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6年8月9日星期二

面对荣耀与赞美的背后(中国空军史话)


1945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几乎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决定在我国的东北筹建一所航空学校,为将来建设人民自己的空军打下基础。接受这个任务的延安航空研究小组和原工程学校的一部分学员从延安出发,翻山越岭、几经周折终于赶到了东北。首先在本溪他们接受了日寇的一个航空队的器材装备,又从辽阳、营口、鞍山、大石桥一带,搜集了十几架破旧的飞机和一些航空器材,成立了后来在新中国航空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北航空队。
东北航空队也是后来东北老航校的前身,新中国空军的摇篮。但老航校的经历很复杂,组成人员有各个根据地的人、新四军的人、八路军的人、延安的人,还有从汪伪和国民党空军起义过来的人,另外还有归降的日本人。
老航校成立之初,不仅从全军调集人才,凡是能和飞行沾点边的,都要调来。为了加快航空校建设,延安又抽调了一部分干部去东北,当时临时组织了一支八路军总部航空队,队长是方子翼。随这支队伍赶赴东北的还有刚从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刘善本机组。
但方子翼对刘善本机组总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回忆录或电视采访中,他都流露着自己的看法:“一般说来,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思想怎么样,我们没有戒备,我们是这样子看,虽然他们是起义过来的,第一我们尊重你能起义过来。刘善本,是我从延安把他带到东北来的,在延安走的时候,我在八路军总部航空队里,我是队长,是我领着他们过来的。”
刘善本曾经在国民党空军八大队任作战参谋,上尉飞行员。1946626日,他驾机起义,飞抵延安,开创了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先例。刘善本的政治觉悟,方子翼并不担心,但对随他一同起义的其它人,方子翼就有点忐忑了。
方子翼认为,刘善本的那个副驾驶,其实也是一个正驾驶,但是他们两个人是朋友,刘善本专门把他找来给他当副驾驶,是这样起义来的。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机械员、一个是通讯信息员,那是刘善本一个飞机里头的服务人员,也是战斗员。搞机械的,会修飞机、搞信息的、搞通讯的,他发通信,那是他的,被领到这的。那两个人当然要服从他了。这个副驾驶是他的朋友,当然,他们是很和谐的。
方子翼对刘善本机组有着自己的看法,事隔那么多年,他似乎也没有改变。方子翼始终警惕地审视着刘善本机组的一言一行。他在回忆中说:“我了解到,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异议的。就是张受益说几句话气他,气刘善本,说:‘刘善本,你把我骗到这来了,你看好,我有本事会把你再骗回去。’也许这是开开玩笑,但是我们听起来很刺耳。也不知道说的真的,还是假的。我们对他路上也照顾的很好的。到了晋冀鲁豫大军区的时候,薄一波在那里当副政委。我到了这个地方,人家跟薄一波要了150个法币,我要了500个。人家只给150个,150块钱能当什么,是一路上给他们改善伙食。”
那是航空队从长治出发,于1013日到达晋冀鲁豫大军区驻地冶陶镇,住进了军区招待所后发生的一件事。
方子翼同队里其它负责同志开会时,在会上,方子翼提出:“我们已脱离了贫瘠的山区,进到富庶的平原,应该想点办法,给刘善本机组改善改善伙食,以便稳定张受益的情绪。”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
次日,方子翼、王朝禄拜会了薄一波副政委。汇报了情况后,方子翼对薄一波同志说:“我们航空队的同志,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大苦大难都能克服。刘善本起义机组前一段在山区多数也表现很好,唯有副驾驶张受益有怨气。我们担心出问题,想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稳定情绪,所以想请首长您拨500块钱。”
薄一波同志表示支持,吩咐财务部门拨出150元法币,作为起义机组的“专项伙食补助”。
尽管,方子翼对刘善本机组有不同的看法,然而1947年年初,八路军总部航空队到达位于东北密山的东安市,正式加入了东北老航校后,与他同行的刘善本机组成员接到了“东总”的任命,刘善本被任命为航校的副校长,张受益任训练处副处长,唐世耀任机械科副科长,唐玉文任通讯教员。
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东北老航校的建设情况也是日新月异,国共内战打响后,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了筹建不久的老航校。
但是对国民党起义人员,总有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屑一顾。
有人说,共产党拿下锦州以后,国民党内部就动摇了意志,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空军好多人就起义了。还有汪精卫的伪军,也内部动摇了,它的教育长叫蔡云翔,带着四五个人,飞日本的99式运输机到延安,也起义了。有的人还说,蔡云翔原本是投降日本人的,甚至翻出国民党空军的资料,加以引证……
刘善本机组虽然驾机起义,受到了各方关注,他也得到了罕见的荣耀与赞美,但人生的道路却不总是平坦的,他眼前的困难却象一座座大山,已经横亘在面前。
19471月底,由方子翼、严镇带队的八路军总部航空队,历经四个月跋涉后,终于到达了密山老航校。不久,刘善本被任命为航校副校长。
19458月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决定,利用日军在东北留下来的机场设施、飞机和航空器材,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建立人民空军培养人才,并把这项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弼、常乾坤等人。
