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

第82章 航空摄影和军事图片判读的蓝天记忆



1950年12月,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与上海防空司令部分编并迁回南京,仍称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分编后,何健生便由上海防空司令部调入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任领航、航空照相科长。何健生是我军航拍和航空图片判读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在新中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前,他就航拍了一组从飞机起飞到降落和天安门广场的判读图片,标注了受阅飞机的航行线路和沿途建筑物标识。
何健生是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首任照相科长。这不仅因为他是经验丰富的领航员,他还是个航空摄影家,东北老航校初创时的图片资料,80%以上都是他拍摄和保留的。那时东北老航校还有一个小型的摄影暗房工作室。何健生作为当时的训练处长,也给学员们讲过航空摄影知识。
航空摄影是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测制和更新国家地形图以及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资料源,在空间信息的获取与更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最早的空中摄影源于摄影技术的发展。因为摄影术发明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迅速地传播开来。摄影家们摄下世界各地风光,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那时人们仅是在平地上摄影,还不曾有从空中俯视地面景象的尝试。年轻时何健生就爱上了摄影,也许摄影是那时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时尚。但他更多的摄影作品却是民众百态。何健生从军以后,他的摄影转向了军事题材,但也大多是普通的空军官兵日常生活及留影,以后转向了空军的学习和工作影像。
何健生是广东连平人,他第一次看到的航拍广东照片却是日本人从空拍摄的汕头。
如今,“航拍”这种高大上的摄影手法越来越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人们都可以通过另类的俯视摄影来拍摄城市风光、记录重要时刻。航拍即空中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面图象,获得俯视航拍图。航拍图能清晰的表现地面形态。通过俯瞰的视角,真实和立体展示镜头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风景,新颖的航拍角度也让观众们充分感受了大地、海洋自然景观的美,体会茫茫云海的壮观。
那么当时最早出现在日本人航拍镜头下的汕头长什么样?
    
《潮梅现象》上刊登的《汕头市区之鸟瞰图》、《崎碌东区绥靖公署之全景》
当年何健生见到的最早航拍潮汕的图片,是1935年出版的《潮梅现象》刊登的《汕头市区之鸟瞰图》、《崎碌东区绥靖公署之全景》。
事实上,这是侵华日军在进攻汕头前所摄的一组照片,也是较早航拍汕头埠的作品。这些日军航拍汕头的照片,最早发表于《支那事变画报》第62辑、63辑等,为八开黑白印刷,于昭和十四年(即1939年)在日本发行,近年汕头大学图书馆编译成《日军侵略潮汕写真》出版。

  注明发电所、税关的汕头港航拍图

在《支那事变画报》第62辑有《汕头攻略战特辑》,刊登了多张航拍汕头全景图片,而《汕头攻略の意义》一文,更暴露了日寇侵占汕头的野心和阴谋,文中清楚地写明:

“6月21日凌晨,我军精锐部队实然实施攻陷汕头的举动,彻底打破了英国等国家的梦想。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日本的潜在力量和军队的精锐水准以及大陆政策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潮汕地区是南洋华侨的故乡,迄今为止,汕头一直是蒋政府和南洋华侨之间的联络信道。攻占汕头可以使南洋华侨更深刻地认识到蒋介石政府已经败北,促使他们放弃对蒋的支持。同时,汕头会成为我军在中国南部海域实施海岸封锁的重要据点,以及掌握华南地区制空权,取缔和消灭广东以及香港附近敌军的重要据点......”

