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6年3月5日星期六

张作霖鲜为人知的飞天大志[中国空军史话]



也许可以这么说,古代中国人曾使用风筝、孔明灯等作为侦察和通信以及心理战,有了最原始的空中作战思想。
但中国人真正的空战思想,其实在清末时已经明朗化了。
早在1905年,张之洞就曾引入热气球,并在1908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气球队。
1913年,北洋政府购买了法国飞机12架,成立了南苑航空学校,正式组建空军,此后各地军阀纷纷组建空军。
张勋复辟时,段祺瑞曾经派飞机轰炸过故宫。此后空军在内战中,如直奉战争中频频显露身手。
1918年欧洲停战之后,各交战国剩余军械成品颇多,无法处理,例如法国尚存第一线飞机千百架,英国亦然,而德国、意大利以及其它交战国,均亦存有该项物资,各国驻华使馆军事武官,竭立推销剩余军火,如英国武官“罗克”、法国武官“伯力绍”等,与各国陆空兵工制造厂派有专员,经常向我国各省作现场表演。
19171918两年中,航空兵己经常于一次会战中百数十架飞机同时编队出动,我国战场观察员以及各国空战数据等报导,遂使各国感到航空重要性,尤以无防空国家者为最。
1919年初,世界各国突起航空热潮,由于第一次欧战末期,空军已成为一重要兵种。
1920年,法国空军“丝代诺”航空教官团,日本敦被聘为东北军航空教育训练,随而设立东北航校,编组航空军。这时我国北京政府已设立航校于南苑,并编成航空队。
当时的法国人“鲍克书”家族常往中国,在土耳其经营军火,其父原为北洋收府顾问,与张作霖交谊深厚,而鲍克书本人又同张学良建立友谊,颇具政治长才,对张学良、冯庸、张廷枢等介绍西方军事常识,透过冯武越(广东人原在法习航空)介绍航空学术思想,并推介各国际航空顾问及飞行教官等,如法国“布赖”少校、“马斯”上尉、英人“马耕野”等,尚有意大利及德籍飞行员等,均应聘于东北航空任职。
1919年初,帝俄远东军谢“米诺夫”将军为“白俄军总司令”残军,为东北军解除武装后,所遗下之航空队飞行员,如顾德连、雷克,机务古拉木森等均颇优秀,其中多数为受过英、法飞行教育者,投效东北军,经过收容选用。
19203月奉军入关进入北京时,获得南苑航空队飞机(英国“爱吾娄”机十五架,“大维梅”机三架,“小维梅”机二架,德国高“德际隆”C-3教练机多架,及航空器材),与购置各国飞机,及各国表演后留下之各式机,可是当时并无航空组织及名义,所有航空人员均在“镇威军”公署任职,张作霖自任镇威军总司令。外籍者称顾问,华籍称差遣。当时的赵延绪、章斌、川德鸿等均为南苑航校毕业。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辽宁海城人。1902年被清政府收编,曾任新民府马队管带、东北巡防队前路统领。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师长。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1918年任东三省巡阅使,成为奉系军阀首领。1920年联合直系军阀,推翻段祺瑞的皖系政府。次年兼任蒙疆经略使,节制热、察、绥三特区都统。
为了提高奉军立体作战的能力,张作霖把目光指向了空军。
张作霖深知,在现代战争中,陆军没有空军的支持,是很难取胜的。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军在战斗中低空对地扫射和投弹轰炸,所起到的歼灭敌人和扰乱军心的巨大作用,给张作霖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直奉战争,由于直军有几架飞机压迫西线张景惠部,低飞抛弹,狂轰滥炸,使奉军西线顷刻土崩瓦解。这给奉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这个惨痛教训,使张作霖下定决心,要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和海军。
