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窑洞里指挥全国人民用大刀长矛、步枪土炮与东洋鬼子作殊死搏斗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强盛,就已谋划着创建人民空军了。
1938年,党便开始选派优秀的红军将士到苏联学习航空知识和技术,在与盛世才合作期间的新疆航空队培养航空技术人员,以为将来组建人民空军做好人才准备。而人民空军的真正孕育还是在延安,在莽莽苍苍的白山黑水之间成立的东北老航校,则是人民空军的摇篮。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即作出在东北筹建航空学校的决定,并派出曾在苏联学习过航空技术的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政委王弼等人抵达长白山下的吉林省通化县,遂即开始了航校的筹建工作。
由于时局的变化,为保证教学训练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航校建立不久即由通化迁往牡丹江(当时属绥宁省),后又迁至东安(今黑龙江省密山市),1949年3月再迁至吉林省长春市。
航校的各级领导干部、教学人员及其他技术骨干,除从延安派来的人员以外,党中央又抽调了曾在新疆航空队学习的干部,还有大批从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局调来的干部,还包括从汪伪空军、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
由国民党空军第一个起义到延安的飞行员刘善本,在离开延安之前,毛泽东主席专门接见了他及同他一同起义的机组人员,告诉他们:你们要到东北航校,那儿的生活会很艰苦,但艰苦得有意义,这是我们自己空军的起步。
从延安派出的干部与刘善本机组与、“八路军总部航空队(原新疆获释的航空队人员)”等100余人从延安出发,到达山东,然后乘船到大连,再绕道朝鲜,于1947年2月从图们乘火车抵达哈尔滨,很快到达东安。刘善本旋被任命为航校副校长。
除上述人员之外,还有一批日本关东军飞行队投诚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等,参加了东北老航校的筹建工作。
航校的学员,有的是从抗大山东分校选拔的学员,有从其他部队选调的有文化的年轻干部战士,后来还从地方学校招收了部分青年学生。全校总人数从1947年初的1300多人,增加到1948年底的3500多人。
航校所用训练的飞机及航空器材十分匮乏。飞机大都是日军遗留下来的破烂货,全部缺“胳膊”短“腿”,根本上不了天。于是,全校人员就分头到各荒芜的机场搜集残破的飞机,到深山密林挖掘被日寇掩埋的航空器材,然后拆卸重新组装成能够使用的飞机。有些飞机零件还是机场周围的群众拣到后送来的。经过东拆西补共拼装了40多架勉强可供教练用的飞机。其中惟一的一架初级教练机还被国民党的飞机轰炸毁坏。没有汽油,他们就试用酒精,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飞机仪表板上缺少时表,飞行人员就揣上怀表计时。飞行、地勤人员的生活更是艰苦异常,飞行人员别说吃空勤灶,就连肉都很难吃到。而且还要经常应对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和周围武装土匪的袭击,有的人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三年多的训练,这所航校共培养出126名飞行员和430名其他航空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他们以后都成为人民空军的骨干力量,许多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中,立下了显赫战功,成为驰名中外的战斗英雄。其中有在朝鲜战场上第一个击落美国空军飞机、打破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神话的飞行大队长李汉;有在朝鲜战场上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驾驶的飞机、后曾任空军副司令员的张积慧;有在朝鲜战场上击落击伤9架敌机、后曾任空军司令员的王海上将;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后曾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刘玉堤等。
东北老航校不仅为人民空军培养了一批精英,而且为以后空军的成长壮大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攀高峰为内涵的老航校精神。
在10月1日 的开国大典上,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的飞机编队,其中不少飞行及地勤人员就是东北老航校的教员或学员。
开国大典的礼炮刚刚响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便于1949年11月1日 正式诞生了。
同时,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孕育了人民空军的东北老航校分设为6所空军航校,其中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长春、锦州、沈阳各设一所;几天后,中央军委又决定在原老航校旧址牡丹江设立第七航空学校。
至此,为人民空军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东北老航校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但是,新设于白山黑水间的航空学校,为人民空军的壮大和发展继续做着重要贡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