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7月17日星期三

清末创办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第五节
清末创办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陆军军官学校

  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是清末创办的四大军事中学堂之一。光绪三十四年(1908),陆军速
成学校改称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直隶省保定府东门外。全国四所陆军预备学校学生毕
业后,分到各师部队当兵,进行六个月的锻炼,然后升入陆军军官学校,按步、骑、炮、
工、辎五个兵种分别进行学习。陆军军官学校学制为一年半。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师、旅做
见习军官六个月,期满后充任尉级军官。
  陆军军官学校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创到民国十二年(1923)先后共办了九期。为
了和后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相区别,一般就把设在保定的陆军军官
学校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时为曲同丰。
  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直隶省昌平县清河镇西约六华里处建校,
于光绪二十九年建成。
  全校共建有高度相同、宽长不等的两层楼房二十余幢和砖瓦平房约百间。学校大门坐北向南,大门东西两侧建有长约10米、宽约15米的单间两层教职工宿舍楼;在距教职工宿舍楼两侧约20米外,东侧建有军械库、被服库、粮库,西侧建有教职工伙房、浴池、理发室等。学校大门正北面约对米处建有宫殿式的校长和教育长的办公室、会议厅、客厅与宿舍。
  在校长办公室、会议厅北面东西两侧,建有南北方向长约25米、宽约30米的学生宿舍和讲堂各六幢,楼上为讲堂,楼下为宿舍,每幢楼之间有长约10米、宽约6
的走廊。校舍为一大片平房,操场之大,好像是“平沙无垠,迥不见人”。
  在学生宿舍楼的北面正当中筑有向南戏台式讲话台,讲台上建有休息室六间。在讲台西侧开有通大操场的大门,东侧建有医院和病房。各连的食堂修建在各连外侧。
学校东西两面和北面筑有高围墙。西围墙外是大操场,操场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2500米。操场北端为器械体操场,骑术教练场等等。
学校周围种植有双行杨树和柳树。在学校大门外是通往清河镇和清华园的马路。
  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从陆军预备学校结业后,入伍半年,
再升入军官学校,按志愿编为12个连,计步兵6个连,骑、炮兵各2个连,工、辎兵各1个连。
  步兵连仍按学生选修外国文种编组。不足一连者只有
混合编组。
  第一期学员毕业后,才招第二期。学员除陆军第一预
备学校结业学员外,陆军部通告:凡陆军中学各期学生因参加癸丑革命或远道未能及时升学者,均可来军官学校报到,并人第二期,第二期同学有1400多人。以后,因政局动荡,学生来源不足,不能按计划逐年招生,我们第二期修业两年期满毕业时,才筹办第三期,除照例由陆军预备学校升送外,南京的入伍生队也完全升送军官学校。之后,陆续办到第九期。
  招生办法时有变迁,学生基础教育程度参差,年龄不
一,且有由私人保送者。陆军军官学校完全是军事教育,除外国文不设普通科学课程,步、骑、炮、工、辎5个兵种各设科长1人。学步科的也要分配部分时间学习一点其它各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术科知识,其他兵种也是如此。
  修学期限两年,后半年专作野外战斗指挥及各兵种联合演习等活动。蒋方震担任校长期间,教学内容多采用德国教材。蒋以所志不行,愤而自杀,虽未致死,竞辞职而去,继任者为段祺瑞派的曲同丰(以后为王汝贤),学科教育仿效日本,精神教育则一贯以忠君报国为中心。
  开学典礼时,曲同丰率领全体师生向大总统(袁世凯)
像行三鞠躬礼,同学向校长及师长一鞠躬,同学互致一鞠躬,随即按照袁世凯所颁誓言,举手发誓。誓言中有“服从命令,尽忠报国,如违誓言,天诛法谴”等句,还要求读得烂熟,以备随时朗诵。
  学习期间,学生待遇也同陆小、陆中及预备学校一样,完全公费,除按季节发给衣着、呢制服等外,伙食也很丰盛,终年不吃粗粮。另外,每人每月发给零用津贴光洋2元,贫寒出身的同学平日节省,作为寒暑假回乡省亲的旅费,尚有裕余。
