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见证东北军政大学炮校通化成长记
初创时的中国炮兵
第一节
回放延安炮兵学校初创源起
延安炮校-解放军炮兵的母校
延安炮兵学校是八路军在艰苦岁月中创建的,是根据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迫切要求下筹建的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校的建立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客观发展的产物,也是八路军在战争中发展的必然。 延安炮校孕育了广大的军事人才,是八路军炮兵的摇篮,为新中国建立和以后的炮兵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9年至1949年间,八路军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兵学校从筹建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壮大历程,延安炮校是党中央和军委缔造的结晶,也是全国人民齐心抗战结出的成果。
早在1938年,随着抗战的形势发展,毛泽东与朱德对延安炮兵学校的筹建早有渴望的打算,只是因为延安的困境使之难以实现。
1939年,东北籍郑新潮在黄埔军校高级炮校尉官总队,因在黄埔军校闹学潮,以学生代表身份面见蒋介石,强谏抗日未果,毕业后经高崇民、于毅夫引荐,他带着6名黄埔同学奔赴延安,在杨家岭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接见。
毛泽东与郑新潮等6名奔赴延安的黄埔同学进行了座谈。在座谈时,毛泽东讲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火药的运用,以及中外“炮”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论述了拿破仑对炮兵发挥的优势,还谈到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提出:“炮兵是战争之神”等等论述。
毛泽东接着对郑新潮等谈到了红军的炮兵作用和发展历史,以及红军长征到延安后现存的几门炮。毛泽东谈了两个多小时。他的谈话深入浅出,谈古论今,用简单的事实说明深刻的道理。
毛泽东在这次谈话后,就约谈了贺龙。毛泽东让贺龙责令郑新潮从现在开始,全力参与筹划延安炮兵学校前期工作。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汉族。
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27年8月1日应谭平山策动,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脱离中国国民党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19日,率领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1936年6月30日,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龙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文革中受到迫害,于1969年6月9日病逝于301医院。享年73岁。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为贺龙恢复名誉。
在筹建延安炮校时,贺龙曾任八路军120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被授予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7年9月,率师主力东渡黄河,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胜利。1938年底奉命率部挺进冀中,指挥第120师和八路军第三纵队转战冀中平原,先后在大曹村、曹家庄、邢家庄、黑马张庄,四战四捷。他指挥的河间齐会战斗,是战争中平原歼灭战的范例。
1939年2月,贺龙任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
当时,贺龙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让郑新潮开始筹划延安炮兵学校前期筹备工作。根据军委的指示和安排,习仲勋、胡乔木将郑新潮从战时青年训练班调整到与刘瑞龙同住在一个窑洞里,专心从事延安炮校的前期筹备工作。
郑新潮白天寻找和制作炮兵教学教材和教学器具,晚上编写炮兵学校筹备方案和教材。此后,郑新潮都将这些筹备内容向郭化若作汇报和请示。
延安延安炮兵学校于1945年3月15日成立时,郭化若出任首任校长。郑新潮则为著名的高级教员之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