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


第六节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

孙中山视察黄埔军校

  黄埔长洲岛位于广州市区东南20多公里处,是一座山
峦起伏、树木丛生、四面环水、方圆6平方公里的美丽小
岛,岛上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并峙,构
成自古以来长洲军事要塞,是由海上和虎门进入广州的第
二道门户。
  清朝末年,还在这里创办了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
学校。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这两所学校的原址上,创办了
“黄埔军校”,它的全称是“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
通称黄埔军校。
  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
部的军事学校。
  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
很久了。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深深感到
依靠军阀的武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同时,列
宁领导革命军队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也使他得到很大
启发。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
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
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孙中山欣然接受这个建议。
  1922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下定了建立军
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他回到上海就多次与李大钊、林伯
渠、陈独秀等共产党领导人商谈,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
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列宁派人帮助。
  19238月,他委派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和共产党代表
张太雷等4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赴苏考察政治、
军事。他还亲自勘定黄埔长洲岛做校址,把建校工作抓得
很紧。中国共产党派李大钊、林伯渠等人也与孙中山进行
多次会谈,讨论了两党合作共同革命问题和如何建立革命
军队问题。
  民国13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
钟楼召开,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会议期间,正式决定
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同
1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王柏龄、
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邓演达、张
家瑞为筹备委员。中国共产党委派张崧年(申府)参加筹
备工作。
  128日,孙中山指定以黄埔长洲岛的原清代水师学
堂和陆军小学为军校校址。26日,在广州南堤设立黄
埔军校筹备处。孙中山并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
伦为军事顾问。221日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
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产。223日,孙中
山在蒋介石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
员长职的函件上批示“不准辞职”。在同一天,孙中山派
廖仲恺代理该委员会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不久,孙中
山派许崇智到奉化劝告蒋介石回校,蒋介石于4月间才重
返广州。5月上旬,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
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国民党代表;第一期学员500人也全部
入校。
  5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两年前的616日,是陈
炯明叛变革命的日子,两年后,孙中山选择这个特殊的日
子作为军校的开学典礼日,是要人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
为建立一支革命的军队而无私奉献、努力奋斗。
  616日国共两党人士500多人,隆重举行了开学典
礼。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亲临致词,发表重要演说,
指明军校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他
在这个著名的开学演说中号召全体师生:“从今天起立一
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要“学先烈
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不“贪生畏死”。他
还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军校大门上:升官发财行
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孙中山还亲自制订了“亲精
诚”的校训,批准了军校校歌。
  军校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理、校长、党代
表组成校本部。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
需、军医部和总教官室。后增设教育长、参谋处长,教授
部与教练部合并为教育部,政治部一仍旧制,其他各部均
改为处。后又增设军法处、军械处和入伍生队总队长。教
学贯彻执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军
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
等省为多;还有来自越南、朝鲜、马来亚和泰国的革命青
年。
  黄埔军校建立后,孙中山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
方针政策上给予巨大的关心和指导,同时孙中山也非常关
心军校的建设和发展。
  1924831日军校开学两个多月后,孙中山就到
军校视察。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军校“海关楼”小住,
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师生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
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并根据“亲爱精诚”
的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
  校本部是军校的最高领导,它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
员会,由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组成。校本部下设政治、
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6部。政治部先后由戴季
陶、周恩来、汪精卫、邵力子、熊雄等人为主任,聂荣臻
为秘书,恽代英为教授部主任教官,胡汉民、肖楚女、张
秋人、安体诚等人为政治教官;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叶
剑英为副主任;李济深为训练部主任,邓演达为副主任。
聘请鲍罗廷为总顾问,还聘请加仑将军等几十名苏联红军
干部担任顾问或教员。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
政治等。学制为6个月。
  192410月,黄埔军校创设教导团。团、营、连均
设党代表。黄埔军校坚持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
合的教育方针。军事教育分为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两个方
面,既学习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射击规范等军事
理论,又教以制式训练、实弹射击和野外演习等军事技术。
政治教育以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课程有:三民主义、国
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主义、社会进化
史、经济学等。周恩来亲自给学生作过《军队中的政治工
作》、《武力与民众》等讲演。谭延凯、张静江、毛泽东、
刘少奇、苏兆征、何香凝、鲁迅等人也应邀到该校作过专
题讲座。军校的政治工作以共产党人为主体,他们被视为
“学校中的革命灵魂。” 黄埔军校师生在统一广东革命根
据地和北伐战争中起模范作用。
  如民国13年(1924年)10月在镇压商团叛乱中,军
校师生英勇出击,配合友军采用“火攻”,仅一天内就底
打垮叛军。次年初,盘踞于东江的陈炯明乘孙中山病重北
上,广州国民政府群龙无首之际,悍然发兵进犯广州。广
州国民政府组织以黄埔学生军教导团两个团为主力的“东
征联军”讨伐陈炯明。
  同年6月,驻广州的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乘革命
军远征东江,在广州举兵叛乱,广州国民政府危急万分。
  黄埔学生军奉命回师广州参加平乱,很快击溃叛军,
保住了广州国民政府。这时,被打败的陈炯明卷土重来,
国民政府于同年10月举行了第二次东征。这时,黄埔学生
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第一军。他们攻克号称天险的惠州城,
接着,东征军分三路直捣东江,于11月初收复东江,平定
了广东最凶顽的军阀陈炯明。
  民国15年(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
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
锋,该团参谋长周士第、团参谋董仲明、营长曹渊、许继
慎、连长卢德铭和袁也烈等是黄埔军校第一、二期毕业生。
该团在汀四桥、贺胜桥的关键性战役中,创立奇功、北伐
军从此长驱直进,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占领了半个中国。
  民国15年(1926年)31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易
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日举行成立典礼。校长蒋
介石、国民党代表汪精卫及各部处主任宣布就职。
  从民国13年(1924年)5月创办至民国167月,
黄埔军校共招收了6期学生,共培养了2万多名干部,其
中除了第五、六期是在蒋介石公开叛变,大革命失败后毕
业外,其余14期共4981人,都是大革命时期毕业的,
大都成了创建和壮大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有的后来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军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19263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集中统一培养军
事政治人才,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把国民革命军第二、三、
四、五、六军开办的军事学校合并到黄埔军校,改称中央
五、军事政治学校,还先后建立潮州、南宁、长沙、武汉
六、分校,军校改组时增设副校长,由李济深担任。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