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1950年2月6日,國民黨軍飛機轟炸上海。7日,陳毅親臨遭到嚴重破壞的楊樹浦發電廠視察、指揮搶修工作
1
1949年下半年,國民黨空軍不斷侵犯上海;1950年2月6日中午,國民黨軍出動B-24、B-25轟炸機和P-51、P-38戰鬥機共17架,分四批輪番轟炸了上海電力公司、滬南及閘北水電公司等地。上海的經濟受到重大損失。上海軍民在時任華東軍區陳毅司令員陳毅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保衛上海領空的戰鬥。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1949年至1950年2月,各軍區先後組建了航空處。中央軍委賦予航空處的任務是:接收、清理和保管各地國民黨空軍遺留的航空氣材,接收航空技術人員,保護和修建各地的機場和航空修理廠、氣象站等,管理各區範圍內有關航空運輸事宜。
為了解放台灣,加強華東地區的防空力量,空軍於1950年4月11日和5月3日向中央軍委報告,建議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4混成旅。該旅下轄2個殲擊機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這樣編組是為了探索各類航空兵部隊訓練和作戰指揮經驗,為部隊擴編和發展創造條件。5月9日,中央軍委批復同意,並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
空軍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直接命名第4混成旅,而不是第1混成旅,主要是仿效毛澤東早年建軍的做法。毛澤東在井岡山創建紅軍時,一開始建立的就是紅四軍。空軍把第一支部隊稱為第4混成旅,其用意是要繼承和發揚紅四軍的光榮傳統,把人民空軍建設好。
6月19日,空军第4混成旅在南京正式成立,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为了建设好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决定配备强有力的干部担任旅主要领导。8月1日报请中央军委批准,任命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兼任旅长,调第二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李世安任旅政治委员。周长胜、王志增、刘善本任副旅长,王香雄任参谋长,谢钖玉任政治部主任。
8月8日移驻上海。旅机关由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第90师师部改编组成,下设司令部、政治部、航空工程处和供应处,共308人。
2
第四混成旅下辖4个团。
驱逐第10团,于1950年6月9日在徐州成立,团部是以步兵第116师348团团部为基础组成。下辖3个大队和1个直属中队。团长夏伯勋、政委王学武。张华时任第四混成旅第10团副团长。
第10团是人民空军第一个装备喷气式歼击机的战斗团。其团部以步兵第116师第348团团部为基础组成,下辖第28、29、30大队和1个直属中队。该团7月初接收第3、5、6航校速成班毕业学员30名。
当时装备的飞机是30架拉—9型驱逐机和3架乌拉—9型教练机,于7月15日开始飞行训练。
7月25日,由徐州转到上海龙华机场,后又移驻上海大场、虹桥机场,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准备改装米格—15型喷气式驱逐机。
在改装米格-15时,苏联顾问特意对第10团副团长张华说:听说你的飞行技术很好,你能试飞这飞机吗?
张华对这米格-15观察了一下,想问一些相关技术问题,但苏联顾问不作回答。于是,张华登上米格-15,飞机起飞了,但操作系统与他平时驾驶的日式飞机完全不同。
张华凭借优秀的驾驶技术和临危不惧的冷静,平安地将飞机降落了。下机后的张华这下恼怒了,他责问苏联顾问为何在他登机时不告诉俄日飞机的不同操纵功能和操纵程序。
米格-15具有较好的飞行性能,最大平飞速度1076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55万米,机上装有1门37毫米、2门23毫米机关炮,备有200发炮弹,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喷气式歼击机。
苏联顾问却不恼火,笑着说:“你很了不起,我没有告诉你相关数据,就是想让你告诉我这米格-15与你们平时使用的飞机有那些差异,这是为了改装需要,我需要第一手的准确数据。我信任你的驾驶技术哇。”
张华平时就没啥脾气,经苏联顾问这一解释,也就冷静了许多。张华开始讲述米格-15与日式飞机的性能差异。
因为当时没有与米格-15同型的教练机,苏联顾问与张华沟通后,只能用少量雅克-17喷气式教练机代替。
根据张华的建议,米格-15作了改装。10月中旬,改装训练课目基本完成。为尽快熟记操纵程序,飞行员们加强座舱实习,在地面反复练习开车、关车和空中飞行动作。中国飞行人员掌握了喷气式飞机的驾驶技术。张华则成了第一个在改装训练中成功试飞米格-15的中国飞行员。
9月份开始改装,由苏联顾问执教,经过不到一个月的航空理论教育,9月下旬开始带飞。 由于教练机少,每个飞行员只带飞两个起落即放单飞,10月份基本上完成改装训练课目。
第10团随苏联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团训练成功后,准备正式接收该团38架米格-15歼击机和设备。
3
驱逐第11团,于1950年6月23日在南京成立,团部是以华东军区南京警备第102师306团团部为基础组成,下辖3个大队和1个直属中队。团长方子翼、政委张百春。
