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乃一
1945年10月中旬,七万全部美式装备的精锐之师,向山海关发起进攻。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进入东北的部队番号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肖劲光任副司令兼参谋长,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任副司令,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统辖主力部队十万多人。
值得关注的是,毛泽东在1945年10月28日回复东北局的电报中指出“速派兵控制一切重要飞机场,接收各主要城市的政权、工厂、兵工厂及武器弹药……”
党中央一直就有办航校的准备,积极筹备航空人才。日本投降后,9月2日至10月15日,党中央已陆续从延安派出三批早已储备的航空干部赶赴东北筹建航校。东北局领导正愁筹建航校缺乏航空教学人员,得知这支航空队伍如获至宝,迅速开展系列工作。
也正是在毛泽东的指示下,1945年11月初,东北局正式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沈阳航空队”,简称为“沈阳航空队”。由刘风、蔡云翔和林保毅共同负责“沈阳航空队”的工作。
“沈阳航空队”成立后,辽阳、营口当地的东北民主联军为林保毅他们提供了条件最好的三层楼房作为宿舍,伙食也是最好的。每餐有白米饭、4个菜。
“沈阳航空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筹建航校。东北局要求沈阳航空队,做好林保毅部队的工作,首先组织日本机务人员修复尚能修复的飞机。
当时“沈阳航空队”只有刘风一个共产党员,和刚驾机起义不久的蔡云翔、顾青、陈明秋、田杰等4个中国人。刘风不但要团结和做好这些起义人员的思想工作,还要与他们一起管理并领导一个刚刚受降的300多人日本航空队,困难和危险可想而知! 一些日本飞行员都与美国和中国的空军做过战,有的还击落过中国和美国飞虎队的飞机,轰炸过中国领土。面对昔日的300多精干的日本军人,刘风他们仅有的5个中国人,丝毫不敢麻痹,神经一刻都不敢放松,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把枪子弹上膛,放在枕头下边。
当时由于管理人员太少,刘风又从东北局组织部临时要来两个干部:一个是随中央党校干部团刚到沈阳的张保中,分工他暂时管理生活;另一个是从延安调来准备学习飞行的张凤歧,分工他暂时管理其它具体事务工作。
从此以后,以沈阳奉集堡为中心,在刘风和蔡云翔的带领下,顾青、陈明秋、田杰与从延安来的干部张保中、张凤歧,还有林保毅所属空、地勤人员,分成了若干小组,分头到沈阳、奉集堡、辽阳、营口、四平、本溪一带,到处收集航空器材和修理飞机。
不久,林弥一郎率领日本航空人员从上汤山村转到了本溪,航空队分成若干小组,分头带领这批日本航空技术队伍到奉集堡、辽阳、营口、四平等机场去搜集器材,抓紧修理尚能修复的飞机,异常紧张地进行着创办航校的各项准备工作。
11月9日,东总派黄乃一任航空队政委,与刘风、蔡云翔、林弥一郎共同管理沈阳航空队的工作。
关于沈阳航空队的领导班子,1985年黄乃一在《东北老航校诞生前后》的文章中写道:航空队“除宣布我任政委外,其他领导干部都没有宣布正式任命,为此,我曾向总部请示,总部答复:常乾坤、王弼同志到达后再说。这个问题,一直等到正式成立航空总队才解决。”
因此“沈阳航空队”这个名称,一直到1946年元旦正式宣布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前,内部外部都一直这样叫。
“沈阳航空队”成立后,这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进攻东北,有的地方已经接上了火。联军总部已从沈阳迁到抚顺,后来又迁往佳木斯。
那时时间紧,任务急,管理人员少,常常是航空队的一个中国人带着一批日本人,拿着总部介绍信去一个机场,在当地驻军和老百姓支持下,搜集航材、修理飞机。当时社会很不安定,还带领这么多以前的日本军人四处工作,更是十分危险,为防意外,这段时间里的每天晚上这8个中国人都是“枕戈待旦”,子弹上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这支由8个中国人带领300多个旧日本航空军人组成的航空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拥有和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既有飞机又有人员的航空队,是我军不久后建立空军航校的重要技术力量。沈阳航空队的建立、管理和发展,充分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空军的强大自信、坚强领导和卓越才能。
沈阳航空队这些旧日本航空军人在飞行训练和维修飞机方面是重要的技术力量,在我党政策感召和东总及航校领导下,在东北老航校建设时期为我军培养航空人员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些日本航空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甚至在危急关头为救中国军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