舰艇、4000余士兵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打响了中国和英国之间的第一次全面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维多利亚女王,通过中国这块垫脚石,走向全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建成了日不落帝国

 

4

 

提到中国近代历史,充满着苦难和屈辱,晚期的清政府,在对外的博弈上几乎未曾占据过上风,而早期鸦片战争的惨败,更是让人感觉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了解的匮乏。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于英国了解并不多,在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和大臣们,才获得了关于英国的大致信息。然而之后的交流,也仅限于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的贸易来往。

到了鸦片战争期间,因为清军的惨败,道光帝总算放下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开始正视这个对手,当时的清军将领奕经,虽然指挥战事不利,交战中,却也抓住了几个俘虏,在道光帝的要求下,清军带着翻译,押送几个俘虏上京城,让皇帝亲自审问。

至于会见的细节,则被记载在了《着扬威将军奕经等向英目干布尔细询英国情形事上谕》的奏折当中。

道光帝见英国俘虏的时间,是1842年农历321日,此时距离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还有3个月的时间,清英依然处于战争状态。

此时的清军也知道,和他们主要交战的英国对手中,有白夷(英国本土白人)和黑夷(印度人和东南亚人),而白夷的地位更高,故而受审的两人均为白夷

道光帝首先详细询问英国的地理位置:据称英吉利国距内地水程七万余里,其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什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与英吉利有无往来?

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清朝对于英国依然是了解甚少,紧接着道光皇帝又追问英国人卖鸦片的目的:该国制造鸦片烟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抑或另有诡谋?大小吕宋、双鹰国夷众,抑由该国王招之使来?是否被其裹胁?

在英国人的口中,他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答复,当英国人告诉道光,自己国家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竟然是一个只有23岁的女子,这让道光皇帝更加震惊,故而说出了以下的话: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原来在道光皇帝看来,如此年轻的女性,怎么可能成为一国之君呢?因此他首先想要询问的,是维多利亚是否有丈夫,在国内又担任什么职务。毕竟中国的武则天,登基的时候都已经有67岁的高龄。

从当时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光绪的一番言辞,就能看出一二。

道光的目光短浅,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当时清廷对外的态度,他们输掉这场战争,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5

 

缅甸地理图

 

莫理循的此次中国之行,起始于上海,然后去了武汉、四川、贵州、云南,汉口当时是中原的经济中心,四川、贵州、云南则被通称为中国的“鸦片天堂”。莫理循此行完全是为了考察中国的本土鸦片种植、生产和进出口贸易资讯,为大英帝国争夺中国鸦片市场出谋划策。但他的此行终点为何选择缅甸?

缅甸位于东南亚,西面邻接印度和孟加拉国,东面靠着泰国和老挝,北面和中国的云南、西藏接壤,其国土形状很不规则,其实和由山脉构成的自然地理屏障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缅甸来说,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样的地理条件,在有利于抵御外敌入侵的同时,也限制了缅甸的对外扩张。

缅甸建国时间较晚,直到11世纪才形成了统一国家。

在此之前的数千年时间里,缅甸的领土其实是都处于缅族、掸族、孟族、若开族土邦林立的状态。完成统一大业的蒲甘国王阿奴律陀,缅甸三大帝之一。蒲甘王朝在13世纪达到了鼎盛,然而它遇到的对手,却是崛起中的元朝。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一边攻打南宋,一边数次派遣使者招降缅甸结果缅甸不仅没有接受招降,反而还扣押了元朝的使者,忽必烈怒而发兵攻打。因山川阻隔加之气候炎热,元军数次征讨缅甸未果。

待元灭宋后的第8年,设立了所谓的缅中行省,即名义上归属于元朝,行省丞相由缅王受元朝册封,但不受元朝的直接统治。缅中行省的存在时间很短。

蒲甘城陷落后不久,缅甸内部就发生了叛乱。之——缅甸再次陷入四分五裂。

而北方的中原王朝,也在进行着朝代更替。朱元璋的具体做法和元朝一脉相承,即不对各土邦进行直接统治,只要求各王邦部落在名义上向大明王朝俯首称臣,接受明朝赐予的土官封号,成为明朝土司

