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南北议和暂达成协议的停战期间,援闽粤军开始进行整训扩编。
由于援闽各战役,援闽粤军缴获北军械弹不少,沿途又添招士兵,此时实力已大有增加。扩编结果,全军分为两个军,陈炯明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军部未另立),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邓仲元仍为总司令部参谋长。
两军仍以支队为编组单位。
第一军有李炳荣、洪兆麟、熊略、罗绍雄、邓本殷等各支队及梁鸿楷、黄凤纶、丘耀西、陈炯光等各统领(相当于团长)。
第二军有吴忠信、关国雄、蒋国斌、谢文炳等支队及孙本戎所率之卢兴邦民军(卢部始终在尤溪、大田、德化等县驻扎,不肯外调)等。
陈炯明原任蒋介石为支队司令,但蒋介石当时自视颇高,认为陈家将领出身与素质复杂,大有“羞与为伍”之意,故辞不肯就,又改委以炮兵司令,蒋介石仍不就,旋去上海(直至翌年粤军回粤进至东江附近始来就第二军参谋长职),人谓其赴沪系为从事交易所投机买卖云。
扩编完竣不久,许崇智来永安设第二军司令部,初以其旧部黄国华为参谋长(后粤军回粤,改以蒋介石为参谋长)。
当时援闽粤军兵力已不下两万人,分驻闽西、闽南十余县进行整训,唯所占地盘不大,且多属贫瘠地区,筹饷十分困难。
此时孙中山虽在沪迭向华侨募款并遣廖仲恺携款赴漳州慰劳及接济,但所得究属有限,月饷往往不能依时发出。
当时陈炯明曾命军需处设造币厂铸造低色毫洋搭发所部军饷,但终以成色太低,往往为市面拒用。
陈炯明又令所部砍伐樟树制造樟脑出售,得款以补助饷项,以致驻地数百年的老树均被斩伐殆尽。有时总部为了济急,甚至以种鸦片及贩卖鸦片为筹款手段。凡此种种,虽迫而出此,但均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且大大影响部队纪律。
陈炯明虽感到长驻福建,不仅丧失民心,且使部队腐化,但犹顾虑实力不足,对回粤尚乏信心。
孙中山在沪洞悉援闽粤军处境,乃命朱执信、廖仲恺等一再赴漳州鼓励陈炯明率师回粤,并允负责筹拨回粤开拔费,至此,陈炯明始下回师广东的决心。
自1918年5月孙中山离粤后,广州的政权在桂系操纵下,已改组军政府为以岑春煊为首之七总裁政权,孙中山虽被列为七总裁之一,由于国会派代表赴沪敦劝,勉强接受总裁证书,表面上暂不与桂系破裂,但一切均不过问。
此时北洋军阀直皖两系斗争激烈,皖系段祺瑞内阁被直系吴佩孚等推倒后,仍力图挣扎。
由于一时利害关系,逐渐形成孙中山与段祺瑞之间暂时性的谅解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孙中山既决心以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自然有利于皖系收回已失的闽南、闽西地盘。因此,在段祺瑞指使下,闽督李厚基一面与粤军很快达成停战划界协定,并进一步对粤军回师采取支持态度。
此时闽南方面尚有浙军陈肇英师及地方军队张贞、杨子明等数千之众,皆与岑春煊方面有所勾结,可能使粤军回师受到一定掣肘。
1920年春,陈炯明为了解除粤军回粤后方的威胁,决定对陈、张、杨各部进行扫荡歼灭。
当时会调第一军、第二军中战斗力较强的五六千人由许崇智指挥对陈、张、杨各部予以先发制人之袭击。罗翼群当时率部驻连城,亦曾奉命率所部第九营及临时拨归指挥之陈修爵营(原邓本殷支队)担任一路,其他为李炳荣、邓本殷等支队,双方激战于泉州溪尾、官桥等地。
此次扫荡结果,陈、张、杨等虽败而退入山地,但粤军亦难深入。
于是由许崇智函约他们三人当面言和,说明大家都是同盟会同志,应该服从中山先生,并许以较富庶之永春等地为彼等防区,问题遂告解决。
与此同时,粤军方面复派邓仲元、吴忠信和李厚基及其参谋长张哲培(清末曾任广东新军协统)秘密协商,由李暗中监视陈、张、杨等部,使不至为粤军回师的后患。
李厚基亦乐得答应,还接济粤军子弹若干万发,作为孙、段合作“送客出门”的人情,当时并由李厚基派张宗英、黄干甫二人随粤军表面为联络人员,实则暗中观察军情。
粤军后方问题解决后,中山先生又命廖仲恺自沪携款至漳州催促陈炯明出发。
7月间,粤军所属各部队分别奉令移驻指定之闽粤边境集中,随即下令誓师回粤讨伐桂系。
