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4年4月9日星期二

鞋子的故事(雪域寓言)

 


鞋子的故事

 

中国有句老话“一切从头做起”,其实中国人还有一句常说的话“注意你的脚下”,缅甸音乐家多吉在伊洛瓦底江畔的一个草甸课堂上,对内比都歌舞团蒙古舞舞蹈队队员们讲述了满族人的发式,随后又讲了满族人的鞋子特色。为了让队员们了解更多的鞋文化知识,他邀请智者阿古登巴清上了讲台,让他介绍中国和世界的鞋子文化历史。

智者阿古登巴走上了讲台,他说道:我无法在短时间里讲透丰富多彩的中国和世界的鞋子文化历史,但我给大家讲一些鞋子的故事,也许你们能从中知晓一些相关的知识。

阿古登巴正式开讲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句在中国流传很久的名言,你们或许也听说过。后来“足下”也被称为“属下”。这里有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无食,饥饿难忍,随同重耳一起逃难的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的肉,煮汤让重耳喝了,重耳很感动。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称霸诸侯,号称晋文公,赏了和他流亡的人,但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为此不满,便带自己的老母亲跑到绵山隐藏起来。后来,别人提醒晋文公,晋文公去山里找不到,并叫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没想到介子推母子二人抱树而被烧死。于是每年的这一天晋文公不再热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而第二天就是“清明节”。晋文公把介子推抱过的大树制成木屐,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晋文公称死去的介子推为“足下”,这就是“足下”一称的由来。

木屐是什么?那是为下雨天而准备的一种鞋。汉代和魏晋是穿木屐最流行的时期。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当时人们无论身份地位,都穿木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鞋子就开始有专门的分类,有舄、履、屐、靴和屣等几种。在这几种鞋中,“履”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舒服的。地位仅次于“舄”。 “靴”因为是皮革做的,很便宜的,为广大士兵和下层人群所接受。秦汉的时候,士兵们都穿靴。“屐”则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喜爱。“屣”的地位就不用说了,只有最底层的奴仆和囚徒才穿。

相传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家、永嘉太守谢灵运发明了一种木屐,上山时御下前齿,下山时御下后齿,便于登山时保持身体平衡、节省体力。因此这种木屐也叫“谢公屐”。

木屐也可称为凉鞋。古埃及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古代埃及人为了脚部舒适,一般穿凉鞋,鞋底只能是由皮革、纸沙草和木制鞋底,在鞋底上绑上鞋带。虽然很简陋,也只有神职人员可以穿着,一般平民只能光脚了。这鞋的样式虽然简单,但是也属于奢侈品,代表身份的,当时也只有法老王,皇宫中的妃子,神职人员,贵族才穿凉鞋。平民是光脚的,即使有一双凉鞋.也提在手中,以免损坏。军人作战时,打胜仗就没收战败一方的凉鞋作为战利品。

阿古登巴又讲了一则有关子的故事:

据历史考证,中国最早的一双鞋子是中国新疆楼兰出土的距今已经四千年的羊皮靴,靴筒和靴底两大部分组成,严格来讲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鞋了,堪称世界第一靴。这双羊皮靴,脚大估计是在23厘米,是穿在一个新疆18岁少女的女干尸的脚上的,这双靴不仅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一双出土的鞋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双出土的鞋子实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看与春秋战国同时代的古希腊人们穿的鞋。古代希腊文明是继承了埃及文明,所以鞋子也继承了埃及的鞋子的特点,以凉鞋为主。男子无论在家中还是在街上都打赤脚或穿凉鞋。一般是用一根皮条从鞋底上穿过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再连接另外一根皮条绕到脚后跟。士兵打仗的时候是穿皮鞋或靴子,或是在前面系带,或是用皮条捆在腿上。当然,这些皮革是牛皮,男人的鞋子用染成黑色或黄色的牛皮来做,女人的鞋子用染成白色或粉红色或嫩黄、浅绿色的皮做。

