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鹰击长空(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梦)前言


前言: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之研究

沈阳先生 撰文



半个多世纪来,我一直喜欢阅读、学习、研究历史,曾编撰了《中国贡品文化》等书籍,实际上是从朝贡制度、贡品文化等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历史作了一次梳理。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又关注于中共空军史研究,这就不得不研究国共之关系,不得不研究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可以说研究孙中山历史和思想的人太多了,因为太多了,也就众说纷纭,有些叙述就变得让人如坠入云雾之中。我是专注于研究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及他曾经为此做过哪些事,结果陷入了研究误区,不全面地了解和知晓孙中山的一生和理想,那就无法解读他的航空救国思想。
我在非常迷茫和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化费大量的时间去重读清末民初史,研究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共和的起因和背景,研究国共合作和国民党、共产党的历史,研究民国空军和中共空军的发展历史……被真相掩盖的历史是那样地泛滥,那样地颠覆了真知。
读史对我而言,无力去为了改变世界和社会而去进行解读或传教,我只是为了增长知识,从历史中反思社会堕落和进步的原因,从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历中去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我写史也不是图什么流芳百世、功名虚誉,可以说我的家人中也没有人会阅读这类淹没的故事。现今的社会正变得现实和冷漠,更多的中国人都在为自己而活,为钱而奔波,曾经的理想和抱负已被麻将和街舞所代替。我写史,更多地是成了个人的时间消磨。
  如今在野的国民党已成了历史,共产党的媒体也不再宣传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被国共同呼的孙中山,也成了近代中国旅游景点中的点缀。纵观孙中山的一生,国共都声称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是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研讨清末民初史,我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撰写笔记,这是个人的学习方式,只代表个人的理解和认知,故不会在乎旁人的议论。尤其是对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去作评议,更是自己对自己的理解所作的笔录。基于此,《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梦》所撰材料并不局限于他的航空思想及空军创建实践,更多的是对他的革命生涯进行简单地梳理。

一,从孙中山的名号和信仰说起

孙中山(1866年11月12--1925年3月12),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孙中山名“文”,这是他在家乡上学时所取的训名。
字“载之”由名“文”而来,取“文以载道”之义。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但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孙中山的谱名“德明”,是族谱上的名字。幼名“帝象”,这“帝”字乃亲人为其请求“北帝”神,护佑之意。
  孙中山的号、教名“日新”,取自《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语。1883年于香港加基督教受洗时的署名,亦即教名。
  孙中山的另一个号、教名为“逸仙”,由汉文教师区凤墀牧师依“日新”之粤语谐音所改。1903年革命人士章士钊将日本人宫崎寅藏(即宫崎滔天)之著作《三十三年之梦》翻译为《大革命家孙逸仙》时,将本姓与化名连用,“孙中山”就成为后人对孙文的通称了。
  中山樵是孙中山的化名。1897年,孙中山为掩护于日本流亡之行踪,日本友人平山周在陪同他投宿旅馆时,想到附近有华族中山家宅邸,加上该家族成员中山庆子乃明治天皇生母,同时孙文亦钦佩明治天皇推动明治维新之举措,便为其取日本姓为“中山”,加上自取之“樵”。
  孙中山的另一个化名“高野长雄”,是为纪念日本维新志士高野长英医师而命名。
孙中山还有一个罗马化的姓名:Sun Yat-sen.这是“孙逸仙”的广州话拼音。因孙中山曾任医生,故常被尊称为“Dr. Sun Yat-sen”。
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孙中山病逝后,于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
  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321,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1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同年529,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公家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则未以官方名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的国父为孙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中国共产党在正式的场合或文书上提及孙中山时,通常使用的称号是“革命的先行者”,从未称孙中山为国父。
孙中山一生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那么孙中山的宗教信仰又是什么?
孙中山青少年时极端排斥中华民间信仰与道教等信仰,否定神佛有灵,他早年游家乡北帝庙时曾折断佛手,并说:“佛若果有灵,能即祸我!木偶由人而作,岂能操人祸福哉?
孙中山13岁时在夏威夷读书曾接触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后来又在教会学校读书,对基督教产生兴趣,在香港拔萃书室受洗加入基督教。从事革命事业成立兴中会后,曾利用宗教进行革命。民国成立后,他主张政教分立、宗教自由,注意宗教在道德建设方面的功效,于是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1918年南京栖霞寺重修,孙中山率先“捐银币万元”。
  孙中山就自己对基督教的态度转变作了回顾:“予于耶稣教之信心,随研究科学而薄弱。予在香港医学校时,颇感耶稣教之不合伦理,固不安于心,遂至翻阅哲学书籍。当时予之所信,大倾于进化论”,他指出:“宗教的感觉,专是服从古人的经传。古人所说的话,不管他是对不对,总是服从,所以说是迷信。就宗教和科学比较起来,科学自然较优”。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既成人形,当从人形更进化而人于神圣。是故欲造成人格,必当消灭兽性,发生神性,那么才算是人类进步到了极点。人类是由极单简的动物,慢慢变成复杂的动物,以至于猩猩,更进而成人。
晚年就西方对中国的宗教侵略抨击:“他们用政治力和经济力来掠夺中国人的物质还不算,又用宗教来耗夺中国人的精神。一班神甫牧师倚仗着他们的国力,包庇教民,干预词讼,欺压其教以外的人,无所不至,受其虐者忍心刺骨。”
  1966年,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致函友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她在信中否认了孙中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明确表示她和孙中山俩人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宋庆龄回忆道:“孙中山明确地告诉我,他从来不信甚么上帝,他也不相信传教士(他们不是‘伪善者’就是‘受了误导’)”。

