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20多种型号、近200架飞机组成10个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上空,气势冲天,振奋人心。当在电视里看到喷有鲜红“八一”机徽的战机呼啸而过,这个机徽设计者李裕更是无比兴奋!
李裕出生1925年1月。1944年5月在中共云南地下党的指示下,考入中国空军军官学校第21期留美班。1946年2月于美国空军鲁克高级航空学校军官班毕业,回国后于同年9月奉组织命令撤离国民党空军。1947年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航空处航行科科长,1950年至1973年任空军军训部计划处副处长,1984年从空军指挥学院研究部研究员岗位离休。
在辽沈战役胜利后,东北军区决定从东北老航校派出一个40多人的先遣组进驻沈阳国民党空军第一司令部,成立老航校沈阳办事处,负责接管其所属机场、工厂、仓库和人员。先遣组由东北老航校干部方华带领,时任航校教官的李裕也在其中。
随着战事发展,大军挥师入关,先遣组奉命随同部队前往平津地区,接收国民党空军的工作。1949年2月初,由先遣组成立的航空接收小组进到北平城内,相继接收了参加起义的部分国民党空军单位和人员,以及存放大量空军物资的大雅宝、永定门等仓库,进驻国民党空军第二司令部所占用的奥地利使馆、葡萄园、意大利使馆旧址、日本使馆旧址、东交民巷44号、灯市口同福夹道7号。
接收这些单位和物资后,华北军区立即设立了航空处。李裕留在航空处工作,担任航行科科长。
194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航空局。华北航空处在航空局和华北军区领导下,主要是参加组织建设空军机关,安排利用缴获或起义的运输机接送各野战军首长,以及从事飞机的航行调度工作。
1949年4月23日,中央军委领导在中南海接见并宴请军委航空局有关人员,李裕有幸参加。周恩来副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高兴地告诉大家,中央军委正考虑绘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我们的军旗将在五星后面加上‘八一’二字;我们的军徽,也将在五星内标上‘八一’二字。”
接见回来,激动万分的李裕突然想起,东北老航校的前身——东北航空队的飞机就绘有红五角星标志。1945年底,航空队的一架教练机在承德降落,驻扎在机场的苏联红军看到红五星,还以为是苏联红军自己的飞机,便开着车来接人。当他们发现从飞机上下来的是中国人时,一位苏联军官很不高兴,责备我方不该乱用苏军的机徽。航校创始之际,我军飞机最初使用的是国民党空军的青天白日机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飞机经常出入国民党占领区上空,有机徽伪装可以迷惑敌人,减少危险。
全面内战开始后,东北老航校决定设计自己的机徽。机徽白底红星,红星中间涂白,写有红色“中”字,外边则有一个红色的圆形边框。1947年5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航校飞机标志的通知》。通知说:“我航校飞机,最近飞行经常来往于东安、千振之间,为便于识别,特制定以红五角星中间加‘中’字(全系红色)为该校飞机符号,希我各部队注意识别,勿生误会,特此通知。”
1947年底,李裕刚到东北老航校时,看到机徽图案上红星的5个角都被圆形边框切成了秃角,感到十分不理解。领导告诉他说:“我们的空军刚刚创建,首长指示要不露锋芒,卧薪尝胆打基础。”李裕这才明白了把尖角盖住的寓意。后来1948年11月,航校第一期学员毕业,李裕设计毕业证书时,就在上面画了一个五角星尖都完整、并在两边展开飞禽羽翼的图案。
更让李裕欣喜的是,不久他就接到了为人民空军战机设计机徽的光荣任务。经过思考,李裕把原航校机徽五角星中间的“中”字,改为“八一”,与军徽接近;嵌有“八一”的红底黄边五角星两边,保留了带羽翼的设计,但过去用的飞禽羽翼不够庄严,李裕把它抽象化,改成红底黄边的几何图形。
在设计过程中,李裕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多方听取同志们的意见,特别是得到时任设计组组长、军委航空局作战处长方槐的大力支持。初稿经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和政委王弼审定后,上报中央军委。
1949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方案,并且专门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机徽说明》,对机徽的图案和标绘位置作了规范:机徽五星边框、两翼边框、“八一”两字均为金黄色,五星和两翼内部均为红色,机徽可设置在垂尾两侧和左右上下翼面。这个飞机机徽自开国大典受阅飞行起至今,一直沿用于人民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的飞机上。
这是李裕参加革命以来,在党直接指挥下完成的一项最光荣、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和任务,也是他终生引以为豪的记忆。
东北航校飞机机徽,一直使用到建国前的1949年9月。
从10月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机徽是在“八一”红星军徽的基础上,两边配以镶有金黄色边缘的红带,它标志着人民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征着空军在祖国蓝天上奋飞的雄姿。这个机徽一直沿用至今,在国际上已公认。
关于飞行服,原来是日本式的连身服,后经飞行员建议改成了夹克式,这样的飞行服也沿用至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