张作霖雄才大略,勇于求知,也常愿意接受建议,对军政专家学术研讨重要事务,他常谦称为:“我乃粗人,愿听高见。”
张作霖的态度总令对方所欲言,发表高论。
建议一旦经张作霖决定后,即饬大员负责先将详细计划呈核,马上辟地建厂,并限期将成果具报,所需瓦额公帑拨付,张作霖从不犹豫。
例如我国最大兵工厂奉天北大营,当为手屈一指。张作霖令杨宇霆为督办,主持其事。此时,有人向张作霖谗毁杨氏贪污不法。
张作霖回说:“我要的是枪炮,杨氏能办到就好了,就算杨氏从中渔利,好此一只猎狗,先喂饱它,才能追逐狡兔,你讲杨氏的坏话,是不是你想干。”
面对张作霖的回答,言者惭颜而退。
张作霖对于扩建航空,豪迈作风,亦复如此,兹举其荦荦大者如下:
甲、民国十一三年完成建设藩赐兵工厂(为东亚最大者)
乙、兴建迫击炮厂,制造各式步兵炮及唐克战车。
丙、扩筑东北铁路,发展东北大学自制机车。
丁、兴办东北大学航空系(为国内最早者)
戊、创办东北陆军讲武堂及海军葫芦岛航警海校与东三省航空学校等。
欧战停战以后,日本航空成军,日本各地区常有各国军火商及航空厂家,经常派专人来华推销剩余军品,例如法国运到越南西贡及河内大型厂棚建设,常存放百架飞机,专向东亚之暹逻、日本、中国等倾售,也常派优秀飞行员表演,如认为有可能买时,即先行赠送货样,故沈阳航空队厂棚内有很多旧式飞机搁置。
高志航第一次摔伤者,即为德国“灵尔武夫”,为“麦赛斯密特”机老元祖。同时各国(英、法、德、义)均派出身于高等军校航空专家,且在欧战中曾任空战人员,以及航空制造工程师同来表演示范与宣传。
1920年奉军入关参加“直皖战役”,部分飞行人员和南苑航校三期毕业者,转而投效东北航空,当时尚有大批帝俄投效之飞行员,由顾德连负责,经选后录用二十人,且多受过军事养成教育,又曾途入英、法飞校复训,对处理空、地勤务均能胜任,而且多数参与作战者,对东北建立空军观念,不无影响。
不久,奉军在东北购买了一批法国飞机,到了1921年,东北飞行人员及航空器材具备,冯庸自购飞机,并创办了”冯庸大学”,学校旁建有机场。
当时飞机在北岸空场起落,对大型飞机降落困难,经顾问“马耕野”建议,将北边毗连之桑园扩建机场,同时向法国所订各批飞机均已开始运到,并与建两大厂棚及正式办公地点。东北航空人事、器材、空、地勤条件均已具备,且经常收容投效人员。
19233月成立“东三省航空处”,处长为乔赓云,赵延绪为飞行主任。
19239月,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以加快东北航空军的建设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在同年间学习了航空驾驶,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很喜爱飞行,航空员都很钦佩他。
航空处成立后,乔赓云为文人委派担任斯职,只略通英文,而实际乃张学良负责,冯庸副之。对于地勤等技术部门,则分别由英、法、俄等顾问负责。其组织概况如下:
第一队“飞笼队”,纯为外籍飞行员,以俄人为多,由张学良自兼队长,而队附为章斌,负责指挥。
第二队“飞虎队”队长为赵延绪。
第三队“飞鹰队”队长伊里布。
在张学良主持后,依教育计划逐期练习飞行课目,按部就班。那时的张学良已正式成为
少帅了,负责当时的军事航空。
1924年,奉、直二次战役中,东北空军活耀于战场上空者,均为华籍飞行人员。俄、英等外籍顾问虽素质优良,作战经验丰富,并一再请缨,参予我国内战,却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予以拒绝。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筹划下,中国的东北已成为中国空军最早也是最有体系的发祥地。
东北建立航空体系在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组织。
自民国七至九年期间,东北输入航空思想后,当局不断收容及聘用中外籍飞行员,已有相当人敷,而由北京政府接收来不少飞机及器材,同时外商推销欧战剩余飞机,各国厂商来东北表演,事后留赠或廉售亦多。
