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6年8月27日星期六

飞向光明的蓝天之梦(二十)

第二次送往法国留学的学员共有34名。除28名学飞行的航空员外,还有学习其它飞机制造学科的6名学员。
在“昂黎约”飞机制造学校学习的6名学员:
于天民 杜采林 张少杰 潘玉明 宋连珍 石钦廷(入学后因学历,校方饬退回国)
当时还有27人入“义斯特”高级军航校,联队见习时分为两个部队。
当时飞行养成教育为初级班、士校、飞校各为一年,高级(官校)飞校六个月,射击空校三个月,以及见习六个月。
1926年秋,第二次选派留法的两部分学员都转入法国南部的“依斯特”陆军航空学校训练,学习驾驶和战斗。
这些学员结业后又转道里昂的法国正规航空军三十五团,参加实际战斗见习。实习的项目有:轰炸、投弹、瞄准、扫射、空中战斗、无线电联系等。法国飞校仍按欧战惯例,满足定数标准时间即可结业,较具有弹性,但不能缩短时间大于五分之一。据闻此制英国、意大利亦同。
第二次选派留法学生较第一批更为优秀,所以于1927年初,结束全部训练项目,启程回国后,这批留学生受到张学良的高度重视。在学习期间,就把他们的军衔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很快提为少校或中校。对他们在阶级、工资、生活各个方面,都给予满足。他们在奉军的航空事业上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张作霖东北空军派往海外学习航空的第三梯次,是派送留日航空军校。这批学员的原送目的,是培养预备幕僚,因此这些学员役龄较大,如姚东焕为保定军校八期,葛世昌为“讲武堂”早期生。
学习航空的第三梯次,在日受训初为“立川”飞校,后入“下志津”航空侦察学校,随后又入战术判读以及空军通信等短训(六个月)。学员中计有孙炎、姚东焕、李笑天、张在善、葛世昌等。这批学员回国后分发部队见习,于“九一八”后均去了新疆。
张作霖为了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空军,除了三次派遣优秀中国青年赴国外学习航空外,还强化了东北地区的航校建设。从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选拔百名学员学习飞行技术,并聘用中外籍飞行员,培养了中国早期的一批航空人才。
张学良则向德国、意大利购买各类新式飞机120余架,组成了飞鹰等5个飞行大队。
东北航空学校于1922年建校,由于事经多年,人事及战争关系,各项资料多数消失。现根据台湾部分航校前辈的记忆及个人日记等,有关东北航空学校学员情况略计如下:
第一期(民国十二至十四年,约计毕业员生近50人):
王民、王维祥、王唯一、王聚有、王荣光、金恩心、吴集贤、沈永祥、姜兴成、
佟明伦、闪国训、明世功、张焕钧、聂恒玉、穆文阁、朱玉堂、田雨恩、赵文仪。
第二期(40人,民国十五至十七年)
邢铲非、寇占江、英光烈、杨君敬、赵德玉、田雨春、吴光斗、张树炎。
第三期(40人,民国十九年入学至二十二年编入中央航校第三期)
陈御风(步云)、李向阳、闵学武、曹志瑚、安锡九、文魁连、祝鸿信、江树威。
东北航空高级班自1928年至1930年,计10(28),分两年期,第一学年为空军侦察,第二学年为幕僚(指挥参谋),计有学员:
王民、葛世昌、袁国维、张念勺、王玉山、田雨思、朱玉堂、张树炎等,尚有陆军军官4人,每期各2人。
还原奉系东北空军的创建历程,我们依稀看到了白景丰初入空军的足迹,但这只是他迈入空军生涯的第一步……
在中国空军史上,白景丰是唯一一个先后在奉系军阀东北空军、国民党空军、汪伪空军和中共空军任职过的传奇人物。但能真正读懂白景丰的却是何健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