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7月28日星期日

溥仪和伪满洲国军官学校


第八节 


韩国历史的决定性瞬间(戴着墨镜双手背后者为朴正熙)

1961516日,汉城,韩国陆军第2军副司令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在市政府前,首次向媒体公开露面的朴少将留下了戴着墨镜双手背后的冷峻照片。也成为了“516事件”的标准照。
当天凌晨,带领敢死队突入首都圈是第一海军陆战旅准将副旅长金潤根;策划筹备的,包括韩军高级将领李东河、朴林恒、李周一,其他参与者,还有尹泰日、崔昌彦、崔周钟、方円哲等。而他们都与朴大统领(日后的)有一个共同点——满洲陆军军官学校出身。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韩民国陆军的原点,在中国新京(长春)。
 “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主楼

19328月,刚刚“建国”不久的伪满洲国在日本顾问的主导下,开始组建自己的第一个军事教育机构:奉天(沈阳)中央陆军训练处。而为加快基层军官队伍的壮大,中央军事训练处学制只有2年。
有了中央陆军训练处的基础,到了1939年,伪满洲国开始筹备组建中级军官学校。为此溥仪还特批了二道河子区(今二道区)以东的大片土地。同年4月,“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建成招生。
为了实践日本人主张的“东亚共荣”“五族协和”“日满鲜一体”,该校不仅招收伪满的满族、汉族学生,还招收日本殖民地的朝鲜人和台湾人,以及日本人。而蒙古人则有自己的“兴安军学校”。

  
战败前日本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最大时)

东北亚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和官僚集团的国家主义强行揉杂,把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联系了起来。不置身于历史洪流之中,很难体会到这种制度下对个人身份认同与nation building的影响。
朴正熙以及他同胞们的很多行为,正是这种影响的产物。对此,美国东亚问题专家查莫斯·约翰逊在其著作《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中解释称,“满洲的一系列发展都带有浓厚的日本人的实验色彩”,在同化与殖民之间摇摆。
19393月,《满洲日报》发表了一篇夸耀朴正熙的文章。报道称,朴正熙在报考时陆军军官学校曾写下血书:“我身为日本人,以精神与气概,义勇奉公,一死报国的决心报名当军官。有为满洲国军、为满洲国,为日本国献身的觉悟。”

  
朴正熙戎装照
当然,这篇报道属于日本人皇民化宣传的手段。但朴正熙的努力与刻苦确实并非虚构——毕业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溥仪赠送的金表。
从建校的第1期,到日本战败前的第7期,“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共招收朝鲜族学生48人。7期的首席(毕业第一名)中朝鲜族占了4个。
该校于1942年改编为陆军训练学校,这也标志着“满洲国军”彻底从东北军阀体系中脱离出来。
 从“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中毕业了多名韩军将领。朴正熙的“国家重建最高会议”的9名委员当中,有4人来自该校。如果把样本放到到整个“满洲系”军校,日后成为韩军高层还会更多(甚至还有1名朝鲜人民军空军副司令)。“成材率”之高,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名校”与“精英”的互相成就。
日后朴正熙访问日本,向旧日校长南云寿一郎致敬时吐露出了一丝线索:“那时候(日韩合并),是我们祖先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是迫于日本的侵略。如果选择清国……清国灭亡的时候,朝鲜会发生更大的灾难与困难。如果选择俄国……在俄国赤化后,韩国也会变成communist country。所以,我认为选择日本即便不能说是best,也可以说是second best。”
 “汉江奇迹”与“统制经济”是硬币的两面,朴正熙们把自己在伪满洲国学到的经验带回了故乡,之后才有了现在的韩国。只不过他们运用的,是军人威权统治的方法。
从这个层面上,不仅仅伪满洲国军官学校是韩国陆军的摇篮,独守半壁三千里锦绣江山的大韩民国本身,甚至都是“王道乐土”伪满洲国的影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