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读的中学在上海思南路,学校与孙中山故居仅隔一条香山路,原先的校门几乎与中山故居门对门。中学分部就地拐角处的皋兰路,皋兰路只有条三、四百米长。分部的隔壁就是我儿时居住过的旧址。每当我游走皋兰路时,不仅会回忆起童年和中学时代的往事,还会想起那个名噪一时的电影演员康泰,康泰居住在临近瑞金二路口的皋兰路最西端,他居住的旧宅,原是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卫立煌故居。
皋兰路沿街两旁长满了枝叶丰茂的法国梧桐,平坦的柏油路,没有汽车的喧闹和烦扰,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早晨清静有如公园。这时,身材魁梧的康泰,便在皋兰路开始跑步、舞剑了。居住和在这里的人,都知道康泰是著名电影演员。他在《渡江侦察记》、《海魂》、《青春之歌》、《李时珍》、《第二次握手》等影片中都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
康泰,原名刘秉璋。原籍河北高阳县。1927年3月14日生于北京市,1930年在家中就学,读私塾。次年,他入新街口小学读书。1941年入北平市立四中读初中,由于他喜欢文艺,1944年进华北影艺学院学习表演。1945年,开始到华北电影公司当见习演员。1946年转入戏剧界工作,在北京剧社任话剧演员。曾先后在曹禺创作的著名话剧《雷雨》、《日出》中分别扮演周冲、方达生。因在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中饰“康泰”一角,从而改名康泰。
1947年,他又返回影界,到上海国泰影业公司任演员。曾主演《玫瑰多刺》,还参加了《森林大血案》、《钗头凤》、《婚姻大事》、《红楼二尤》等影片的拍摄。同时,他还还参加了《美国之音》、《民主青年进行曲》、《钦差大臣》等话剧的演出。
1952年后,康泰是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此后,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当过演员。
1953年,康泰随同《李善子》摄制组去朝鲜访问。
1954年,他因在汤晓丹导演的《渡江侦察记》中扮演侦察员周长喜而知名,并为开拓自己的戏路,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1956年,他参加拍摄了沈浮导演的《李时珍》,在这部影片中,赵丹扮演李时珍,他扮演李时珍的学生庞宪。在银幕上他们是师徒关系,在银幕外他们也是师徒关系,赵丹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57年,他参加了《凤凰之歌》的拍摄,扮演一位农村的青年干部。之后,又拍摄了徐韬导演的《海魂》,在影片中扮演书记官白鹜。
1958年,他参加拍摄了《钢人铁马》。
1959年,他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饰演革命青年卢嘉川的形象,他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分析情节,人物发生的时代特征,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加以细致的研究,真可谓将角色内心与外在研究了一个透彻,把准人物性格特征的基调,从而使这个进步学生运动领导者的形象跃然于银幕。影片上映后,深得观众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在片中扮演林道静的谢芳和扮演卢嘉川的康泰,都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起来。
1960年他参加拍摄了《摩雅傣》。
1963年,他在张骏祥、顾而已导演的《燎原》中饰陈根生;在《红日》中饰陈坚;在《第二个春天》中饰潘文。他还参加过《李顺子》等影片的拍摄工作。
在“十年浩劫”中,康泰和许多电影工作者一样,遭到了极左路线的迫害,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1970年,海燕厂演员康泰和高博、仲星火等突然被借到上海电影译制厂参加工作。当时译制厂在万航渡路,和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一个大门里。他们去干什么均属保密,工作结束后回干校什么也不能说,当然谁也不便去问,神秘极了,只听工宣队说:他们是去完成“无产阶级司令部”下达的重要任务,听上去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
康泰等演员突然被借到上海电影译制厂参加工作,其实是为 “内参片”配音。 “内参片”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因为当全国所有的文艺单位、电影厂几乎都停产闹革命时,只有上海电影译制厂从1970年初一直忙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止,都在忙于译制“内参片”。上译厂跟着“内参片”而闻名全国。当时社会上流传“路道粗的人”就是能看上译厂“内参片”的人。
