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民空军、人民海军的建立,不能不说起伍修权。许多人都知道伍修权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给李德当过翻译,曾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任过处长,在延安中央军委作战部、东北军区工作过;解放后又在外交部、中联部和总参、中顾委工作过。但是不知道他与人民空军、海军的建立还有一段密不可分的经历。但更多的有关论述中国空军和东北老航校历史的研究报道,几乎都忽略了中共空军史上的航空委员会。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伍修权作为中央任命的东北局最初的五位成员之一,随彭真、陈云等被派往东北。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抢占东北。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们的军队吃够了敌人飞机轰炸、扫射的苦头。在无数指战员倒在敌机的轰炸与扫射的时候,我们多想有一支自己的人民空军。但是在艰苦的战争中,我们既没有起码的物质条件,也没有起码的技术人才,建立自己的空军,只是遥远的梦想。
当抗战大幕刚落下之际,蒋介石就磨刀霍霍,内战火山直飚沸点。蒋介石同时又玩起了他惯用的黑白两手,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毛泽东决定反手欣赴“鸿门宴”。但他却在登机前还一直牵挂着筹建人民空军的事。
战争期间,日寇把东北营造成它的后方航空训练基地,单是1945年举迁到东北进行训练的航空士官学校第59期就有4500人,各种飞机近700架。日寇溃败后,遗弃了大批航空设施、器材和人员,机场不下160座。
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利用日军在东北留下来的机场设施、飞机和航空器材,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建立人民空军培养人才,并把这项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弼、常乾坤等人。
毛泽东在去重庆谈判动身前,亲自接见了王弼、常乾坤两同志,并就创办航校的任务、意义和注意事项以及飞行人员的生活待遇、伙食标准等作了具体指示。
毛泽东在登机行前还特意接见了蔡云翔、张华、于飞、田杰、陈明球、顾青等驾机起义飞往延安的全体机组人员。
两天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把王弼叫去了。刘少奇说:东北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基地,估计那里航空器材很多,这是我党创办航空事业的一个有利条件。中央决定派你们去,先摸清情况,接收器材和人员,为创办航校做准备。
正当王弼、魏坚、常乾坤分率三路人马,开始向东北进军时,彭真、陈云、伍修权等在曾克林陪同下,于9月16日,乘坐苏联飞机飞往东北。只见在无数条公路和乡间土路上,10万军队和2万干部,都在向东北疾进,一双双脚底板与国民党的车轮展开了竞赛。
伍修权到达沈阳后的9月底,东北军区忽然接到东北民主联军的报告,说有一支日军航空队迫于形势愿意归降我军,请示如何处理。原来日本投降前,在辽宁奉集堡机场驻扎着一支日军机动飞行部队,共有300多人。日本宣布投降后,这些人不知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十分焦躁不安。他们曾企图携械逃匿,尽量靠向海边,以寻机回国。
彭真等东北局领导得此消息后,一面立即指示“东总”派人去做工作,一面立即研究如何处理这支投降的空军技术人员。经过大家认真讨论,认为现在忽然有一批日本空军技术人员在我们手中,在我们控制的地区还有几个日军用过的旧机场,那里有一些现成的设备和器材,甚至还有几架破飞机。如果我们能做通这批日本空军技术人员的工作使他们留下来,利用现有的条件,可以为我们将来空军的建立,做些准备工作。经东北局研究,决定把这批技术人员留下来,为创建我人民空军服务。这支航空队中有飞行员近20人,机械师20多人,机械员70多人,通信、气象等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
按照彭真指示,由伍修权出面向他们讲明我们的意图和政策。伍修权指示把这些人全部请到新成立的东北军区司令部,对他们热情接待,作了开诚布公的谈话。这批日本空军技术人员由此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在队长林弥一郎的带领下,完全按照我们的意图参加了航校的建设。后经“东总”批准,将这支日本航空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
11月初,刘风、蔡云翔、田杰、陈明球、顾青由张家口来到沈阳。后又加入张保中、张凤歧,成立“沈阳航空队”,负责接管林保毅日本航空队和筹建航校。
伍修权说,在东北办航校是党中央的决定,东北局要我们成立一个航空委员会来加强这方面的领导。
东北局指定伍修权负责组建并兼任航空委员会主任。
伍修权为此提出了一份委员会名单,征求王乃一、刘风的意见后,他说还要报彭真审批。第二天,伍修权办公室通知王乃一、刘风、蔡云翔、林保毅,到伍修权办公室开会。
会上,伍修权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要我们在东北创办航校,东北局决定成立一个
航空委员会来加强对航空事业的领导。这个委员会由伍修权、黄乃一、刘风、蔡云翔、林保毅五人组成,伍修权任主任,黄乃一任秘书长。还有我们党早年培养并一直从事航空研究的常乾坤、王弼两位同志,也是委员会成员。他们现正在延安赴东北的途中。”
伍修权对航空委员会的任务提出了要求:“委员会近期的主要任务,是领导筹建航校。鉴于目前形势和具体条件,办航校不能照搬人家的老办法,不能等什么样都有准备好了,再招生,再进行教育和训练。应该学习和发扬抗大精神,要求尽快接收学生,教职员一起动手,边建校、边训练,用最快的速度,地最短的时间内,为中国人民早日培养出飞行员和飞机修理人员。”
会议还对当前要抓紧进行的几项工作进行了分工:
一:由刘风主要负责,组织人员去各地修理飞机和搜集航材航油。应先南后北,先从
营口、大连、锦州等地开始。飞机修好一架,飞回沈阳一架。
二:由黄乃一负责,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出招收学生的条件、学生来源、训练方针
以及航校机构的设置等方案,交委员会下次会议讨论通过后,报总部审批。
三:由蔡云翔、林保毅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修理飞机。
会议明确了为便于开展工作,要尽快把现有人员组织起来,正式成立航空队,并按军队办法实施管理。
航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不久,时局发生了变化。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向我东北解放区进攻。
11月下旬,东北局和东总撤出沈阳。先驻本溪,又迁抚顺。
航空队奉命撤出沈阳后,先驻辽阳,后迁宫原奉集堡,并奉命再迁移通化。
黄乃一专程去本溪向总部汇报了筹建航校的各种方案,以及准备情况。
总部指示:
航空队迁到通化后,迅速从部队中选调学生。可成立一个学生训练队,再成立一个飞行队,准备执行临时紧急飞行任务。两个队上面设个总的机构来统一领导。
航空队迁移到通化后,总部将筹建航校的事情,委托通化地委书记兼后方司令部(也叫军分区)政委吴溉之和司令员朱瑞来管。
这时,黄乃一、刘风又去总部组织部要来了一批干部:他们是顾磊、白平、刘西科、张培根、张清贵,及警卫连长、指导员和三个排长。
航空委员会从成立到中止,实际上只有几天的时间。因此,在研究中国空军史时,很容易被人忽略。但这是一件大事,正因为成立了航空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才在伍修权总参谋长的亲自指示下,明确了筹建航校的基本方针。东北老航校的成立及以后能够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都是遵循了航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执行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