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4年4月5日星期五

满族习俗文化(雪域寓言)

 


满族习俗文化

 

缅甸音乐家多吉对雅丹、达瓦向奇玛讲述了萨满舞蹈的艺术特点,以及满族人的传统节日和礼仪文化。他转过身,又对阿古登巴、阿卓、楚三星闲聊起满族习俗文化。

多吉开始讲述起满族人的民居文化。

多吉说:

凡说到蒙古人,或者女真人、满族人,人们一般以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居住在大草原的蒙古包里。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都 发生了变化,但保留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满族传统民居通常向阳而筑,多为草顶,一旁设有极富满族特色的方形烟囱。围墙大体有土筑、泥堆两种建筑方式。室内三面皆炕,如“匚”形。

满族的住房,院落围以矮墙,院内建有影壁墙,竖有索伦杆,有的家庭还建有花庭、八角凉亭等。院的门前还有上马石等。

房屋分为上屋、下屋、堂屋三大间,门设在中间,每边有三扇窗户。满族盖房多开南窗和西窗,冬暖夏凉。

室内一般有西、中、东三间,两间正房,西间称西上屋,中间外屋是厨房,安置锅灶。东间称东下屋,大门朝南。

里屋有三铺炕,西炕为贵。满族习俗以西为贵,南次之。满族人家习惯在西墙上供奉神明、英雄、祖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以及自家家谱。所以西炕又有“佛爷炕”之称,客人拜访时不能随便坐在西炕或在上面摆放杂物,如果违反,会被视作对主人祖先的不尊敬。

北炕为大,南炕为小。家中来客住西炕,家中长辈多住北炕,小辈可住南炕。

多吉又讲述起满族人的饮食文化。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

在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满族的传统饮食比较讲究,除不吃狗肉外,很多习惯都与北方汉人相近。满族主食以谷物为主,通常是面食和黏食,味道多酸、甜。面食以饽饽为主,它是满族对块状面食的统称。京旗满族有每天午饭后、晚饭前都要吃一顿饽饽的习惯。饽饽有不同的口味,萨琪玛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种类。满族也以米饭为主食,有高粱米、小米、稗米饭和包饭等。

在菜肴方面,猪肉是比较常见的材料。满族称猪肉为“白肉”、“福肉”,传统上是祭祀萨满教神明的食品。仪式后分而食之。东北满族以此制成“大锅肉”的知名炖菜。京旗营房还有一种叫做“白煮肉”的吃法,他们将猪肉用白水煮熟后切片粘酱油吃,肉片切剩下的肉块可以切成肉末烫饭,称作“白肉烫饭”。猪血还可以加入调料搅拌后灌入肠中制成“白肉血肠”,与另一传统菜肴炖酸菜搭配食用。

鹿肉也是满族传统菜肴之一,有炖、烤等吃法,京郊满族有在重阳节吃烤鹿肉的习惯。

满族也有火锅,由满族的先人们常用的野炊方式发展而成。

同其他北方民族一样,满族人也喜好喝酒。起初不单是为了消遣娱乐,也跟北方寒冷,酒可以起到一定御寒作用有关。传统而言,一般满族人好喝黄酒和烧酒两种。

多吉讲述起满族人的婚俗文化。

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结婚对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长指婚的情况。

清代宫廷的“选秀”,是为皇帝及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

八旗内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男子订婚与结婚年龄可能更小一些。

婚姻由父母包办,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先后要去三次。每次都携带一瓶酒,到第三次才能知道是否成功。所以有句俗话“成不成,三瓶酒”。如果成了,女方父母向男方要彩礼,猪、酒、柜、衣服、首饰等。男方送的彩礼,全部作为姑娘的财产。

旧时满族结婚过程较为繁多,有议婚、小定、大定、过礼、送日子、开锁、送嫁妆、迎娶、坐帐、合卺、分大小,回门和住对月一整套过程。

结婚时,新娘要在洞房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晚间在地上放一桌子,桌上放两个酒壶和酒盅,新郎新娘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饮酒。炕上点燃一对蜡烛,通宵不熄,房外一人或数人唱喜歌,名曰“拉空家”,或有人用黑豆往新房窗户上撒,热闹一两个小时后自散。

三日后新郎新娘回娘家。满族传统婚俗以一夫一妻为主,上层则素来有一夫多妻(平妻)的习惯。清朝入关后,一夫多妻逐渐过渡成为一夫一妻多妾的汉族宗法制度。

满族结亲注重门第,但不计贫富,很少指腹为婚。在早期,还有抢掠婚、妻姊妹婚、收继婚等北方民族的婚姻习俗,自天聪年间起,收继婚等开始被逐渐禁止,但妻姊妹婚一直持续至清末。

此外,同汉族一样,满族也坚持同姓不婚。女子在早期还有从死、殉葬的习俗,入关后受汉文化影响逐渐转变为守节。

女性地位在入关前与男子几乎对等。入关后,受汉族礼教的影响,地位有所下降,但相较汉人女子仍要高出许多。满族女子没有附属于男人的感受,在家庭生活中也始终有较大的话语权。

虽然清朝时期有旗汉不通婚的说法,但驻防八旗与当地汉人的联姻还是很频繁的。事实上,从康熙朝起,清廷就已经允许旗人娶民人之女为妻,主要禁止的是满洲旗女与民人男子的婚姻;而对于汉军旗人与汉人的婚嫁,在乾隆朝之后,则始终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同地区的满族婚俗略微相异。京旗满族婚嫁的步骤通常分为议婚、相看、庚贴、放定、嫁妆、迎娶、入门、拜堂、分大小、入洞房、吃酒、回门、对住月。而东北满族的步骤则为问名、小定、请期、纳彩、开剪、送嫁妆、迎亲、装烟、回门等。

多吉讲述起满族人的丧葬习俗。

满族的丧葬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满族先民的丧葬仪式比较简约、粗疏,曾经有天葬、土葬、兽葬、树葬、水葬、火葬等形式。

入关前,满族以火葬为主,自顺治帝后期起,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满族普遍改成棺材土葬,并结合本民族特点,形成了满族的特色葬俗。

乾隆以前,各地驻防旗人由于要将死者及其遗属送回京中故旗,所以仍保持了火葬,而将骨灰装殓回京。乾嘉以后,允许驻防旗人在当地安葬,也改为土葬。

早期满族贵族有人殉之俗,后改为剪发代殉和焚烧纸扎的奴仆。

在农村地区,不准许在西炕和北炕死人,因为门是活人出入的地方,因此,死人入棺后,只能从窗户抬出。

人死后,在院子西边立一杆子,高一丈五尺左右,上挂布幡,幡长九尺,用红布和黑布做成。幡的头和尾是黑布,中间四条是红布。

出殡时,亲友要抢幡上的布,给自己孩子做衣服,认为可避邪,不做恶梦等。

多吉兴奋地唱起了《我们的爱》:

 

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习俗

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性格

 

我们的民族

信仰爱的力量

我们的性格

只为爱而奋斗

 

只要身边

有一双满含爱心的眼睛

我们就能微笑面对人生

 

放弃怨恨

就能获得真诚热烈的爱

抚平所有心灵中的伤痕

 

世界是个民族大家庭

我们都是地球村居民

要使心灵变得真善美

那就让爱滋润精气神

1 条评论:

  1.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缅甸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