当年“内参片”搞得挺神秘,说白了就是不公映的内部参考片。上译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译制过少量的参考片,这些影片是供中央少数首长和外事部门的人员观看的,以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动态。而“文革”后期集中译制了几十部“内参片”,这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而且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这就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从“内参片”的内容来看,并非社会上所流传的那种说法:“四人帮”要看的黄色影片。这完全是一种误传。
其实“内参片”有分类,编号如“特内”、“沪内”、“影外”、“影资”,下达译制任务时只说编号不说片名。其中有江青私人保留的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文艺片,如后来公映的《魂断蓝桥》,也有一大批欧美拍摄的最新故事影片,其中有描写外国宫廷政变的,有讲暗杀活动的影片,如《女人比男人更凶残》、《被玷污的勋章》等。
“内参片”中有一类影片政治目的是很明显的,比如日本鼓吹军国主义复活的影片如《日本海大海战》、《山本五十六》、《虎虎虎》。有还一批苏联拍摄的反映二战时期的影片,如《朱可夫》、《解放》(上中下)。
这期间译制“内参片”有严格的规定。首先是严格保密,所有参加译制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外传片名、影片内容,配音用的对白剧本不得带回家,配音完成后一律上交、统一处理。凡是不参加这部影片译制工作的,不管是厂内领导、工军宣队,甚至局一级的领导也一律不得看片,这是“无产阶级司令部”下达的命令。其二,这些“内参片”译制完成后统一由徐景贤审查,印制拷贝要用最好的伊斯曼胶片,直接送中央。有些是文化部直接派人来上海取片。当时译制厂是直接受市委领导,也就是徐景贤的领导,“内参片”的一切事务他说了算。
粉碎“四人帮”以后,康泰为又一次获得了解放感到无比的喜悦。
1977年,他参加《风浪》的拍摄,并第一次在影片中扮演反面人物:“四人帮”的余党皇甫维帮。
1978年应邀到长影参加《苦难的心》的拍摄工作。扮演一位正直、善良、质朴,横遭“四人帮”迫害的著名胸外科专家罗秉真。
80年代前后,康泰在上影、北影、长影拍摄过《苦难的心》、《第二次握手》、《晨曲》、《第二个春天》、《江水滔滔》等影片中扮演角色。还在《上海屋檐下》、《长夜行》等电视剧中扮演角色。康泰主演影片《苦难的心》,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0年获得第二届电影小百花奖优秀男主角奖。
1980年,他又一次与谢芳合作参加了《第二次握手》的拍摄工作。他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苏冠兰的形象。苏冠兰这一角色年龄跨度大,性格变化大,内容活动的戏较多,饰演难度大,但康泰对演技精益求精,认真准备,终于把握住角色的分寸,获得成功。此外,他还为《伊凡雷帝》、《军阀》、《日本最长的一天》、《解放》《橡树,十万火急》等译制片配音。
1982年,他在《特殊身份的警察》中饰演李渊风。
康泰为人随和多才多艺,他除拍摄电影外,因其嗓子宏亮,音色浑厚,曾为《伊万雷帝》、《解放》、《罗马大战》等译制片配音。他还擅长歌唱,经常参加演出,备受群众欢迎。
康泰从事电影艺术活动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三十多年中,他在十余部影片中担任角色,塑造了卢嘉川、白鹜、陈坚、罗秉贞、苏冠兰等二十多个艺术形象。康泰从影以来,扮演知识分子的角色较多。但他能够把人物塑造得各有性格,互不相同。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他特别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因此,他所扮演的人物往往是“情感真实,内在而自然”。康泰属于中国电影有声有色的本色演员一类,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令人遗憾的是,康泰于1985年1月22日凌晨4时在广州拍完影片《公寓》最后一个镜头,居然于次日凌晨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享年58岁。
康泰生前参与拍摄的主要电影作品:
《龙凤花烛》(1947)
《玫瑰多刺》(1947)
《古屋魔影》(1948)
《美人血》(1948)
《黑河魂》(1948)
《钗头凤》(1948)
《红楼二尤》(1951)
《渡江侦察记》(1954)
《湖上的斗争》(1955)
《李时珍》(1956)
《凤凰之歌》(1957)
《海魂》(1957)
《小康人家》(1958)
《钢人铁马》(1958)
《巨浪》(1958)
《典型报告》(1958)
《青春之歌》(1959)
《摩雅傣》(1960)
《燎原》(1962)
《红日》(1963)
《第二个春天》(1975)
《江水滔滔》(1976)
《苦难的心》(1979)
《风浪》(1979)
《第二次握手》(1980)
《特殊身份的警官》(198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