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黄埔军校"以俄为师"的建校方针
沈阳先生 撰稿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在国内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理想。经过了长期的艰难顿挫的斗争历程,孙中山汲取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和中国革命的失败教训,决心“以俄为师”,建立革命军,去挽救中国的危亡。当时的《民国日报》社论指出:“吾人对于此近邻的大改变,不胜其希望也”。“以俄为师”,以苏军为榜样,成为孙中山创建革命军的最初认识。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穿针引线之下,孙中山接触到了来自苏俄共产国际的代表。
1921年8月,孙中山亲自写信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热切表示要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学习苏俄革命的经验。
1921年12月,苏俄代表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到达桂林北伐大本营,与孙中山在桂王府举行了秘密会谈。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建议,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除了对国民党进行改组,使之成为能联合各阶层尤其是农工民众的政党之外,还必须建立一支革命军队和一个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发展革命武装。其中特别提到了“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
1922年8月,苏俄特使越飞来华,先后与孙中山、廖仲恺举行多次会谈,并进一步商讨建立革命军队的问题。同年冬,孙中山派廖仲恺为代表与苏联代表越飞再次举行谈判。
1923年1月,苏俄政府派往中国的特使越飞到达上海,会见了孙中山。他们经过数次商谈,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中国当得俄国公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靠也。”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孙中山请越飞带信给莫斯科领导人,信中强调“为了改造国民党,建立革命军队和为了进行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希望得到支援、支持和帮助,并希望对拟议中的各项事业给以财政援助。”《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确定了国民党实行联俄政策和苏联援助中国革命的原则。与此同时,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苏俄政府复电,表示苏俄政府准备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主要形式是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政治顾问以及其他的顾问。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了由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苏联称之为“孙中山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
蒋介石率领代表团在苏联逗留期间,除了考察党务、参观工厂和农村外,着重考察了苏联红军的组织、训练和装备,参观了军事院校,会见了苏联红军的各级指挥员并与之进行交谈,了解到“俄国军队组织之内容,每团部由党部派一政治委员常驻,参加主要任务,命令经其署名,方能生效。党员之为将领及士兵者,皆组有团体,在其团部活动为主干,凡遇有困难勤务必由其党首负责躬先之。”他们还看到苏联军队内部“权责甚明”,“团长专任军事指挥,政治及知识上业务,与精神讲话,则由党代表任之。”
苏联红军的组织、制度和训练等方面的经验,也就成为后来创立黄埔军校,组建革命军队的原则和模本。
蒋介石也正是籍以此次出使苏俄的经历,赢得一个特别重要的优势,最终成为军校的首任校长。
在辉煌的黄埔军校史上,苏联顾问的帮助起了重大作用。这些苏联人不仅参与了筹建、开展教学等活动,而且还身先士卒,与黄埔军并肩作战。蒋介石对此也不得不承认,“本党不改组,苏俄同志不来指导我们革命的办法,恐怕国民革命至今还不能发生”。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任命鲍罗廷为苏联驻国民党的代表,前往中国,具体负责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筹建军校。
1923年10月,鲍罗廷到达广州后,被孙中山聘为国民党教练员。
不久,孙中山正式筹建军官学校,经国民党临时中执委审定,组织军官学校,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由孙中山担任校长,指定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着手筹划开办和选定教职人员。
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筹委会委员长,并将原来的“国民军军官学校”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确定以广州市郊黄埔岛上原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
国民党“一大”刚闭幕,总顾问鲍罗廷应孙中山之邀,派出了以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为组长的军事顾问小组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
孙中山在百忙中接见了军事顾问小组的全体成员,殷切希望苏联顾问把“在反对帝国主义者武装干涉、并把他们赶出本国的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革命军队未来的军官们”。
苏联顾问接受这一任务之后,便积极开展筹建工作。在筹建过程中,蒋介石借故提出辞呈,并擅自发放遣散费,离开广州到上海,使筹建工作一度受到影响。孙中山对蒋介石的辞呈明确批示“不准辞职”;同时,又委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建委员会委员长。
苏联顾问大力协助廖仲恺,从事筹建事宜,聘请教官,修葺校舍,招考学生,制定第一期学生教练计划,等等。经过苏联顾问和廖仲恺等昼夜努力,筹建工作一切就绪。
孙中山亲临军校,发表了长篇演讲。在演讲中,他明确规定了军校的办学宗旨,即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组成以军校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从而“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他勉励学生牢固掌握革命的三民主义,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方针,学习军事知识,注重理论修养,成为“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的救国救民的责任”。
翌年创立黄埔军校,苏联派来数十名教官,并提供经费和武器装备。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6月16日 正式开学,孙中山率国民党党政要员出席典礼。
黄埔建军,是孙中山先生在晚年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没有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革命不会取得成功。建军过程中,当时的苏联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向中国派出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军政顾问。革命军的崛起与发展,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们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