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孙中山重返广州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后,以北伐必须先灭陈炯明叛军方免后顾之忧,自1923年夏军兴以来,即不辞劳苦,设行营于石龙,并尝亲至博罗对河之梅湖炮兵阵地督战,且命兵站将虎门炮台十五之巨炮运至梅湖,由王柏龄负责安装,向盘踞惠州城之杨坤如、熊略等叛军轰击,相持多月。
1923年8月下旬,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航空局飞机队挺进博罗东江一带,协同陆军攻打惠州,因惠州城垣坚固,乃计划以水雷改装航空炸弹进行轰炸。
9月,盘踞在惠州的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派军讨伐,并调杨仙逸率领空军轰炸敌人阵地,但因炸弹威力不足,加之惠州城池坚固,对叛军威胁不大。孙中山提出用水雷改装为大炸弹。
9月初,孙中山指示东江商运局局长王棠:“新飞机日内可到,必照应着航空局长赶将飞机配好,赶来敌前使用。航空局所需经费,至紧接济,以利进行。”又着海军鱼雷局长谢铁良,“运500磅 水雷铁壳2个,100-200磅 重4个,并带足炸药、电线、电池等物件,火速送到惠州攻城,并要谢局长亲来指挥”。
孙中山得到噩耗,深为痛惜,随即命令所属各部四出寻找烈士遗体,当时住石龙的飞机掩护队,由林伟成率领,出动火船沿海搜索,掩护队寻觅了很久,次日清晨在往博罗的回程中,发现水中有一对机翼中间夹着一具尸体,经验明确是杨仙逸的遗体。谢、苏、马、吴等烈士的遗体也先后寻获。孙中山和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决定对为革命遇难的烈士进行厚葬。
杨仙逸的遗体原本葬于广州黄花岗之东三望岗,墓碑由孙中山手书“杨仙逸先生之墓”。1927年广东省政府迁墓重建时,他的夫人程度纯要求把杨仙逸的遗体运回中山,最后葬于当时中山县一区新村蟛蜞山,也就是现在的紫马岭公园内。
杨仙逸中将烈士墓石碑刻有“杨仙逸先生墓”,下款为孙文敬题,民国十三年字样。墓后竖立杨仙逸中将长方碑亭一块,文曰:
杨仙逸烈士字学华,号铁庵。中山县人,曾参加太平洋夏威夷中国同盟会为会员,十八岁有志献身祖国航空救国事业:初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机械科;后毕业于茄弥时大学航空科。民国七年,应孙总理命旋沪佐理戎机;民国八年,入闽组织飞机大队,任总指挥;民国九年,驾机回粤讨逆炸观音山(即今越秀山),旋复任总统府侍从武官;罗致同志数十人资助赴美入航空专门学校训练,分批毕业回国效劳;今粤东航空人才之盛,皆由其手造。民国十一年,帅命为大本营航空局长;曾亲制乐士文飞机,组成我国空军武装力量,巩固国防;民国十二年,随同孙大元帅东征陈逆炯明,是年秋,九月十二日 ,奉命往博罗县梅湖,在军舰检阅水雷爆发,不幸与随行助手谢、苏、吴、马四同志共殉国难,年三十二。帅令追赠陆军中将葬于黄花岗之原。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航空处同胞联请“广东省政府”拨给国币,咨请“革命纪念会”邀同先烈介弟“广东航空学校”校长杨官宇飞机师等战友将其生平事迹勒诸金石,永垂不朽。
“广东省政府”立石,民国十六年一月五日 。
环顾杨仙逸中将烈士墓四周,前有邓仲元上将墓亭,右旁为老同盟会员革命志士潘达微先生坟墓,毗邻而居。青山有幸埋忠骨,春风芳草伴英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缅怀先烈,倍增惆怅;碧血千秋热,黄花万代香。云山苍苍,珠海泱泱,瞻仰高风,山高水长;浩气长存,永留青史。
杨仙逸殉国以后,孙中山为纪念杨仙逸烈士毕生献身祖国航空事业,表彰杨仙逸烈士献身“航空救国”的贤劳功勋,除追赠航空局长杨仙逸为陆军中将军衔外,并饬令中山县长黄居素(原大元帅府侍从秘书,是中山先生同乡),亲笔手谕中山县政府拨专款假座中山县石岐镇南门杨家祠修建“仙逸中学”,以资纪念革命英烈殊勋,以作后人楷模;同时面授杨仙逸烈士夫人程度纯女士主持校务,担任该校校长。
程度纯校长在任期间,慨然将杨仙逸烈士遗产二万余元捐献出来,作为“仙逸中学”扩充教学设备,图书仪器费用。校董会主席为宋庆龄,校董为孙科、张惠长、唐绍仪、黄居素、李仙根、杨子毅等人。历年来仙逸中学为中山县培养了不少地方建设人才。
杨仙逸与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鱼雷局长谢铁良以及飞行员吴顾枝、马瑞麟等百余人罹难后,国民政府命定每年9月20日为“航空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直至广东空军归并中央后方才取消。
当年10月,陈友仁接任航空局长,所属飞机制造厂改为飞机修理厂,厂长一职初为李其苏,不久改派周宝衡接充。
围攻惠州时,陈炯明以飞机空袭防不胜防,乃派遣奸细至大沙头飞机厂场库纵火,烧去飞机和器材一批,“乐士文”号也被焚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