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长白山通化战略大后建设,引起了日蒋惶惶不安。
从国民党方面看,虽然“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东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可是,当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土崩瓦解之际,国民党又急于下峨眉山抢抗战胜利果实,但他的兵力部署离东北太远,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指示在东北的国民党地下组织行动起来,阻止八路军对东北的接收,破坏共产党的东北根据地建设。
值此历史大转折之际,日军大本营也意识到通化的重要,在其下达给关东军的对苏作战计划要领中指出:“即使放弃满洲四分之三,也要确保通化这个战略要地。”而后,大批的日本关东军开始秘密向通化移动,自1945年7月中旬始,由师团长今利龙雄中将、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率领的125师团,日军牡丹江第一方面军的丸山师团和富永中将指挥的日军部队先后集结于通化。
苏军对日宣战后,日本关东军更是潮水一般涌进,通化市区的机关、学校及通化城周边地带住进了5万多日本关东军部队。连浑江堤坝上都搭起了黄色的军用帐篷,“通化市渐渐地被土黄色包围了……”(中乡三已枝《旷野女将军》)
为此,日本投降后,隐藏于通化附近山林和矿区的日军还有相当的数量。
以藤田实彦大佐为首的日本关东军一二五师团残部3000余人,潜伏在老岭山脉南向的石人、林子头(今白山市辖);以富永中将为首的关东军3万人,潜伏在蒙江(今靖宇)、长白、抚松、临江一带。
除此,八·一五光复后,原驻在四平、海龙的日军北支部队一部分未被缴械的武装人员也逃到了通化。
日本法西斯分子蠢蠢欲动,梦想推翻我民主政府,在通化建立日本帝国主义的“复兴”基地。但他们深知实现“复兴”的企图仅靠关东军的残兵败将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他们选择了国民党做盟军,正如日军特务头目池田中将自述:“为了日本再度复兴,我们就得依靠、利用国民党”。
此时,共产党的十万大军已挺进东北,而国民党的正规军在东北则没有一兵一卒。在通化的国民党地下人员也只建了一个县党部,尚没有和我对阵能力。
所以,日、蒋勾结,一拍即合。
(一)保证参战的日本人不回国;
(二)保证日本人不失业;
(三)日本人加入中国台湾籍;
(四)成立“中日联合政府”,孙耕尧主管政务,藤田主管军事。
日方代表大正丰和国民党代表姜际隆在协议上签了字。
第一指挥所指挥:田友(藤田实彦)、阿布元;
第二指挥所指挥:孙耕尧、姜际隆;
第三指挥所指挥:刘涤新、迟文玉。
此前,为了组织暴乱兵力,他们还成立了“军事收编委员会”,派出9组特务,到长白山区四处联络日本潜伏军,最后组成了一支12300余人的反共队伍,其中以驻在通化市区的3000多日本关东军为骨干。
暴动时间最后敲定在1946年2月3日 (正月初二)4时。
“通化暴动”已一触即发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