二,孙中山的家族和妻妾子女

孙中山祖籍在广东省东莞县上沙村(今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社区上沙村),其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约公元1350)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等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因而与东莞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南雄珠玑巷迁来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礼赞公搬迁至香山(今中山市)
18661112(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孙中山出生。他成长于一个贫困家庭,其兄孙眉赴茂宜岛垦荒、经营牧场和商店后,家境有所好转。
  1875(光绪元年),孙中山得以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遗兵冯爽观,时常向孩子们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亦有了崇拜。
1879(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光绪九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他对祖国的贫困落后颇感不满。居翠亨期间,在他倡议下,村里采取了一些兴革乡政的措施,“如教育、防盗、街灯、清道、防病,皆为筹办”。 为破除封建迷信,他又与同村好友陆皓东毁坏了北帝庙偶像。这种渎神行为遭到村民的指责,他被迫赴香港。年底,孙中山在香港入基督教。
根据孙中山故居“孙氏家谱”所载的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东莞上沙乡居住,五世礼赞公才从上沙迁走,先辈的族谱仍以上沙作为“故乡”。
  
孙中山家族前辈:

祖父:孙敬贤(1789-1850)
祖母:黄芝兰(1792-1869)
父亲:孙达成(1813-1888)
母亲:杨可卿(1852-1910)
  
孙中山兄弟姐妹: 

长兄:孙眉,字德彰(1854~1915)
:孙妙茜(1863-1955)
:孙秋绮(1871~1912)
另有一兄:(孙德佑)五岁早夭
另有一姐:(孙金星)亦早夭

孙中山五任妻妾:

原配:卢慕贞(1867-1952)1915年与孙中山离婚
日本籍妻子:大月薰(1888-1970)
:陈粹芬(1873-1960) 1912年离开孙中山
日本籍妾:浅田春(1882 - 1902)
末任妻:宋庆龄(1893-1981)19151025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

孙中山后代:

儿子:孙科(1891年10月20-1973年9月20)
长女:孙娫(1894年3月31-1913年6月25)
次女:孙婉(1896年11月12-1979年6月3)
日本籍长女:宫川富美子(1906-1990)(与大月薰所生)(1906年出生)
长孙:孙治平(1913年11月15-2005年4月6)
次孙:孙治强(1915-2001)
长孙女:孙穗英(1922年出生)
次孙女:孙穗华(1925年出生)
三孙女:孙穗芳(1935年出生)
四孙女:孙穗芬(1938-2011年1月29)[11]
外孙:王弘之(孙婉与王伯秋之子)
外孙:戴永丰(孙婉与戴恩赛之子)
外孙:宫川东一(宫川富美子之子)
外孙女:王蕙(孙婉与王伯秋之女)
外孙女:戴成功(孙婉与戴恩赛之女)