  保定军校是当时全国性的惟一正规军官学校,按照原来规划,学生毕业后,本应由陆军部统一分发各省部队见习3个月后以初级军官任用。
  保定军校陆军军官教育四级阶梯中的第三级。这四级教育阶梯是为:第一级,陆军小
学,每省一所(实际各地驻防旗兵营中也有开办),招收年满15岁以上具备高小毕业文凭
者,在校学习三年后毕业。第二级,陆军中学,全国开办四所,第一中学设北京清河,第二
中学设陕西西安,第三中学设湖北武昌南湖,第四中学设江苏南京。陆军中学招收陆军小学
毕业者,在校学习二年后毕业。毕业后的陆中学生要先到部队当兵,名曰入伍生,半年以
后,再考入陆军兵官学堂,成为军官学生。军官学校两后毕业,成为军官。四级教育体制中
的最高一级,是为陆军大学堂,是进修教育,需在部队服务若干年后才能考入的。
  这是最初似定的陆军军官教育体制,但实际执行中则有变化,故保定军校九期生源呈现
出各不相同的资历。先说第一期。保定军校开办时,陆军第一、第三、第四中学之第一期学
生已经毕业成为陆军兵官学堂入伍生。第一期的学生囊括了四所陆军中学堂第一、二期毕业
生。
  这批入伍生本早该入学的,但因当时原拟的兵官学堂迟迟没有开办,又因为辛亥革命暴
发,因而延误。于是许多入伍生流落民间或参加革命,有的甚至已经在民军中担任连长排长
等职。陆军第二中学因开办较晚,故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办时,才刚刚毕业第一期。而此
时,陆军第一、第三、第四中学第二期学生又已毕业。待保定军官学校开办时,便将所有以
上各校各期的入伍生几乎全部吸收,成为军官学生。于是,保定军校第一期生源,便含有来
的兵官学堂入伍生、陆军第一、第三、第四中学堂第二期毕业生、陆军第二中学堂第一期毕
业生。
  这第一期保定生,全是经过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的,但毕业有早有晚,前后拉的时
间较长,有的刚刚从陆军中学堂毕业便直接升入军官学校,因而并不是全部经过了入伍生阶
段,因这个情况,其年龄便也有大有小,相差较大。
  军校第一期毕业学生分发下去后,或被勉强接受,或则托词拒绝,中央分发的命令实际等于空文。同学惟有各找私人关系,自辟门径。至于南方各省完全处于割据局面,对北京命令,视若罔闻,军官学校学生分发下去后,更全靠自己钻营出路。
  第二两期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主要源于第
一、第三陆军中学堂第三期生)因而学生的籍贯便是五湖四海,哪的都有。个别为未升入陆
军中学堂的部分陆军小学堂的学生。极少部分则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进入军官学校第一期的
入伍生,例如陆军第一中学堂第一期第二队毕业的樊殿杰入保定军校二期炮科一连。因进入
民国后(1912年),中国军事教育思想发生变化,原来的四所陆军中学堂改建成二所陆军预
学校。第一陆军预备学校(原陆军部第一中学堂)先成立,便将原第一、三陆军中学堂刚
入学的在校生及及全国各陆军小学毕业生招收入学,成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一期。
  这第一期学生毕业经入伍后,再加上原来第一期招收时剩余的入伍生,便成为保定军校
第二期。
  第二期毕业时,正值袁世凯政权濒于风雨飘摇之际,只令各学员回原籍,自谋出路。但也有些地方军阀趁机收买,为他们自己植党营私。如袁世凯派其心腹陈宦出任四川督军,即带去大批军校第一期学生。也有不少同学先后投入孙中山麾下,参加革命。有些同学回到原籍,不能安身,又辗转投向别处。如广西都督陆荣廷原系绿林出身,根本不许军校学生插足,他们许多人就跑到湖南。湖南督军谭延剀本来没有基本部队,于是容纳了不少军校学生,一经任用,就当连长、营长。如第一期毕业同学唐生智当了督署的卫队营长,其下4个连长是保定第二期同学李品仙、刘兴、李家兴、梁励如,并以同学友好关系,不断引用了许多外省的保定军校学生,如河北的门炳岳、江西的危宿钟、安徽的王东原,尤以广西同学为最多,如廖磊、叶琪等人是其最著者。至于后来毕业的湖南籍同学更多出其门下。
  第三期的情况与前两期不同。辛亥革命时,南方各省许多青年学生从军参加革命,这之
中便有许多陆军小学的学生,也有许多文学堂的学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原准备于南京
开办军官学校的,招生的对象就在这批学生军中选拔,并进行了严格的考试甄选,组建了南
京临时政府入伍生团。但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取消,筹建中的军官学校也泡汤了。不过此时保
定军校已经开办,于是南京政府极力主张将此入伍生团并入保定军校就读,但北京政府考虑
到教育体制的关系,不同意,而是要求其必须经过陆军预备学校,于是这批入伍生便全部进