该团于7月初接收第三、四航校速成班毕业学员30名,装备30架拉—9型驱逐机和3架乌拉—9型教练机,7月15日开始飞行训练,7月29日移驻上海江湾机场。
第11团驻上海江湾机场,由苏军的拉-11活塞式歼击机团帮助训练,并准备接收该团39架拉-11歼击机和设备。
轰炸第12团,于1950年6月22日在南京成立,团部是以华东军区上海警备第100师299团团部为基础组成,下辖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中队,10月6日又增编一个大队。代理团长刘忠惠、政委黄文。7月初接收第一、二航校速成班毕业学员20个机组,装备20架杜—2型轰炸机,后又调入10个机组和9架杜—2型飞机,于7月中旬开始飞行训练。
第10团、第11团的飞行干部和飞行员,在苏军帮助下,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突击训练,很快掌握了驾驶米格-15和拉-11歼击机的技术。
这也意味着人民空军第一个喷气式战斗团已具有实战能力了。
4
为了建设好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刘亚楼司令员于1950年7月6日对混四旅政委李世安指示:要完成战斗任务,提高战斗力,摸经验,做榜样。一定要把部队建设好,带出好作风。要抓紧训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过好“打仗”这一关。
第四混成旅认真执行这一指示,经过紧张的训练,很快成长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轰炸第12团,于1950年6月22在南京成立,团部是以华东军区上海警备第100师299团团部为基础组成,下辖2个大队和1个直属中队。10月6日又增编1个大队。代理团长刘忠惠、政委黄文。7月初接收第1、2航校速成班毕业学员20个机组。装备20架杜-2型轰炸机,后又调入10个机组和9架杜-2型飞机,于7月中旬开始飞行训练。
冲击第13团,于1950年8月1日在徐州成立,团部是以华北军区步兵独立第206师616团团部为基础组成,下辖3个大队。第一副团长谭有福、政委葛振岳。该团于8月初接收第一、三航校第一期甲班提前毕业的学员35个机组(其中依尔—10型冲击机机组25个、杜—2型轰炸机机组10个,后轰炸机机组调给轰炸第12团),装备25架依尔—10型冲击机和3架乌依尔—10型教练机,于8月16日开始训练飞行。
5
10月17日,由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主持,有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等人参加,第10团正式接收苏军装备。
组织验收时,中央军委委托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负责,空军常乾坤、聂凤智等同志参加,并由苏联顾问、专家陪同,在上海虹桥机场指挥室房顶的平台上,观看我人民空军第一支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驱逐机部队的飞行训练表演。
第一中队由团长夏伯勋、领航主任阮济舟、射击主任邹炎、中队长刘玉堤组成,起飞后天气不好,云底高仅300米,他们都没有飞过复杂气象,飞机很快进云,幸好云层很薄,他们就钻到云下,在200米高度上通过指挥台。
第二中队也迅速起飞,顺利通过指挥台。原定还有两个中队,因天气逐渐变坏,没有起飞。
飞行结束后,陈毅司令员高兴地接见了飞行员,赞扬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最先进的喷气式飞机。
6
王弼女儿王兆作客作者上海寓所
1950年5月,萧华调任到总政,同年7月任命吴法宪为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0年6月19日,朝鲜战争爆发前一周,人民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组建,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以原第3野战军第30军第90师师部为基础,加上空司及华东航空处抽调的117名干部,共308人组成的空军第四混成旅领导机构在南京正式成立。
1950年7月12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党委由刘亚楼、吴法宪、常乾坤、王弼、王秉璋等15名同志组成。
混成四旅的成立,结束了我军建军史上单一的陆军模式。这也人民空军第一支拥有正式番号的战斗部队。
1950年8月8日空军第四混成旅移驻上海。旅下辖2个歼击机团、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张华时任第四混成旅第十团副团长。
从1950年10月19日起,第四混成旅正式担负起上海的防空任务。
1950年10月24日将驱逐第11团、轰炸第12团、冲击第13团调给空军第二旅建制。
1950年10月28日,由空军第4混合旅改编而成的空军歼击第4旅在辽阳成立,下辖2个团,除原属第4混合旅的第10团(番号仍为第10团)外,又将歼击第3旅第7团划归歼击第4旅建制,番号改为第12团。即下辖第10、12团。
1950年10月31日,空军部队番号由旅改师,并规定部队番号前不冠歼击轰炸等机种名称。空军第四驱逐旅改为空军第四师。
后来混四旅的四个团随着空军部队的不断发展,分别作了调整。
1951年2月驱逐第11团番号改为空军第4团,隶属于空2师。张华时任空2师4团副团长。
冲击第13团于1950年12月5日成立空五师时,又调归该师建制,番号仍为空军第13团;轰炸第12团于 1951年1月10日成立空十师时,调归该师建制,番号改为空军第28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