明朝平定云南时,缅甸已四分五裂,各土邦在大明和周边强权之间摇摆不定。

其中有一个由傣泰民族建立的麓川政权,算上归附的各土邦部落,势力范围非常广阔。明英宗历时九年,四次征讨麓川,大大削弱了其实力。军事上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明朝在西南疆域的权威,原本处于墙头草状态的西南土邦纷纷归附,接受朝廷的册封。明朝的疆域也一度涵盖缅甸全境、泰国北部和老挝中北部。后来,中南半岛各土邦纷纷脱离明朝的统治。

莽瑞体于1531年在当地缅族人的支持下被拥戴为东吁国王,莽瑞体即位时年仅15岁,别看年龄小,但这个人相当有本事。他一边用联姻和结盟等方式,牵制住北方的阿瓦王朝和南方的勃固王朝,一边又用调停、离间等方式,削弱勃固王朝的国力,并趁机将其吞并。除此之外,莽瑞体还组建了一支由葡萄牙人组成的外籍雇佣兵团,利用火炮和战船,为其扩张助力。通过多年的运筹帷幄和东征西讨,莽瑞体统一了缅甸的中部和南部,随后就把矛头对准了泰国。

1548年,莽瑞体以索要白象为由,向泰国发动远征,实则打算一举消灭泰国,拉开了缅泰三百年战争的序幕。最终,泰国以每年向缅甸进贡30头大象为条件,换来了缅甸人的撤军。泰国沦为缅甸的藩属国。

1580年,东吁王朝的国土横跨缅甸、泰国、老挝和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开创了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贡榜王朝是缅甸的最后一个王朝。

然而,缅甸的统治始终都不稳固。

一来是,山脉、高原等地理屏障的阻隔,导致了缅甸无法对被占领的泰国和老挝实现有效的控制。

二来是,缅族人虽然打仗凶悍,但文治水平却相当低下。

清缅边境冲突不断,在和清军的四次较量之后,缅甸也认识到了和清朝在国力上的差距。缅甸主动要求停战,清军同意议和。

但缅甸随后就遇到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大英帝国。

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缅人政权好战,并且善战,这是缅族能够数次统一缅甸,并让缅甸能成为东南亚一霸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但也正是因为缅族人穷兵黩武,只会打仗,文治落后,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没能在文化上获得少数民族的认同,这给缅甸内部的民族矛盾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044年缅甸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封建王朝

 

莫理循于1884年抵达缅甸,其实当时正处于英国第3次侵缅战争时期。

6

 

莫理循于1884年抵达缅甸的目的地是八莫。

八莫,傣族语称曼莫,意思是打造锅的村镇。历史上八莫是一个比较大的村镇,家家户户都用铜、铁、锑等打造生产各式各样的锅,所以,傣族称之为曼莫,一直沿用至今。

缅族语称之为布莫,音调与傣族语的音调极为相近,也沿用至今。中国从缅语翻译过来时把它翻译成八莫,一直沿用至今。

八莫市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位于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上游与太平江汇合口附近的东岸,居住着克钦族(中国称景颇族)、掸族(中国称傣族)、缅族、华侨和印侨,是缅甸克钦邦的第二大城镇,华人称之为新街

蒙古军人在13世纪、清军在18世纪先后进驻过八莫,八莫在19世纪后期被英军侵占,仍保留着浓郁的西洋文化,西方风情。

八莫,是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而神奇的地方。在全民信佛的缅甸,佛寺无处不有,佛塔无处不在。八莫市境内佛寺众多,有着上万座的佛塔,僧人到处可见。据传,历史上有个王子在八莫建了四个寺庙:瑞基那寺庙、登钟佛寺、瑞西供寺庙、马西啼寺庙。

 

1880年的緬甸

7

 

