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黄埔军校的特点之一,是参照苏联红军制度,实行党代表制,一切命令法规,必须党代表附署始生效,把党和政治领导提高到首要位置上来。孙中山委派左派骨干廖仲恺为党代表,蒋介石为校长。军校的筹备工作,是由苏顾问设计,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加以完成的。
这个学校的另一特点,是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以政治教育为主。三民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主义运动、中国及世界政治问题、苏联研究、帝国主义、群众运动,都是必修课程,政治课程基本上是由共产党员周恩来(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熊雄、高语罕、于树德等主讲的。
黄埔军校筹备前期,苏联政府任命鲍罗廷为苏联驻国民党的代表,前来中国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筹建军校。
1923年10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聘请苏联人鲍罗廷为顾问,帮助起草国民党组织法及党纲党章。1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和党纲草案,并筹备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方面则根据“三大”会议精神,要求各地党组织与国民党的各级党部合作,积极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选举优秀党员出席即将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
为了在黄埔军校内设立政治委员制度,加伦和其他苏联顾问同蒋介石进行了多次交涉,这项提案终于获得国民党中执委的通过。这样,黄埔军校便仿效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破天荒地在中国军队中设置了党代表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军队成为个人独断专行的工具起了组织上的保证。
黄埔军校在开办之初,经过加伦和其他苏联顾问的努力,黄埔军校仿效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在军队中建
军校在设立党代表制度的同时,还配置了政治部。使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规化,使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与中国近代史上旧军校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标志着一支新式革命军队建立的开始。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在苏联顾问的指导和参与下,借鉴苏联红军的建设经验,制定了切实的教育内容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着重基本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对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都允许在校内公开传布。
政治教育内容是马列主义和三民主义并重,其中有社会主义、三民主义、帝国主义、工人运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苏联研究等课程。
军校的政治教育大纲规定的政治课多达26门,其中包括社会主义、三民主义、帝国主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苏联研究等方面的课程。如:《社会主义原理》、《中国农民运动》,《中国职工运动》、《军队政治工作》、《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
军校的苏联顾问除了参与制定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之外,还经常给学员作讲演。总顾问鲍罗廷多次来校,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苏联红军的生活及政治工作。第3期学员在校期间,政治总顾问鲍罗庭也上教台作政治讲师。
加伦将军对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也很重视,强调要注意对学员进行政治教育以及军校在整个广东省政治形势中所起的作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