入位于武昌的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成为该预备学校的第一期学生。该期预校生毕业后,升入
军官学校,成为保定第三期。
   保定三期中,还有一小部分是由陆军预备学校第一期中的附课班入学的。这附课班,其
生源是原贵胄学堂的毕业生,既不是陆军小学毕业,也没有参加南方的革命,这批学生人数
不多,仅124人,刘和鼎、韩世儒等等即是。
  保定三期即由此两部分组成。因为这样的组成,该期学生便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
是与前两期生源来自五湖四海的情况相比,其绝大多数是南方人,那极少一部分北方人,即
全部都是原贵胄学堂的学生。第二个特点,即他们中,有的是读过陆军小学的,比如黄绍
纮、刘建绪等;也有的是没读过的,比如何健、张治中等,而没读过的反而占多数。
  特别容易混淆所以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湖北陆军中学,并非原来设于武昌的第三陆
军中学。第三陆军中学系清末全国四所陆军中学中的一所,所收学生有湖南、湖北、广西、
云南、贵州等数省,是国家级陆军中学,该中学已于民国建立后停办,在此基础上改建为陆
军第二预备学校。而这个湖北陆军中学,只是湖北省的陆军中学,是独立后的湖北省私自开
办的,与第三陆军中学没有任何沿革关系,招生亦仅限于湖北一省,全是由湖北参加过武昌
起义的学生军中招收的。
  省办陆军中学,只有湖北一例。为什么呢?这有主客观几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即当
时湖北是首义省份,难免不无老大思想,而且湖北军政府是独立的政权,它也有理由建立独
立的军事教育体系。实际上,除湖北陆军中学外,它也还建有湖北陆军小学和湖北陆军军官
学校,并筹备了湖北陆军大学。
  客观上呢,因为起义后湖北是革命军与清军的主战场,大量学生军参加作战和执勤,没
能赶往南京参加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的招考(不是全部没能参加,只是大部没能参加),南京
临时政府成立后,湖北也曾与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往来函商,提出了这批参战的湖北学生军
战后教育问题,但南京方面回复说陆军军官学校已经招生完毕,无法再补录,要湖北自行安
置,湖北当局考虑这批学生军都对革命有功,又是青年英俊,人才浪费可惜,于是才自行开
办各级军校以为容纳。
  重新筹办军事学校,毕竟需要时间,到学校建成开办时,已经是1912年的夏天了。此
时,南北合议已经成功,南京临时政府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已经是袁世凯的北京政府了。
所谓是一个皇帝一个法,原来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对湖北独立开办军校的默许并不为北京政
府承认,因为北京政府有全国性军事教育计划,已经不允许各省再办军校所了。所以说,这
个湖北陆军中学从开办之日起就属于非法,因而没过多久便被勒令停办了。只是考虑该陆中
学生全都是对革命作出过贡献的,所以学校虽然解散,四百多名学生还是在经过严格的考
试筛选后,淘汰一半,剩余二百多人并入第二陆军预备学校,作为该校第一期附课生继续学
习。也是因为这批学生全是参加起义造反的学生军,北京政府对之有歧视,所以当正规班升
入保定军校第三期就读后,附课班并未入学。后经争取,才于第三期入学半年后,作为军校
第四期入学。因为这个特殊的历史,故该期学生人数很少,仅毕业209人,而且几乎是清一色
的湖北佬。
  这批学生,和第三期的经历一样,有的是陆军小学毕业的,也有的是普通文学堂的学
生。
  第四期更特别。该期学生是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一期的附课生升入的。这批附课生,则
是湖北陆军中学的学生并入第二预备学校的。这是一批十分特殊的学生。
  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四期入校的学生来自各个方面, 有的是武昌、广州、南京陆军预备学校的学生,因参加辛亥革命未毕业的;有的是陆军预备学校毕业了,但未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的;一部分是总统冯国库在南京成立的学兵营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中学、大学学生。经过考试,共录取学生1200名。
  1918年,从中学考入该校第四期的学员入校后编为八个连。