三,孙中山的主要经历和成就

孙中山于18661112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1892(光绪十八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孙中山生平图片 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1894(光绪二十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同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1895(光绪二十一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1896(光绪二十二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康德黎等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光绪二十三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
  1900(光绪二十六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即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1904(光绪三十年)11月,孙中山重抵檀香山。20多名华侨青年接受他的倡仪,举行会议,成立了兴孙中山手迹中会,选举刘祥(商店司理)、何宽(银行经理)为正副主席。孙中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以"振兴中华"作为立会的主要宗旨。他还起草入会的秘密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曾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以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1905(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至  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
1907(光绪三十三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宣统三年)4月27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1911(宣统三年)10月10,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与日本友人回国,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民国元年)1月1,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11,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213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1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其10万英里的铁路规划也远非当时国力所能负荷,孙中山的设想并未成为现实。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1913(民国二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
  1914(民国三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民国四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25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7(民国六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民国七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1917(民国六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次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1919(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1919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民国九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孙中山从1920(民国九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民国十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12月,孙中山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
  1922(民国十一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孙中山与蒋介石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6月,因政见不合与陈炯明决裂,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3(民国十二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同时,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4(民国十三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4(民国十三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
  1925(民国十四年)3月12,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
  孙中山代表作品有《民权初步》、《孙文学说》 、《三民主义》、《实业计划》 等。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四、孙中山的中国航空梦

