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4月18日星期六

第94章 痛苦的追忆和无奈的沉默



         
王秉璋时任空军参谋长(1914-2005)

林彪死了!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也使何健生难以平静。因为王秉璋是林彪的亲信,这是不争的事实,粉碎林江集团后,王秉璋被关押了。何健生长叹了一口气。
何健生在军委空军司令部担任参谋时,王秉璋是参谋长,坦诚地说,那时的王秉璋与何健生很熟悉,还常向何健生请教一些有关摄影的技术问题。正因为如此,何健生将一台徕卡相机借给了王秉璋,王秉璋并没有归还,何健生却在“三反”中背上了“贪污”的黑锅,甚至在反右和文革中,也为此厄运不断。何健生对王秉璋应该恨之又恨。但他只能无奈地沉默。
王秉璋(1914-2005),河南省安阳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三旅(三四三旅)副旅长,代旅长,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六、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七军军长。
王秉璋是从194911月起到19532月任空军参谋长,19532月到195811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也正是在这一时间段,何健生是王秉璋的属下,既是参谋,又兼任空司照相科长。
王秉璋于195811月到19604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何健生却被打成了空军直属机关内的军队右派,流放到山西太谷。
何健生对王秉璋的经历非常了解。
1929年秋,年仅15岁的王秉璋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次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兵败下野后,其残部被蒋介石收编。无线电学校被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通信营,后又被改编为学兵连。1931年初,蒋介石将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二十六路军官兵北上抗日的请求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并且他们在与红军的作战中又遭到惨重失败,从而引起军心动摇,这为宁都暴动埋下了伏笔。同年10月,在学兵连担任副班长的王秉璋被调往第七十四旅旅部任旅长季振同的传令兵。七十四旅驻扎在宁都县城,担任城防。季振同是冯玉祥的心腹将领,在西北军里的影响很不一般。
1931年起义之前,季振同与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三人常在宁都城外的一个小山头上密谈,王秉璋作为季振同的贴身卫士在山头上担任警戒。季振同经常派王秉璋向董振堂传递密信。19311214日,赵博生召集二十六路军的团以上主官举行宴会,准备逮捕不同意起义的军官。宴会在城东的耶稣堂举行,军官们在楼上赴宴,他们带来的传令兵在楼下开席。席间,王秉璋率领七十四旅的18名传令兵将楼下吃席的传令兵统统缴械,整个行动干净利落。随后,王秉璋又带领传令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二楼,大喊:“红军打来了!”宴会顿时乱作一团。王秉璋等人趁乱保护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和七十四旅的两名团长离开会场。
七十四旅一团三营营长严图阁率兵如期而至,将其余军官全部捆绑起来。季振同、赵博生和董振堂随即指挥部队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宁都暴动,二十六路军共有1.7万人倒戈,参加了红军。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季振同任军团长,董振堂任副军团长,赵博生任参谋长。王秉璋被提升为军团部传令兵班班长。王秉璋在起义中的突出表现深受董振堂的赏识,董振堂迅即将其提拔为军团部通信队队长。
1940年秋,一一五师在桃峪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由罗荣桓主持,肖华、杨勇、王秉璋分别作了冀鲁边、鲁西、鲁南的工作报告。会后,王秉璋调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三旅(三四三旅)副旅长。19412月,王秉璋到达鲁西,教三旅旅长杨勇让他负责部队的训练工作。在王秉璋的主持下,教三旅开展了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项训练",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4月间,杨勇赴延安学习,王秉璋任代旅长。194212月,王秉璋调任教四旅旅长兼湖西军分区司令员。
19491025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肖华为空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空军参谋长。这是最先获得任命的三位人民空军将领。这三人也是何健生非常熟悉的空军领导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秉璋负责空军的作战和训练。空军参战后,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安东前线去了解作战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传达军委、总部和空军的命令,帮助志愿军空军制定作战计划。有时候,他在安东一呆就是一二十天,甚至时间更长些。情况紧急的时候,他一个晚上就在安东与北京之间飞两个来回。特别是在刘亚楼因病休养期间,王秉璋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他直接受领军委的指示和命令,并主持制定空军的作战计划。当时不少作战计划是都是以王秉璋个人的名义上报总参和毛泽东的。例如19527月的中、苏、朝三国空军联合作战计划,上有粟裕副总长的笔迹:“此计划已经主席同意,望按此执行。此致空军王参谋长。”
空军参战之前,刘亚楼曾希望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也就是在充分的准备之后,突然大规模投入作战,取得较大战果。后来,毛泽东说:“一鸣则已,不必惊人。”这反映了中央和毛泽东对空军谨慎使用的态度。
