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第十五章第一节  国民党改组的前前后后


第十五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
沈阳先生 撰稿
第一节 
国民党改组的前前后后


在研读中国近代史时,几乎很少有人会知道“国民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区分,也很少有人能理顺“中华革命党”与“国民党”的区别。只有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才能探索民国空军的发展史。
19232月,廖仲恺受孙中山委托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宣言条款进行具体磋商。3月廖仲恺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5月廖仲恺任广东省长。10月以后廖仲恺被孙中山委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当时的国民党是由同盟会等五党合并而成。那就先从了解同盟会开始作民国史探索之旅。
1912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同盟会认为其“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实现共和”的革命目标即将实现,将来实行共和国体,需要政党政治。122,同盟会在南京举行会员大会,讨论将同盟会改组为政党的有关问题。决定将同盟会改组为政党,将誓词改为“推翻满清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推选汪精卫为总理。汪精卫推辞不就位,改组搁浅。1912716,同盟会总部召开会议再次讨论改组问题。宋教仁等提出的改组同盟会方案,因田桐、蔡元培等多数人坚决反对,未获通过。721,同盟会夏季会议上,宋教仁、孙毓筠、张耀曾分别当选总务、财政、政事部主任,改组派占了上风。
19126月,同盟会首先与以李万铨、李安陆为主要成员的全国联合进行会合并;87,与以谷钟秀、殷汝骊、彭允彝、蔡锷、沈秉堃等为主要成员的统一共和党和以岑春煊、伍廷芳、程德权、王人文为主要成员的国民共党合并。以伍廷芳、王宠惠、陈锦涛、许世英为主要成员的国民共进会和以董之云、许廉等为主要成员的共和实进会、以贡桑诺尔布等为主要成员的满蒙联合会也愿意加入合并。
825,国民党合并成立大会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选举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王宠惠、王人文、王芝祥、吴景濂、张凤翙、贡桑诺尔布为理事,胡汉民、胡瑛、柏文蔚、温宗尧、李烈钧、沈秉堃、张继、唐绍仪、陈锦涛、褚辅成、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谭延闿、徐谦、阎锡山、孙毓筠、景耀月、蒋翊武等为参议。93,理事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孙中山委托宋教仁代理理事长职务。
合并后的国民党宗旨是“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党纲是“一、保持政治统一;二、发展地方自治;厉行种族同化;四、采用民生政策;五、维持国际和平”。
国民党成立后,极力主张政党内阁、责任内阁、议会政治,与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相抵触。袁世凯一面敷衍、麻痹国民党人,一面以财政拮据军费难筹为由,解散、缩编民军武装,为武力解决南方各省作准备。
国会成立,国民党获得众议院596席中的269席、参议院274席中的123席,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对袁世凯独断专行形成制约之势。
袁世凯视国民党如在喉之鯁,非去之而不快。内阁总理唐绍仪不满袁世凯事事掣肘,丢下辞呈潜离北京。宋教仁辞去农林总长职务南下,揭露现政府之短,宣传政党内阁之必要。
1913年年320日晚10点钟,宋教仁遇刺身亡。国民党在国会中失去核心人物,暂由吴景濂主持联络。袁世凯的威胁利诱,促使国民党分化为孙毓筠、王芝祥、王人文、于右任、章士钊、李经羲等的国事维持会、以刘揆一为会长的相友会、以景耀月为会长的政友会、朱兆辛的集益社、以公刘为会长的癸丑同志会、郭人漳的超然社,此外还有政友俱乐部、潜社、大公俱乐部等等。国民党的分裂,大大削弱了其捍卫共和的战斗力。
孙文、李烈钧等与袁世凯的矛盾开始激化。55,江西都督李烈钧、湖南都督谭延闿、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下令免除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都督之职。725,京师高等检察厅逼令吴景濂开除黄兴、陈其美、李烈钧、柏文蔚国民党籍。84,国民党总部遵令将四人除名。袁世凯和国民党激进派的合作彻底破裂。
1913114,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国会议员。议会438名国民党议员徽章和证书被收缴,致使参众两院无法达到法定开会人数,国会无法运作。
孙中山等号召“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统治。但“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陈其美、李烈钧等流亡日本。袁世凯宣布解散国民党;解散宪法起草委员会;解散国会;废止《临时约法》,实行总统制。
孙中山目睹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心有不甘。他认为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不服从,无统一”,“不肯服从一个领袖的命令”,致使“党魁则等于傀儡,党员则有类散沙”,决心重组新党,拯救革命。
孙中山对二次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对黄兴等人的指责,对政治形势分析和今后斗争策略和重组新党的动议,遭到黄兴、李烈钧、柏文蔚、陈炯明、熊克武等军事负责人的反对。
孙中山的主张却得到陈其美、胡汉民、张静江等人的支持。经过前期准备,191478,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筑地精养斋召开成立大会。会议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协理。黄兴不赞成中华革命党的组织原则、入党手续,拒绝就任协理一职。
