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的八年,是硝烟迷漫的八年。中国人民为战胜日本侵略者所付出的生命、财产,是无法以数字来统计的。其壮烈与惨痛,使草木含悲,风云变色。
八年抗日期间,中国空军曾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战,这段历史不应该被抹杀,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
为了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空军,中央航空学校于1928年11月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军校航空队。
1931年秋,军政部航空学校在南京成立。是年12月,航空学校迁杭州笕桥。
1932年6月,扩大改组为中央航空学校,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航空署。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航空学校迁至云南昆明巫家坝原云南航空学校旧址,并改组为空军军官学校。
1943年冬,迁至属于今巴基斯坦的拉合尔。
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杭州笕桥,并分别在洛阳和广州设立分校。
1948年冬迁台湾。
当时航校聘美国人为顾问,并向美国购买费力提、道格拉斯、可塞等型号飞机作教练用机。学校设飞行科、机械科(从第4期开始设立)。学习内容有飞行学、航行学、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及英语。
中央航空学校旨在培植空军人才。
学员为年龄在空中服役期限以内、技术体格适合深造的空军军官,补授必要的空军技术与知识。学生班招收高级中学毕业以上程度,年龄在18-24岁,体格、志愿适合飞行者。
入学生班的先授6个月的入伍士兵教育,考试及格升入本科;本科教育分初、中、高3级,各4个月。初、中级学习基本飞行,高级专习驱逐、攻击、侦察及轰炸飞行。
航校设立之初,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副校长兼代校长为毛邦初,后由葛敬恩继任。
1934年起由周至柔任校长,其后继任者有陈庆云、黄光锐、胡伟克等人,总顾问裘育德(美)。
笕桥是位于杭州东郊的一座古老小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作为中国空军的诞生地之一,让笕桥真正走入历史视野的,是六十多年前发生在小镇上空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首次空战,在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健儿顽强抗击下,中国空军一举击落了6架日寇战机,赢得了完胜。
该战役被称为“八·一四”笕桥空战,这一役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
中国共产党在未取得全国政权之前,为了培养航空技术人才,给日后创建人民空军培养“种子”和骨干,采取了各种灵活变通的办法。例如,通过统战关系公开地派一些人到国民党办的航空学校学习;求得苏联共产党的帮助,派人到苏联空军航校学习深造;还采取过另一种办法,那就是由党组织指定一些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青年同志,在不暴露政治身份的情况下,报考公开招生的国民党空军航校。
在1938年前后,虽然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汉奸、特务等右派势力仍有活动。
共产党人公开报考国民党空军航校是不行的。于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就布置一些青年同志在不暴露政治身份的情况下,报考国民党空军的飞行学校和机械学校,利用国民党的航校为我们党培养航空技术人才。同时还通过地下党的工作,动员、教育和争取国民党空军航校和工厂的青年航空技术人员,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来。
梁帮和、吴恺、魏坚等同志,就是在这时考取国民党空军航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的。
梁帮和在航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被校方选送到美国留学深造,后来牺牲了。
吴恺、魏坚经过学习,辗转回到延安。
学习航空机械的还有张开帙、杨劲夫、熊焰、顾光旭等同志,他们也转道回到延安。
这些同志到延安后,先后在摩托学校、工程学校等单位工作或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受党中央的重托,在王弼、常乾坤同志的率领下,到东北创办我党我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为重要的技术与领导骨干。他们都为建设人民空军作出了贡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