在空军如何使用的问题上,中、苏两国有分歧,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不理解。当时,斯大林的代表扎哈罗夫大将与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发生过两次争执,一次是在六国饭店,另一次是在周恩来的家中。在这两次争执中,王秉璋都在场。扎哈罗夫说:“你们太谨慎了,打仗哪能没有牺牲,大不了损失一些飞机和飞行员,就是天上飞的麻雀也有不慎掉下来的嘛!”周恩来说:“不是我们不愿意做出更大的民族牺牲,如果是陆军牺牲50万,甚至100万,我们都可以承受,但是空军不行!空军是刚刚出土的嫩芽,把它掐掉了就没法成长了。我们的原则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壮大发展,目的是越战越强;如果越战越弱,最终元气大伤,甚至动摇了赖以发展的根本,那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这期间,中、苏双方为中国空军战前准备和参战等问题进行过反复磋商,毛泽东发给斯大林的不少电报就是由王秉璋起草的。
王秉璋在战争期间多次前往安东,尤其是在战局出现不利的情况时。1952年初,敌我空战损失飞机的比例由31下降到接近11。王秉璋一个晚上从安东到北京飞两个来回,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受空军党委委托前往安东调查空战失利的原因。本来是去解决战术问题的,结果又发现不少其他问题,如作风纪律问题。王秉璋这次在安东一呆就是30天,帮助空联司一边研究、制定战术,一边整顿部队的作风纪律。通过这次整顿和制定新战术,空战形势很快扭转过来了。当然,以后又有反复,抗美援朝战争是艰难曲折的。
由于王秉璋在林彪事件后落马,现在的空军史专家们是不会也不愿在撰写中国空军史时给王秉璋添上几笔亮点。
1952年正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影响了板门店的谈判,美方在战俘问题上进行刁难,使谈判陷入僵局。在这种形势下,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战,以打促谈。与此同时,中央决定所有歼击机部队“加打一番”。当时,刘亚楼在杭州养病,“加打一番”的作战计划是在王秉璋的主持下制定的。在当时的档案中,可以看到“加打一番”的作战计划,以及王秉璋给刘亚楼的亲笔信和刘亚楼的回信。这个计划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后,王秉璋就去安东了。
6月中旬,中央军委获悉杜鲁门批准了轰炸鸭绿江水力发电系统等重要战略目标的计划后,派王秉璋去安东传达保护中、朝境内重要战略目标的指示,并与苏方及空联司共同制定新的作战计划。王秉璋于77日离京,8日抵达安东,向空联司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79日开会商讨作战计划。出席会议的有刘震、聂凤智、曹里怀和王琏等空联司首长,以及顾问长格拉索夫斯基,苏方出席会议的有罗波夫军长,共拟定了12个作战方案。这个计划以王秉璋个人的名义上报总参并转呈毛泽东。728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计划。在执行新计划的8月至12月,空战中敌我被击落飞机的比例为31,这是战争期间空战形势最好的时期。
1952年冬,板门店谈判陷入僵局,地面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新当选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2月初赴朝鲜视察,他得出的结论是:“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不变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回国后,艾森豪威尔与军方人士商讨打破战场僵局的方法。于是,一个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计划出笼了。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将反登陆作战准备作为首要任务。195313日,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下达了《防敌侧后登陆对空军作战的要求和指示》,空军党委常委会决定由王秉璋主持草拟反登陆作战计划。当月5日,王秉璋去安东,与志司王政柱副参谋长和空联司首长制定具体作战计划,这份计划由王秉璋亲笔起草。回京后,刘亚楼等审阅同意,随后就以王秉璋个人的名义上报中央军委。25日,黄克诚向毛泽东上报。28日,毛泽东批示:“照办。”但是,一些研究朝鲜战争的专家学者已不再会提及此事。
195326日,中央军委任命王秉璋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可以说是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及军委领导对王秉璋在战时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那时的王秉璋是何健生的直接上司,王秉璋的工作作风,也给何健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336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王秉璋也随同前往。斯大林的逝世使苏联上层处于动荡时期,周恩来临时决定让王秉璋留下来与苏方谈判有关空军装备的订货问题。王秉璋给刘亚楼写了一封信,交代了一下工作,并要求派人送一些日常用品和书籍。刘亚楼回信说:“谈判如果进入到‘已经报告上级’、‘等候上级指示的阶段’,则请你能主动提出提早回国。过去的经验你是知道的,回来后用电报交涉常常更容易些,而最重要的是家里没有你在,实在抓不开。”刘亚楼对王秉璋的信任和倚重由此可见一斑。这次谈判非常顺利,达成了订购各种飞机673架等空军装备的协议。
