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第八章第二节 1917,孙中山南下护法之行


沈阳先生 撰稿

1917年7月6日,冯国璋取代总统之职和段祺瑞复任内阁总理。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他帮助袁世凯练北洋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际权力而成为摆设。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他还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当时,段祺瑞继承袁世凯武力统一中国的衣钵,决心以北洋武力镇压西南护法,挑起第二次南北战争。其军事战略有两个重点:一是对湖南用兵以制两广,一是对四川用兵以制滇、黔。
1917年7月6日,孙中山偕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陈炯明等率海琛、应瑞舰离沪南下,17日到达虎门,19日到达广州。
在广东各界欢迎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当今变乱,“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认为“假共和之祸尤甚于真复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设”。
最早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的是海军总长程璧光,他曾于7月4日发表讨贼檄文,痛斥张勋复辟。
孙中山遂于7月22日自沪乘海军舰南下,其他“海圻”、“肇和”等大小十余舰陆续同行。
古应芬得讯,即嘱罗翼群携密函赶赴汕头迎谒孙中山报告粤中情况。
罗翼群抵汕头时,海琛舰已将启碇赴穗,罗翼群登舰谒孙中山并随行南返。
是时随行人员中,除朱执信、许崇智、黄大伟、胡毅生等多人外,尚有陈炯明,使罗翼群颇感意外,因陈炯明自民国二年(1913年)讨袁失败后,便脱离孙中山,即至民国五年(1916年)讨袁驱龙之役,陈炯明在惠州称粤军总司令,仍不奉中华革命党旗帜,此次何以忽又随孙中山南下?
罗翼群在舰上以此私向许崇智询问究竟,许崇智告诉罗翼群说:“竞存(炯明字)此次到沪,已幡然觉悟,认识到革命唯有服从中山先生领导才是正确的道路,经向先生表示竭诚拥护,故先生邀之同行,将来抵粤,当有用处。”
罗翼群闻许言,一方面,深感中山先生对干部之宽宏大量,另一方面,亦觉陈能幡然悔悟,回头是岸,论公论私,值得欣庆。
海琛舰航行甚慢,每小时速度不过四五浬,而且不时停顿不前。据说是停航过久,舰底积结蚝壳甚厚,由于仓猝奉令南行,未及入坞修理。航行约一星期始经香港外绕道进入虎门下碇黄埔。
孙中山率各舰抵黄埔之日为8月2日或3日,广东督军陈炳焜、省长朱庆澜等均前来迎迓。
孙中山登岸后即进驻前海军学校(后并入黄埔军官学校)为行辕。赁长堤照霞楼为办公地点。既而国会议员纷纷抵粤,罗翼群被派为招待人员之一。
孙中山南下护法后,海军总长程璧光即于7月21日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联名通电,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惩办祸首三项主张,率第一舰队共十艘军舰,于8月5日到达黄埔,同行者有唐绍仪、汪精卫等。
1917年8月6日,段祺瑞派出心腹大将傅良佐(?-1926)代替谭延闿为湖南督军;派其内弟吴光新(1881-?)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
当时控制滇、黔两省的滇系军阀头目唐继尧也为对抗段祺瑞,并向四川扩充势力,于8月11日通电加入孙中山护法行列。
段祺瑞派出的心腹大将傅良佐于9月9日率北洋军到湘后,即下令免除原同盟会会员、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和驻衡阳湘军旅长林修梅的职务。
由于段祺瑞打败张勋重新掌握政权后,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采纳梁启超建议,准备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重新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选举新国会,以达到他取消国民党议员占优势的旧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的目的,从而引起旧国会议员的强烈不满。
  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据此召集的第一届国会(俗称旧国会),一向被公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孙中山在被迫让出政权后,一直为维护约法和国会而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
为此,那些旧国会议员响应孙中山择地另开国会的号召,纷纷南下赴粤。至8月中旬,到达广州的国会议员已达150余人。
孙中山此次南下护法之行,拉开了护法战争的序幕。自1917年到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