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第六节 抗大太行分校简介



1945年春,以抗大太行大队为基础,组建抗大太行分校,隶属八路军太行军区。童国贵任校长,彭宗珠任政治委员,孟擎宇任教育长,李克如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秋,太行分校、太岳分校与抗大总校一部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合并组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专为第一二九师短期轮训基层干部。

        
少将童国贵(曾任抗大太行分校校长)

童国贵(1916-1994)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童国贵是江西省信丰县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连通信员、红军特科学校学员、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童国贵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后任基本科二营营长、第六分校大队长和校长、太行军分区第一军区三十一团团长。他在抗日军政大学工作,为培养八路军战斗骨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长。他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陇海、豫北和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童国贵在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参加重要战役战斗达120余次。他指挥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将指挥所设在前沿,经常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上,抓住关键的歼敌时机。张家店战斗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第一个歼灭战。战前,他带领-个精干指挥所和两个营走在部队最前面。行进途中得到侦察报告,敌人正畏缩在张家店。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令先头部队实施监视包围,待七、九主力部队赶到后,一举全歼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师部和六十二旅全部。
新中国成立后,率部在川东地区剿匪,后率志愿军第三十三师入朝作战。
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1月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75年6月调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童国贵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抗大第六分校校长,他治军有方,要求部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技术高超。到湖南省军区工作之后,他狠抓部队思想作风整顿和机关正规化建设。利用省军区教导大队培训干部,整顿作风,从班长到军分区的一把手全部进行了轮训。重要干部的轮训,他亲自动员和指导。通过几年的轮训,干部、战士的思想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他还特别重视作战指挥机关的建设,从1977年至1979年连续抓各级司令部机关正规化建设,从武装部到军分区所有的作战室全都进行了改造,使作战指挥更趋正规化、现代化。他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童国贵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军区顾问。
1994年10月3日在济南病逝,终年78岁。

彭宗珠(曾任抗大太行分校政委)

彭宗珠,河南新县戴嘴乡彭大湾村人,1915年出生,少时放牛为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宗珠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十一师交通队班长、排长,军部无线电总台通讯训练班指导员,三十二团营教导员,第九台政委。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和苏家埠战役。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川陕开辟革命根据地,参加了反田颂尧和刘湘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的斗争。1935年6月参加长征两爬雪山,三过草地,经受了艰苦环境和战火的考验,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长征途中三次负伤。
抗日战争时期,彭宗珠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四团指导员、教导员,六分校二大队政治委员,抗大太行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副政治委员,太行军区四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军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嘉奖,为党在抗战时期培训军政干部做了大量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彭宗珠历任第二野战军三纵队八旅政治部主任,皖西军区三分区副政治委员,皖西区党委三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委员。参加了上党战役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在皖西与三区党委一班人同心协力,与国民党斗智斗勇,打败了国民党皖西部队,巩固和发展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宗珠留在皖西工作,先后担任六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六安地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后调安徽省任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安徽总队政治委员,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第一办公室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常委,省委政法部部长,安徽省副省长、政协安徽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委员。1982年7月在合肥病逝,终年70岁。

    
李克如(曾任抗大太行分校政治部主任)

孟擎宇由太行军区三分区769团调抗大六分校任教育长时,李克如为抗大六分校政治部主任。李克如后曾任抗大太行分校政治部主任。
李克如是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廖田镇人,1904年出生于衡阳东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性格豪放,好打抱不平。1924年,离开衡阳就读于郴州师范,既是学习尖子,又是从事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郴州参加了抵制英、日货的斗争。
李克如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郴县第二区区委青年委员、中共郴州良田区区委书记。1928年初,任红七师一团党代表。同年4月,湘南暴动后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营党代表、三十一团连党代表。1928年底任红五军军委委员、一纵队二大队党代表。参加了遂川、永新等战斗。曾率部坚守五大哨口之一的双马石哨口,当黄洋界、八面山等地相继失守之后,突出重围,在中共酃县县委书记周礼的帮助下,回到老家衡阳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李克如于1932年任上海中央局直属军委敌军工作支部书记,1933年奉命去上海工作。1934年2月不幸被捕,遭到严刑拷打,未向敌人吐露任何东西。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营救出狱,由钱之光安排去延安。1938年5月进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总政治部宣传部任宣传股长。
1939年7月离开延安,赴太行前线,任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宣传科代理科长、前总军工部管理科科长、青城铁厂副厂长、晋西独立支队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后代理武北工作队队长,恢复党籍,并到武北县委工作。
1943年9月,调回部队从事政治工作,任抗大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太行分校政治部主任。1944年,任一二九师参谋训练队政治委员。1945年9月,任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在校长刘伯承、政委滕代远的领导下,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
1945年10月,抗日军政大学总校从绥德派出的由150名干部、教员组成的干部大队,由大队长赖光勋、政治处主任郭奇率领到达山西长治。太岳分校奉命由李良汉率领600多名教职学员从阳城到长治;太行分校也奉命由孟擎字、李克如率领600多教职学员从涉县到长治。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即由太岳、太行分校及抗大总校干部大队于11月并建组成,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兼任校长,副校长徐深吉,教育长赵冉生,政治部主任李克如。
1948年成立华北军政大学,李克如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则于1948年改为中原军政大学,1949年改称二野军政大学,1950年随二野进入西南,和西北军政大学合并为西南军政大学,1951年再次更名为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迁往哈尔滨,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发展为四川外语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如任华北空军政治部主任,1952年任海军航空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6年,由于历史的原因,李克如受到不公正对待,离开军队转业到国家体委任办公厅主任,1965年任甘肃农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74年任甘肃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后经中央决定,彻底推翻了过去强加在李克如身上的不实之词。1977年后,李克如先后任甘肃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克如因病于199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