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从抗大到东北军事政治大学的成长史
东北军政大学春节向老百姓拜年
第一节
东北军事政治大学通化诞生记
抗大总校直属队和一、三、四大队开赴东北改名为东
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
说起通化,人们都会说“通化是曾经的小延安”,著名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就曾经迁移到通化,甚至当年的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航空学校都同步先后迁移或设置在通化。要了解这段历史,线索还得先从还得先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抗大一分校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去发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先后派出二十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包括四名政治局委员)率领三万干部、十万军队日夜兼程急赴东北,其中也包括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
为集中力量控制和发展东北,中共中央1945年9月15日在《关于派一百个团的干部去东北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现在最需要的是派遣大批军事干部到东北”,炮兵、工兵、骑兵、化学、教育等技术人员亦应派去,到东北能作文教工作的干都“望尽可能派去”。
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12月28日指出,在东北,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动向,对于我们建立根据地,同争取将来的胜利的关系极大,强调“应尽可能吸收工人和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必须派必要的老部队和干部去开辟工作,建立后方,建立工业,组织与训练军队,开办学校,以便能够源源供给前线,有如汉高祖之汉中”。
为此,中共中央在派遣大批干部与部队进军东北的同时,令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由陕北开赴东北,执行培养东北青年知识分子和部队骨干的任务。
在抗大挺进东北之前,毛主席曾经对时任抗大副校长的何长工说:“中央决定开往东北办学校,培养当地人才,由你当副校长、代理校长,军政大学的名字不要改,只改前二字即可,叫东北军政大学。”当时的抗大校长由林彪兼任。
朱德总司令也提出:抗大到东北进行教育情形,要不断向中央报告。
194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任彭真为书记。当时,东北正处在苏联红军管制下。面对牵涉美苏、美蒋、苏蒋、苏我、国共两党关系等复杂局面,彭真遵照中央指示,做了大量工作。
1945年10月12日 抗大总校副校长何长工、政治部副主任徐文烈率领总校直属队、第一、第三,第四大队以及部分领导干部、教职员家属共3000余人,分四个梯队,代号“青年纵队”,从绥德出发向东北挺进。
从1945年10月中旬到12月下旬,抗大总校及第三分校离开陕西省延安,历经两个月时间,跨越了陕西、陕西、绥远、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吉林八个省,行程几千公里,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到达吉林梅河口的通化山城镇。
1945年12月,抗大总校到达吉林省通化地区。延安抗大总校直属队和一、三、四大队于1946年1月到达东北通化山城镇。
到达通化山城镇前后,根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示,抗大总校将大部分干部和学员分配到各部队、各部门工作,直接参加保卫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经过短时间休整,抗大总校按照上级指示,于1946年2月初移驻吉林通化时,也就是在此期间,抗大一分校(也称山东军区教导第一团)随山东部队进军东北,从山东费县渡海到达东北的抗大一分校也在通化地区归建,为总校增加了有生力量,成为总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彭真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林彪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1946年2月10日中共通化省委转达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的通知中提出:“原抗大总校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林彪同志兼校长、彭真同志兼政治委员、何长工同志任第一副校长、朱瑞同志任第二副校长、吴溉之同志兼任副政治委员、徐文烈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下设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航空学校(原航空队改为航空学校)、步兵学校直辖两个大队、一个教导团及东、南、北满三个分校。”
通化省委通知完整准确阐释了抗大总校组织沿革的历史,说明东北军大(包括之后的华中军大、中南军大、第四高级步校和汉口高级步校)是抗大总校在整体组织结构不变的情况之下,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而改变名称,而不是重新组建,这与红军在不同历史时期改称八路军、新四军、民主联军直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完全一致。
这份通知还指出:“(东北民主联军)原后方司令部改为通化保安司令部,何长工同志任司令员,朱瑞同志任第一副司令员,刘东元同志任第二副司令员,吴溉之同志任政治委员。原通化支队改为杨靖宇支队,朝鲜义勇军改为李红光支队,统直辖于保安司令部。”“总部后勤所辖之兵工部、兵站部、共计部、卫生部及军政大学,除工作计划教育方针及重要干部调动归东北局及总部外,日常工作检查及思想领导等统(归)省委员会。”