在日本人的这些航拍作品中,清楚地注明码头、仓库、发电所、公园、邮政局、海关等重要目标,让人认识到日军在侵略汕头之前,已做足了前期的空中侦察工作,对汕头的进攻是蓄谋已久的行动了。

  发电所、仓库的的汕头港航拍图

  注明汕头街市、公园、邮局的航拍图
  
1939年6月21日,日本空军再次飞抵汕头上空,又拍下了几张照片,特别是轰炸汕头市郊交通运输线的航拍照片,更赤裸裸地窥得日军之狼子野心。
 
     侵华日机在汕头上空

  侵华日机飞抵汕头上空拍摄的太古码头
侵华日机轰炸汕头市郊交通运输线的航拍照片
  
何健生望着这些图片,既愤怒又震憾。他第一次意识到摄影在军事上的作用。1939年侵华日军航拍汕头埠的照片,带给他的警示,让他懂得了摄影不只是人物和风光的写真,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件纪实的摄影作品远非摄影者一按快门这么简单。日军的航拍照片,更多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是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的责任感。过去,何健生注重的是摄影实用性,现在他决心将航拍运用于军事方面。他开始研究和分析世界上空中摄影与军事的关系。
纳达尔是首位实现航拍的摄影师和气球驾驶者,他于1858年在法国巴黎上空拍摄。巴黎市民仰望着空中的一只气球,吊篮里有一位摄影师正在拍摄巴黎市的俯瞰照片。他就是当时法国著名摄影家纳达乐(Nader)。他在摄影上富于独创精神,空中摄影就是他的一项大胆尝试并且是首创。当时摄影技术还处于“湿片时代”。每次照相需要摄影师当场制做感光片,也就是要临时把火棉胶和碘化物混合的胶液涂在平板玻璃上,然后放到硝酸银溶液中浸泡2~4分钟使之具有感光性,并且要在湿的状态下放在摄影机里进行拍摄。拍完后还要立即进行显影、定影。在地面上,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何况在空中呢?
12月的高空,非常寒冷,纳达尔为了减轻重量使气球升得高一些,他把大衣和鞋都扔了下去,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制做感光片、拍摄、冲洗的全过程,首次成功地在巴黎上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幅从空中拍摄的照片。
当时的伟大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为纳达尔的空中摄影,画了一幅石版画,为这次空中摄影留下了记录。
航拍的军事用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飞行员的空中摄影得到了发展。受此启发,何健生在执行空中轰炸任务时,总会带着照相机,利用航行间隙拍摄各种俯视照片,然后对这些图片进行准确的判读和分析。
何健生在学习和研究航空图片判读时,收藏了一本《热气球下的中国》画册。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义、奥组成的联军占领北京,史称“八国联军之役”。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洋枪洋炮进攻的同时,他们也以摄影为工具记录了庚子事变后的北京和天津。当时,法国远征军的普雷森特、卡梅尔和迪舍尔三位上尉,利用侦查部队的热气球在北京和天津拍摄了不少影像,包括在氢气球上俯瞰皇城的照片。1900 年,京津两地拍摄的图片汇集,这也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航拍照片”。
早在 1783 年,法军就装备了热气球。在中法战争中法军也曾用热气球侦察清军动向。1900 年,教案频发,美、英、法、德四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否则代为剿平,5 月决定出兵干涉。那时法军航拍所坐的是军用侦察氢气球,容积约300 立方米,可以承载一个小型吊篮和摄影器材。法军的氢气球升到半空时可观测十几公里外的地面情况,主要用于侦察清军的调动情况和重要目标位置,不过,那时氢气球技术发展尚未完善,乘客不能自己控制飞行方向,要靠地面的人帮手牵绳定位。据记载,清军也采购过军用侦察气球,但没有在战争中应用的记录。

图为法国远征军的军人准备让热气球升空,留着大辫子的中国人好奇地观望。

1900 年 6 月 18 日,侵略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7 月 9 日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7 月 14 日天津沦陷。联军在城内进行了野蛮的屠杀。侵略军在市中心鼓楼上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的人群疯狂射杀。海河出现漂尸阻流惨状。一个参加抢劫的美军说:“天津如一块肥肉,肉均刮尽,只余干枯之骨矣。千奇百怪,可惊可惧之,残害、凌辱皆公然出现于世。”  7 月 15 日,联军对天津实行分区占领。在行抢的同时,还奸淫妇女,其中以俄军尤甚。“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城外虽未十分毁坏,然已十去其四。”俄国将车站附近大片土地划为“租界”。
八国联军在图谋天津的同时,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1900 年 6 月,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

