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五四”运动爆发,鼓舞激励着中国革命知识分子。19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着力领导城市工人运动,组织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直系军阀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共产党领导人深感势单力薄,仅凭尚处于秘密状态的共产党一党之力,难于战胜强大的国内外敌人,必须争取其他革命政党的支持。
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经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军事、政治资源和人望。国民党虽不赞成共产主义,所提倡的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初级阶段革命任务却是契合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等人认为,国民党最有可能成为共产党的友党。为此,李大钊多次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
1922年7月,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行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建议,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加入国民党,从而达到改造国民党之目的。
几经失败的孙中山,深感国民党组织涣散,思想混乱,难以承担革命重任。革命运动常被军阀左右和误导。严整纪律、改造国民党,成为孙中山晚年强烈愿望。孙中山受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在革命方式上,决定放弃议会斗争,坚持以武力推翻军阀统治。
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表示愿意“与苏联建立非官方的联系”。
1922年8月,孙中山再次会见马林,接受共产国际关于改组国民党的建议。1923年5月,苏联政府答应给孙中山必要的援助,首先派出顾问,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1923年6月,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切磋合作。
1923年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发表。国民党对其原有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共产党号召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一时间国民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从1923年11月11日 登记在册的3649人,扩大到1924年1月的8280人。
鲍罗廷建议,国民党要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地方分级设立党部,党组织实行委员制、议事采取民主集中制,“以党建国”“以党治国”。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遭到国民党右翼分子的反对。谢持、茅祖权、居正、石瑛、邓泽如、谢英伯、于右任等,对“容共”政策表示怀疑或反对。
孙中山批评他们疑神疑鬼,认为“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坚持学习苏俄办党建军经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