这份通知也充分说明了当时东北军大(抗大总校)主要领导人是何长工、朱瑞、刘东元、吴溉之等,在通化地区乃至整个东北战场所担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奉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示,抗大总校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军事政治大学”。通化在整个抗大发展史中,无疑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在组建东北军事政治大学时,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兼任校长、东北局书记彭真兼任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在1945年9月15日向各中央局、各区党委曾发出“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的活动,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接受其领导”的决定。
东北局成立后,由于东北形势错综复杂,矛盾重重,变化急剧,又要创建根据地,又要打仗,还要用很大精力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与苏军的关系。当时;东北局、东总、东北民联总部主要领导绝大多数时间分散活动,集中统一在一起共商大计的时间有限。林彪在东北局中没有担任职务,却全权指挥着东北人民自治军(任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任总司令)。林彪到东北后,除1945年10月下旬到了一次沈阳,1946年3月上旬到抚顺、梅河口,与彭真在短时间内研究过工作外,大部分时间带着前方指挥部在外指挥作战,东北的党、军队两位主要领导,主要靠电报来往交换意见。有时电报不通,往往又延误了时机。毛泽东曾于5月1日致电林彪:“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因工作繁忙,需人帮助,则可考虑调高岗等来助你。”
由于林彪与彭真存在矛盾,为了弄清林彪、高岗和彭真、罗荣桓之间日渐显露出的分歧意见,毛泽东在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研究后,决定派周恩来以调处东北问题的身份,去哈尔滨见彭真,林彪、罗荣桓等了解情况。6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林彪、彭真、罗荣桓电,通知他们三人“如不在哈尔滨,望即去哈尔滨”,周恩来6月12日“赴哈尔滨和你们见面”。当时,彭真、罗荣桓都在哈尔滨,而林彪在哈尔滨东南面的五常县,显然,上述电报是针对林彪,让他回哈尔滨去。
周恩来6月7日从南京飞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在南京与马歇尔会谈的情况后,又与李立三于9日飞返南京,继续与马歇尔会谈,一直抽不出时间到哈尔滨。在这种情况下,6月16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关于东北局主要领导干部重新分工的决定电报:“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中央认为,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
中共中央决定林彪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在东北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此时,林彪只是中央委员,而彭真、高岗、陈云三人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党政军一肩挑,对强调“党指挥枪”原则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实在是个不同寻常的重大组织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将共产党在东北的前途和命运托付给了林彪。而彭真任职东北局书记一职不到一年,彭真的书记职位就被林彪取代了。
经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批准,林彪在东北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时,对东北民主联军军事政治大学也进行了改组。
自1946年6月起,林彪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军事政治大学校长和政治委员。朱瑞、倪志亮先后任副校长,吴溉之任副政治委员,曾国华任教育长,刘型任政治部主任。
东北民主联军军事政治大学下设东满、南满、西满、北满、冀察热辽5所分校辽东分校、吉林分校、合江分校、西满分枝和冀察热辽分校。以及第1、第2支队。抗大一分校回归抗大总校建制后,编为东北军事政治大学第3大队。
东北军政大学毕业证章
东北军政大学的任务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东北解放区培养军政干部。东北军政大学设预科、本科和入伍生队。预科设普通班和军事班,修业时间4个月,期满升入本科;本科设军事系、政治 系,修业期限8个月至 1 年;入伍生队修业期限4个月~6个月,期满升入预科,成绩优良者可分配工作。
东北军政大学射击教材
东北军政大学报刊
东北军政大学校刊
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等基础理论;解放战争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原则;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攻防战术和射击、刺杀、投弹等。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东北军政大学于1946年2月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后,于4月迁长春,不久迁黑龙江北安。
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军事政治学校先后扩建为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中南、西南等7所军事政治大学(简称“军大”)。
1949年7月,东北军政大学大部迁至武汉,改称华中军政大学。12月,又改为中南军政大学。留下的东北军政大学一部组成东北军事政治学校。1950年,东北军政大学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高级步兵学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