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广西航校归并中央航校后的作战培训
民国广西柳州空军学校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在全国上下一致要求抗日的呼声中,辞退了在广西航空学校任教官的日籍飞行员,并将他们全部遣返回日本。
期间,广西航空学校仍然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年,广西航空学校一共培训了3期飞行学员,毕业了2期。
其中,第一期25人于1934年7月毕业,分别是张伯寿、唐健如、李大经、欧阳森、马毓鑫、韦鼎烈、曾达池、韦一青、杨永章、李膺勋、秦鹏、易空、韦善谋、吕明、莫休、倪世同、雷象磊、黄继能、刘典举、阳永祚、蒙彩珠、吕天龙、何信、朱嘉勋、温启钧。
1935年11月,招收特种学兵一个班,分无线电、枪弹、保险伞三个班学习。
1936年6月,第二期飞行、机械学生两班和侦察学员班毕业,编入各单位服务。
第二期学生计有冯丕雄、何觉民、周善、周纯、周庭雄、吴祖、江秀辉、黄名翔、李康之、柏崇达、韦鼎峙、莫大彦、梁志航、黄莺、覃威等员。
第二期24人,于1936年6月毕业,分别是黄莺、梁志航、周廷雄、周纯、周善、赖崇达、吴穆、李康之、黄名翔、韦鼎峙、莫大彦、江秀辉、莫更、蒋盛祜、唐信光、李之干、庞健、何觉民、冯丕雄、海戴清、曾庆权、汤铭、张琨、周盛科。
1937年3月,保险伞班结业,分发机队和技术科实习。同年四月,又招收机械学员一班。
1937年秋,确定广西航校与中央航校合并。航空兵及后编入“中央航校”第八期受训者,计有何漠鸿、刘仰高、阳永光、巫有淦、黄树邦等。9月,中央航校校长陈庆云到柳州接收。广西航校历时3年零5个月,至此结束。
第三期30人未及毕业,即遇全面抗战爆发,广西航空学校合并到中央航空学校(后更名为中国空军军官学校)。这30名学员被并入中央航空学校第八期接受训练。
广西空军接受改编,归并中央空军后,立即开始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
由于广西空军原来使用的飞机较为落后,故在1937年8月,航委会下令,第3大队的第7、第8两个中队不带1架飞机,先赴陕西西安机场待命,后赴湖北樊城机场,接受苏联援华飞行教官的训练。训练结束后,两个中队即赴甘肃兰州接收苏制E-15战斗机,再返回樊城担任空防任务。次年3月初,又奉命移防湖北孝感机场,正式开始执行对日空中作战任务。
留守广西的第32中队和第34中队,则分别进驻南宁和武鸣待命。
第32中队队长为张柏寿,副队长为韦一青,分队长为杨永章、韦鼎烈及马毓鑫,队员为倪世同、吕明、韦善谋、蒋盛祜、莫更、何觉民、唐信光及庞健等。其中,张伯寿、韦一青、杨永章、韦鼎烈、马毓鑫、倪世同、吕明、韦善谋等人为广西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的飞行学员。蒋盛祜、莫更、何觉民、唐信光、庞健等人为广西航空学校第二期毕业的飞行学员。队长张伯寿曾被广西空军选送至日本秋野原航空学校深造,但一直因病住院疗养。所以,全队一切事务,均由副队长韦一青代理。
第32中队奉命进驻南宁后,其使用的飞机有英制AW-16战斗1架、日制甲4式战斗机10余架和日制91式战斗机9架。其中,英制AW-16战斗机全名为“阿姆斯特朗?恶特沃思AW-16”战斗机,原为英国海军专门设计用于防空的战斗机,但英国海军并没有正式采用此款战斗机。该战斗机从1930年12月30日首次试飞,到1933年初停止生产,仅出厂21架。其中,于1931年被广东空军采购6架,于1932年被广西空军采购6架。另外,在同年全国
发起的献机运动中,由湖南(2架)、河南(1架)、浙江(1架)等省捐资购买了4架,献给当时的中央空军。
日制甲4式战斗机,又名“纽波特—德拉热29C-1/中岛甲式4型”战斗机。1923年,日本向法国纽波特飞机制造厂洽购纽波特29C-1式战斗机仿制权,由中岛飞机制造厂进行生产,主要为日本陆军航空部队使用。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日本已有更为先进的战斗机出现,此款飞机仅作为日本陆军航空队的教练机使用。该型战斗机曾在1925年被中国的东北空军采购5架,于1932年被广西空军采购10架。
英制AW-16战斗机和日制甲式战斗机,均为英日两国空军不用或淘汰的战斗机。因此,第2中队使用的战斗机中,仅仅剩下日制91式战斗机还可勉强执行作战任务。
广西航空学校校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