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4年4月23日星期二

惊人的苏美尔教育历史(雪域寓言)

 


惊人的苏美尔教育历史

 

老外约翰、考古专家阿扎老人与拉措、阿古登巴谈论起苏美尔文明那些事,又谈起了神秘的苏美尔学校教育

约翰先生说:

早于古中国文明3000年的苏美尔文明,在教育方面也达到了高度文明发达期。

苏美尔的学校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现存最早的泥板文书出土于古苏美尔城市乌鲁克,这些泥板文书是用文字的早期阶段图画文字书写的,主要是经济和管理文献,但在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单词表,以供学生学习和练习之用。这表明在公元前三千纪,书吏们就已经在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学校教育并没有大的发展。

但在公元前三千纪中期,苏美尔地区已经出现大批的学校。1902-1903年,在对古代城市舒如帕克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教科书”。

公元前三千纪后期,学校教育才开始真正地成熟和发展起来。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成千上万块泥板文书,这些泥板文书在本质上大都是行政管理文献,包含了苏美尔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时期书吏的数目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存在着低级和高级的书吏、王室的和神庙的书吏、专攻某一管理行为的书吏,书吏成为政府中的重要阶层。具有重要作用的书吏学校在整个土地上繁荣了起来。

“当时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拉措问道。

约翰先生说:

通过考古学家对学校遗址的考察发现,苏美尔的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临近王宫的学校,可能系宫廷或政府机关所设立;二类是位于神庙附近的学校,可能系神庙所设立;三类是临近书吏居住区的学校,可能系私立学校。

苏美尔学校教育的宗旨和目的首先在于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以适应管理土地和经济的需要,它始终贯穿于苏美尔学校的全部历程。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特别是课程设置范围的不断扩大,学校也逐渐成为学术中心,成为苏美尔文化和研究学问的中心。

在苏美尔学校里产生了一大批的学者—科学家,他们主要研究神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地理学、算术学和语言学等等。

苏美尔人的学校还有一个现代学校所不具备的显著特点和功能,即它还是文学创造的中心。在苏美尔学校里旧的文学作品被复印和学习,新的文学作品被创造。可以肯定大量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会变成王室或神庙的书吏,但也有很多人留在学校里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书和研究学问。

“生源来自哪里?” 拉措又问道。

约翰先生说:

苏美尔人的教育既不是全民教育也不是义务教育。原则上,学生可以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但实际上他们大都来自一些富裕的家庭,因为穷人的孩子付不起学费以及缺乏接受教育所需要的大量的时间。由于苏美尔语的复杂性,学生学习这种语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有一个谚语大意是这样的,要想成为一个书吏必须每天和太阳一起升起。

在公元前2000年代的数千块经济和管理文献泥板里,大约有500个人把自己描述为书吏,并且写上了他们父亲的名字和职业。

1946年,一位德国楔形文字学家根据这些材料编成了一个列表,发现这些书吏(学校毕业生)的父亲大都是:政府官员、市长、大使、神庙管理人员、军事官员、海军上尉、高级税务官员、各种祭司、管理者、监督官、工头、书吏、档案管理员、会计师等。总之,这些书吏的父亲都是城市里有财富的人。在这些文献中没有提到一个女书吏,很有可能,在苏美尔的学校里只收男生。

阿古登巴问道:教职人员来自哪里?

约翰先生说:

苏美尔人的学校称为“埃都巴”,原意为“泥板房子”。学校的校长称为“专家”、“教授”,也被称作“学校的父亲”。同样的,学生被称作“学校的儿子”。

“教授”的助手被称为“大师兄”,他的职责是写出新的泥板供学生们复写,检查学生们的复写情况。根据一块记载学生学校生活的泥板显示,学校的教职人员还有教画画的老师,教苏美尔语的老师,记录学生出勤情况的人员,制定学生守则的人员,维持学生课堂秩序的人员,管理学生出入校院的人员等等。

这些教职人员的职位高低我们并不知晓,这些教职人员的工资来源我们也不知晓,大概来源于“学校的父亲”向学生收取的学费。

约翰先生又说起了学校的课程设置

苏美尔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大体可分为基础课(即语言课)、专业技术课和文学创作课。语言课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它主要教苏美尔语,分为单词课和语法课。为便于学生们记忆和复写,学校的老师们把有联系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语言学的分类。

公元前三千纪,这些“语言教科书”变得越来越完备,形成固定的模式,成为苏美尔地区学校的通用教材。在这些教科书里,有关于各种植物和种子的单词表,各种动物(包括昆虫和鸟类)的单词表,国家、城市和乡镇的单词表,各种宝石和矿物质的单词表。此外,在很多泥板上都刻有复合名词表和动词变化表,这显示了苏美尔语的语法日趋完善。

在专业技术方面,学生既要学习计算(代数)和测量土地(几何)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如生物、地理、天文、医学等等。此外,学生还要学习如何组织唱诗班、如何锻造银子和珠宝、如何分配食物配给、如何使用各种音乐器材等技能。

文学创作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抄写、模仿和研究过去的文学作品;二是进行新的文学创作。供学生们抄写和模仿的作品主要是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的作品有几百篇,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长度从几行到几百行不等。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苏美尔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用来庆祝神灵和英雄光辉业绩的神话和史诗,如《吉尔伽美什史诗》、《创世史诗》;歌颂神和国王的赞美诗以及爱情诗、祈祷词,如《沙马什的赞歌》;哀泣苏美尔城市灭亡的挽歌,如《乌尔灭亡挽歌》;教谕文学,如《咏受难的正直人的诗》;智慧文学,包括寓言和格言等。从苏美尔地区发掘出来的几千块文学作品的泥板和泥板残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苏美尔学校里的学生们的不成熟的作品,这也向我们暗示了古代苏美尔学校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中心。

学校的课程是枯燥无味的,并且学习的时间特别的长。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山,学生一整天都要呆在学校里学习。在一年的学校生活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假期,但是没有泥板记载这方面的情况。学生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学习楔形文字,从少年开始一直到青年。面对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学生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约翰先生说了一则故事:

一块记载学生学校生活的泥板记录了一段父子的对话:

——“你逃学到哪里去了?”