王秉璋从19604 月到1962 6月,改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副院长。王秉璋到五院上任,开始主持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在那个艰苦创业的火热年代,他与政委刘有光,副院长钱学森、王诤、刘秉彦等人密切配合,共同指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特殊战役。他们顶住了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和拿走技术资料的压力,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一系列重大成果。1960115日,"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仿制苏联P-2导弹的一种近程地地导弹。随后,我国导弹工业开始由仿制转入自行设计。1961年秋,王秉璋在陕西临潼主持起草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暂行条例》,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第一部法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开始向正规化、科学化迈进。
王秉璋于196412月到19677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19677月到196812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196812月起到19719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19701月,“东风四号”发射成功。19704月,以“东风四号”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中国航天史的崭新一页。19719月,“东风五号”低弹道飞行实验成功。
在王秉璋主持导弹研制工作期间,中国地地导弹从“东风一号”短程导弹到“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接连发射成功,并成功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和海航导弹。
正当王秉璋沉浸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改变了他的命运。林彪折戟沉沙,摔死在温都尔汗。“九一三”之夜,王秉璋正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出席周恩来主持的会议。林彪出事后,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在组织上清除“林彪的死党”的决定。
王秉璋作为红一军团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作战科科长,一直深受林彪的器重。19459月,林彪在冀鲁豫军区突然接到中央“万万火急”的电报,命令他转道去东北。当时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的王秉璋正在苏北支援新四军作战,林彪想带王秉璋一同去东北,让杨得志(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打电报给王秉璋,令其速回冀鲁豫军区。王秉璋在路上遇连日大雨,耽误了行程。林彪在“万万火急”的情况下,等了他三天,最后只得北上。就这样,王秉璋没能成为四野的战将。王秉璋与林彪的这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当然无法逃脱受审查的厄运。
如何处理王秉璋,周恩来是非常慎重的。周恩来出席了国防科委的三次党委会。第三次时,他是坐在屏风后听会。王秉璋在会上详细讲了自己与林彪的关系。中央决定,对王秉璋停职审查。王秉璋被收审、关押了整整10年。直到1981年王秉璋获释,但至今仍未作任何结论。
王秉璋被收审、关押期间,军委相关部门曾派人向何健生取证调查王秉璋的相关问题。
何健生没有对王秉璋投井下石和公报私仇。关于何健生将一台徕卡相机借给了王秉璋,王秉璋并没有归还一事。何健生说,当时他没能找到王秉璋当面提起此事,只是在自己的“情况说明”中作了陈述。事后,他也不清楚王秉璋是否知道自己的陈述?何健生相信王秉璋不会故意为此小事而陷害自己。但他认为是一些为了奉承讨好王秉璋的小人在作梗造孽。
何健生为了这架未归还的徕卡相机在“三反”中受到了莫名的“贪污”处分。为了申诉,他在“反右”和“文革”中又屡遭迫害。
尽管何健生没有一口咬定是王秉璋对他施行了迫害,但约谈他的调查者,透露了一个令何健生哑口无言的信息:王秉璋承认自己是向何健生借过一架徕卡相机,但这架徕卡相机后来送给江青了。
何健生怎么也想不到这架徕卡相机居然还牵涉到江青。自己为此厄运不断,原来是牵涉到了大人物们。何健生只能痛苦地追忆那些往事,继续地保持沉默,在余生中不再谈及这段历史。
王秉璋属于敏感人物,知情者有意回避,致使王秉璋的历史鲜为人知。
王秉璋是林彪老部下,一直深受器重,自然受到停职审查。王秉璋1971年9月被撤销一切职务,1973年8月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王秉璋获释后,没有结论,恢复党籍,医疗享受师级待遇,1996年国防科工委配给一部专用小汽车,把医疗待遇由师级改为军级,把生活费增加到1800元。
200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最具权威的官方传记《中共党史人物传》对王秉璋作了如下评价:“他为巩固与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空军,特别是在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等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绩。”但这个3万字的传记写到“九一三”事件就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2002年底纪念罗荣桓元帅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中,王秉璋的名字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罗荣桓元帅》中,是六位顾问之一。这位密云重锁的将星在沉寂了30多年后终于露面了。
2005925日在北京逝世,身份是“原总装备部北京第二干休所老红军、第三党支部党员干部”。
令人费解的是王秉璋死于2005925日,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却在2017531日上午于北京301医院西院告别大厅举行。因为其家属对王秉璋的政治结论和待遇有异议不同意安葬,因此遗体一直冷藏于医院冰柜中。鉴于遗体不便长期保存,子女身体已经不好,12年后才终于火化。
王秉璋的政治结论还是无法解决,但解决了其子女提出的其它一些要求。
历史就是如此变幻莫测。人的一生犹如天之浮云,随风而行,化雨而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