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

第87章 “大炼钢”时代的军队右派“浇铸工”



   
1959年,山西太谷,“右派”期间的何健生在铸造厂当铸造工。

    在反右运动中,何健生与320名军队右派一起被遣送到山西修建太谷郭堡水库,接受“劳动锻炼”。
何健生被安排在二大队“劳动锻炼,二大队主要组成人员来自空军部队。当时适逢全国各地都在大放卫星,中国开展了轰动世界的大跃进运动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修正草案)》,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会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召开党的各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制定的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第二本帐的主要指标过高,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这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为实现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上,确定要把钢铁作为全党的第一位大事来抓,年计划要完成1070万吨,实现翻一番。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还有一个季度要完成这个目标,可以说是根本办不到的。既然中央已经决定,只能完成任务,于是便号召全民大炼钢铁,大搞群众运动。不是专业工厂,又无炼钢设备,更不懂炼钢技术,如何炼出钢铁?岂不是天方夜谭。
没有干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口号指引下,要大胆解放思想。一位太谷县的工业口负责人知道“劳动锻炼二大队来自空军,其中有会造飞机的人才,他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地提出太谷县要放特大卫星,要造架飞机飞上天!
于是此人去二队挑选了15个人,集中在太谷铁厂,讨论和研究造飞机。何健生是这15人之一。何健生等人明知困难很大,但迫于形势,只好表态要以最大的努力来完成任务。
当时以黄养光、吴亦寿、余慰明、林大任、徐力等5人为主,黄、吴二位任正副组长,加上何健生等其他10人,由原空军订货部的李基地回空军去求援,空军订货部热情支援了一台发动机、一副机轮和一些仪表等,就利用铁厂仅有的几台打铁炉和皮带机床,因陋就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用手工制成了一架能飞的飞机。
1958年12月20日11时20分,由昔日的战斗机飞行员、二队的杨时瑞驾机飞上天空,飞行了29分钟,圆满完成试飞任务。《山西日报》上还登载了有关自制飞机上天的新闻报道,但不说明是谁造的。因而民间盛传:三个农民造出了飞机。
1958年8月,大炼钢铁的火焰燃遍全国。“土法炼钢”便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用粘土和砖头自己在山下建造小高炉,用家里的铁质物品来作原料,用山上的木头烧成炭,将铁里面的过高的碳脱掉,使含碳量降低而成为钢。

土熔炉

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铁元帅升帐”让路;
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
3、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
4、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
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 。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在当时的“大炼钢铁”运动中,郭堡水库也开始了突击蛮干,分出部分劳力,转向找矿石,炼钢铁,“劳动锻炼三大队首当其冲。大队长陈挺,根据他幼年找金矿的经验,煞费苦心,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入冶炼的矿石,这一发现,使工地总指挥大喜过望,当即表扬三大队为太谷县找矿石立了头功。随后副大队长周宏达和队员赵森林用坩埚最先炼出一块仅重250克的生铁。这是太谷县炼出来的第一块生铁,为此,县里开着披红挂绿的汽车到省城去报喜。
  随后,“劳动锻炼三大队又砌出一座一米多高的小高炉,几经周折,终于从这座小高炉里淌出点铁水来。各队纷纷效法。采矿、运矿的队伍迅速扩大,既有三个大队,也有民工。很快紧靠大坝下面广场上竖起一排小高炉,营造了顺应形势红红火火的氛围。何健生主要从事铸造工作。
  

大炼钢铁时郭堡水库工地上的小高炉群。

1958年12月底,郭堡水库按计划及时竣工了,三个锻炼大队的“劳动锻炼”也宣告结束。全体人员统一分配到当时的晋中地区各县(包括阳泉市和后来吕梁市的大部分县)及太原市工作和劳动,继续改造。何健生被分配到太谷铸造厂当了一名受“管制”的铸造工。
何健生铸造劳动中明白:生产条件过于简陋导致生产出来的钢含很多杂质,所加碳的标准不一,没有专业工具,钢中气泡含量过大,结构强度低,远远达不到应用要求。
并且由于“以钢为纲”的政治要求,很多农民将家中的铁锅、农具都贡献出来“炼钢”,导致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因为“炼钢”,大量植被被砍伐一空,造成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

土法炼钢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为其代表。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和壶瓶枣享誉全国。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太谷本地主要产业包括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商品粮棉、油、水果、蔬菜、养殖业、色素、红枣、酿酒。
铸造加工是太谷县的特色。山西晋城市古称泽州及泽州府。《山海经》曾记:虎尾山之阴有铁矿,指的就是今山西晋城市大阳至今还在开采的虎尾山矿区。晋国最早使用的炼铁鼓风炉,首先在大阳发明和使用。连战国最著名的阳阿古剑也产自这里,它刀刃锋利,削铁如泥,当时的大阳已成为北方各诸侯国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重要产地。
明、清两代,泽州府(今山西晋城市)境内的大阳镇采煤、炼铁和铸造行业最为鼎盛,不仅产有铁锅、铁钉、铁锁等生活用具,而且镰刀、斧头、铁锹、犁铧等农具样样齐备。《中国实业志》记载,清代山西冶铁中心古泽州府(即今晋城市),熟铁炉业炉数约计百余座。

晋城司徒小镇打铁花

“大炼钢”时代的太谷,农民在田间垒起了小土炉,就炼起钢来了。经验很快传开,顿时,田野间的小土炉星罗棋布,火光冲天。农民兄弟能够做到的,城里工人老大哥就更没有问题了。上级领导机关给企业直接下达了钢铁指标,各企业也都先后开始炼钢了。当时何健生被分配到太谷铸造厂当铸造工,与同厂工人一起盘起了几座小土炉,通上风箱,将煤炭点燃后再续上废铁,就开始学习起冶炼技术由于煤炭消耗很多,炉火也很旺盛,可就是化不开废铁,反而把土炉给烧塌了。经过了解,方知修土炉尚需耐火材料。于是就请教当地懂炼钢技术的师傅,重新垒起了土炉。虽然把废铁给烧结在一起了,但因为是废铁与煤炭混合烧制,所以炼出来的钢都成为豆腐渣形状,这就是当时炼出来的钢铁。
何健生吃住在工厂,日夜干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钢铁任务。之后,把这些不成型的钢铁,送到了指定地点。至于这些钢铁有什么用途,不得而知了。因为,他已病倒在那个苦难的岁月里了。
1958年底,中共中央发表公报,宣布粮食、钢铁的产量都翻了一番,实现了特大的跃进。从此,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并称为三面红旗大跃进万岁也喊了整整二十多年。何健生却在这二十多年里,从一个卓有成绩的航空人才被流放成毫无建树的铸造工。太谷的打铁花迷蒙了他的黑暗人生,他在铸造中被人让自己变成了一块被废弃的豆腐钢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