——“我哪儿都没去。”

——“要是你哪儿都没去,你为什么闲逛呢?上学去,站到你老师面前背作业。打开书包让你的‘大师兄’给你讲新知识。你完成作业报告班长后就回到我这儿来,不要在街上东游西逛。喂,你听明白了吗?”

唠唠叨叨之后,父亲开始尖刻地训斥儿子,说他“成心作对”,并对这个年轻人爱抱怨的天性烦透了。“你的牢骚已要了我的命,你烦死我了”。

约翰先生谈到了当时的教学方法

通常学生来到学校之后,首先复习前一天学习过的泥板材料,然后“大师兄”准备好一块新的泥板材料,学生照着复写和学习。最后,“大师兄”和“学校的父亲”检查学生们复写的泥板是否有错误。同时,老师和“大师兄”也会做一些学术报告,增加学生们的知识。苏美尔的教学没有进步教育的任何特征。学校的教学纪律是非常严厉的,虽然老师也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好好学习,但主要还是用体罚的方式来使学生改正错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块记载学生学校生活的泥板,记录了一个学生在一天中受到的体罚。

“我的校长读完我的泥板说:‘这儿缺少了几个字符,’用藤条抽我。掌管清洁的人员说:‘你在街上游逛,你没有整理好你的衣服,’用藤条抽我。负责课堂安静的人员说:‘你为什么没有得到允许就讲话,’用藤条抽我。负责学生集会的人员说:‘你为什么没有得到允许就随便起立,’用藤条抽我。负责学生出入学校的人员说:‘你为什么没有得到允许就走出校门,’用藤条抽我。教苏美尔语的老师说:‘你为什么不说苏美尔语,’用藤条抽我。我的老师说:‘你的作业不令人满意,’用藤条抽我。”学校的体罚是非常严厉的,但学生也有办法来转移老师的怒气。一位毕业生回忆说,为博取其中一位老师的好感,他请求父亲邀请老师到家里来,以便用美餐和“一点额外的敬意(钱)”来软化他。看来奉承战术奏效了。那天晚上老师临走时称赞这位学生学习勤奋,并希望他成为其他同学的表率。

阿扎老人则说起了古代苏美尔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古代苏美尔学校对推动苏美尔文字和文学的发展,对促进和传播苏美尔文化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苏美尔学校基本上是贵族学校,学生一般来自富裕的贵族家庭,穷人家的孩子既没有长期的空闲时间用于学习,也没有钱自己支付教师的工资;二是苏美尔学校基本上是男生学校。

 

约翰先生对阿古登巴说:

我对中国古代教育了解不多,阿古登巴先生能否说说这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何时?

阿古登巴说:

中国教育虽然传统悠久,但不能与苏美尔学校作对比。中国夏朝的出现迟于苏美尔文明近三千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但夏朝时设有,“校”,“痒”等专门的官方教育机构,后来商朝则增加了瞽宗,瞽是指盲人瞎子。

周代的官方学校则大致沿用了夏商时期的校名,并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制度,夏商周时期的官方学校只针对贵族子弟而设。

除官学之外,春秋时期,由于统治阶层力量削弱,学术出现下移,以孔子为代表的民间私学兴起。虽然就教学设施与教学制度而言,孔子的传道之所并不能算学校,但就其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而言,也可以算是学校了。

那时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早期的教育对于小学大学的区分,虽然不像现在这样的严格,但还是有的。比如早在西周的贵族学校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所教的内容已有所区分。对于刚刚入学的幼小子弟,有专门为他们而设的小学课程,具体的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重点在于基本识字教育,德行培养,情操陶冶,身体锻炼;对于年龄稍长的儿童,则开始更高一级的教育。

孔子在自己的私学中,也继承了这种教学制度,先教小学部分的六艺,然后是以诗书易,礼春秋这六经为学习内容的大学部分,以期学生担负起“闻道救世”的重任。

后世的学校则继承了早期的这种划分方法,形成了教育的蒙学大学两阶段制。蒙学各代表不一,诸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塾的蒙馆等都属于此,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育。蒙学之后,则是大学教育。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的小学阶段指学童13岁之前,这时的先生主要教其识字,背诵;13岁之后则对学生讲解文章的义理,并教授作文之法。

阿扎老人唱起了一首歌《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民族或者国家,

都有着自己的历史,

历史需要实物见证,

历史总是神秘莫测。

因为历史制造者们,

总会离开我们远去,

余下的历史如小说,

情节总是跌宕起伏。

 

信仰来自神话传说,

文明来自民众创造,

功劳属于帝王将相,

成就归于上帝指引。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应该是并肩向前走,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专制独裁不会长久。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

未来风雨可能不少,

过往历史不必纠缠,

历史都由胜者书写。

学会慢慢寻找自己,

其实倒也挺有意思,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学习历史犹如看戏。

1 条评论:

  1.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缅甸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