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军大学到抗大的成长史
毛泽东在延安抗大
第一节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创立之初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开学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专业干部的学校。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开学。 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创办了红军教导队,吕赤任队长,陈伯钧任党的书记。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培训干部的机构。
1930年4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蔡申熙、何长工先后任校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在这前后,还相继成立了红5、红8军随营学校,红1、红3军团随营学校,赣南和闽粤赣红军学校等。1934年10月陕甘边苏区在甘肃华池南梁地区创办了陕甘边军政干部学校,刘志丹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治委员,吴岱峰任副校长。
1935年7月,在陕西延川永坪镇,成立陕甘宁晋红军军政学校。同年10月,学校又由永坪迁至瓦窑堡,改名为陕甘宁红军军政学校,校长吴岱峰,政委张秀山(后郭洪涛)。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到陕北后,中央红军干部团与陕甘宁红军军政学校合并,在瓦窑堡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周昆任校长,吴岱峰任副校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扩建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吴岱峰任副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这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和国防大学的前身。
1927年11月,红军教导队创办之后,随着形势发展和部队调动,红军教导队先后易名或扩建为红4军教导大队(陈毅、张之江先后主持建队工作,梁军任大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井冈山红军学校(彭德怀兼任校长)、红4军随营学校(石迟峰任校长、邓子恢任党代表)、闽西红军学校(谭希林任校长、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
1930年4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蔡申熙、何长工先后任校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在这前后,还相继成立了红5、红8军随营学校,红1、红3军团随营学校,赣南和闽粤赣红军学校等。
1931年1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上述学校合并组建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萧劲光、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先后任校长,刘伯承、叶剑英先后兼任政治委员。
红大一期一科留延安同学合影
学校分编
1933年10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编为中央红军大学(何长工、周昆、张宗逊、彭雪枫先后任校长)、彭(湃)杨(殷)步兵学校(陈赓任校长、刘希平任政治委员)、公略步兵学校(林野任校长,陈铁生、张际春先后任政治委员)和通信、特科、卫生、供给等4所专业学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及特科学校合并为中央红军干部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
红军大学
1935年6月,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组成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倪志亮任校长(未到职),何畏任政治委员,李特任教育长,刘少奇任政治部主任。下设高级指挥、上级指挥、上级政治3个科和步兵团。该校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红二军校
1929年春,湘鄂西红4军在鄂西建阳创办学生队(亦称特务队),由董朗负责。以后,学生队先后改名为洪湖教导队和红4军教导大队,廖卓然任大队长,张一鸣任党代表。1930年2月,红6军在湖北省监利成立教导大队,周逸群兼任大队长。随着湘鄂西苏区的扩大和红军人数的增加,红4、红6军教导大队合并组成湘鄂西红军洪湖军事政治学校(亦称洪湖学校),孙德清、赵奇、唐赤英、刘鸣先先后任校长,胡光霞任政治委员。11月,该校易名为湘鄂西赤色军事干部学校,亦称焦山河军校。1931年秋,该校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2分校。
1932年春,由左右江辗转到湘赣苏区的红7军河西教导大队(阎伯衡任大队长,袁任远兼任政治委员)改建为湘赣红军学校第4分校,陈东日、冯达飞、杨茂等先后任校长,李朴、曾毅之、谭富英、周志高先后任政治委员。该校后分别编入红2、红6军团教导营(亦称随营学校)。1935年7月,湘鄂川黔红军学校成立(亦称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6分校),萧克兼任校长,张子意、王震先后兼任政治委员。10月,该校也分别编入红2、红6军团教导营。1936年9月,红2、红6军团教导营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陈伯钧任副校长,陈外欧任教育长,李干辉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上级指挥科及第1、第2、第3营。该校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红四军校
红四方面军的学校1930年9月,鄂豫皖红1军在河南省正阳成立随营学校,李开达、张琴秋负责该校工作。1931年2月,随营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4分校,曾中生任校长,刘杞任政治委员。4月,第4分校改称彭杨学校,蔡申熙任校长,刘杞任政治委员。1932年夏,又改称红四方面军彭杨学校。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该校停办。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时又恢复彭杨学校,倪志亮任校长,傅钟任政治委员。在此期间,还成立了红四方面军苏维埃学校。1934年11月,彭杨学校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倪志亮任校长,李特任副校长。下设高级、初级、政治、特科4个班和教导队。1935年6月,该校与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合并组成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9月,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和红军,不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率红四方面军南下。红一、红四方面军及红军大学分开后,红四方面军在卓木碉(今四川省马尔康县脚木足)又组建了新的红军大学,刘伯承兼任校长,何畏任政治委员。该校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此外,陕甘苏区和其他苏区也都相继成立了不同类型的红军学校,培养和训练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
陕甘宁晋红军军事政治学校
1931年l0月,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西北反帝抗日同盟军成立了军政干部训练班。1932年2月,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军政干部训练班随之扩大成为军政干部训练队。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二团,军政干部训练队改组为红二十六军随营学校。1934年l0月,在甘肃华池南梁地区创办了陕甘边军政干部学校,刘志丹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治委员,吴岱峰任副校长。1935年7月,在陕西延川永坪镇,成立陕甘宁晋红军军政学校,校长吴岱峰,政委郭洪涛。同年10月,学校又由永坪迁至瓦窑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