第一期作战计划大体上是:全军分为三路,以许崇智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二军全部由上杭、永定以攻蕉岭、大埔而趋梅县、兴宁;以参谋长邓仲元为左翼军总指挥,率洪兆麟、梁鸿楷等部由云霄、诏安以攻澄海、汕头;以参谋处长叶举为中路军总指挥,率李炳荣、邓本殷、罗绍雄、熊略等部从平和进攻饶平、潮安,突破丰顺、紫金并策应左右翼;以张醁村为兵站总监,留守漳州担任后方勤务。
军事行动开始后,粤军在兵力上虽仍处劣势,但由于桂系统治广东四年,作恶多端,民愤甚大,政治上十分不利;加以孙中山革命旗帜鲜明,陈炯明又以“粤人治粤”、“实行民主政治”为号召,并曾一度对克复各县试行民选县长,因此,大受当地有力者的拥护,战事进行十分顺利,各路皆能依照计划完成任务。
此时左翼军以桂军驻汕统领周辉甫、魏耀奎(均广东梅县人)之反正关系,不到一周,即击溃桂军军长兼潮梅镇守使刘志陆所部而占领汕头,并推进至揭阳、潮阳。右翼军向蕉岭、梅县、兴宁前进亦甚顺利。当时我以第十二统领率所部三营充先头部队,由上杭入蕉岭,在梅县近郊打了一天,击破桂军军长兼惠州督办刘达庆所辖吕贵统领而克复梅县,以后直下兴宁、五华均无战事,直至老隆始稍遇抵抗,随又直趋龙川,据悉敌在黄田、义合设防。
其时有赣军赖世璜三营拨归罗翼群指挥,兵力更加壮大,遂沿东江两岸前进。所向辄破,略有俘获,并迫降敌军一个连,于是直向河源前进。适遇敌援沈鸿英部赶到,激战两日,遂相持于南湖附近。中路自饶平克复后至高陂、丰顺等处遇到桂军司令卓贵廷所部六七千人顽抗,战事相当激烈,幸而潮汕已下,东江上游又已被粤军攻占,卓部闻悉节节后退,退至河源属石公神附近,被杨坤如统领截击,全部溃败,卓本人及所属大批官兵被俘虏。杨坤如因此役殊功被擢升为司令,准其将所获人枪扩编部队。当时粤军常以此方法鼓励所部,亦颇有效。
第一期作战至此算是全部胜利。陈炯明即进驻老隆设立总部行营,并委姚雨平为汕头卫戍司令,率反正的桂军周、魏两部负当地巩卫之责。而张醁村之兵站总监部亦由漳州移至汕头。
莫荣新、岑春煊等在广州闻桂军在前线被击溃,潮梅全区及东江上游已为援闽粤军所占领,震惊之余,亟派其素称知兵之大将林虎、李根源率重兵向东江增援。以林虎率所部全军及马济军长一部水陆并进,集结于惠阳、博罗,而布防横沥、平山、淡水之线,以拒粤军中路军与左翼军;李根源率海疆军(夺得李烈钧所统滇军之改称)出龙门、平陵、回龙协同沈鸿英以拒我河源一带之右翼军。
于是援闽粤军作第二期作战部署,军队区分约如前,惟因在溽暑苦战两月,无暇整补,忽遇强敌,全线为之一阻。又经匝月之苦战,粤军右翼军在河源南湖,左翼军在平山、淡水与敌相持,中路军则在古竹、兰塘方面策应左右翼,但均无进展。
正焦急之际,魏邦平、李福林两部在广州省河(珠江)宣布独立,初以兵谏为名,劝莫荣新退出。莫荣新一面向广西调兵增援,一面命省长杨永泰佯许魏、李二人以特殊权位,共阻粤军。但魏、李不为利用,乘桂军增援未至,即集合所部及江防舰队一部在省河起义。
此时粤省各地地方团队以及民军亦乘机到处袭击桂军交通,使在前线之桂军林、李各部腹背备受威胁,被迫向后撤退。莫荣新见大势已去,遂下令退出广州,向西北两江方面撤退至梧州贺县一带防守。
援闽粤军遂沿东江南北两岸进克东莞、石龙、龙门、增城,至是年(1920年)10月下旬克复广州。
在此次粤军回师进军到东江期间,蒋介石始来第二军任参谋长,随兼任右翼军前敌总指挥(许崇智因疲劳患小病)。
罗翼群当时率部按照蒋介石指定路线由博罗杨村、响水经增城直至江村待命,沿途未与敌军接触,盖敌遁已远矣。跋涉五六天,发现当时广东十万分之一地图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如道里远近、山川形势、村落位置等,每与实际不甚相等,于行军利用上反生错误。此乃当时广东陆军测量局工作的缺点,以后我曾提出请其改正。
援闽粤军克复广州后,孙中山在沪闻捷大喜,于是以中国国民党总理名义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不久,广东全省大局已定,在省内的一些桂军残余及海疆军均分别接受编遣。广东此时又重新成为孙中山领导下的一个革命根据地。
在援闽粤军回师广东期间,朱执信冒险入虎门策动丘渭南(桂系虎门要塞司令)反正,不幸牺牲(9月21日 )。当时海内外人士均大为震惊,孙中山更深抱失一股肱之痛,以后每一道及为之欷歔不止。
当时中共领袖陈独秀曾挽一联云:
“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