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4月20日星期一

编后 还原820起义鲜为人知的真相


 
作者沈阳编著的《魂断蓝天》读史笔记

2016820日之前,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研究和学习“中国空军史”的读书笔记,共分三册八卷,约100万字。同时,我又编撰了《魂断蓝天(三卷)》《八路军第一架飞机始末记》《1945扬州起义》《1946通化暴乱》等学习笔记。因为,820起义人员涉及到他们早期的从军经历,包括民国时期的空军建设和发展,以及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思想,为客观了解和研究那些历史,随后,我在1917年至今先后完成了《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梦》上下卷,我的阅读和研究视野进入了黄埔军校,并专程去广州、中山、河源等地参观考察,完成了《黄埔军校与北伐之战》《黄埔军校那些事》《黄埔军校那些人(七卷)》等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研究中国空军历史还得从研究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入门,由此我编撰了《纵览民国陆海空诸兵种军校(五卷)》《民国时期中共领导的党政军校》和《民国军校中的隐蔽战线》等读书笔记。
通过追根寻源的学习研究和考证,我逐步了解了人民空军创建的全过程,通过对东北老航校创建时的一些资料收集整理,尤其是对820起义真相的调查,勾起了我更多的回忆。
近三十年来,我对中国空军的诞生过程,以及中国人的航空航天梦,作了一些研究。尽管由于资料的欠缺和时间的有限,有些探讨尚不够深入,但我对历史的探讨始终是怀着一种严肃的、忠于史实的使命感。可惜,现在有些报刊和网络刊载的文章,似乎对历史的真实性缺少认真的态度;甚至有的权威报道也仅凭一个或几个,当事人或非当事人的讲述就信以为真。令我遗憾的是,有些当事人夸大了自己的历史作用,有些非当事人甚至编造了一些标榜自己的故事;更让我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历经坎坷的当事人因既不争功,也不贪图名望,因而不愿谈论那些心酸的往事。于是,有些历史真相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逐渐地,虚构的故事代替了真实的历史。
我对中国空军史的研究,还要从调查820起义和八路军第一架飞机的真实历史说起。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时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审读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主要的职责就是对上海的书报刊进行审读,包括政治、政策等舆论导向和宣传问题等。
有一天,我收到了从北京转来的一封信,那是前汪伪空军四名扬州起义者联署写给中纪委书记陈云的揭发信。信中揭露了有个叫粟群的人冒名项替,自称是“建国号”驾机起义的组织者和当事人。文章发表在上海的文史资料,《上海文摘》作了转载。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其中一位署名“张华”的揭发者,居然是我的姨夫!他当时的身份是中国空军济南军区副参谋长,也是四位揭发者中位居最高的。
当我手持这封揭发信,在上海的空军干休所见到已经离休的,我的姨夫张华时,他感到特别惊讶:他们写给陈云的信,居然在我手中!
一向低调的姨夫张华不得不对我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但他并没有讲太多,而是给了我一个名单——尚在世的一些当事人;其中包括何健生、于飞、顾青等驾机起义时的主要当事者,也包括南京党史办的同志。
在姨夫的推荐下,我与这些当事人之间开始了频繁的通信和电话联系;何健生夫妇还送给我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