1894521日,在历经104天的艰难跋涉后,莫理循终于到达了缅甸首都仰光,整个行程大约4000公里。

莫理循结束了这次中国此行,他为自己算了笔帐,在他的旅行记事中这样写道:

 

我从上海到八莫的旅程总共花费还不到20英镑,这还包括我购置的一套中国行头。

我估摸着如果我节省一点,这趟行程的花费也不会超过14英镑。

如果我身上带了更多银两,我总的旅费还要减少呢。

我把从云南带来的金子和我剩余的银两在缅甸变卖,得了两成利润。

我在腾跃花11便士买的卢比在八莫值13便士。

我还花2.5镑购买了一些古玩,等我到达文明的国度时,有人给这些古玩出价14英镑。

毋庸置疑,穿越中国的旅行是世间花费最少的旅行。

 

我也应该结束这次文字之旅了。我正在撰写《莫理循传奇》,草拟共4卷,此为其中的第2卷初稿,其中有些内容尚需调整。第1 卷为莫理循的流浪生活;第3卷是关于莫理循接受《泰晤士报》聘任,成为驻北京记者的经历;第4卷写这名洋记者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四任总统政治顾问的经历。这都是莫理循没有结束的冒险故事。

夜已深,应该休息了。

 

202197日星期二  白露

2021年9月26日星期日

第26章 是谁夺走了两个苦力的生命



 瀋陽 著

Shenyang

在市场等待活儿的清末苦力

 

1

 

莫理循在从大理到八莫的行程中,曾雇佣了三个中国苦力,一个是20出头的老曾,另二个是“皮包骨”和“麻子脸”。但到达八莫二天后的返程途中,“皮包骨”和“麻子脸”就死了,老曾病了三周。

这三个中国苦力为何有如此厄运?还是看看他们一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是谁摧垮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2

 

蒲缥古镇

 

189459日,莫理循一行从永昌坝子向西行进,路程很远,路况也很险峻。三个中国苦力陪同莫理循到了蒲缥镇,这也是“皮包骨”和“麻子脸”最后死在这里的地方。那个老曾则在这里病了足足三周。

蒲缥古镇为西南古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历史上,过蒲缥这条古道,是南方丝绸古道到保山坝后,先后有3条过高黎贡山到达腾冲出缅甸的古道中形成最晚的一条。据有关专家考证,根据诸葛亮南征永昌(今保山)的一些遗迹传说、唐樊绰《云南志·卷二》及其以后史籍推论,大约形成于在东汉末期到三国初期。该古道的路线是:从四川开始的西南丝绸古道到达今保山坝板桥——保山城——汉庄——石花洞——蒿子铺——上冷水箐——七路坎——黑山门——大龙井——甘蔗园——蒲缥(小站街)——道街——怒江惠人桥——坝湾——高黎贡山蒲蛮哨或禾木树——腾冲城——出缅甸。这条古道发展到明代成为了一条繁华的官道,其中蒲缥即为一个大的驿站。

蒲缥古镇主要有小站、中站、大站、马场等组成,内有街巷20余条,多以集市贸易的商品命名。街东原有忠义词、玉皇阁、积谷仓;街东南有财神庙、三圣宫;街南有关帝庙、积谷仓;街西有公房、药王宫、川主宫;南街楼外蒲缥大河上有大石桥、观音堂;街东南有观音阁;街尾蒲缥大河上有南津桥;小站街在大河东北,有太平寺、李家大院;南津桥东南面有萧公祠;中站有三官殿,大站有土主庙,以及周边有梁金山故居、塘子寺、侯家祖祠、文昌寺、修正寺和距今8000年的被命名为蒲缥人的塘子沟文化遗址等。

三个苦力初到蒲缥镇时,莫理循在众目睽睽下吃了一顿午饭。

在前往缅甸途中,莫理循听到中国人叫他“洋鬼子”,已很少生气了。因为中国人都这样称呼外国人。

但在曲硐镇的饭馆里用餐时,周围照例又围了一帮子中国人,就在此时他听到了这个令他反感的“洋鬼子”称呼后发怒了。

 

