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袁世凯称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
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上报参政院,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
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时,举行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没有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
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
当场杨度和孙毓筠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
秘书长拿出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要求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欢呼声中散会。
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生民,追怀故君,已多惭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誉无可自解者也……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
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孙毓筠等提议说,此事既属全国一致,元首亦未便过拂舆情,理应由本院以总代表名义呈递第二次推戴书。众赞成。
秘书厅仅用15分钟就拟成2600余字长文,参政院继续开会,众人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乃于当晚进呈给袁。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有经武、匡国、开化、靖难、定乱、交邻等六大“功烈”。
文中说:“前此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当日之誓词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国之国体。国体实定于国民之意向,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民意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请袁世凯称帝。
面对各省国民代表一致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应该怎么办?
12日一早,袁世凯申令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
这就是一段中国历史上的真相。袁世凯是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一致强烈推戴下,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
1915年12月,中国准备建立君主立宪制。袁世凯虽然多次揖让,最终还是接受了皇帝之尊号,准备成立中华帝国,打算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拟定《新皇室规范》,其中包括“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政治官员;永废太监制度;永废宫女采选制度;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凡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
袁世凯称帝,推行君主立宪制,帝号“洪宪”。学界不有新论指出,袁世凯改元“洪宪”,即弘扬宪法之意。从颁布的“新皇室规范”中可以看出一些“新”内容,比如某些对于皇权的监督机制和法律:自亲王以下至于宗室,犯法治罪与庶民一律;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政府官员;永废太监制度;凡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等等。
显见,尽管袁世凯同意称帝,但他主张官民犯法同治罪,党军必须分开,皇室亲属不得经商,废除了太监制度。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袁世凯很清楚,过去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经持续不下去了。他本人也曾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并在天津试点推行普选,产生议会。袁世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建设构想,历史给他的时间太短了。民国初年纷争不已,让他忙于应付,根本来不及着力于此。
但以袁世凯的个性,他应该也不会愿意成为一位“虚君”。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自幼起即随袁世凯去朝鲜及山东、直隶各地,并曾留学德国,对德国的强大和君主制印象十分深刻。有人揣测,袁世凯可能是想选择日本或德国式的君主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多方势力讨伐。
12月25日,表面支持废帝制的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3月份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
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
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
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袁世凯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洋军阀领袖。孙中山辛亥革命,袁世凯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事实上,许多知名人士和历史学家通过对袁世凯的了解和研究,对袁世凯冷静分析、客观评价,采取了有褒有贬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的共同点是:袁世凯本质上是擅长权术的旧派人物,同时也是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败笔在于称帝。
袁世凯称帝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客观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涣散。
从历史原因分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封建思想深入国人的骨子里,封建残余思想不是一时就能消除的,袁世凯想当皇帝及其能得到很多阶层的支持并成功与此不无关系。
分析当时中国,清朝刚灭亡不久,封建帝制的残余思想一直还在社会上作怪,社会上有不少阶层支持帝制,原来的维新派如康有为等人这时也沦为封建的卫道士。从国际形势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袁世凯掌握北洋新军,因此使得反对他的人都有所忌惮;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软弱妥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