我仔细地阅读了何健生等人写给陈云的信。同时,我也开始注意从各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空军司令部空军史编辑室编印的《中国空军史料》,其第三辑《驾机起义大事记》开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记载了“建国号”驾机起义:“1945820日,汪伪空军航校中校教务主任蔡云翔(原名周致和)、少尉飞行员于飞(原名黄哲夫)、少尉飞行员张华(原名赵迺强)、少尉飞行员顾青(原名管序东)共谋起义,参加者还有空勤机械士陈明秋(原名沈时槐)、空勤机械士田杰(原名黄文星)。他们自江苏扬州驾驶九九式双发运输机飞向延安,安全降落。”
在调查研究中,我逐渐明白:“建国号”是八路军的第一架飞机。参加起义的汪伪空军人员,后来都在人民空军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参加东北老航校的创办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赴朝参战。
我的姨夫张华,是当时中国第一批空军飞行教官(共12人)。他的学员中,有不少人后来都成了中国著名的空军英雄。新中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阅兵式时,人民空军的战机第一次飞过天安门上空。此时,沈阳也举办了庆典活动。我姨夫张华驾驶僚机在“品”字形编队中,飞翔在沈阳的上空
我与何健生、于飞、顾青等作了电话和书信沟通,也包括韩明阳。我也从《航空知识》等杂志上看到了一些报道。何健生还寄给我不少拍摄于东北老航校的历史照片,其中一张是何健生夫妇1947年留影于东北老航校的合照,他还在照片背后题写了说明
粟群发表在上海文史资料的“回忆”文章,自称是“建国号”驾机起义的组织者和当事人。显然是虚构的“历史”。
令我费解的是,在众多关于人民空军创建的史料中,有不少说法,与我的调查情况相悖;些相悖的材料恰恰也有当事者的口述或亲笔撰文。
为此向姨夫张华核实,他总是笑笑,不愿意多言。他给我一些资料,并将空军司令员王海赠送给他的回忆录《我的战斗生涯》转赠给我,让我自己去认真阅读。
这本《我的战斗生涯》盖有“王海赠”的印章。书中谈及的有些事情还涉及到我姨夫。如著名的朝鲜大和岛空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重创了大和岛美军基地,此战役已成为世界空战史的典型案例之一。人们也由此知道了执行这次空战轰炸任务的第八轰炸师22团二大队和大队长韩明阳。但人们似乎忽略了这是新中国空军的首次“空地协同作战”。关于“空地协同作战”,王海司令员的回忆录中有详尽的叙述。其中,也有涉及到我姨夫张华的参战情况:“第二师4团一、二大队出动拉-11歼击机16架,由副团长张华率领,于1441分从凤城机场起飞,编成攻击与直接掩护两个队,掩护轰炸机完成任务。”张华与韩明阳一直保持着联系。张华的代号是“老虎一号”,韩明阳的代号是“英雄一号”。
巧合的是在那次新中国空军的首次“空地协同作战”中:我姨夫张华率领第二师4团一、二大队编成攻击与直接掩护两个队,掩护轰炸机完成任务;我的丈人赵连和却是地面侦察兵,参加了对大和岛的地面侦察活动。
那年,在中国空军司令部空史资料室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完成了对820驾机起义”的真相调查。
当时考虑到《上海文摘》是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上海文摘》转载的文章最初来源于上海文史资料,如何进行有效的更正,确实有难处,难处在于无法在极短小的文字中说清820起义真相。我经请示当时主管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媒体宣传的贾树枚副局长和市委宣传部龚心瀚副部长,与解放日报领导进行了商议。领导们认为:820起义是中国空军史上的一件大事,起义成功后,新华社原本就想报道,但由于为了保护当时地面人员及家属的安全,也就没能作宣传报道,这一重大事件也就被无声无息地埋没了。现在,不如借这次调查,作一个专题报道。领导们将撰写这个专题报到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提出了难点:现有资料还不能作为真正的史料研究成果,只能说明820起义的真正组织策划者中没有粟群这个人。
经过解放日报领导商议后,决定采用当时流行的“纪实报告文学”写作方法揭秘820起义真相。在《连载小说》主编阿章先生的支持和鼓励下,由我执笔撰写的《建国号起义真相》在解放日报主办的《连载小说》上正式发表了。之后,《太原日报》《扬州晚报》《江苏科技报(生活周刊)》都先后作了连载。从史料研究出发,我撰写的《建国号起义始末》等又在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大江南北》杂志发表了。这些文章也是国内主流媒体对820起义最早和最详细的报道。

