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

第71章 通化东北老航校成立大会记事



 
东北老航校成立大会(通化)

王弼、常乾坤和东北老航校的建设者们,带着党中央的嘱咐,以高昂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决心在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里把航校办起来。
但东北老航校为何创建于通化何健生参加了航校机场的选址工作。他也由此知道了老航校建在通化的原因:
一是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派遣大批干部和军队先期挺进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通化则是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南满根据地的首府,既有较充足的组织领导人才,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东北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略基地,在这里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仅在东北的机场就有160多个。日本投降后在这里遗弃了大量飞机和各种航空器材,为我们建立航空学校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三是日本投降后,通化飞机场的日军全部撤走,机场基础设施曾大都被破坏了,但仍有一些破损飞机和零件。
刘风、蔡云翔经过对通化飞机场的实地考察后,于1945年12月上旬,沈阳航空队在刘风、蔡云翔的带领下由辽阳迁到了通化飞机场
蔡云翔告诉何健生,通化飞机场修建于1932年至1936年间,混凝土场道,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两千多米飞机跑道沿浑江南岸东西走向。飞机场是个军事禁区,修筑多处炮台。
何健生还了解到:1945年8月12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从新京(长春)乘专列逃到通化后,又去临江县大粟子铁矿。8月18日,溥仪在大粟子铁矿职工食堂宣读了“退位诏书”。当日,他同溥杰等13人在关东军护送下从大粟子沟坐火车回到通化。次日,由通化飞机场乘坐3架飞机飞往沈阳,在机场被苏军俘虏。
当时迁移通化的航空三次大搬家几乎是连续的,能飞的飞机由留用的日本飞行员驾驶进行转场;其中参加驾机转场的也包括820起义的中国飞行员吉翔、顾青、张华、于飞。张华回忆:由辽阳迁移通化的驾机转场,飞机都停泊于通化飞机场。何健生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新员招生和拟订教育训练计划。12月下旬,从战斗部队、解放区以及通化炮兵学校,先后选送了215名学员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学习。何健生参与了对全体学员的考核工作。
1946年1月1日,经中共东北局批准,在原沈阳航空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朱瑞兼总队长,吴溉之兼政委。通化飞机场便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的营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就是东北老航校的前身。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驻扎通化飞机场时,飞机是有了,但都是破旧飞机,还得进行修理。由于零部件短缺,修飞机得靠东拼西凑,有的部件是从其他破损飞机上拆下来的。这些飞机因为太破而无法修复了,只得被“大卸八块”,从上面拆下能用的部件,修补其他飞机。有一架飞机居然有120多个洞,修完后机身上就是120多块补丁。所有飞机都没有无线电设备,绝大部分飞机连蓄电池都没有,发动机启动靠人力手摇。
当时,只有双发高练飞机修复时配了一台启动机,那种启动机是靠机械传动杆带动螺旋桨启动的,启动发动机通常得由两三个人轮流手摇启动。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发动机温度过低很难启动,得先用炭火烘烤,烤热了之后才能启动。
那时修复好的飞机必须经过试飞,修成一架便试飞一架。试飞是要冒风险的,第一架修复好要试飞的飞机是“九九”式教练机。由谁来试飞呢?飞行教官蔡云翔与林弥一郎争执了起来。
蔡云翔强调,他起义飞到延安时所驾驶的正是日式“九九”运输机,它与要试飞的飞机大同小异。而且,蔡云翔是航空队队长,就是冒险也应该由他先去。林弥一郎则认为自己是飞行队的部队长,应该带头。况且,他熟悉这些飞机,应该由他试飞第一架。
试飞那天,试飞地带布上了警戒,航空队的领导干部相约向机场走去,只是找不到蔡云翔。林弥一郎带着飞行装具准备上飞机,却发现蔡云翔已经进了座舱,还找了一根麻绳把自己绑在飞机的前舱座椅上,一切都准备就绪,那架势是必须得让他去试飞才行。于是,林弥一郎不再坚持,而是向蔡云翔又嘱咐一遍,着陆时一定要抱住杆,尾轮要锁住。
随后,第一架刚刚抢修出来的“九九”式教练机起飞了,它绕着机场转了一圈,在临时圈出的地带着陆。能起飞,能着陆,第一架飞机能用了!试飞成功了!林弥一郎竖起了大拇指。
当时,航空总队空地勤人员吃的都是玉米面、高粱米,但却保证了日籍技术人员吃大米、白面,对此,日籍技术人员非常感动,日籍教官和中国学员结下了深厚友谊。当年投身于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的日本人和820起义人员,后来都成了东北老航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1946年1月1日在通化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成立后,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 于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成立。成立大会就在通化第二中学举行。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正式
宣告成立。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也被后人称为东北老航校”。“东北老航校”由于成立的日期是3月1日,所以又称“三一部队。”
何长工在老航校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何长工当
时任军政大学副校长、代理校长,又兼通化军区保安司令员。
何长工在老航校开学典礼上说道:“中央给我的任务,就是建立各兵种学校。要成立航空学校、工兵学校、炮兵学校、坦克学校,还要成立4个军大分校、3所医院。”此时航校已有一个飞行队、一个机械队、一个教官训练班,以及卫生队、警卫连、校部机关等共400余人。
 

