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

简述清末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简述清末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

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学员

清朝末年由清政府陆军部军咨处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有以下几所:将弁学堂(武备学堂、速成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军咨处招考一批年轻体壮的秀才、童生等,并选派一些满族子弟,在直隶省滦县开平镇开办将弃学堂。
将弁学堂学制为一年。该学堂只办了一期,以后改称为武备学堂。两年后,又将武备学堂改称为陆军速成学堂,学制改为一年半。武备学堂和陆军速成学堂都各办了两期。
光绪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31906),军咨处在全国各省先后开办了陆军小学堂。不久,将“堂”字改为“校”字。
陆军小学校在本省内招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身体健壮、年15岁至16岁的青少年,学制三年。学习课程分为学科和军事科两类,以学科为主,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学科计有:国文(语文)、史地、修身、数学、代数、物理以及外国语(分英、日、俄、德语)。军事科计有:步兵操典、各种典范令等。军事训练:入校初期,每日进行两小时徒手训练与体操。武术等;一年后进行持枪训练以及刺枪、掷手榴弹、器械体操等;从第三学期开始逐渐进行班、排、连训练以及班、排野外演习。陆军小学三年毕业后,直接升入陆军预备学校。

武备学堂的北洋将弁学堂

陆军中学堂(陆军预备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军咨处招考一批报了名而未参加科举考试的身强体健的考生和一部分中学堂学生,在全国开办了四所陆军中学堂。不久,将“堂”字改为“校”字,后又改称为陆军预备学校。第一陆军预备学校设在直隶省昌平县清河镇;第二陆军预备学校设在湖北省武昌城;第三陆军预备学校设在广东省广州城;第四陆军预备学校设在江苏省南京城。陆军预备学校的学习课程,分学科和军事科。学制为两年,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当兵六个月,入伍期满,直接升入陆军军官学校。
光绪三十四年(1908),陆军速成学校改称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直隶省保定府东门外。全国四所陆军预备学校学生毕业后,分到各师部队当兵,进行六个月的锻炼,然后升入陆军军官学校,按步、骑、炮。工、辎五个兵种分别进行学习。

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陆军军官学校学制为一年半。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师、旅做见习军官六个月,期满后充任尉级军官。
陆军军官学校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创到民国十二年(1923)先后共办了九期。
为了和后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相区别,一般就把设在保定的陆军军官学校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以上陆军小学、陆军预备学校、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费用,完全公费。除伙食外,每人每月还发有零用钱。冬夏两季还发给服装被褥。
除河北省(直隶省)的学生外,其他各省籍的学生还能领到本省政府的补助津贴,5元至15元不等,例如湖南、福建两省的学生,每月每人就可领到15元的补助金。
各级军事学校每年放寒暑假各一次,寒假为三个星期,暑假为一个月。家在边远省不愿回家度假的学生,准许留校,伙食照常供给,但外出仍要请假。私自外出,如被查获要罚禁闭三天。
前清末叶的中国军队都是巡防营和绿营,其军风纪之坏不可胜言,时有军民冲突之事发生。光绪三十二年在天津塘沽办了一个陆军警察学堂,这个学堂里的学生都是由各省挑送,为数约60余名,毕业后派回本省担任维持军队的军风纪。这个学堂只办过一期。到了辛亥年即1911年冬季即被撤销
陆军警察学堂撤销后,陆军部另在北京办了一个宪兵学校(直隶京师),将来所有陆海空部队外出军人的军风纪事务都由宪兵维持和纠正。所以宪兵学校四个字前面不必冠以陆海空的字样。
宪兵学校设立在北京东四牌楼四条胡同,校长为殷学潢。学校的学员队名额70余人,由陆军部分配各省名额,例如四川、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云南、陕西、辽宁等省可保送3名至5名,浙江、安徽、吉林、黑龙江、贵州、广西、山西、甘肃等省只能保送2名到3名。新疆、青海两省当时没有保送。
宪兵学校里另有军士队的组织,约有80人,这是由驻京、热、察、绥各部队在军士中挑选保送而来。学员与军士两队共有150多人。学校有马100匹,马厩在安定门外。
学员队的学科有治安警察法、行政执行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法学通论、违警律、平时国际公法、战时国际公法、骑兵操典、步兵操典、侦探学、心理学、日语、英文等。术科有马术、步操、刺枪、劈剑、摔跤、捕绳术等。军士队则侧重于各种术科,学科比较少。
两队的术科教官均系专任;学科的教官十九都是兼职,多从陆军部职员和大理院推事之中及司法机关聘请担任。学员队毕业期限规定为两年,军士队一年。


40年代中期,宪兵学校教导第四团大门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