据传说:东北最早一批飞机为大豆换来的。仅就航空方面之措施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1)随同各军事改进方式,途行军队化组成。
(2)除现有飞校外,另专派学员生赴外国学习飞行,以整批为原则,另外还奖励私人留学航空,但以军航为限。
(3)购置飞行器材及飞机。
(4)成立地勤专科训练单位,加通信、照相、气象及航空机械外,另指示东北大学增设航空系。
(5)东北航空及海航独立。
(6)依计划成立航空部队,逐步充实,民国十一年张学良主持东北航空后,对经费及航空器材准备充实,惟飞行员罗致较难,除原设航校外,另于该军招收徐世英等十二人,赴法留学飞行,航机人员亦随同赴法习“唐克战车”及“航空机械”。
张学良主持东北航空后,1924年各军校考选战车科80人,预定在国内专习法文一年出国,后因经费关系,减取为20人,另加飞行8人,航勤8人,共36人,于1925年送法,东三省航校之王民、朱玉堂等,已于1924年以前毕业,但此时东北航空各队,仍是机多人少。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取得了胜利,东北空军在战斗中发挥了作用。
张作霖感到东北空军要加以整编,扩充实力。为此,张学良进行了机构改革。于民国十四(1925)年将东三省航空处改组为东北航空处,设立总务、机械两处,分掌事务和机务。以高纪毅为总务处长,周培炳为机械处长。同年三月,附设航空学校,由张学良兼任校长。教官有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的赵延绪、王立序等,还有法国退役飞行员博赖等十余人。至此,东北的航空军包括多架飞机、正规机场、维修工厂、机械设备、航空人员、地勤人员、机械人员,以及训练机构等,才粗具规模。
民国十六年(1927)后,留法归国之高志航、葛世昌等二十八位飞行员,以及机勤与制造术者十余人,进入飞行部队“飞鹰队”,以及东北航校二期之赵德玉、邢铲非等三、四十人毕业入队。
同年,归国之留日学习航空专科的孙焱、姚东焕等为陆军成员(军官),且曾受军官养成教育,派学目的乃为学习空战指挥,预选为尔后扩充兵团之指择或幕僚人员,亦于同年回国。
在中期全般均为东北在中原各方作战需要。关于空地勤人员,常因伤亡而飞机损耗亦大,故东北航空多年以来建设储备计划,已于那年达到高峰。计有陆上航空队五支,海上航空队一支。
飞机装备方面:东北航空向法国购买“包代兹”十一型机七十架,该机为最新型之第一线机,装有螺距机关枪装设,为世界上较新者。当时各国以螺距射击尚为秘密,其出售原因,乃系张学良与法武官罗克私人友谊而成为事实。该型机的确在中国及土耳其大出风头。总理奉安时,法国部指派专人驾“包代兹”机到华,内争已停,螺距间隙枪未能用过,因而减少许多空战。
此期中东北航空各队人员及机敷均充实,当时称标准军机之“高德隆”五九型,则为飞行队之练习机。东北航校之教练机为“茅斯”型,随后又购进八十架“艾芙娄”高级教练机(即为勃莱盖十四型),此型机东北航空前后购置数批,乃欧战末期曾出尽风头之优秀机,停战后廉价倾销于东北航空者最多,直至“九一八”时尚有未开封者。
由于所称之飞龙、飞虎等队号不雅,遂于民国十七年(1928)改革编组,按国际标准,分兵科、特性、装备改组为一个大队,以徐世英为大队长,下辖侦察、轰炸及驱逐三个中队,此外还有两个独立中队,一为外籍者(俄志愿军),以顾德连为队长。另一海军航空队,初以霍英柯为海上队长,后以黄社旺副队长升任之。这时东北航校已改东北空军大队。航空材料厂改为地勤大队与航空汽车队,地勤大队长为周德鸿。
据估计,在东北空军全盛时期,飞机累计约有“250架至300架”。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首屈一指的。由于部队作战需要,渐次扩充,通信队及空中照相队相继成立。通信队聘请本航空少佐牧野为队长,姚东焕及李海青为副队长。照相队聘小野门为队长,张在善为副队长。此外尚设有一油料班,编制不详。
民国十七年六月,张作霖为日本关东军阴谋炸于皇姑屯,旋即去世。
张作霖曾决心完成自己的飞天大志,事实上,他为中国空军的创建也确实出了大力,并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