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4年4月12日星期五

清末天足运动的先行者(雪域寓言)

 


清末天足运动的先行者

 

缅甸音乐家多吉为了感谢阿古登巴曾经帮助自己的女儿雅丹逃离了孟加拉妓女岛,特意带着女儿来到了阿古登巴、阿卓、楚三星等一行临时居住的缅甸伊洛瓦底江畔,多吉还带了他的内比都歌舞团蒙古舞舞蹈队,并在草甸上临时搭建了两个蒙古包。

多吉在这里与阿古登巴、阿卓、楚三星和达瓦向奇玛等朋友,谈及了很多关于蒙古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并为蒙古舞舞蹈队开办了一个草甸讲座

时间一晃就过,多吉和他的女儿雅丹,还有蒙古舞舞蹈队准备返回内比都去了。

这是一次告别晚宴。

在这个晚宴上,多吉和阿古登巴宣布了一个决定:

达瓦向奇玛正式加入内比都歌舞团,将随同多吉和雅丹,一起去内比都。

阿古登巴和阿卓、楚三星则出发前往喜玛拉雅山。

在即将分手时,他们酒照喝,舞照跳,交流仍然是闲聊起蒙古人的民俗和婚姻故事。

但多吉望着自己的舞蹈队员欢快的舞步,对阿古登巴说:我看着他们的舞步,脑子里仍然摆脱不了那些中国女人“裹小脚”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课本上,几乎不会有中国女性“裹小脚”的历史记录,即使民间传说中有些“三寸金莲”的传说,可能大多数人都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裹小脚的实际状况究竟是如何。

阿古登巴说道:

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上千年来对中国妇女的摧残是无法想象。缠足的起源说法非常多,民间传说最早缠足的是狐狸精妲己,因为她的脚还没有完全化为人形,所以需要用布来包裹。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缠足源于五代,发展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取缔于民国。

裹小脚又称“缠足”、“裹脚”、“缠小脚”,虽然无法得知确切开始流行的年代,但目前所知最早开始裹小脚的年代应在北宋年间。

在宋朝以前,中国古人的贞操观是比较开放的,但随着理学兴起,尤其是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后,缠足就像欧洲的“贞操带”一样,成为妇女贞节的保证。中国妇女的噩运也从此开启。

宋代流传了许多有关裹小脚的记载,在当时,裹小脚风行于花街妓女圈,后来才慢慢影响至上流社会的千金、太太们,直到明清时期,裹小脚文化已经普遍流行于所有阶层的女性。

多吉对阿古登巴说:

宋、元两朝代的裹小脚追求的是纤直,并不是我们印象中要将脚狠狠弯折的方式,直到明朝,裹小脚风气大盛,且追求足形“弓弯”,到了清朝更是惨不忍睹,清朝裹小脚的方式称为“骨缠”,也就是这时候出现了我们熟知的“三寸金莲”鞋,要求裹小脚女性的脚要小于三寸才是美丽。

通常裹小脚大多在女童5-8岁时开始实行,多由母亲或是亲近的女仆帮女童裹小脚。女童用热水洗好脚后,坐在椅子上,趁脚还温热时,赶紧使力将除了大拇指外的其他四趾,向脚底尽量扳曲;接着用缠足布将弯曲的脚紧紧缠住,再用针线缝合缠足布固定,套上尖头布鞋后,第一阶段才算结束。

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了最痛苦的一个阶段,缠脚布每三天就要打开一次,打开后将扳曲的脚趾头再往脚心用力压,甚至还会逼女童下椅子走路,将全身的重量全部压在内弯的这八个趾头,这个阶段因为疼痛会红肿、发炎,有伤口的话还会溃烂、血肉模糊,此阶段需持续至八个脚趾头可自然向内弯为止。

等到脚部肌肉萎缩、坏死的皮肤掉落后,就要开始扭曲脚骨了,使足形呈现弯弓拱状。最后阶段便要让脚背高高隆起呈弓形,脚底深深凹入,并用缠脚布、小鞋束缚,再用竹条像帮病人打石膏一样固定,并持续半年之久。

阿古登巴对多吉说:

其实各个朝代对于裹小脚都有正反两面意见,虽然不断有人出声反对裹小脚风气,认为女童受此罪相当无辜,但又不断有赞成方认为女性裹小脚才具有吸引力,影响当时择偶标准,使得父母为避免自家女儿未来没人要,只好痛心帮女童裹小脚。你对此有何看法?

多吉说:

中国社会历来是“男尊女卑”,妇女一旦缠足,行动极为不便,更不能从事生产,长期被困在闺房之中,完全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因此有人说,妇女必须缠足,否则强壮如男子,为丈夫所不能制服也。

中国古代文人丝毫不掩饰他们对小脚的喜爱,苏轼的《东坡词•菩萨蛮•咏足》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赞美小脚的诗人。即便到了民国,号称学贯中西的大师辜鸿铭仍旧沉迷于小脚无法自拔。文人骚客的特殊癖好对妇女的摧残也是无法估量的。

更为荒唐的是,为了满足男姓各种各样的喜好,缠足在最鼎盛时发展出了十几种缠法,而且还建立了九种评级标准,但总的来说,“瘦、小、尖、弯、香、软、正”的金莲是最掏男性喜欢的。

我非常不理解的是,这种残忍又无聊的习俗为什么会在中国流行近千年?