  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四期的校长是毛继承,教育长是钱选青。近一年后,毛继承因病辞职,校长职务由钱选青升任。第一连连长金忠善(回族),第二连连长徐士铨,第三连连长徐某,第四连连长李再兴,第五连连长史长兴,第六连连长赵某,第七连连长岑昌(满族),第八连连长张世延。
学校设学科和军事科,同时进行军事训练。
学科计有:国文、中外历史、中外地理、代数、几何、微积分、物理、化学、绘图、外国语(分英、日、德、俄语)等。军事科计有:步兵操典、各种典范今、内务条例。军事训练计有:徒手与持枪单人训练和班排训练、武术、马术、刺枪、器械体操、野外演习以及实弹射击等。
学生费用完全公费。除供给伙食外,冬夏两季还发给服装被褥。每年每人还发衬衣。单军衣各两套,棉军衣一套,单鞋两双,棉鞋一双,另外还发有外出单军衣一套,呢子军衣一套,呢子大衣一件,皮背心一件和皮鞋一双。
此外,每人每月还发还发现金二元做为零用。除河北省(直隶省)的学生外,其他各省籍的学生还能领到本省政府的补助津贴,5元至15元不等,例如湖南、福建两省的学生,每月每人就可领到15元的补助金。
  各级军事学校每年放寒暑假各一次,寒假为三个星期,暑假为一个月。家在边远省不愿
回家度假的学生,准许留校,伙食照常供给,但外出仍要请假。私自外出,如被查获要罚禁
闭三天。
当时北京物价低廉,一部分学生的零用钱尚有剩余,但少数大官的子弟,每星期日放假后,早饭不吃便急急忙忙骑上出租毛驴,加鞭快跑到北京城里大吃大喝,十分荒唐。
  1919年由北京各校爱国青年发动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强烈地感
染了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四期大部分同学。他们积极响应和支持“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
爱国行动。
  由于陆军预备学校是军事学校,学校当局控制严,不便公开集会,各连同学就私自串
联。因与清华大学相距较近,同学们常常借比赛足球的机会或利用访问亲友之便,与清华大
学学生会联系。
19196月初,军校同学得知北京各高等学校和部分中学学生将于6月某日在长安街集合,到总统府请愿维护国家主权,抗外寇,惩办卖国贼,于是各连秘密串联,准备参加。但因保密不严,被校长钱选青得知。他立即报告了陆军部,陆军部派来步兵一营驻扎在学校四周监视,如果学生擅自集队出校,即施行镇压。
在此同时钱选青则借口不久将举行毕业考试,下令从6月上旬起,星期日不放假,并一律不准事假。在这种情况下,军校同学的爱国行动乃被镇压遏制。
  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四期学制为两年,学员于1920年秋毕业。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分配到
段祺瑞新成立的四个边防所里当兵,原定充当两个月的正兵,两个月的副目(士副班长)
两个月的正目(中士班长),入伍期满后,直接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骑、炮、工、辎各
专科学习。  
  在这些学员入伍期间,直皖战争爆发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被迫停办。正在边防各师当
兵的同学们被遣散回原籍等候召集。
  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民国九年(1920)  ,先后共办了四期。第一、
第二、第三期时的校名尚为第一陆军预备学校。入校学生都毕业于直隶、山西、东北三省等
地的陆军小学校。从第四期始改称为清河陆军预备学校。
  保定军校第五期学生的来源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的绝大多数,是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二
期毕业生经入伍后入学的。和第二期一样,是经过陆军小学、陆军预备学校、入伍生然后升
入军官学校的。与第二期所不同的,是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二期招生时,负责招收南方各省
学生的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已经开办,故这一期只限在北方各省招生,因为这个原因,保定五
期毕业者极少南方人。
  该期另有一小部分,即陆军预备学校第二期学生中除主要招收北方各省陆军小学毕业生
外,也还招收了原陆军军士学校毕业生53名。所以说,保定五期中,也有极小一部分并未读
过陆军小学,即这53名军士学校出身者。