莫理循在他的中国西南游记中写道:

 

一个人见我不会说中文,冷冷地说了一句“洋鬼子”,盛怒之下我站了起来,握紧了手中的鞭子,用中文说他“中国鬼子”,然后用英语咒骂他。看到我的愤怒,他很是诧异,但一句话也没说,转身不自然地走开了。事后我一直后悔自己没有好好教训那个人一顿,应该当众给他一鞭子。

 

3

 

莫理循在总结自己的旅途经验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旅途中,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矩:在宾馆里只住最好的房间,如果只有一个房间,我要求睡最好的床。因此,在任何一间馆,我坚持用最好的桌子,如果已经有中国人坐在那里,我会郑重其事地向他们鞠躬,挥手示意他们给我这个尊贵的陌生人让座。如果只有一张桌子,我只坐上座,坚决不坐其他位子。

其实,我总是礼貌而坚定地要求中国人按照我自己的定位来对待我,而他们全都照做了,一般都会让给我。

尽管我的苦力很卑微,我的着装很普通,但他们意识到我肯定是个重要的旅行者后,也认可了我的优越性。如果我满意于卑贱的地位,会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就会更看轻我。

我很确信一点,正是由于从未放弃自己的优越地位,我获得了中国人的尊重。

 

村民都乐意看看外国人是怎么吃饭的。

现在我已经习惯这种阵仗了,可以镇静自若地吃我的东西,因为我把这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

 

4

 

从蒲缥镇出发,510日,莫理循一行横渡了著名的怒江,进入了怒江大峡谷。主干道从谷底一路向上6130英尺后直通风水岭村8730英尺。

 

怒江大峡谷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上路了,快速地下行到达澜沧江。向上爬了三四千英尺高度,接着顺着下坡路,来到了腾跃升谷地。可见这三个中国苦力经受了多么艰难的折磨。

腾跃升谷地由电报局安排了一个住宿处。

电报局邻近城隍庙和腾跃戏台。

531日,虽然莫理循提前说过当天要早些出发,但是他雇佣的三个苦力没住在电报局,暂居在简陋的客栈里,所以来晚了。莫理循不想等他们了,就独自出镇了。

三个中国苦力和护卫队赶来时,他们才一起穿过了墓地。

此时雨一直下个不停,他们就在村子里躲了一个小时。

莫理循写道:

 

倾盆大雨一直不停,小溪里的水溢了出来,我们脚下的路也成了水道,无法行走。我的鸦片长脖子苦力“皮包骨”滑进了一个坑里。即便是对他这个小腿特别长的人来说,这个洞也够深的,因而我的铺盖卷儿也全湿了。

 

距离我们要去的腾跃境外的南甸还有90里地。但我们在太阳落山之前就赶到了目的地。

 

从这段文字中,能看到那个苦力“皮包骨”此时已筋疲力尽了。

 

5

 

第二天,莫理循一行继续前进,行走在淤沙的河床上。

到达腾跃边境时,就没有铺好的路可走了,雨水又把本就糟糕的道路淋得断断续续,泥泞不堪,纵横交错。三个苦力就在这样的泥泞道路中负重而行。而莫理循在离开这河道后,骑马在河谷两边的高岸上前行。

 

莫理循写道:

 

那天我们在路上碰到一个地方,在那儿,脚下的路突然垂直向上通向山顶处一个向外延伸出来的逼仄的平台上,然后又以同样的坡度直插入平地。这就是所谓的捷径,但是在中国,可想而知,走这样的捷径其实要比脚踏实地地走远路耗费的体力多得多。

 

三个负重的中国苦力在这样的险途中是如何消耗自己的体力?莫理循没说,他的注意力却是停留在“掸族女人带着的美丽头巾、银手镯和耳环,嘴唇和牙齿上涂着的槟榔汁”。

一个掸族人主动当向导,将骑着白马的莫理循带到了一家旅馆,原先住在最好的房间的中国旅途人让出了房间。

这里是个军事重地,莫理循送了一瓶染发剂给掌管这里的红顶武官刘协台,他让两位军官护送他。两位军官想知道有关莫理循的家史。

莫理循就胡编起自己的“显赫家世”,他写道:

