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按照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示,刘风、蔡云翔、田杰、陈明球、顾青于1945年11月,由张家口来到了沈阳。
先期到达东北地区的刘风、蔡云翔等人开始了筹建航校工作。
滞留在上汤山村的日本航空队,归降后,也接到“转移本溪”的命令,林弥一郎便带部队乘火车经安奉县到达了本溪。
刘风、蔡云翔在东北局的指示下,将归降的这支日本航空大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收编了林弥一郎的日本航空队之后,东北局正式成立了“沈阳航空队”。
黄乃一在其回忆录《东北老航校诞生前后》(经一、二稿都经伍修权过目)中说:“接受林保毅部队后,派谁去做他们的工作?正好11月初刘风带蔡云翔、田杰、陈明球、顾青,由张家口从地面来到了沈阳,东北局决定就派他们去做林保毅部队的工作。首先组织日本机务人员修复尚能修复的飞机。”
当时由于管理人员太少,刘风又从东北局组织部临时要来两个干部:
一个是随中央党校干部团刚到沈阳的张保中,分工他暂时管理生活;
另一个是从延安调节器来准备学习飞行的张凤歧,分工他暂且管理其它具体事务工作。
为了便于管理日本人,蔡云翔就把在沈阳刚认识的一个当地国高毕业生弄来当翻译就这样,刘风、蔡云翔、田杰、陈明球、顾青、张保中、张凤歧和那个小翻译,8个中国人,加上林保毅的300多个日本人,组织了“沈阳航空队”。但那个小翻译,后来过不惯部队的艰苦生活,就自动离队了。
“沈阳航空队”这个名称,一直到1946年元旦正式宣布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前,内部外部都一直这样叫。
“沈阳航空队”由延安来的航空技术人员刘风和起义的蔡云翔和日本战俘林弥一郎共同负责航空队的工作。
虽然刘风、蔡云翔主要是负责航空队工作,实际上,“沈阳航空队”成立后,当时没有组织编制和领导机构。
黄乃一为筹建航校,确定了办校方针。
他要带领这8个中国人管理300多个日本人,困难多、时间紧、任务急,往往是一个中国人,拿着总部的介绍信去一个机场,在当地驻军协助下,搜集器材、修理飞机。
当时社会环境很不安定,为防备发生意外,黄乃一和刘风、蔡云翔、田杰、陈明球、顾青、张保中、张凤歧,每天晚上都有将手枪顶上了子弹,放在枕头底下睡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