东交民巷使馆区、崇文门、东郊民巷、使馆区航拍影像

1900 年 6 月 15 日傍晚,由端王载漪所率领的一队义和团开始进攻西什库教堂。6 月 17 日起,清军也参加了进攻。6 月 20 日,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虎神营士兵击毙。6 月 21 日,清军正式向八国联军宣战。
义和团和清兵围攻教堂时,内有法国教士、中外教徒 5000 余人以及法国水兵 30 人、意大利水兵 10 人。教堂始终未被攻下。

北京西什库教堂航拍图

北京西什库教堂航拍图
西什库教堂东北角炸药爆炸留下的大坑航拍图片 

1902年出版的摄影集《La Chine à terre et en ballon》(中译:气球下的中国),一共收录了272张珍贵照片,记录了百多年前的中国城市风貌。
La Chine à terre et en ballon》内的航拍照片:

北海琼华岛永安寺白塔
景山、山右西门、大高玄殿乾元阁
景山、紫禁城、西苑
紫禁城

La Chine à terre et en ballon》的内页
何健生曾任东北老航校首任训练处长,他对航空照相有着成功的研究成果。何健生说,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航空照相科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航空照片进行判读。早期的航空照片判读,就是从大量航空照片中精心细致的判读出军事行动、军事目标开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照片判读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大量的英军航空侦察照片,就是那些没有留下的英国女人,使用自己的手与眼,在地下室里处理了航空照片,准确的查找出德军的重水工厂、军事基地……。之后,英军情报部门把这些重要目标的位置等信息,提供给盟军航空兵。经过盟军组织大量的战略轰炸,有效地摧毁了德军的军事工业体系和作战防御体系。
何健生认为:要准确的判读航空照片,需要良好的军事素养,特别需要对各种目标的不同投影资料进行反复比对,积累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出骄人的业绩。为此,美军专门成立了美国航空情报学校,设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城郊劳里空军基地,是一所初级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美国三军培训航空情报人员,隶属国防部,而由空军部代管。该校的培训对象是无情报工作经验的军官和士兵。军官和士兵所学课程基本相同,只是某些课程,如情报分析和评价、组织计划等,军官学得深一些,广一些。该校设基础课和专业课。
由于何健生的努力和勤奋,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航空照片判读也引起了中国空军高层的重视。
1951起,何健生被调任军委空司当照相判读科长、侦察参谋。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58年。
何健生曾在军委空司举行的办班上为航空学员讲授航空照片判读知识,编写了《航空照片判读专业词汇简要》,提出了七个要求:
1.明度。也就是要掌握照片的明亮程度。
2形状。指拍摄物体的独立形态。
3大小。一般是指拍摄到的物体所占地面积。
4格局。指从空中俯视物体的空间布局。
5质地。强调图片拍摄的清晰度。
6阴影。可用来显示地势低差别。
7关联性。即要严格展现出不同物体间的边界线。

何健生著有《航空图片判读》笔记,可惜在文革中这些资料毁于一旦。何健生认为:航空摄影测量单张像片测图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的透视变换,立体测图的基本原理是投影过程的几何反转。航空摄影测图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法、全能法、分工法(微分法)。综合法是摄影测量与平板仪结合测图方法,属单张像片测图,根据纠正后的航摄像片,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用平板仪测地面点高程和等高线。适用于平坦地区的大比例尺测图。全能法是置立体像对于立体测图仪内,构成缩小的地面几何模型,在立体模型上测地面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等高线,获得地形图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山地。分工法是按照平面和高程分求的原则进行测图的方法,在立体测图仪器上测定地面点高程和测绘等高线,地面点平面位置确定与综合法相同,适用丘陵地区。其实,何健生的《航空图片判读》是汇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航空摄影测量主要测图方法,即综合法、全能法和分工法(或称微分法)。
如今随着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展,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展,使彩色摄影、红外摄影、雷达影响、多光谱摄影和扫描技术相机问世,航空器乃至卫星上各种传感器的迅速发展,遥感遥测手段取得了显著进步,从而逐渐超越了航空摄影测量的某些局限性,运载工具和判读成图设备,也都得到相应的完善和发展。
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往事的记忆。何健生的一生,拍摄了许多航空题材的中国航空老照片,其中许多东北老航校的图片都是在他的光圈中聚焦成影的。他还为中国空军留下了不少的航空照片判读珍贵资料,回望这些弥足珍贵的航空记忆,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但是,何健生回忆这段往事时却总是充满了心酸和泪痕。在以后的岁月里,何健生曾对老战友汤振彪说过这些事,何健生告诉汤振彪,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许多老照片和笔记资料都化成了灰烬。