研究中国空军史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首先遇到的是两个难题:民国时期的中国空军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空军。简单地分析,还可以说清楚二者的区别。但民国时期的中国空军历史,那可是一团乱麻,广东是空军发源地,其次云南、江南、东北、新疆都是空军的起飞地,期间既有国民政府和军阀的空军建制,也有蒋介石政府和汪精卫政府的空军统一和区分。
我为了彻底理清中国空军史研究的乱麻,还得从研究孙中山说起。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对于孙中山,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革命不懈的故事。但鲜为人知的是,一生对新奇事物好奇的他,晚年除了专心革命,还致力于中国航空的发展。孙中山一生中都在希望圆一个中国的航空梦。
我对研究孙中山的兴趣应该源起青少年时代。我的童年时代居住在上海皋兰路,中学母校与孙中山故居门对门,都位于香山路上。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我的外祖父母都是中山人。
孙中山早年曾人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和广州等地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眼界大开。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
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他来到檀香山,开始在当地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
189411(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章程》中,他明确指出兴中会的宗旨是“振兴中华”,并把斗争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兴中会的建立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18952月,孙中山积极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有人告密,这次起义没有正式发动就失败了,遭到通缉的孙中山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活。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再次流亡海外。同年9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在英国利物浦登陆。1011,孙中山被公馆抓住 。孙中山在其老师康德黎(James Cantline)帮助下终于被放。康德黎资助了孙中山50英镑,出版了《伦敦蒙难记》 。“伦敦蒙难”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政治迫害案,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转折点,使得他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世界级的政治流亡人士。
自此之后,在反对清政府的革命阵营中,再也没有一个人的威望能超过孙中山 。重新细读和研究历史,就会发现日本浪人在孙中山的革命中扮演的是最核心的角色
19057月,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中国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武昌起义前夕,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了增强革命力量,于19119月,批准执行芝加哥同盟会会员梅培提出的组织飞机队的建议,并由梅培负责筹备。设在美国三藩市的中国同盟会美洲总支部随即号召华侨出钱出力,迅速将飞机队组织起来,回国参加战斗。孙中山想用行动实现自己的“航空救国”梦想。但在中国同盟会正在筹备组织飞机队的过程中,武昌起义爆发了。
19111010,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黎元洪被推举为革命军鄂军都督。
清政府在覆灭前夕,曾着手考虑发展航空业。1910年,摄政王载沣先是批准了学生厉汝燕官费留英学习飞机制造和驾驶技术,又电召在日本的留学生李宝峻和刘佐成回国制造飞机。两人回到北京后,清廷在南苑建筑厂棚,并从日本买回机件,让他们试制飞机。19116月,李宝峻和刘佐成合作试制飞机成功,但飞机因发动机损坏而在试飞时坠落。后来清政府索性花费4万两白银从美国购买了一架小型飞机,但又因无人驾驶,飞机只能供人观赏。
为增强革命军实力,黎元洪决定成立鄂军都督府航空队。鄂军都督府航空队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又一支航空队,成立于 1911 11 月。由刘佐成任队长,潘世忠为顾问。
  黎元洪成立鄂军都督府航空队后,委托在上海的英国商行代购两架飞机,又命令湖北制造局制造炸弹,意欲飞机运到后留作轰炸敌人之用。湖北制造局制出了十多枚五十磅的炸弹,却因为购置的飞机运到武昌时就已损坏而未投入使用。
飞机没有精通的人来修理,也没有驾驶员,结果像废物一样放在那里,未能发挥作用。鄂军都督府航空队由此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正在美国的孙中山听到消息后,取道欧洲于年底回到国内。经宣布独立的17省代表投票选举,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1月,广东革命军政府成立。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冯如满怀着爱国热情,顶住清政府的压力,与他的飞行助手一起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并带去他的两架飞机。这两架飞机组成了一支航空队,这就是广东军政府航空队。冯如这两架飞机是在美国自制并带回国的,其中一架参照莱特兄弟创造的莱特式飞机加以改进而成。这两架飞机一架为双翼机,一架为单翼机,它们的性能当时都算得上是世界首屈一指。广东革命军政府由此组成的飞机队,为革命增添了新力量。
武昌起义爆发后,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了增强革命力量,设在美国三藩市的中国同盟会美洲总支部号召华侨出钱出力,迅速将飞机队组织起来,回国参加战斗。当时芝加哥同盟会会员梅培正在负责筹备组织飞机队。中国同盟会的号召得到了旅美华侨热烈响应,在中国同盟会美洲总支部的领导下,于191111月成立了华侨革命飞机团,并以美洲三藩市飞行器公司名义筹募经费和征集人员。很快即筹得大宗款项,购买了6架寇蒂斯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飞机,以谭根为飞机团统领,团员有李绮庵、余夔等23人,美国人威尔霍斯为飞机装配工程师。谭根与冯如、林福元三人并称为中国近代航空先驱,在美国老一辈华侨中知名度很高。
当时,美国政府同清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宣称不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合作,同盟会美洲总支部尚处于秘密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华侨革命飞机团以“美洲三藩市飞行器公司”的名义,在 1911 12 30 日将第一批飞机运到国内。这一天也是孙中山上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
孙中山见飞机运到,欣慰异常,下令以南京玄武湖的一个洲为飞机场,并派旅美归国华侨邝灼等组成警卫队,驻守机场四周,负责警卫。
华侨革命飞机团的呐喊助威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赞扬。南京、上海等地报纸争相刊载这个消息,有的报纸甚至把试飞渲染得颇为成功,“革命军飞机凌空四千尺,威力十分伟大”,这一消息传到清政府那里,宫廷内外一片慌乱。
不久,当时垂帘听政的隆裕皇太后便宣布退位,有史评这样说道:其退位之果决,此亦原因之一也。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诞生。同年212日,清朝宣统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但是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仅仅三个月时间,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于191241宣布辞职,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旧势力的代表人物袁世凯。从此,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当时孙中山因为屡次革命,流亡海外,到处奔走,素有“航空救国”的主张,认为“飞行机为近世军用最大利器”,发展航空“于国家前途,吾党前途,均至有裨益。”他还多次题书“航空救国”的条幅,勉励革命同志努力发展航空事业。

辛亥革命年间相继组建了四支航空队,分别为华侨革命飞机团、冯如航空队、湖北军政府航空队和上海军政府航空队。这四支航空队都是为推翻清政府而建立。虽然革命军未曾动用飞机参战,但对晚清政府起到震慑作用,也象征着中国近代航空事业也在此期间蹒跚起步。

