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0月19日星期五

第十六章第二节  黄埔军校平定商团叛乱之战



沈阳先生 撰稿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黄埔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
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 
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
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平定商团叛乱是黄埔军校建校以来的第一战。
1924年秋,英国汇丰银行广东分行买办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反动武装商团军,自任总长,策划商团军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权。
1924年,孙中山准备再次北伐。商团与革命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锐。
商团设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武装商团军,陈廉伯自任总司令。
陈廉伯是一个英国籍的汇丰银行支行的买办,向来仇视革命。陈廉伯加快通过汇丰银行走私预订军火的进程。
1924810,运载共计9841支枪、337万多发子弹的走私军火的货轮抵达广州,被国民政府全部扣押。
陈廉伯于812宣布罢市,要挟孙中山发还军火。他还与陈炯明勾结,准备进攻广州。
为了给陈廉伯打气,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翟比南通告革命政府:“如遇中国当局向城市开火时,英海军即以全力对待之。”
对此,孙中山发表《为广州商团事件对外宣言》,并致电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提出严重抗议。
陈廉伯再度下令全市总罢市,直到酿就“双十惨案”。
1010是辛亥革命纪念日,商团军向参加双十节游行、反对商团的民众开枪,发动了武装叛乱。
14日,孙中山下令蒋介石指挥平定商团叛乱,各部悉数归蒋介石指挥。孙中山发电文给蒋介石“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
当夜,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仗正式打响。
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及各军将商团分割包围,并施以火攻。
日出时,革命政府军队攻占西关商团总部,商团军溃败。黄埔弟子军初显威力。
16日,商团正式乞和,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等人。缴获的武器,被用于武装黄埔教导团。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926日落成,碑座高40,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
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遭日本战机炸毁。现已全面修缮。建有中山公园、仲恺公园、中正公园、济深公园;张之洞倡建的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等景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