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0月22日星期一

第二章第五节  广东航空学校与“中山航空队”



沈阳先生 撰稿

  黄埔军是由黄埔教导团发展而来的。192546,教导团改称党军。76,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汪兆铭为军事委员会主席。826,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在粤的各省革命军队一律改称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设训练部、参谋团、海军局、航空局、秘书厅、兵工厂等机关。其中航空局直接聘任原苏联顾问李糜为代局长。航空局接管了广东航空学校。
民国13(1924),孙中山在国共合作形势的推动下,为培养中国革命空军骨干力量,9月间在广州东山大沙头革命航空基地仿效苏联军队办学模式创办“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学校于1926年后曾数次易名,但人们一般称之为“广东航空学校”。
航空局接管了原广东航空学校后,开始由苏联顾问、国民党军委航空局代局长李糜将军负责组建飞行训练班。年底改称航空学校,由李糜兼校长。广东航空学校聘请苏联、德国空军军官任教官。这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早建立起来的一所新型军事航空学校,它与黄埔军校一样是国共合作的成果。
苏联顾问李糜接任航空局局长后,除继续为原有的飞行训练工作外,并增设航空学校,自己兼任校长。“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改称为“广东航空学校”。
李糜从苏联购买“德·哈维兰”式飞机6架、“爱弗罗”式和“容克”式各1架,机身上概书“中山”两字,时人称之为“中山航空队”,亲率教练人员(内苏籍三人,德籍二人)进行教练,两期共培育黄埔学生数十名。
8月李糜回苏,由张治中继任局长并兼任军事飞机学校校长,张静愚为党代表,航空局内设军事、航政、总务三个处。杨官宇为飞机修理厂长,国民政府空军分为三个飞机队,蔡司度、陈秀、关荣分任队长。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航空学校共办了二期。第一期仅招10名学生,学员是从黄埔军校第一期优秀毕业生(刘云生等7)和广东飞行修理厂(唐铎等3)选送的,当时拥有4架教练机。
一期学生于192411月入校学习,后因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叛乱,飞机调往前方参战,影响学校正常训练。 
19257月,李糜回国,随带刘云生等5名学生赴苏联受训,由新上任的航空局长张治中任校长,黄光锐、关荣、周宝衡等任教官。
张治中是著名爱国将领,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居巢区)黄麓镇洪家疃人。张治中是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辛亥革命后,张治中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24年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
张治中任航空学校校长后,继续招收第二期学生20名,这些学生大多从黄埔军校第二、三期学生中选送。不久,将两班合并,全部学习飞行,另从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中选送20名,开办侦察班。
当时航空学校飞行班中有两位女学生,一是由广东大学预科转入的李玉英、一是航空局长朱卓文之女朱慕飞,她们开创了中国妇女参加军事飞行的先例。
19264月,张治中调回黄埔军校任职,黄秉衡接任校长。
黄秉衡(1900-1989),名钧,字秉衡,浙江余姚人。
黄秉衡早年就读于慈北锦堂小学与宁波崇信中学,后入烟台海军小学堂。
翻阅黄秉衡成长阅历,可以看到他一生的经历都与航空事业有关:

1920年赴美国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技术。
1922年回国任孙中山侍从,不久即受命组建航空学校。
1924年任广东航空学校教官及飞机队队长,校长。并一度代理航空局局长。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处长。
1929年秋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队队长。同年920日任军政部航空署副署长。
193176升任航空署署长。
1932413任军事委员会空军事务处处长。
1933429被聘为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同年任中央航空学校教育长。
1934年任航空委员会总务处处长。
193597叙任空军上校。
193651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处处长。
19375月任航空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第三厅厅长。
19383月兼任航空委员会总务厅厅长,同年充任航空委员会重庆办事处主任及重庆空军司令。
1939年奉调兰州,担任空军第一军区司令。
1940525晋升空军少将。
1941119出任空军第三路司令,同年12月奉调驻美国大使馆空军武官。
19451日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
19485月任总统府参军处空军中将参军。
1949年初去美国。
19891月,病逝于洛杉矶。

19268月黄秉衡调离航空学校,调回黄埔军校任职,由黄秉衡的同学黄光锐继任航空学校校长。
黄光锐与黄秉衡一样,他的一生经历也总是与航空事业有关。198678,黄光锐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87岁。他的名字是和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些大事连在一起的。
黄光锐(1898-1986),祖籍广东台山白沙镇龚边田心村,幼年时随父亲去美国,16岁时学习飞行。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采购军火委员会技师。191791,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为筹建空军,孙中山派遣林森和杨仙逸去美国招收和培训航空人才。黄光锐于1920年参加杨仙逸组织的飞行训练队,延至1922年底,黄光锐携带飞机器材回国,任大元帅府航空局航空队队长。
1923年,革命政府在广东成立军事飞行学校,黄光锐任首批飞行教练,后来又接替黄秉衡为广东航空学校校长。
航空学校先后聘任德国(2)、苏联(1)及中国军官李其苏、熊式辉丁纪徐、黄光锐、关荣、周宝衡、陈卓林等人为教官。
其间因抽调学生和教练机参加北伐,不能按计划教学,由苏联顾问相助,在第二期学生中选送共产党员常乾坤徐介藩黎鸿峰、李乾元等10人赴苏留学。
其余有毛邦初、李玉英等7(一说是10),于次年1月毕业。3月,毛邦初、龙文光等5名毕业生及8名飞行教官也赴苏联深造。从此,航校业务暂告停顿。
在航空学校开办期间,曾组织第一、二期学生组成飞行队参加了两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北伐战争,建有战功。
该校毕业生王勋(王叔铭)、毛邦初曾任国民革命军空军正副司令。常乾坤曾任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唐铎曾任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主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