还原历史真相,袁世凯是个政治家,也是军事家,他懂得军队的作用,不仅是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而且也是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这是中国近代航空史上早期三所(南苑航空学校、东北航空学校、云南航空学校)正规航空学校之一。学校隶属国务院航空事务处。
中国航空队参加军事行动,始于1913年。这年,袁世凯政府两次动用飞机协同陆军作战。1913年冬,航空学校的成员参加了征讨外蒙多伦地区叛军的作战,进行了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空中侦察,飞机从此进入中国战场的天空。另一次是镇压河南白朗军。此后,袁世凯又多次动用南苑航校的飞机,配合镇压南方反袁力量。
民国初年,南苑辟为兵营。日伪统治期间,日军在“南苑猎场”的北部修建了一个机场,这就是今天的南苑机场。南苑机场从只供航空学校培训驾驶员到上个世纪30年代成为华北最大的机场之一。
“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1914年,孙中山以旅美华侨杨仙逸协助国民党驻美洲总支部部长林森训练国民党空军人才,林森等发动华侨赞助,在纽约州拔夫罗市(BUF FALO)寇提斯飞行学校内(CURTIAS FLYING SCHOOL)倡办了“中国国民党空军学校”。首期学生为张惠长、陈庆云、吴东华、叶少毅、陈干、李光辉、蔡司度、黄光锐、谭南方等20人,施以美国式的空军军事训练。
孙中山发展航空的计划,得到了他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的大力支持,后者不但提供了大量经费,还将日本当时最著名的飞行家坂本寿一介绍给了孙中山。
  “用飞机在敌人上空飞行,撒下蒙汗药,使敌人全部昏睡不醒,我们不用开枪打炮,只是去捉俘虏就行了。这岂不是战争的一场大革命吗?”孙中山与坂本寿一用英语交谈得十分投机。兴奋之余,为人严谨的孙中山诙谐地说了这番话。
孙中山为了反袁,在日本朋友梅屋庄吉的资助下,他于19154月在日本滋贺县近江八日市正式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近江八日市飞行学校”。这是孙中山在海外亲自创办的最早的一所革命飞行学校。飞行学校成立后,学校聘请日本飞行家尾崎行辉、立花了观为教官,美国人斯密斯为顾问,购买法国”法尔门”式飞机两架为教练机。旅居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地的留学生和华侨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人数达到140人。经过孙中山和坂本寿一层层筛选,最终只录取了47人。其中飞行班为30名,最后仅剩下15名。
近江八日市飞行学校创建时只有飞机三架,一架是旅美华侨捐赠的寇蒂斯詹尼教练机,一架是坂本的寇蒂斯式飞机,另一架为租得修复好的“剪风号”。
孙中山也经常到校视察训练情况,他常常对学员们说:“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并以“航空救国”的道理激励学员们。
191512月,在国会、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中国恢复了君主制。袁世凯即位后,拟定《新皇室规范》。然而,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段祺瑞致电袁世凯:“恢复国会,退位自全”。袁世凯推翻民国,粉墨登基,恢复帝制,引起了云南的蔡锷将军首倡护国起义,贵州、广西相继响应。1916322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护国战争取得成功。
1916年初,东北军总司令居正到青岛,总司令部设在青岛八幡町一所大楼里。孙中山对已经担任了东北军总司令的居正说,东北军到山东的第一个目标是占领潍县,第二个目标才是济南。5月上旬,孙中山派夏重民,与东京总部军事部派员一同带领华侨敢死先锋队回国,进入山东潍县,归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指挥,改编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华侨义勇团。同时,日本八日市飞机学校也调回中国潍县,定名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华侨义勇团飞机队。孙中山在任命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军事将领的同时,任命坂本寿一为中华革命军航空队顾问兼东北军航空队总司令。
飞机队附属于华侨义勇团,5月初到达潍县后,不久即参加暗袭济南的战斗。这次战斗首先得到日本人的“支持”,继而由于日本人的出卖,以失败告终。
1917910,孙中山在广东省议会(国会开会地点)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宣誓就职。非常国会选举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二人却不到位就职。正当孙中山在广州揭起护法运动大旗时遇到了很多难处,这时一位来自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的28岁青年专程赶来,要将平生所学贡献给革命。这位青年,就是后来在广东航空史上声名显赫的杨仙逸。
