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第十一章第四节 1922,孙中山黄埔永丰舰蒙难记




沈阳先生 撰稿

1922年,孙中山在南方广州组成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出任“非常大总统”,并挥师北伐北洋军阀。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以便自己夺取政权并集党政军权力于一身。
此前,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党政军一体化治国方略发生了异见,陈炯明主张先在广东搞好民主宪政,仿照美国,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仿的联邦政制,逐步走向全国和平统一,这个主张,史称 “联省自治”。
陈炯明与孙中山两人产生了分裂。陈炯明的亲信叶举于1922616日凌晨发动了兵变,意欲将孙中山赶出广东。孙中山曾说过,徐世昌如果主动下台,他也下台。但徐世昌辞职后,孙中山不愿意放弃权力,并拒绝了蔡元培等人所提出的要求。叶举提出:请孙中山兑现他与徐世昌一齐下台的诺言。
叶举开始行动时,他并不想置孙中山于死地,只想将孙中山赶出广东,所以在开炮前让人打电话给孙中山透露了消息,让他赶快逃跑。孙中山得到粤军通知,粤军部队将攻击粤秀楼,情势危急。孙中山不得已而只身逃出,终于到达黄埔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上。
陈炯明与孙中山公开撕破了脸,并囚禁了时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孙中山的助手廖仲恺。但陈炯明趁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回到广州时,派洪兆麟跟踪来到何香凝的家里,要求何香凝陪他去永丰舰面见孙中山。
洪兆麟表示,若是孙中山不再向陈炯明的叛军开炮,就立即释放廖仲恺。
何香凝觉察出这是加害孙中山的一个阴谋,立即回答说:“我不能为了仲恺的性命而加害孙先生!”并且直截了当地对洪兆麟说:“我是不会离开广州的。你们想什么时候派人来抓我,我也不怕!”
洪兆麟见诱说不成,只得扫兴地走了。
7月初,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应陈炯明之托,携陈炯明亲笔信登舰谒孙中山,该信原文如下:

  大总统钧鉴:国事至此,痛心何极!炯虽下野,万难辞咎,自十六日奉钧谕,而省变已作,挽救无及矣,连日焦思苦虑,不得其道而行,惟念十年患难相从,此心未敢丝毫有负钧座,不图兵柄现已解除,而事变之来,仍集一身,处境至此,亦云苦矣!现惟恳请开示一途,俾得遵守,庶北征部队,至免相残,保存人道,以合天和,此后图报,为日正长也。肃此,即请