   
何健生回忆录手稿

这一作法得到了当时写揭发信的当事人的认可。我也约谈了粟群老先生,既告诉他关于820起义的真相,也指出了他的文章与事实不符。我劝告他不要再发表有关820起义的不实回忆文章。粟群年事已高,他应该也为党做过一些有益的事。因此我没有提出对他的任何追查要求。我也对那些820起义人员作了解释。此事也就此平息,因为我不愿意看到因一时之错而毁人之一生。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何健生找到了当年指引他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梁玉珍。
何健生在常州航校身处逆境时,认识了同事梁文华的妹妹梁玉珍
人们常常把他乡遇故知作为人生四喜之一。健生正在苦闷时刻,正在处境极为复杂、紧张扣人心弦的情况下,遇上了广东珠海县琯塘人士——梁玉珍女士。

 
梁玉珍和她的家人(何健生拍摄)

 
梁玉珍全家福(何健生珍藏)

梁玉珍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皖南事变中,身负重伤被俘。由于她二哥梁文华当时是汪伪空军少校,把她保释出来在南京碑亭巷一间四合院疗养。健生和她住在一个院子里。彼此认识后,不但有共同的广州话语言,而且很快就有共同的感情。
何健生常会对人讲起梁玉珍早年对他的引导故事。
一天,健生唱起《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梁玉珍十分敏感地看出健生的爱国之心。便以雄壮慷慨激昂的歌声唱起《国际歌》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是什么歌?健生听了心情舒畅。心想,我走南闯北,在国民党官场混了多少年,听过不少的抗日歌曲,怎么没有听过这样激动人心的歌曲?饥寒交迫的奴隶……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写照吗?健生断定这个女青年是个好人,是为穷人说话的。
梁玉珍对何健生说:在关键问题上是不能用小资产阶级热情从事的。这不仅关系到事业前途和命运,其中包含着无代价的牺牲危险。何健生心领神会,频频点头。
从此健生十分敬佩她。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所以梁玉珍的话,健生是听得进去的。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何健生的脑海之中。
梁玉珍经常吟唱着《国际歌》,深深地印在健生的心坎上,在梁玉珍的言行举止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梁玉珍还经常向健生讲解革命的道理,展望祖国的未来。劝何健生想方设法及早地冲出汪伪政权的牢笼。梁玉珍还经常在上海苏联《时代》杂志社,购买一些《时代》杂志、苏联刊物,使健生知道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和卫国战争情况。
原来梁玉珍是共产党员。梁玉珍引导健生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转变。
何健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遇见到梁玉珍后,他与妻子邱淑仪常去探望梁玉珍,一直保留着梁玉珍的照片,甚至照片冲洗袋。

 
 1945820日,蔡云翔等驾驶“建国”号飞机起义成功,飞抵延安后,是梁玉珍组织安排何健生和白起等地面起义人员安全抵达了新四军军部。
何健生、邱淑仪夫妇重新见到了梁玉珍那种感恩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820真相调查结束后,问姨夫张华:“你为什么不将自己过去的经历写些回忆录?”
张华对我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军人,军人能做的事也是应该做的事。我只想做个普通军人,做个普通人。你是作家,如果你想写的话,那就从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写起,写一部真正的中国空军史。”


 

何国晖(左)张华(中)沈阳(右)
拍摄于2017年4月5日上海
从此,我就非常关注中国的航空航天史,尤其是东北老航校和新中国人民空军的成长史。岁月带我走进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为了完成这部书稿,我陪同何健生侄子何国晖探望了姨夫张华,张华不仅再次讲述了有关820的故事,还提笔题写了“鹰击长空”四字。

 
原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张华题字“鹰击长空”

冬已逝,春临门。在全球冠状肺炎病毒肆虐之际,我宅居家中,完成了《客家雄鹰何健生》的编写,终于实现了我还原820起义真相的夙愿。搁笔。


2020年3月8日 上海恒易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