何长工当时任军政大学副校长、代理人校长,又兼通
化军区保安司令员。

何长工在老航校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成立航
空学校、工兵学校是当务之急。日寇投降以后,我们手里接收了一些装备,还接收了40多架飞机,不建立航空学校是不行的。蒋介石的飞机欺侮我们哪!我们要建立这些学校、要巩固这些学校。”
    何长工在大会上宣读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总政
治部关于航校主要领导干部的任职命令。

校长:常乾坤
副校长:白起
副政委:黄乃一、顾磊
政治部主任:白平
教育长:蔡云翔
副教育长:蒋天然
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林保毅
训练处处长:何健生
校务处处长:李连富
校办秘书:龙定燎
组织科科长:刘西科
宣传科科长:张培根
理论科科长:于飞
保卫科科长:张青贵
日工科科长:杉本
翻译科科长:张华
飞行科科长:吉翔
飞行科副科长:吴恺
机械科科长:张开轶
供给科科长:张保中
管理科科长:蒋金庭
飞行大队大队长:刘风
飞行大队政委:陈乃康
学生队队长:李熙川
学生队指导员:姚峻
机务队队长:田杰
机务队副队长:陈明秋
修理厂厂长:陈静山
    当时,全军党委制尚未恢复,总部指示,由于朱瑞、
吴溉之没有精力兼任航校的领导工作,决定由其他航校的领导干部组成军政委员会、党务委员会和锄奸委员会,实施具体领导。
    军政委员会由校长常乾坤、副校长白起、副政委黄乃
一和顾磊,及政治部主任白平组成;党务委员会由常乾坤、黄乃一、顾磊、白平、刘西科组成;锄奸委员会由黄乃一、顾磊、白平、刘西科、张青贵组成。同时指定三个委员会由黄乃一兼任书记。

 
校长常乾坤(右一)在成立大会上

何长工在开学典礼上讲了三点要求:
1,成立航空学校的重要性。就是说,急需建立航空
学校,急需建立航空兵这个兵种。抗战胜利了,我们初步具备了建立航校和航空兵的条件,不建立航校,还等何时?
2,要动员起来,把航校建设好。航校的装备是个大
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困难,但我们还是有办法的。我们有句话,就是向苏联开门,这也是办法之一吧。
3,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要搞好各种训练。我们要
有几十架飞机,还可以从其他途径搞到一些飞机。我们留下了一些日本航空人员。这都是我们搞好训练的有利条件。
“东北老航校”的建立,是我空军发展史上的新起点。学校设政治部、校务处、供应处、训练处和学生大队等机构。建校时,有500多人,有各式飞机100 多架,有 30多架可以使用。这些飞机都是日军撤退时遗留的,而且一部分是东拼西凑修复出来的飞机。有的飞机起落架轮胎竟然被当地群众卸走,安在老农马车上,航校成立后,我们动员老农将轮胎卸下来交回机场。飞机主要型号是: 立川99教练机 、 立川1式ki-54运输教练机以及一些战斗机。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配件、油料十分紧缺,有时只能将几架飞机拆拼成一架可以使用,进行飞行训练。甚至,在燃油紧缺的时侯,曾研究用酒精替代。
何健生回忆那段往事时说:东北老航校在通化初创时到处充满了民主、团结空气,学员尊重教员,教员关心学员,党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官兵关系、空地勤关系、同志关系、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十分融洽。正是依靠团结奋斗的精神,在环境险恶、生活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