 

我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借助一本汉语常用语手册,我详细地回答了他们关心的问题。我尽可能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这很重要,因为你知道这对将来的旅行者有利。我把我几个先辈的事迹讲得活灵活现,还给他们安上了与之年龄相配的胡子。说到我的年龄时,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不敢相信看起来这么年轻的我竟然这么大把年纪了。为了解答他们的疑问,我真诚地告诉他们,我有过2个贱内,现在是5个犬子和3个丫头片子的父亲,还说这几个儿女都 不成器,听完之后,他们对我的崇敬之情又加深了一层。

 

那时的莫理循35岁,不仅是个流浪汉,还是一个娶不起老婆的光棍。他在欺骗善良的中国人,凭借他的欺骗,确实给他带来了好处。

负责护送他到三塔的另一支护卫队也赶来了。

 

莫理循又得意地传记中写道:

 

我们走入一片宽阔的沙地,一到雨季,这里会成为河床。一行人纵队向前挺进,场面甚为壮观。

我这个不会说中文的欧洲人骑在白马上,这时已经脱下了中式服装,穿上了一套漂亮的澳大利亚迷彩服。

两个穿着宽松衣服的军官骑在结实的小马上,还有8个士兵相随。……他们配有来复枪,挎着子弹袋,一切配备都井然有序,小伙子们看起来一个个都是战场上的好料子。

 

现在我们必须渡过面前宽阔的河流,水底是淤沙,水流很急,而且深浅不一。

不幸的是,一个士兵在最深的水沟里绊了一跤,他挑着的两个箱子都 从扁担上滑到了水里。我有关这次旅行的所有笔记和文章都 被浸湿了,不过这已经算是万幸了。

 

莫理循骑马又走了一段路,到达山脚下的坝子上,在那儿可以看见掸族小镇,也是当天行程的最后一站。

 

6

 

    这是三塔逢集的日子,莫理循受到了当地一座庙宇僧人的接待,被安排到正厅旁的厢房下榻。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莫理循说:“世袭王子三塔诏法以国礼待我。”那些和尚“诵完经,除了唱经的佛乐班以外,其他人都走进一间房……脱了僧袍,蜷缩在榻上,榻上的烟枪已经点上了,所有的人马上都开始抽鸦片了。”

 

莫理循写道:

   

次日早晨,另一列六人的护卫队已经整装待发,准备陪我去满园看戏台子。”莫理循非常得意。“我们继续骑行,途经一片如贵族花园般瑰丽的乡野,来到蛮允城。

 

我在衙门口等了很久,等他们安排我何处落脚以,终于,两个衙门跑壮差的人过来引我去了寺庙。许多剃光头的佛教徒在那里恭候我,并在庙堂里殷勤地接待了我。

 

517日我又上路了。……我们迎着炎炎赤日艰难地行走,一连2小时,我们都走在最最密的丛林中,走在热带植被繁茂的森林中。……道路直通山顶。

 

别忘记了,莫理循是骑着他的白马漫步,而他的三个苦力是负重前行。

他们在距英属缅甸边界5英里远的塞梯小关塞宿营。第二天早上指挥官派了8名精兵将莫理循护送到达英国营地,这儿归缅甸第三军团的英国军官爱尔芒哥上尉统领。

晚上,军官陪莫理循在溪边散步。

莫理循享受到了最好的待遇,他到底是个什么人?

莫理循在他中国西南游记中坦白地写道:

 

我这样一个不知名的流浪汉,安全地走完全程,世人恐怕并不会感兴趣,但得知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这段旅行后,许多人就感兴趣了。

 

从莫理循的这段自述中可以清晰地看明白,他承认自己是一个“不知名的流浪汉”,所谓的“尊贵”地位,都是他一路骗人的谎话,就是靠这些谎话,他受到了愚昧的官员、传教士、僧人,还有那些富人们的热情接待。只有纯朴的民众和孩子们对他叫喊“洋鬼子!洋鬼子!”

