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

第19章 莫理循考察叙府时的鸦片无害谬论

 


瀋陽 著

Shenyang

 

清末民初时的宜宾的上岸码头

 

1

 

莫理循在宜宾附近坐船过了河,河对岸就是叙府,也就是今日的宜宾。

莫理循为了找到新的苦力陪他去云南昭通,他在叙府停留了一天。

宜宾别名酒都、叙府、戎州。距今四万年前,市境已有人类生息。距今五、六千年前,市境原始农耕和氏族公社出现。西汉末管辖12县,扼控西南半壁。唐代武德元年至会昌元年(841年)戎州复设于僰道城。唐会昌二年(842年)因金沙江大水,州治由三江口迁岷江北岸旧州坝,直至唐末。代,元军毁登高山城,将叙州、宜宾县治迁回三江口旧城区。清,南明军、清军反复争夺宜宾。

宜宾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宜宾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

宜宾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南部支流多发源于崇山峻岭,故滩多水急;北部支流多发源流经丘陵,故水势平缓,岸势开阔。

宜宾是长江起点,宜宾码头有六渡八帮。六渡是六大渡口;八帮是八大船帮。从明代开始,金沙江下游的生产和社会得到空前未有的发展。金沙江下游船工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是的历史的写照。

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宜宾的大江文化,涵盖了龙崇拜、敬川主、修塔镇水、码头民俗等。宜宾的僰文化,可自崖葬悬棺、铜鼓中略知一二。

宜宾有3000年茶叶生产历史,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 宜宾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

地方特产也很丰富。宜宾竹簧扬名中外,曾多次进入宫廷。保存在苗族中的蜡染图案花纹有280多种。

宜宾特色水果有夏橙荔枝椪柑。

宜宾美食鸭儿粑柏溪潮糕南溪豆腐干、叙府芽菜、宜宾糟蛋兰香斋熏肉等。

宜宾旧时的茶馆,伙计行动迅速,并附带供应水烟,叶子烟,洗脸水,大点的茶园有讲评书的,唱清音的,也有打金钱板的;多数民间艺人都有在茶园演出的经历,可以说,茶馆为宜宾民间曲艺艺人提供了演出舞台。

宜宾的偏街小巷和码头,也有一些小茶馆,只有二三张桌子,供附近居民和挑夫,纤夫、船工等喝茶聊天,摆龙门阵。

 

2

 

清末民初时宜宾江岸的半边寺

 

叙府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距河约60英尺的坡地上,位于岷江和扬子江之间,有很多宽阔的街道,以及繁荣的商业。周围的山坡上点缀着一些小寺庙和四座宝塔,两江之间的城市景色非常美丽,岷江看起来完全和汇流处的扬子江一样大。

宜宾江岸的山腰有一处奇特的寺庙,是沿着城市上方的河崖轮廓而建,这就是宜宾著名的半边寺。

 

老鸦滩附近的寺庙,老鸦滩在现今的云南昭通盐津县

 

沿着崎岖的石板路,寺庙的山门上镶嵌着半边寺的匾额,其后是一座亭阁,再向右侧延伸的建筑则是寺庙正殿,依真武山麓而建,大殿门匾普度众生四字清晰可见,寺庙始建于明朝时期。

 

求雨人群中的小男孩头上戴冠插着两根翎羽,旁边两个大人扶着骑在小马上。

 

在这座弯曲的寺庙后面的山顶上,是另一座大庙宇,人们纷纷前往那里祈求雨水。

当时遇到了旱情,宜宾百姓的求雨方式很独特,罗林看到许多打扮很独特的小男孩被带到寺庙,他们有的骑着小马,有的则抱在男人的怀里。

 

3

 

清末西南赶集

 

值得注意,莫理循关注的不是那里的风光民俗,而是叙府的鸦片市场和鸦片管理。

莫理循在他的中国西南游记第六章中写道:

 

叙府有18万人,和大部分中国城市一样,实际居住区外还有大片公共墓地,在山坡上绵延数英里。

 

吸食鸦片的人太多了,问题不在于谁吸食鸦片,而在于谁不吸食鸦片。

单就教会所在的这条街而言,除了内地会、佛寺、清真寺、天马天主堂外,还有8家鸦片馆。

整个城市里的每家钱庄、丝绸店、商行,不管以什么借口都设有自己的鸦片间,总有烟灯供顾客用。鸦片间就像吸烟室一样常见。

在中国西部,在谈生意前不是吸一口威士忌,而是吸一口烟助兴。

 

莫理循还特意考察了那里的鸦片出口和经营市场。

他在游记中写道:

 

叙府地理位置占据了各种天然优势,不仅处于水路要冲,而且位于地区中心。

叙府相当富裕,此地区有丰富的煤矿,有取之不尽的地下盐湖。

鸦片和白腊是叙府主要的出口物品。

 

莫理循还重点研究了中国官场对鸦片开放经营的态度及政策。

莫里循写道:

 

四川目前是中央帝国18省中最富裕的,其现任总督刘秉璋,祖籍安徽,与李鸿章是同乡姻亲,其嫁于李鸿章的侄子。四川省的布政使是全国官职中公认的肥差。

 

……

 

