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的乐舞文化
在缅甸伊洛瓦底江畔的一个草甸上,缅甸音乐家多吉与他的内比都歌舞团蒙古舞舞蹈队,在草甸上临时搭建了两个蒙古包,他在这里会见了阿古登巴、阿卓、楚三星等朋友。他的女儿雅丹和达瓦、向奇玛,则开始忙碌着做晚餐那些事。
多吉与阿古登巴、阿卓、楚三星一起站在蒙古包外闲聊起蒙古族和女真人的历史故事。
他的女儿雅丹这时就对多吉说:我和达瓦、向奇玛,希望听你讲讲金朝女真族的歌舞音乐,听说他们的宫廷乐工、歌女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他们常用乐器有箫、琵琶、笙、鼓之类。
多吉笑了,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谈战争那些事,这是我的疏忽,那就让我谈些歌舞音乐吧。
多吉说:
你们一定知道中国北方的“二人转”舞蹈,但不一定知道这种舞蹈源自金代女真乐舞。女真乐舞文化源于自身民族文化,在中原文化和渤海文化的影响下逐渐繁荣。金代女真乐舞文化具有浓厚的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特点,陶冶凝练了女真人奔放豁达、质朴及热爱生活的民族心理及性格。
女真族坚韧、勇武及擅长骑射的民族文化,以及性格特点,造就了其特有的音乐舞蹈艺术风格,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传统。任何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不断吸收传统,继而通过推陈出新而进一步发展的,这当然也包括女真人的乐舞文化。
我刚才谈到了靺鞨族,靺鞨族是隋唐时期发展起来的东北原始狩猎民族,其民间歌曲大部分都是对原始宗教色彩及狩猎内容的展现。
渤海国创建之后,宫廷表演乐舞逐渐繁荣并发展为“渤海乐”。渤海国被灭后,渤海乐在民族扩散及迁移过程中分布于东北大地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金代女真音乐也受到渤海音乐的影响。在渤海国被灭三百多年之后,金朝曾要求全国各教坊学习渤海音乐。以此可看出,金代女真乐舞文化受到渤海音乐文化的影响之大。
多吉说:
金代建国之前还处于奴隶社会及原始社会时期中的女真族乐舞,相对来说很简单,主要在日常劳动中产生,是劳动者娱乐时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统治者来说,虽音乐是作为享乐之用,但此时的音乐并没有礼乐等级。
金国创建初期逐渐形成了女真封建制度,金代统治者为了实现封建制度的完善,试图创建与其相适应的礼乐制度。由于辽国在音乐方面比金国较早实现了中原乐舞文化的输入,音乐比较发达,因此,金代对于辽国封建音乐采用了袭用态度。也是在此时期,金国从辽国得到了手工乐器,使金国逐渐发展建立了较为正规的音乐组织。
1125年,金灭辽进入中原,不仅带走了北宋全部的乐器,还挟持了大量的舞生、乐工以表演、演奏汉民族乐舞及乐器,充分展现了金人对中原汉族文化的崇尚心理。金人将此些乐器送到东北偏远地区中,这是在渤海时期之后,中原音乐再次大规模传到东北地区,对东北地区及女真族的乐舞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在之后的发展中,金代女真人的乐舞文化承辽舞融宋舞,逐渐繁荣。在金朝所统治的中原地区中,宋代城市乐舞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女真人的民间乐舞充分展现出丰富多彩及生机勃勃的情景。此乐舞文化方面的成就,都是中原汉族文化在金代女真人中的延续。从熙宗时期开始,大批女真人开始南迁,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北方女真粗犷的风格融入到了中原乐舞中,进一步促进了金代乐舞文化的发展。
向奇玛问道:多吉老师,你刚才说金灭辽进入中原后带走了北宋全部的乐器,那么当时的金代女真族乐器到底有哪些?
多吉回答:
那时的乐器种类很多。女真乐舞所使用的乐器大部分来源于生活,如铜镜、鹿狍哨、节等。“鹿狍哨”是以桦皮所制,长1.5厘米,左右两边都有一个较细的开口,在口中能发出音响,是狩猎时候诱捕鹿和狍的仿声器具,在发展过程中用来歌舞伴奏。
“节”是女真歌舞伴奏时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打击乐器,指其生活用品簸箕。该乐器使用柳条编制,在演奏过程中左手拿节,右手拇指和食指通过划、拨、打,演奏出具有不同节奏的音响。此种乐器不仅被满族人传承使用,还一直沿用到清朝宫廷。
“铜镜”也是女真人的一种生活用品,女真人巧妙地将其用到了歌曲演奏过程中。演出时有五个左右女子手拿铜镜站在舞台一旁,舞台中闪耀着铜镜的光泽,以渲染绚丽的舞台效果,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以敲击发出声响的打击乐。
金代女真族的歌舞音乐由于受到中原的影响,其常用乐器也多使用箫、琵琶、笙、鼓之类。
向奇玛又问道:听说,在出土文物中就有金代八面舞乐浮雕石幢,画面中乐工拿着的乐器便有三弦、笛子等中原乐器的形象。
多吉回答:
是的,那是黑龙江省的出土文物。
在相关实物遗存中,还有大晟南吕编钟。编钟属于中国古代宫廷乐器,是世界中发现最早、音域最宽的律制乐器。宋代皇帝宋徽宗制作的新乐“大晟乐”,就是女真人在入驻中原之后运到金源内地的。
实物遗存中的八面舞乐石幢,则充分展现了唐朝及宋代中原文化对于女真族文化的影响,是金代音乐文化繁荣历史的证明。
黑龙江省城出土的卤薄大钟,制作于宋代,是宋代皇帝出行之前,宫廷仪仗乐队用来演奏的乐器。此钟双龙戏珠卦鼻,钟体为上下五层阳刻。
说起金朝时期的产物,还有一面神奇的铜镜,铜镜背面有传统戏曲《琵琶记》两位人物,其中一人正在演奏琵琶。女真族在铜镜中刻印了中原戏曲文化的巅峰作品,展现了中原文化对女真文化的影响,及女真族对中原文化的崇拜。
达瓦问多吉:“先生的讲解,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我非常感谢。我还想了解一下有关女真乐舞的艺术特征,我不知道女真乐舞有哪些种类?