这个“不知名的流浪汉”靠着欺骗,完成了他的中国西南行。

 

中缅交界地理位置

7

 

从南鹏到八莫有33英里路程。这段路分两段,一段是到距南鹏14英里的迈亚西特的军事基地。

莫理循写道:

 

一个准下士和两个普通士兵陪护我,一路上对我照顾有加。他们都是旁庶普人,身材魁梧,勇猛无比,但他们似乎疏于训练,到了迈亚西特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一瘸一拐、憔悴无力了。

 

一路艰苦陪同莫理循的三个中国苦力,还要承担负重的压力,其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三个中国苦力一直不停地问莫理循:路还有多远?

莫理循则一路地对他们进行欺骗。他在回忆录中坦诚地记录了自己的欺骗行为。

他这样写道:

 

我们走了15里后,老曾问我:距离三甸(迈亚西特)还有多远?

我回答说:“三里”。结果我们又继续走了10里。

“现在还有多远?” 老曾又问。

“再走5里就到了。”我严肃地答道。结果我们又走了6里。

这时,他又问我了:“莫老师,到三甸到底还有多少里?”

“再走8里就到了。”我答道。他就此没有再问过我。

 

8

 

莫理循写到:

 

我们在迈亚西特驿站旅店过夜。夜间,我们四下无遮蔽的旅店遭到了暴风雨的侵袭……屋顶上千疮百孔,雨水顺着墙壁流下来,所有的东西都浸在微温的水中了。

 

八莫与重庆的陆路距离是1520英里,这与重庆到上海的距离相当,整段路程,我走上了整整一百天,因为我刻意等到第一百天才完成自己的旅程。

 

三位中国苦力结束了这次艰难的苦行。抠门的莫理循开始为这次苦行劳务结帐。

 

他写道:

 

我给了老曾400文,比他的工钱多,我就让他找零。他早已准备好了,拿出算盘,在纸上写画着什么,算出一笔帐,向我证明我欠他整整400文,所以现在收支平衡,我们两清了。

我在腾跃给了他1175现金供我的用度,在八莫又给了他400,也就是说,在这9天里,我每天的花费是3个多便士。

 

到达八莫的第二天,莫理循雇佣的三个苦力要回大理府了,抠门的莫理循又在想着如何再次奴役这些苦力,为他去赚取最后一笔钱。

莫理循的游记中有这样一段陈述:

 

他们背着药材、货物、报纸和给大理传教士的信件返回。这些东西都 是数月来放在美国驻八莫的传教士那里的。负责管理的传教士身居要职,有各种各样的任务。抽不出时间把这些东西送给他深居内陆、孤独的基督兄弟。

如果不是我到了那儿,并让苦力带走,这些信件恐怕要等到雨季之后才能被送到目的地。

只要化12先令就能让一个苦力,从八莫驮80磅重的东西到大理,何乐而不为,我无需指出,一笔很小的柚木交易,就能赚来雇佣苦力的钱。此外,任何花销都可以到内地传教会那里报销。

 

读懂了莫理循亲自撰写的这些文字,谁会赞美这个抠门又奸诈的流浪汉?

 

9

 

更可恶的是,这个莫理循利用一些小利,让那三个已精疲力竭的中国苦力在从八莫到大理的回程途中,再次负重踏上艰险的路途。三个苦力在路途中都遭到了厄运。

又累又饿的三个苦力在蒲缥全都病倒了。

年轻而可怜的“皮包骨”和“麻子脸”都死在了蒲缥的客栈里。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姓。

那个忠心耿耿的20岁出头的老曾,在蒲缥客栈卧病三周。

当老曾能够动身去大理时,他无法将莫理循委托的三大包东西带上路。

这些东西被客栈老板截留了下来,以抵押他的住宿费和“皮包骨”和“麻子脸”的安葬费。

谁对这“皮包骨”和“麻子脸”的死负责呢?永远也不会有人去追究他们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