叙府有两位地方行政长官,均享有权力、配有衙门。府官是“叙府之父”,县官是“叙府之母”,“叙府之母”大力支持鸦片出口贸易。

 

4

 

清末苦力

 

莫理循在叙府又雇佣了3名苦力,他们的职责是在13天内把莫理循送到距此290英里的云南昭通。

1894322日早晨,莫理循启程了。

莫理循说,叙府派了差役送他到大关县。内地会和美国浸礼会的会友,陪他走了头13英里。

莫里循在游记中写道:

 

走地岸边肥沃的冲击平原上很是惬意,罂粟开着白色的花,烟叶生长茂盛,金黄色的油菜地的绿色的灯芯草地一片一片地交融着。

 

但莫理循也写下了自己一路上的不愉快。

他遇到了一个正在贩卖活猫的小贩,他的玳瑁猫是一星期前偷来的。

时值正午,太阳毒辣,苦力给他找了一顶轿子,原本要价是320文,贪婪的轿夫却说不能低于340文,否则就不抬轿。莫理循选择了放弃坐轿,而在太阳底下走了17英里,省下了20文钱。

 

老鸦滩(今昭通盐津县) 峡谷供行人歇脚的茶屋

 

莫理循在安边镇客栈住了一夜。黎明时苦力为他找了一顶轿子,沿着长江的分支老鸦滩右岸开始往南走。后翻越了几座山,抄近路,又到达了江边。雇轿行程结束了,他坐在路边客栈的桌子前,结果当地人蜂拥而至,好奇地围着他。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大声叫喊。

莫理循气愤地写下了这段经历:

 

我用英语告诉这些愚蠢的人,说的声音越小,我越听得懂,但是他仍然高声大喊,几乎把脸贴到我的脸上。我只好把旁观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他可笑的大嘴上,他的嘴简直比骡子还要大,这时他才把头缩了回去,悻悻然蹒跚走天了。

 

在僧机坪的时候,下了一整夜的雨,我枕头正上方的屋顶恰好漏水,所以我不得不打伞睡觉。

 

豆沙关是个贫穷的小镇。……我们离开了富庶的四川,来到这贫穷的云南。乞丐成群结队,衣不蔽体,近乎赤裸,头发蓬乱,也没有梳成辫子。他们手里拎着一个小篮子用来讨饭,另一只手拿着打狗棍,中国只乞丐才拿棍子,也只有乞丐需要防着狗。

……中国的狗并未受过训练,头脑迟钝,辨别能力很差,虽然我穿着一套华丽的、价值7先令的中式服装,但狗依然还是不停地朝我吠叫。

 

这就是莫理循对云南留下的第一印象。

 

5

 

3名苦力认真地履行了契约上的每项任务,尽管一般情况下到达昭通要14天,他们却用了10天半的时间将莫理循送到了目的地。这个大关县客栈离昭通仅一山之隔了。

 

清末苦力

 

莫理循在他的游记中确实也书写了对3名苦力负重、勇敢和吃苦耐劳的赞词,但听话要听音,看书要知意,莫理循对3名苦力赞扬,并不是歌颂中国人的吃苦精神,而是在寻找赞扬吸食鸦片对人体健康无害并有益的证据。

 

仔细阅读莫理循下述文字就明白了:

 

330日,我抵达大关县,一天内走了70里路(23.33英里)。一路上,三个轿夫抬着我,轿子很沉,雨水连绵不断,山间的泥土小道像冰一样滑,而且极不规整,又高得让人头晕目眩。虽然如此,三个轿夫却能轻巧地抬着重13英石的我(注:1英石等于14磅),没有滑倒,行走轻松自如。

他们会时不时地停下来休息一两分钟,抽上一口烟。

一路上,他们情绪高涨,到结束时还仍然像出发时一样那么精神饱满、充满力气。

到达后,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三个就在我对面的房间里侧身躺着,面前放着烟管和木制小瓶,忙着加热令人幸福的鸦片烟丸,接着就开始了他们日常的吸烟。

 

莫理循的这段文字也许只是情景描述。接下去,他对这三个轿夫的鸦片吸食历史作了简述:

 

其中两个已过中年,还有一个是25岁的魁梧年轻人。他们可能是最近沾染上这一陋习,我没有办法询问他们,但是那些了解中国西部的人会告诉你,几乎可以肯定,两个年长的人一定在像他们同伴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把鸦片当成兴奋剂吸食了。

 

中国艺术家描绘的骨瘦如柴的吸食鸦片者典型形象

 

莫理循接下去表述想说明和证明什么呢?

莫理循写道:

 

三个人都体格健壮,身材高大,肌肉发达,耐久力强。

他们的形象的确与富有创造力的中国艺术家描绘的有所不同,并不是如行尸走肉般骨瘦如柴,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这是我们可怜的兄弟——百万吸食鸦片的中国人的典型形象。

 

毫无疑问,莫理循是在借题发挥,用这三个吸食鸦片历史不短的轿夫来论证鸦片无害,而且具有兴奋剂的作用。

莫理循踏上云南的第一步就作出了这个所谓的调查结论,这也正是他希冀得到的论证。

 

昭通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自古便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云南三大文化发源地之一,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