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4年4月17日星期三

普洱茶的故事(西域寓言)

 


普洱茶的故事

 

拉措一行在半山腰的一个茶马驿站,品尝了丽江的美食。那晚,阿古登巴、阿卓、楚三星还与纳西人一起围着篝火共舞。

阿布,一个藏族扎西,40出头,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在共同喝普洱茶时,拉措一行听他讲述了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还听他讲述起普洱茶的故事。他在西藏当了九年的边防兵。

阿布说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而景谷古宽叶木兰化石的发现证实了茶树起源于云南。茶树与宽叶木兰、中华木兰植物化石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遗传上有亲缘关系。思茅市境内的景谷县是中国唯一的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分布区。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攻打吴国失败,南中诸郡皆叛。诸葛亮亲自南征,五月渡泸,平定四郡。为安定和开发南中地区,诸葛亮在当地少数民族中推广先进农耕技术,倡导种茶、用茶,因此在很多地区诸葛亮也被奉为“茶祖”。不过这样的传说未见于史书记载,更多是来源于西南地区人民对中原文化的仰慕和借用。

茶能给人带来种种益处,在一些缺少果蔬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膳食以糌粑、牛羊肉为主,对茶的依赖更为突出,流传着“宁可三日不吃粮,不可一日不喝茶”的谚语。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的成分,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促消化等功能,还可弥补因膳食结构导致的维生素等的不足。

中午在茶马驿站喝普洱茶时,阿布又对阿古登巴、阿卓、楚三星和拉措说: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出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记载: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时有一个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字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 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着《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阿布又讲述起普洱茶的栽种历史: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在喝普洱茶时,阿布又讲述起普洱茶的品饮技巧: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在茶中添加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种类型。普洱茶曾被归类为黑茶类,现归类为再加工类中的后发酵茶。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阿布即兴唱了一曲《请茶歌》:

 

我和我的朋友们,

坐在丰饶的草甸,

在夕阳西下时光,

我们喝着普洱茶。

 

此时橘色的阳光,

从山顶的森林中,

照射到我们身旁,

我们喝着茶聊天。

 

草原已安静下来,

憨态可掬的羊驼,

正用悠闲的眼神,

望着我们在交谈。

牧民已渐渐散去,

每天在这个时候,

我们喝着普洱茶,

看月亮挂在天上。

1 条评论:

  1.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缅甸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