阿古登巴对多吉说:

清朝入关后曾下令禁止裹脚,不仅收效甚微,甚至许多旗人女子也纷纷缠足。旗人缠足叫“刀条儿”或“打条儿”。旗人女孩长到十来岁时,会用白布将脚包裹起来,让脚掌瘦窄,脚趾聚敛、略具尖形。这种方式裹脚只需一个月便可大功告成,所受之痛苦远低于汉人女子。

清朝民间一些有识之士于举世崇拜缠足的狂热中清醒地认识到缠足的危害,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力辟缠足之非、反对缠足,他们可以说是清末天足运动的先行者。

袁枚在《牍外余言》中有如下言论:“习俗移人,始于熏染,久之遂根于天性,甚至饮食男女,亦雷同附和,而胸无独得之见,深可怪也……女子足小有何佳处,而举世趋之若狂?吾以为戕贼儿女之手足以取妍媚,犹之火化父母之骸骨以求福利也。悲夫!”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抨击缠足:“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成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谁知系为美观而设,若不如此,即不为美!试问鼻大者削之使小,额高者削之使平,人必谓为残废之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即如西子、王嫱,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

多吉说:

清代前期一些女子也反对缠足。袁枚的《答友人娶妾书》中提到一位女子,乾隆时杭州赵钧台买妾,有一女子貌美但未缠足,赵钧台不甚满意,听说这女子有才气、会作诗,赵钧台就以弓鞋为题令此女子作诗,女子当场赋诗道:“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赤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天下贱丈夫。”从诗中看,这位女子是反对缠足的。

阿古登巴对多吉说:

清道光年间,由外国人开办的耶稣教会发起天足运动。“长老会后学”的史子武编著的《劝入脚图说》是第一部宣传放足的大众性读物。不过当时的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教会非常抵制,所以,这本书虽然蔚为先声,却影响不大。

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时期发生了一次禁止缠足的实践活动,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主张男女平权,提倡妇女天足。太平军进入南京,他下令妇女不准缠足,违者斩首,当时在太平军控制的地方也确实厉行禁缠。太平天国推行反缠足,但最后未能成功。洪秀全以男女平等为名强行推广放足运动,大规模禁止缠足就发生在太平天国,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导致了江南地区有数千妇女投江自尽。

到了清朝末期,由于在华传教士们的积极推动,缠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征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羸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

清朝末年发生的反对缠足的天足运动是由一批维新志士发动起来的。

早在光绪九年(1883年)康有为就在老家广东南海联合一些开明乡绅创立不缠足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康有为、康广仁又在广州成立粤中不缠足会,提倡妇女不缠足,成立之初,会员便达万人以上。

维新运动创始人之一的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女儿到了缠足的年龄后拒绝为其缠足,却遭到了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给女儿缠足,成为近代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此后,康有为的女儿还曾陪他到西方游历考察。

19022月初,慈禧太后颁布劝戒缠足懿旨上谕,并说:“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务当婉切劝导,以期渐除积习。”

由于清廷的公开提倡,晚清社会的“不缠足”运动蓬勃发展,这才使得那些饱受缠足戕害的女性同胞得以解放。

河北、天津都成立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不缠足会。

同治时四川人西昆熊子著有《药世》十三万言,力辟妇女缠足之非,而且他身体力行,女儿三人,均不缠足。

另一位积极从事反对缠足运动的宣传家是大名鼎鼎的郑观应,他在《盛世危言.女教篇》中深刻抨击缠足陋俗。

从鸦片战争后到同治、光绪之际,反对缠足的举动比之于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经过了这一阶段的宣传和实践,缠足陋俗必将灭亡的命运已是不可逆转。

但此时的反对缠足还是个人的活动,此时还是只有少数人觉悟。到了光绪末年,反对缠足的活动进入成熟期——由个人活动发展为团体运动,由少数人的觉悟转变为民众普遍的觉悟。

多吉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对阿古登巴、阿卓和楚三星说:

明天,我和我的女儿雅丹,还有舞蹈队准备返回内比都去了。感谢阿古登巴和和楚三星先生,你们同意达瓦和向奇玛正式加入内比都歌舞团,她们也一起去内比都发展,我会很好地照顾她们。

多吉又叫来了一位强健的年轻人,对阿古登巴、阿卓和楚三星说:

这位强健的年轻人叫拉措,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商贩。为了感谢阿古登巴先生,我赠送你一支马队,还有一批货物,这支马队可由拉措负责照顾,他同时也是你们这次远行的向导。这支马队可以补充你们一路上的盘缠。

拉措举杯走到阿古登巴、阿卓和楚三星跟前说:

我叫拉措,我是西藏人。不久前,我到缅甸做生意,认识了多吉先生。多吉先生希望我返回西藏时,能与你们结伴而行。明天,我们就是同行者了,我愿意做你们的忠实伴游。

雅丹和达瓦、向奇玛也举杯上前致谢。

雅丹、达瓦、向奇玛一起唱起了《感恩》歌:

 

岁月悄悄地流逝,

一天一天又一天,

每个脚步是渴望,

每滴泪水是期待。

 

人生犹如一场梦,

生命中总有波澜,

迷惘缠绕前方路,

路又是那么遥远。

 

突然间我遇到你,

感觉阳光照心间,

你让我生命灿烂,

不再有艰难危险。

 

你帮助我出苦海,

扬起了前进风帆,

数不尽你的恩典,

我永远不会忘怀。

1 条评论:

  1.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缅甸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