  第六期的主要来源也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的绝大多数,是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三期毕业
生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毕业生。这部分学生也是南北各省都有。另有一小部分则是袁
世凯模范团第二期学兵,人数不多,也并入该期就读,刘茂恩、赵搏生等即是。和前一部不
同的是,这批学兵,既没读过陆军小学,也没进过陆军预备学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批
学兵出身的六期生毕业时有的年龄很小,许多人还不到二十岁,河南项城的袁家隆、河北徐
水的郑蓝田都只有十八岁。
  保定军校第七期学生系由前边各期中因各种原因休学、因故应该入学而没能入学和留级的学生所组成,因而前边各期所具有的情况在第七期中都可能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这期学生中,有一批原来的福建省北伐学生军,本来应该进入第三期就读的,但因为什么原因(有原因,忘记了)而没能入学,于是补录入第七期就读,所以该期中福建籍学生比较集中,陈长捷、陈齐瑄即其著名者。除此之外,从第七期学生籍贯看,河南籍学生亦较为集中,这其中必有原因,会不会和袁世凯的模范团有关系呢?只是猜测,一直求不到答案,还望有识者指教。
第八、九两期学生来源与前七期又有不同。因为两期特殊的招收与入学经历,这里要第九期。
  进入民国后,北京政府欲效德国陆军教育体制改为二级,即陆军养成教育和陆军进修教
育这两级,故停办陆军小学。但陆小毕业生很多,便设立陆军预备学校接纳陆小学生。到
1917年,散布于全国各地的陆小学生多数已升学,从这年开始,保定军校开始在普通中学毕
业生中招生,经过陆军预备学校并入伍后,进入军官学校,是为陆军三级教育体制。此时,
设在武昌的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已经停办,故招收的学生全部进入北京清河的陆军第一预备学
校,因第二预校已经不存在,故清河预校的第一冠名也取消,就称陆军预备学校。(李紫璠
加注:北洋《政府公报》19201291423号中有“陆军总长靳云鹏呈大总统请将陆军第一
预备学校著有成绩职教各员分别奖叙文”,由此佐证“第一”之冠名当时并未取消,时任校
长为钱选清,时值该校第四期学生毕业)。名字虽改,但该批预校学生,仍沿袭第一预校的
期别,为第四期。这批预校四期的学生,按出身学历,又分成三种情况:其一,也是占多数
者,是从普通中学招收的文学生;其二,是第一预校第三期和第二预校第二期学生中少数因
参加讨袁战争而缀学者,经争取,复学进入该校第四期就读;其三,是冯国璋在南京所办的
学兵营的学兵,因学兵营解散,并入该校第四期就读。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第一部分学生、
 也就是从各省的文学生中招收的不要求具备陆小或陆中 学历的学生中,实际上又有极少数是原各省陆军小学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未能升学,此时便以文学生的身份再次通过考试进入该校学习。河南陆小毕业的秦鼎新等,即是改了名字隐瞒了陆小学历后参加文学生考试后被录取的。
  因直皖内讧混战,这批学生在入伍期满后该升学而未能升学,直至到了19219月才得升
入军官学校,成为第九期。而比他们晚一年招收的青年学生,因学制上取消了预备学校教
育,却早于他们二年便进入官校,捷足先登,这就是后来居上的第八期。
  第八期的来源十分的单纯。为了尽快地向陆军军官教育的二级体制过度,在1918年,北
京当局取消了陆军预备学校这一级教育阶梯,直接从普通四年制中学毕业生或具备相当学历
的青年中招收军官学生,从而彻底完成了军官教育体制的变革。这批经考试录取后的学生,
在部队入伍九个月后,进入军官学校就读,而早于他们一年招收的学生,仍在预备学校学
习,早来者为先,于是便成为军官第八期。
  从第九期学生的成份来看,他们中有少部分是经过了陆军小学教育的,但为数不多。而
在这之后招收的第八期中是否还有陆小学生呢?兴许还有,但既使真有,也绝对是凤毛麟角
了。
  1921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恢复,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四期的同学,才进入保定陆军军
官学校(第九期)学习。
  1923年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学员毕业。至此,中国的旧的各级军事学校的历
史,也就随之结束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