 
1949年,何建生(左)汤振彪(中)和高义


汤振彪,1925年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施庄安南村贫苦家庭。1940年十五岁时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三师二十三团班长、排长、团部炮兵排长(连级) ,山东滨海军区巡视员(营级)。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入选东北老航校,先在机械二期学习文化,后被选入一期领航班学习,于1948年毕业,并荣立三等功。
汤振彪在东北老航校学习时,曾是何健生的学员。1948年秋,何健生被派往沈阳参加辽沈战役,负责接收国民党空军沈阳总部、沈阳兵工厂,以及沈阳机场和航空器材、航空物资等。汤振彪同样接到航校了党委下达的指示,派他到沈阳接收国民党的空军总部和机场,以及飞行器材和物资。与他同行的还有航校同学张建华。
汤振彪、张建华等学员坐上一节节的闷罐车。上车时,上级向每位负责人宣布了纪律:任何人在乘车过程中,不许发出任何声响;特别是靠站停车时,如有发现,就地处决。汤振彪当时带着近一个连的战士,一路上在闷罐车里,不敢有任何声响;连大小便都是在火车行进中,在车上木桶里完成的。火车走走停停,到了四平车站停下来时,才到街上吃中饭。那时,四平已经解放。在城里,遇见一些国民党军官,见了解放军也不回避。估计都是不想逃走的。   当到达沈阳时,已是隆冬;但天气比起东安(今密山)还暖和些。当时沈阳巳经解放,在经过的路上,仍能见到还有国民党军队的尸体,这是战役后留下的。
当汤振彪、张建华找到国民党东北空军总部时,立在眼前的是一幢三四层高的灰白色大楼。楼内大部分办公设施完好;地毯、沙发和卫生设施,一应俱全。由于楼里人都跑光了,一到晚上,气温很低,也没人烧暖气。
国民党东北空军总部办公大楼,已经回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手中。老航校代表人民空军除了接收国民党东北空军总部,还接收了沈阳东塔等飞机场,包括飞行器材和物资。后又接收了北陵机场。
何健生在沈阳,还与航校师生们一起参观了沈阳兵工厂。若大的兵工厂,有各种机床,包括车床、刨车,等等。很多工厂里铺有铁路,工人们都乘小火车上班。
汤振彪等参加接收沈阳之后,又到北平接收了西郊机场。后来,南下参加上海战役。
1948-1949年,汤振彪被任命为上海江湾机场航空站长(书记)及虬江码头负责人,杭州笕桥机场航空站副站长、书记,(主持站长工作)。1950年,分配到空军第四混成旅12团(改装苏制图—2轰炸机),成为人民空军第一轰炸团的首批领航员。

       
1949年,汤振彪任上海江湾机场航空站长
华东空军成立前,汤振彪由任弼时亲自署名,为“建立华东航空处”负责人之一。
何健生与汤振彪曾同期在军委空军司令部工作过。汤振彪1950-1956年任军委空军司令部侦察参谋,筹建地图科,任地图科科长;何健生自1951起被调任军委空司任侦察参谋,筹建照相判读科,任当照相判读科科长。何健生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58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