多吉解答说:
女真乐舞的种类不少,主要有歌谣、恋歌、鹧鸪舞、狩猎舞,最著名的是萨满舞。
女真族歌谣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在民间广受百姓喜爱。金国成立之前,因受到没有文字的限制,即兴创作、传唱歌曲是女真族音乐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比如《巫歌》《解纷歌》《思嫁歌》等。
金国成立之前,部分民间歌谣都具有宗教神秘色彩,在语言风格方面具备质朴无华的特点。
恋歌,那是女真族民间流行歌舞,因女真族非常眷恋此种歌舞方式,恋歌被广泛流传到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人中,其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动作具备一定的感染力。此种艺术形式在南宋广为流传,备受当地人民喜爱和模仿。如《臻蓬蓬歌》,其在北宋京师汴梁、南宋境内都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及风格,可能与后世的《太平鼓舞》有一定的关联。
鹧鸪舞,那是一种模仿鹧鸪翩翩起舞的鸟舞,由鼓笛伴奏,具有声情并茂、节奏鲜明的特点,深受北宋临安等地人们喜欢。此种一人载歌载舞、众人迎合的歌舞,充分展现了女真族乐舞在南北艺术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魅力。
《隋书》中对女真先祖舞蹈有这样的记载:“曲折,多战斗之容”。可见,女真人将本民族刚健豪放、淳朴进取、勇于战斗的民族精神,以及生活、生产的场景和风俗礼仪,都通过歌舞形态在原始女真族乐舞中充分展现出来。
女真族的狩猎舞,就是将生活场景中射猎、擒熊、刺虎、呼鹿等和野兽搏击的动作,最终转变为乐舞的形式,展现了女真人英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及性格。
多吉说到这时丫了起来,招呼大家走出蒙古包,他叫来了几个内比都歌舞团的蒙古舞舞蹈队队员。
多吉对大家说:萨满舞是女真乐舞中最著名的舞蹈。
多吉让蒙古舞舞蹈队队员跳起了《萨满舞》。
多吉则在一边向大家作了解说:
萨满舞是萨满教的舞蹈。女真人信奉萨满教,因此,在金朝女真人中还流传着《萨满舞》,这在史书上多有记载。《北盟录》云:金代女真人以女巫为萨满,女真人与渤海同族,萨满亦称叉玛,奉者多为妇人。
萨满舞,俗称“跳神”,是萨满教巫师在祭祀、驱邪、祛病等活动中的舞蹈,法器是鼓。
跳大神是一种活着的人和死着的人的交流方式。一般来说,跳大神要有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是一神,一个是二神,一神是灵魂附体的对象,二神是助手。在跳大神过程中,一神多是在“旋转”,二神耍鼓。有固定的曲调和请神词,神请来之后,由二神负责与神灵沟通,回答人们的问题。请来的有的时候是所谓的仙,有的时候是死去人的灵魂。
萨满一词原意即为因兴奋而狂舞者,后衍为萨满教巫师的称谓。萨满舞表现出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的内涵,舞蹈时,巫师服装饰以兽骨、兽牙,所执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乐器,有的头戴鹿角帽、熊头帽或饰以鹰翎。动作也大抵模拟野兽或雄鹰。
萨满舞用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神话与世俗世界相融合的文化风貌。它传承了上古时期的原始舞蹈,填补了舞蹈史的空白,并且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北方先祖幼年时期心灵与情感的发展进程,揭示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
金朝女真人的《萨满舞》与清朝满族的《萨满舞》几乎一致。这种舞蹈形式对后来的大鼓亦有所影响。现在跳大神更多的被作为一种民族艺术被保留了下来。
这时蒙古舞舞蹈队队员边跳萨满舞边唱起了《跳神歌》:
我们跳起了萨满舞,
萨满腰间系着长铃,
手持神鼓祈神祭礼,
手持法器神鞭神杖。
在击鼓摆铃声之中,
我们欢快地跳家神,
我们虔诚地烧旗香,
我们请来各路神灵。
我们拟鹰飞舞啄食,
我们请来鹰神降临;
我们如此窜跳扑抓,
我们请来虎神护佑。
在黑暗中点燃香火,
我们请来金苍之神;
跳起博舞耍鼓旋转,
迷惘中我看到了神。
美丽机灵的鸟神哇,
爱的坐骑交给你了,
请快快地骑上飞临,
梦境中我遇见了你。
梦见你进入我身心,
或跑或跳神灵附体。
神已融入我的灵魂,
我已感觉联通天地。
双腿叉开双手叉腰,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腰系铜铃击鼓蹲舞,
有神灵护佑着我们。
我用狂舞招领神魔,
为人驱邪为人治病,
我们定能降伏妖魔,
为族人们排忧解难。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缅甸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