说起来有点尴尬,古希腊文明给我们一个非常辉煌的印象。但是古希腊人穿的鞋,至今还没有出土的实物证明。因为古希腊没有墓葬,其次,这地方以后又多次被外族入侵被破坏,几乎没留下什么。只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那些文艺巨匠如达芬奇么,开始借助文字记载,用绘画、雕刻和建筑等形式去复原古希腊的文明。例如古希腊人穿的鞋,也只能靠复制和绘画来表现了。

毫无疑问,从四千年前的楼兰女靴算起,其后中国每一个朝代主要式样的鞋子都有实物出土,这确实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阿古登巴又讲了一则有关军的故事:

因为当时先民的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鞋子当然是就地取材,以皮子为主了。靴一般是游牧民族的穿的鞋。周朝的士兵就穿着有铜钉的皮靴。皮靴的发展流行归功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了和秦朝对抗,进行了军事改革,穿上胡人衣服,训练骑兵。

从军事角度分析,原来都是穿裙袍,坐战车打仗的,从赵武陵王开始就穿靴子了,穿了靴子以后,他就可以穿裤子,裤子和靴子搭配,然后可以发展出一个骑马战术。最后使赵国强大了。从此,皮靴便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鞋饰的一部分。

阿古登巴继续说道:

中国妇女缠足始于南唐,盛于宋、元、明时期。当元代蒙古族各式各样的靴子被引进到中原,并与中原制鞋技艺相融合后,使中国的制靴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了清代,那些不裹小脚,崇尚天足的满族妇女所穿的花盆底鞋成了中国鞋文化史上的一道风景。

 清朝末期,国外的皮鞋传入中国,并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大城市流行起来,当时许多达官显贵、时髦男女都把穿西式皮鞋、高跟鞋出入舞场,看作是时尚新生活的标志之一。民国时期还有一种皮底、绸缎面、手工制作的绣花鞋迅速风行,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精细的手工工艺,备受广大妇女的青睐。 

仅就中国而言,由于地域广阔,各地区环境差异很大,民族众多,各民族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因此中国鞋的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如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鞋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穿在脚上的鞋不足挂齿,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对鞋文化了解的人并不多,对鞋知识知道的人更少了。

阿古登巴笑着说:

我相信你们都有购买鞋子的经历,你也会试鞋,但谁能告诉我试鞋时,是试右脚,还是试左脚?

学员们被阿古登巴的提问楞住了,没人能正确地给出一个答案。

阿古登巴笑着说:

如何您要去购鞋,试穿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代时穿鞋不分左右,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因其制作材料非常柔软,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现在的鞋子者分为左右鞋。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你试鞋时应该先试左脚,只要左脚合适,右脚就不用试了。

2、鞋子有男女之分。男鞋前面要方正,显阳刚之气;女鞋前面要圆润,阴柔之美。

3、鞋子的颜色等级,其实区分严格。鞋子应该与衣服严格相配,所穿鞋子的颜色,在古代都有严格规定。

我再说一些穿鞋的历史笑话:

北魏时官方规定:“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

又如西晋规定,商人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

古人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两只鞋必须一样,不一样的鞋是贱民穿的,那可是被人瞧不起的。

学员们听了阿古登巴讲述的鞋子故事,全都笑了。

这时,缅甸音乐家多吉对阿古登巴说:

智者阿古登巴先生,你讲述的鞋子故事很吸引人,我建议在用晚餐时,先生能继续为我们讲鞋子的故事,比如穿鞋和脱鞋的规矩,鞋子文化的礼仪和等级制。

阿古登巴笑了:

用餐的时候讲鞋子的故事,那可不雅呀!

队员们全都笑了:我们一定在用餐前先脱鞋,然后听故事。

这时一位年轻的队员站了起来,唱了首欢快的歌《骑兵进行曲》:

 

我们穿着军靴

骑上军马飞驰

阵阵号声响亮

踏着前辈脚印

出征东西南北

浴血奋战疆场

 

我们敢死无退

我们决不投降

立誓保家卫国

无惧任何威胁

我们都是好汉

我们捍卫尊严

 

军歌响遍战场

为着人类自由

马蹄飞扬尘土

民众为我助威

讨回社会公道

还我大好河山

 

天公为我保佑

出生入死厮杀

沿着先烈脚印

一步一个辉煌

直到胜利那天

天地为我鼓掌

1 条评论:

  1.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缅甸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