       钧安!
                             陈炯明敬启六月廿九日晚

陈炯明此信貌似谦恭,实则要求由彼收拾局面,其所谓“恳请开示一途”,明眼人皆知为“请孙下野”的另一措辞。
孙中山当时态度坚定,他对钟荣光说:“事已至此,唯一办法就是竞存真能悔过前来相见,他能如此,我不仅宽恕他,而且还要用他,你可转语竞存,办法就是如此!”
钟荣光回去后,即再无下文。此时陈炯明已逐渐出面主持叛乱。
由于叛军兵力上居优势,孙中山于7月初虎门失守,海军方面之“海圻”、“海琛”、“肇和”三大舰又为陈方收买驶出黄埔,局势至此渐趋恶化。
孙中山在舰上惟盼北伐军能迅速回师应援。因罗翼群过去与第一师官佐多有交谊,孙中山遂许罗翼群折返香港,绕道汕头入赣,争取梁鸿楷等人参加回师讨逆。
7月中旬,罗翼群微服由汕头经揭阳、兴宁沿粤赣边境绕道抵达南雄、始兴,与胡汉民、许崇智等取得联络,罗翼群告诉他们沿途会见第一师部分队伍陆续向东江方面南返,但不见到梁鸿楷等重要军官(后始闻得梁已先行),似此脱离许崇智指挥,恐有异动。此为间事。
当陈炯明、叶举等发动616兵变之际,胡汉民以大本营文官长留守韶关,其时留韶薄弱,仅有警卫团的张发奎一营,由于来攻叛军处优势,胡汉民被迫率部向始兴、南雄北行。
许崇智、李烈钧、李福林、朱培德、梁鸿楷、黄大伟等闻变即在赣州开会,决定由许崇智领第二军、梁鸿楷第一师及朱培德、李福林、黄大伟等部回师,李烈钧以参谋总长名义率所部赣军留守赣州。
但回师时,陈炯明、叶举已命叛军大部队到达韶关,以阻北伐军南下;而奉命回师之梁鸿楷第一师行抵信丰三南即不听命令,擅自退往东江河源,初抱观望态度,不久,该师陈修爵、谢毅两团竟受陈炯明、叶举之命参加叛变,反戈攻击进攻韶关之北伐军(该师徐汗臣、陈济棠两团还未加入)。
7月下旬,韶关翁源方面战事非常激烈,旋以叛军利用广韶(后扩为粤汉)铁路增援接济便利,北伐军则两月来转战疲劳,韶关方面之许崇智、李福林、朱培德等部及翁源方面之黄大伟部均死伤颇大,兵员弹药均缺乏补充。 
当时虽得湘军陈嘉佑部增援,但帽子峰阵地终再得而复再失。时第一师陈修爵等部既加入叛军在韶关方面反戈相向;陈光远(赣督)、沈鸿英(已投附吴佩孚)等敌军又自北南下夹击回师北伐军,李烈钧因亦退出赣州而至南雄,叛军又派人(闻为罗辉堃等)向北伐军各军分化诱降,以致第二军许济师一夜间逃走了一大部;李福林军内部意见亦不一致,高级主要人员中有主张投陈以保存身家者,即如所部两个支队司令李雍、李芳及总参议李朗如均同时离队(这是李福林在始兴紧急会议时亲口报告的);黄大伟军方面亦迭告急,无可再调增援。
此时胡汉民、许崇智、李福林等均在始兴前线,罗翼群亦到达,在始兴开紧急军事会议,鉴于军事形势失利,决定第一步在韶关方面各部撤至南雄,黄大伟部则撤退至龙南待命。许、胡等到南雄后复与李烈钧会商,均认为现况如此,北伐军已不能再战,必须脱出距敌较远地方,从事休整,再行相机反攻。
于是李烈钧率赣(李明杨等)滇(朱培德)湘(陈嘉佑)三部退往湘边,许崇智率第二军及李福林、黄大伟两部退往赣东。罗翼群随胡汉民及大本营人员(其中有林云陔、陆幼刚、黄昌谷等)则随许崇智军退至瑞金(张发奎营自韶关败后入山,故后来张有土匪之诨名)。
罗翼群回忆说:沿途可见我军残败之余,士气沮丧,粮弹两缺,大家对革命前途深抱焦虑。当北伐军退至安远时,曾拟有从寻邬乘虚入平远、梅县,进取潮汕,以迎中山先生率海军来汕头之计。但据探报:洪兆麟已率叛军数千进至平远大柘、八尺,并有向会昌筠门岭截击我军之讯,乃决定全部移至瑞金休整。
19226月,陈炯明叛变,派兵围攻总统府,孙中山粤秀楼脱险后,退到黄埔,座镇永丰舰。永丰舰,曾伴随孙中山一齐战斗,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
永丰舰是19108月,清政府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统制萨镇冰赴日本考察时,耗资68万日元(当时1日元约合1两白银)向日本三菱船厂订制的炮舰,舰长62,排水量780吨,时速13.5海里。配有阿式十生的五炮1门,阿式七五的炮1门,阿式三磅4门,马式一磅2门。配员180136人。1913年驶泊上海,编入北洋舰队第十舰队,命名为“永丰”舰。19177月,由海军总长程璧光率领随孙中山南下护法,编入西南护法舰队。
孙中山粤秀楼脱险后,座镇永丰舰,率领“永翔”、“楚豫”等七艘军舰驶进省河,沿途指挥各舰炮击大沙头、白云山、观音山敌军据点,反击陈炯明叛军。因未得到岸上陆军紧密配合,未能收到预期效果,随即退回黄埔。
78,温树德叛变,孙中山在黄埔再度脱险,乘永丰舰并率各舰离开黄埔,驶往新造河面。当晚,孙中山在永丰舰再次召开会议,研究作战计划,决定舰队暂时驶入紧靠沙面外国租界的白鹅潭。
710,永丰舰到达白鹅潭。
孙中山和蒋介石在广州珠江河面的永丰舰上,与陈炯明战斗了一个半月。由于陈炯明经常策动海军叛乱,并不断用鱼雷威胁孙中山的炮舰。孙中山在舰上获悉北伐军回师失利,知待援无望,始以89乘英国“摩轩”号出香港转乘商轮以13日到达上海。
在陈炯明叛乱事件中,廖仲恺遭陈炯明囚禁,身上一段时间锁了三条铁链,生命垂危。后来,孙中山、蒋介石离开广州,廖仲恺也在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等人的营救下,脱离广州前往上海与孙中山会合。
8月,入赣北伐军回师讨伐陈炯明,航空队折返粤北南雄多塘铺飞机场,因油尽且腹背受敌,不得已将全部飞机付之一炬,以免资敌。
陈炯明叛变期间,留守广州的航空局被陈收编,任陈应权为航空局长,航空队则由林安与余百炯负责。
陈炯明叛乱事件为孙中山北伐统一大计之一次重大挫折。孙中山的非常大总统一职,从此也就永远消失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