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7月17日星期三

光绪年间创办的陆军中学堂


第三节
光绪年间创办的陆军中学堂
  
陆军速成学堂国文课本

  光绪二十九年(1903),军咨处招考一批报了名而未参加科举考试的身强体健的考生和一部分中学堂学生,在全国开办了四所陆军中学堂。不久,将“堂”字改为“校”
字,后又改称为陆军预备学校。
  这四所陆军中学堂,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军校已在中学阶段形成,而且也折射出近代中国的中学教育制度正在完善。
  清朝末叶,内忧外患,国势日衰,外族乘机入侵,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尤其是继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国内外货倾销,国民经济彻底崩溃,人民更加贫困不堪。因而,一些比较有远见的士大夫和富有民族感的志士仁人,纷纷奋起图谋挽救,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建议清政府停止科举,兴办学堂,同时振军备,兴建新军。于是一些仿德国、日本军制的军事学校,便应运而生了。
  学校这一组织之特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自古至今,教书育人成了这一组织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伟人,便是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于是便有了“滚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分析教育来源,最初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
传身教,传授知识,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
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这样,独立的教育机
-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
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
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
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也出于对国家发展的考虑,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05年末,清政府颁布新学制,废除了科举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学校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清朝末年由清政府陆军部军咨处创办的各级军事学校,有以下几所:将弁学堂(武备学
堂、速成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军咨处招考一批年轻体壮的秀才、童生等,并选派一些
满族子弟,在直隶省滦县开平镇开办将弃学堂。将弁学堂学制为一年。该学堂只办了一期,
以后改称为武备学堂。两年后,又将武备学堂改称为陆军速成学堂,学制改为一年半。武备
学堂和陆军速成学堂都各办了两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军咨处招考一批报了名而未参加科举考试的身强体健的考生和一
部分中学堂学生,在全国开办了四所陆军中学堂。不久,将“堂”字改为“校”字,后又改
称为陆军预备学校。学制为两年。
  第一陆军预备学校设在直隶省昌平县清河镇;
  第二陆军预备学校设在湖北省武昌城;
  第三陆军预备学校设在广东省广州城;
  第四陆军预备学校设在江苏省南京城。
  陆军预备学校的学习课程,分学科和军事科。
  光绪三十四年(1908),陆军速成学校改称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直隶省保定府东门
外。
  全国四所陆军预备学校学生毕业后,分到各师部队当兵,进行六个月的锻炼,然后升入
陆军军官学校,按步、骑、炮、工、辎五个兵种分别进行学习。
  陆军军官学校学制为一年半。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师、旅做见习军官六个月,期满后充
任尉级军官。
  陆军军官学校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创到民国十二年先后共办了九期。
  为了和后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相区别,一般就把设在保定的陆军军官学校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以上陆军小学、陆军预备学校、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费用,完全公费。除伙食外,每人每月还发有零用钱。冬夏两季还发给服装被褥。
除河北省(直隶省)的学生外,其他各省籍的学生还能领到本省政府的补助津贴,5元至15元不等,例如湖南、福建两省的学生,每月每人就可领到15元的补助金。各级军事学校每年放寒暑假各一次,寒假为三个星期,暑假为一个月。家在边远省不愿回家度假的学生,准许留校,伙食照常供给,外出仍要请假。私自外出,如被查获要罚禁闭三天。

天津小站练新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