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最早兴办的陆军小学校
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
在一百多年前的光绪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3
—1906),清政府军咨处在全国各省先后开办了陆军小学堂。不久,将“堂”字改为“校”字。
当时陆军小学校在本省内招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身
体健壮、年15岁至16岁的青少年,学制三年。学习课程
分为学科和军事科两类,以学科为主,同时进行军事训练。
可以说,陆军小学校是近代中国史上最早的少年军校。
学校的名称起源于民国。 学校(英语:School),是指
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
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
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
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清代陆军小学堂(武备学堂)手抄本《清苦初方》
广东陆军小学堂
陆军小学校当属于小学类教育机构,这是不用争论的。
但说起学校名称的历史来源,却有不同的说法。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特
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
己任,进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庠者养也,校
者教也,序者射也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的地位。
中国西周时期称学校为“辟雍”,那是少数奴隶主贵
族读书的场所。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
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
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礼仪)、
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马车)书(阅读)、数(算术)。
西汉时期,中国的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
唐朝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
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科举取士制度一方面使读书人获得了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几乎专门服务于科举考试,教学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
陕西陆军小学堂油印课本
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
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而且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中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湖北陆军小学堂课本《军队符号》
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幼儿园是人们在进入小学以前,接受教育的一个组织。
理论上是让孩子们更加愉快的度过童年,适应集体生活。一般为3-6岁的儿童。学前班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在儿童进入小学前的一年时间里,适应集体生活的过度阶段。
小学则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主要教授课程有语文,英语,数学,思想品德,美术等。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全国各省先后开办了陆军小学堂。后将“堂”字改为“校”字。
山西陆军小学
陆军小学校在本省内招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身体健
壮、年15岁至16岁的青少年,学制三年。
陆军小学校学习课程分为学科和军事科两类,以学科
为主,同时进行军事训练。
学科计有:国文(语文)、史地、修身、数学、代数、
物理以及外国语(分英、日、俄、德语)。军事科计有:
步兵操典、各种典范令等。
陆军小学校很注重军事训练:入校初期,每日进行两
小时徒手训练与体操、武术等;一年后进行持枪训练以及
刺枪、掷手榴弹、器械体操等;从第三学期开始逐渐进行
班、排、连训练以及班、排野外演习。
陆军小学校学制三年,毕业后,学生可直接升入陆军
预备学校。
京师陆军小学堂墨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