杨仙逸从小就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陶冶,长大后杨仙逸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的号召,入纽约茄弥斯大学航空专科研读,获得万国飞行会的水上飞行和陆上飞行的执照。杨仙逸投奔革命后,很快便被孙中山委以重任,让他创建空军。
孙中山提出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并在创建黄埔军校时,更加清晰地表达了这个思想,他说:自航空机参加战斗后,已打破了军舰、战车的局限,扩大了控制战场的能力,故现代国防,非扩充空军力量不可。
孙中山在重建大元帅府中时特意设立了航空处。因为孙中山认识到“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和强大的空军。
  1918年初,大元帅府正式成立航空处,李一谔任处长,张惠长任副处长。4月,孙中山特命张惠长、陈庆云、李光辉、叶少毅、吴东华等人、赴漳州组建援闽粤军飞机队,以杨仙逸为指挥。
11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护法军政府,复任大元帅之职。孙中山在大元帅府下设航空局,再从澳门购回水机4架,任命朱卓文为局长,张惠长为第1飞机队长,有大小水机5架,陈应权为第2飞机队长,拥有陆上飞机4架。这是广东航空稍具规模的开始。
杨仙逸虽是飞机总指挥,但他没有就职。孙中山委派杨仙逸出国筹办充实革命航空事宜,包括筹款添购飞机和招训空军技术人员。杨仙逸到檀香山时,杨著昆老先生极力赞助,用个人的财产购飞机4架献给祖国。父子两人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大大鼓舞了海外爱国华侨。后来,杨仙逸再去美、日等国筹款,又购得飞机8架,就这样又组成了一支空军队伍。
1919年,桂系军阀操纵了广东政府,孙中山离开广东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虽然在各方压力下被迫辞却海陆大元帅一职,但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孙中山获悉粤督莫荣新任命张惠长为飞机队队长,但飞机队人员耻与桂系为伍,亦纷纷离去。时援闽粤军已在闽南占据一块地盘,在美国筹捐购买的寇蒂斯飞机两架运往汕头转到了漳州。孙中山便命杨仙逸、张惠长赴闽,协助援闽粤军发展航空事业。
1919年,杨仙逸在福建漳州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空军飞行队,并亲任总指挥。在这个飞机队仅拥有四架破飞机的情况下,他亲自赴美向华侨募捐,陆续购回十余架飞机。为了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孙中山组成了以杨仙逸为总指挥的“援闽粤军飞机队”,委陈应权为队长,队员有蔡司度、叶少毅、李光辉等人。援闽粤军飞机队设立在漳州
6月,援闽粤军班师回粤,讨伐桂系军阀,飞机队随军两路南下,沿途配合作战,侦炸淡水、平潭、马鞍山等敌阵地,掩护地面部队挺进。
另一方面,援闽粤军在澳门购入寇蒂斯飞机两架(一说一架是澳商卢九赠送的),并附带雇美籍飞行员史密斯、维纳二人和机械员杨标、余炳扬、吴势等多人。7月,叶少毅在漳州上空飞行失事身亡。
夏秋之间,侨胞捐献的飞机又有两架由美国运澳门朱卓文转去漳州。
8月,杨仙逸从福建回师广东,配合“援闽粤军”作战。杨仙逸率领飞机队在广州上空投下传单,声讨莫荣新的罪状。
926,杨仙逸、张惠长、陈庆云等在东莞虎门河面分驾两架飞机起航,飞抵广州观音山南麓上空,掷弹于粤督莫荣新公署,并空投大量传单。莫荣新在海、陆、空、夹击下,抱头鼠窜,平息了一场内战。
10月,桂军撤离广州沿西江西撤,张惠长等驾寇蒂斯HH16型水机,陈庆云驾寇蒂斯J.N-4型水机分头飞赴西江一带侦察敌踪。前机因油尽迫降,张惠长和史密斯泅水生还,维纳遇难。
援闽粤军收复广州后,授杨仙逸以飞机总指挥。
11月,孙中山再次回粤第二次组织大元帅府,委朱卓文为航空局局长,直属大元帅府。该局下辖2个航空队,第一航空队队长为张惠长,第二航空队队长为陈应权。
192147,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再次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55就任大总统一职。军政府收编依附桂系军阀的海军时,由航空局派出飞机飞临现场上空,监视警戒,支持革命海军敢死队前往执行任务,使任务顺利完成。
19215月廖仲恺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代理总长后,支持孙中山出兵讨桂和北伐。孙中山此时还对民国政府未来的国防建设有着自己的盘算和计划。
192178,孙中山在广东给廖仲恺的一封长信中,告诉他自己已拟定了《十年国防计划》这部书稿的目录,以便广泛征求意见。这也是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的重要表述。《十年国防计划》书稿目录中,其中列出63个要点,涉及军民用航空、飞机制造、航空人才培养等共9条,包括:建设新的航空港;制定航空建设计划;举行全国空军攻防战术演习;向列强定制飞机,以便进行仿制;聘请外国航空教练来华,训练空军;使空军建制标准化;发展航空制造工业;训练一支立于不败之地的空军;研究列强在远东地区空军力量与中国防空的关系。