此时东北航校的建校人员,已经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有我党早期培养的航空干部;有八路军、新四军、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选派的干部;有原红军干部,也有新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有汪伪和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还有收编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他们从全国各地汇集东北,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航校的艰苦历程。
但也应该说,这支队伍的成员结构比较复杂。
1945820,汪精卫伪政权国府专机“建国号”,由中校飞行教官周致和(又名蔡云翔)、少尉飞行员黄哲夫(又名于飞)、赵乃强(又名张华)、管序东(又名顾青)、空勤机械士沈时槐(又名陈明秋)、黄文星(又名田杰)等6人,从江苏扬州机场驾机起义飞抵延安。周致和等人起义后,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罗瑞卿、杨尚昆、胡耀邦等人的热情接见和欢迎。参与这次起义的还有汪伪空军航空处主任白景丰(又名白起)少将、汪伪空军参赞何健生上校、飞行教官吉翔、机械士陈静山以及原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轰炸员秦传家等人。他们由共产党地下组织指引,携带眷属从陆路抵达解放区,参加了新四军。这些人员后来都成为创建东北老航校时的最初骨干力量。
194599,我军挺进辽东半岛时,在凤凰城附近包围了一股日军。这股日军是驻守辽阳一基地的关东军第四练成飞行大队,共300余人,队长是林弥一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司令员林彪、政委彭真、参谋长伍修权,接见了林弥一郎等主要军官。10月下旬,这支队伍成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共有飞行员17人,机务人员96人、其他各类保障人员180余人。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沈阳航空队”成立。蔡云翔为航空队队长,黄乃一为政委,刘风为副队长。这支航空队中的日本留用人员,经改造和教育,后来绝大多数成为东北老航校的重要技术力量。
19459月、10月间,王弼、常乾坤等三十余名航空技术干部分两批从延安出发,日夜兼程赶赴东北。中央组织部从延安航空研究小组、抗大机械工程班、中央自然科学院、俄文学校等单位选调30多名干部开赴东北创办航校。他们多是我党早年培养和储备的航空干部或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他们是:王弼、常乾坤、刘风、王连、吴恺、徐昌裕、熊焰、魏坚、张开帙、顾光旭、许景煌、胡华钦、欧阳翼、谢挺扬、郦少安、张成中、杨劲夫、张仲铭、刘玉堤、吴元任、马杰三、孟力、李汉、林征、龙定燎、陈然、邵来、高鹰、王麦林、李淑芳、李成福、沙来、陆夫等。
194511月起,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先后选派20多名干部参加建校工作,他们是:黄乃一、张宝中、张凤岐、顾磊、白平、姚峻、李熙川、张培根、张清贵、刘西科、李连富、陈乃康、蒋金庭、蒋天然、马文、赵凯、周兆平、李东流、王朝刚、薛少卿、杨大伦、王智涛、张孔修、龚友源……
194512月上旬,沈阳航空队在刘风、蔡云翔的带领下由辽阳迁到通化飞机场。同月,
山东抗大分校选调105人,炮校选调5人入校,他们是东北老航校第一批学员。其中有:林虎、张积慧、徐登坤、吉世堂,孟进、侯书军、何培元、韩明阳、张宪志、赵世安、张文亮、张训益、陈亮、徐登和、耿得水、马周全、姜宗奎、吴玉润、高月明、牟敦康、董献真、李宪刚、朱协隆、陈继发、王恩泽、李国治、王景荣、刘荣华。来自通化炮校的有肖劲芳、相玉刚、李永宽、林军、刘耀西等。
1945年年底,东北局组成了以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为主任委员的航空委员会。
194611,在原沈阳航空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朱瑞兼总队长,吴溉之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的成立,为创办航校奠定了组织基础。
194631,在通化正式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这就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习称东北老航校。按航校成立的日期上报了个代号为“三一部队”。在开学典礼上,通化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东北局讲话,并宣布了航校领导班干部的任职命令,通化军区后方司令员朱瑞兼任校长,常乾坤为副校长。
19464月中旬,在四平战役吃紧的情况下,航校由通化搬迁到牡丹江。
    5月航校转移到牡丹江后,朱瑞不再兼任航校领导,常乾坤任校长,王弼为政委。航校的代号从61也改称“六一部队”
19466月,山东大学60多人开赴东北,其中选调王海、邹炎、戚洁、夏元谦、吕廷浩、李杰等6人入航校。  
194611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东北解放区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又追踪到牡丹江来轰炸、扫射,航校又被迫从牡丹江迁移到黑龙江省兴凯湖畔的东安(即密山)。同月,新四军选调100人入校,其中有:郭浩、张执之、杨扶真、陆汀、胡溪涛、姚长川、金山、王健、郑国龙、杜国光、方飞、徐振东、董平波、董兴、郑刚、范辉、施谛……。
19472月初,国民党起义人员刘善本机组和八路军延安总部航空队一行赴东北参加航校建设工作。八路军延安总部航空队原是我党于1938年派往新疆学习航空的干部,在1941年曾被军阀盛世才监禁,度过了4年多的铁窗生涯。在重庆国共谈判期间,经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极力营救,获释后于19467月回到延安。这批成员由方子翼带队从延安来到了东安。
老航校的队伍扩大了,但由于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矛盾也就激烈地产生了,老航校领导层的权力角斗引起了“东总”的关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