中华革命党总部设总务、党务、军务、政治、财政五部,分别由陈其美、居正、许崇智、胡汉民、张静江担任部长。国内十八个省,每省设立一个支部,五十七个支部,有三十九个设在海外,有党员一万多人。中华革命党的宗旨“实现民权、民生两主义”,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民国政府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
为避免国民党内矛盾激化,黄兴离开日本前往美国。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李烈钧、熊克武、钮永建、程潜、李书城、李根源、邹鲁、陈独秀、谷钟秀、殷汝骊、彭允彝、吴景濂、张耀曾等,于19148月,在日本成立欧事研究会,以黄兴为会长。欧事研究会持稳健反袁主义,敬重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
中华革命党积极开展讨袁武装起义,先后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地发动大小起义四十多次。革命党人光复了山东十几县,刺杀了袁世凯的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策动了肇和舰起义等等。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党,主张民主宪政,拥护袁世凯实行“开明专制”。民国成立,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在南北争都、瓦解同盟会、反对临时约法、宋案、大借款案、二次革命等问题上,始终拥护袁世凯反对同盟会和国民党。但袁世凯帝制自为,以梁启超、蔡锷为代表的进步党彻底绝望了,他们毅然决然举起讨袁护国旗帜,与孙中山等革命派站在一起。
1225,拥护共和、反对帝制、武装讨袁的护国战争爆发。讨袁护国炮声隆隆,报章杂志口诛笔伐,除日本外,列强各国均不承认这个“私生子”中华帝国。
1916322,袁世凯宣布,自323起取消帝制和洪宪年号,恢复总统制。66,袁世凯忧郁而死于北京新华宫。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恢复临时约法,各省取消独立。191681,国会参众两院会议重开。北洋军阀也分裂成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中华革命党总部由日本东京迁入上海环龙路44号。1916725,总部下令,停止军事行动和党务、组织行动。山东的革命军交出了武器,广东、四川、福建等地的革命军相继解散。
中华革命党在国外成立,又是秘密团体,在国内党员人数有限,成立之初就遭到黄兴、李烈钧、陈炯明、柏文蔚、熊克武等国民党人反对。大部分国民党议员未加入中华革命党,仍以国民党员身份参加国会活动。
革命党分裂成孙、黄两派,削弱了反袁力量,给袁世凯破坏共和以可乘之机。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欧事研究会的国民党人幡然醒悟。191559,黄兴、李烈钧、陈炯明、程潜、柏文蔚等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袁世凯丧权辱国。反对袁世凯卖国称帝的观点和主张,向孙中山靠拢,强调“反袁斗争主要是武装对抗”,痛斥“筹安会”变更国体之谬论。欧事研究会与中华革命党重新言归于好,愿意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共同反袁。孙中山也表示要会见黄兴,商讨合作,共谋“第三次革命”。
孙中山既是中华革命党的总理,也是国民党的总理。中华革命党大部分成员在海外,在国内属秘密组织,其党员仍被看成国民党党员。即便海外支部,因需报当地政府备案,大多仍沿用国民党名义。中华革命党在海外则名实不符,在国内则实至而名不归。
遭受挫折的孙中山,因此决定利用国民党广泛人脉,扩大革命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改组中华革命党。改组后的党名在国民党前加中国二字,既延续国民党组织,又区别于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
19191010,孙中山发出通告,废止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下仍简称国民党)。党的规约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入党需由党员二人介绍,填具愿书,方可入党;原中华革命党员,皆得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党员需遵守党的宗旨和规则;党员不得兼入他党等等。党的总理由孙中山担任,他指定居正、谢持、廖仲恺分别担任总务、党务、财政三部主任干事。
国会恢复后,一些国民党员议员回到北京,与黎元洪站在一起,与段祺瑞的皖系军阀相抗衡。之后,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直隶河间人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奉天海城人张作霖为首的奉系三股势力。直、皖、奉三雄你争我斗,都想利用手中的武装夺取中央控制权。直皖战争以皖系军阀失败而告终。后奉、皖两系开始合作,并与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形成铁三角,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
1922429,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1924915,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
同北洋军阀相似,护法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广西、云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等主动与直系军阀相勾结,未经孙中山同意,宣布停止战争,拥戴黎元洪或冯国璋为总统,运动各省自主,改组广东军政府,另设联合会议,轮流任主席,以剥夺孙中山的权力。军政府大权遂为陆荣廷、岑春煊所把持。桂系、滇系军阀不接受孙中山领导。孙中山只有陈炯明一个军可做依靠,愤然辞去大元帅之职,离粤赴沪。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失败后,北方为徐世昌所盘踞,南方被陆荣廷所占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