1921年年底,广西桂林大本营中的大元帅孙中山正在与幕僚们商议北伐的事,传令兵忽报有苏俄使者来访,孙中山连忙降阶相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19222月,孙中山颁发北伐动员令,开始北伐,任命朱卓文为石井兵工厂厂长,航空局改组,仍由朱卓文兼任局长、张惠长升任副局长,飞机队改称航空队,原有两个队的队长不变,并新置J.N.-4型陆机4架。华侨飞行员陈秀、陈艺、杨永安、张爱同、胡汉贤、朱慕飞()、余启诚、林安(携飞机一架)、陆露司、余百炯、陈炎长、陈神护、张子璇、黄定远等相继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归来投效,分别派在局本部和队上服役。
32孙在广州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年3月,杨仙逸和招收的航空地勤人员林伟成、黄光锐、黄秉衡、杨官宇、聂开一、吴顾枝、李逢煊、邓亮、黄旋等先后抵穗。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大元帅府航空局长兼飞机制造厂长,以黄光锐为第一飞机队长、林伟成为第二飞机队长,杨仙逸在美筹款共购飞机10架,在滞留渥伦时被北京政府买通奸细烧毁6架,仅余4架经澳门运抵广州。稍后,又有周宝衡、胡锦雅、梅龙安、马瑞麟、陈协民、陈卓林、关荣(以上两人各带飞机1)等人归来效命。
4月,张惠长、陈庆云率领飞行员蔡司度等5人和地勤人员驾飞机7架从广州出发,转场韶关、南雄一带,协同陆军北上作战。稍后,飞行员陈艺驾机赶飞韶关归队,途经英德附近上空时突遭旋风吹袭坠地,伤重身亡。
1922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变,北伐军回师广东,在韶关为叛军所败,转退入福建,飞机队汽油告磬无从补给,只得将全部飞机在始兴多塘铺机场烧毁。陈炯明叛变期间,留守广州的航空局被陈收编,任陈应权为航空局长,航空队则由林安与余百炯负责。
126,孙中山亲书特任杨仙逸为航空局长,接替朱卓文,在广州大沙头设立航空局。接着,又筹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兼任厂长,并亲自领导航空和飞机制造工作。为了培养祖国的飞行人才,曾挑选有志于飞行者黄光锐等数十人,派他们去美国入航空专业学校学习,这批人后来成为中国早期的飞行人员。当时的广东飞机制造厂,不论厂房、工具等设备都十分简陋,而制造飞机的专业人才尤为缺乏。孙中山先生对该厂的工作也特别关心,并寄以很大的希望,经常和夫人宋庆龄亲临该厂鼓励职工们努力工作。
1923年,陈炯明叛军在西路讨贼军进攻下退出广州,2月下旬,孙中山回抵广州,设立大元帅府,是为孙中山在广东第三次组织政府。
时年3月,杨仙逸和招收的航空地勤人员林伟成、黄光锐、黄秉衡、杨官宇、聂开一、吴顾枝、李逢煊、邓亮、黄旋等先后抵穗。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大元帅府航空局长兼飞机制造厂长,以黄光锐为第一飞机队长、林伟成为第二飞机队长,杨仙逸在美筹款共购飞机10架,在滞留渥伦时被北京政府买通奸细烧毁6架,仅余4架经澳门运抵广州。稍后,又有周宝衡、胡锦雅、梅龙安、马瑞麟、陈协民、陈卓林、关荣(以上两人各带飞机1)等人归来效命。
19237月,杨仙逸仿造J.N.-4型飞机主持设计制出第1架飞机,经过测验其操纵性能,稳定性和各项飞行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后,举行正式试飞仪式,由黄光锐驾机,宋庆龄搭乘上天,试飞成功,即以宋庆龄的学名音译成“乐士文”命名该机。“乐士文”飞机可挂50炸弹4枚,后座未有枪架设备,只能用手提机关枪上阵。
8月下旬,飞机队挺进博罗东江一带,协同陆军攻打惠州,因惠州城垣坚固,乃计划以水雷改装航空炸弹进行轰炸,920,杨仙逸在梅湖白沙堆前线改装水雷,失慎爆炸,杨仙逸与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鱼雷局长谢铁良以及飞行员吴顾枝、马瑞麟等百余人罹难,孙中山追认杨仙逸为陆军中将,后国民政府命定每年920日为“航空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直至广东空军归并中央后方才取消。
10月,陈友仁接任航空局长,所属飞机制造厂改为飞机修理厂,厂长一职初为李其苏,不久改派周宝衡接充。
围攻惠州时,陈炯明以飞机空袭防不胜防,乃派遣奸细至大沙头飞机厂场库纵火,烧去飞机和器材一批,“乐士文”号也被焚毁。
  1923年年底,周宝衡、黄光锐、杨官宇与陈友仁意见不合,均一度离职转任市公安局交通督察,陈秀继任飞机修理场厂长。
1923117,越飞以养病为名赴上海。在沪十天之内,几乎每天都同孙中山或孙中山的代表张继接触。126,《孙文越飞宣言》公开发表。不久,苏联政府派出的顾问小组到广州,为首的叫鲍罗廷,由他充任国民党总顾问,开始称为教练员。小组内有若干苏联红军的军事专家,筹划黄埔军校诸事。
192414孙中山在大本营政务特别大会上宣布:“现在护法可算终了,护法名义已不宜援用”。“今日应以革命精神创造国家,为中华民国开一新纪元。”
孙中山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他带来极大困惑。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孙中山发起的第二次护法运动虽然失败了,却为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奠定了起步的基石。
1924124,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开幕式。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欢迎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这样,在事实上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不过国民党领导人出于尊大的心理,自认为拥有几十万党员,不承认与只有几百名党员的共产党有平等的联合和合作,只称可“容纳”中共。
1924年夏黄埔军校开学。张申府推荐的周恩来,不仅成为黄埔军校革命政治工作的开拓者,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口这时共产党人虽然搞了军校教育,帮助国民党建立了党军,自己却没有什么兵权。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建立的教导团和第一军内,共产党员差不多都是担任政工干部和党代表,却未当军事指挥员。
黄埔第一期于192411月毕业,蒋介石马上用这批学生为军官,建立了两个教导团,有了3000人的军队为家底。此时,中共广东区委从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毕业生中抽调了周士第等三个人,组建了铁甲车队,有兵员130人,成为共产党的第一支军队。这样,从同一起点出发,双方实力一开始就相差十分悬殊。
在苏俄援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军事飞机学校(广东航空学校)。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就商国事,大元帅府秘书兼航空局长陈友仁随同前往,航空局苏联顾问李糜将军受命代理航空局长,林伟成、陈卓林随被派赴苏联考察航空和洽商支持飞机事宜。
1925312,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广州各界在东较场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
7月,广东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统辖军事委员会,下设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参谋团及政治训练部等机构,继续发展革命空军,其时留学英美德法日各国的航空华侨丁纪徐、黄毓沛、黄毓铨、谭秀、刘植炎、方景山、谭颂云、周诚、吴建文、蔡钳等众多航空各部门技术人才,也陆续回到广州投效空军服务。
8月李糜回苏,由张治中继任局长并兼任军事飞机学校校长,张静愚为党代表,航空局内设军事、航政、总务三个处。从苏联购买“德·哈维兰”式飞机6架、“爱弗罗”式和“容克”式各1架亦运抵广州,机身上概书“中山”两字,时人称之为“中山航空队”。杨官宇为飞机修理厂长,国民政府空军分为三个飞机队,蔡司度、陈秀、关荣分任队长。
1926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1926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192746,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28,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1927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715,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高潮时期,正值飞机问世不久,处于迅速发展和开始用于军事目的年代。他以敏锐的眼光和科学预见,多次指出飞机在未来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亲自实践。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有了最初的航空部队,创办了多处航空学校,培养了大批航空人才,在北伐战争和后来的扫荡军阀的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开创中国航空工业方面,孙中山先生也有独特的建树。但此时的孙中山正忙战事,然而他手下只有几万杂七杂八凑起来的部队,前面有北洋军阀部队拦阻,背后的粤系军阀也不稳定,使他内外交困。孙中山没能真正地实现他的航空救国理念。
孙中山逝世后,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也只能是个未来的梦想。但不可否认,在以后发生的抗日战争中,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得到了验证:“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和强大的空军。

是为序。权作个人研读中国空史留用备考而已。

               2018-6-28
草拟于上海恒易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